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ERT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研究
1
作者
张勇
骆乾坤
+4 位作者
刘鑫
李迎春
邓亚平
马雷
钱家忠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3,共17页
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
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速、低成本、实时动态监测和原位无损的优势,并通过一维和二维砂箱实验验证ERT方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的可行性,同时探讨监测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维砂柱实验,污染阶段ERT监测数据与取样数据的相关性系数(R^(2))超过0.96,相对误差(δ)低于4.04%;修复阶段R^(2)超过0.94,δ低于6.43%。二维砂箱实验,使用污染羽空间矩评估方法结合取样数据对ERT监测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铜离子运移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9%,二阶矩误差低于14%;修复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11%,二阶矩误差低于19%。此外,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受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越慢,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越高。该研究验证了ERT方法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监测和修复过程监测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法(ERT)
地下水污染
铜离子
污染修复
含水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维地质统计学矿产资源量估算变异函数影响因素与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晓晖
江健华
+2 位作者
马良
祁轶宏
潘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161,共9页
随着数字矿山建设不断深入和三维地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三维地质统计学方法在矿产资源量估算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变异函数是三维地质统计学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的核心,其分析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参数控制复杂且敏感性各异。因此,度量...
随着数字矿山建设不断深入和三维地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三维地质统计学方法在矿产资源量估算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变异函数是三维地质统计学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的核心,其分析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参数控制复杂且敏感性各异。因此,度量这些因素对实验变异函数的影响并解析理论变异函数各参数的敏感性,对于获取更为合理的理论变异函数参数、提高资源量估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安庆—贵池矿集区某大型铁铜矿床为例,基于数学统计方法对影响实验变异函数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运用Sobol′敏感性分析与控制变量方法深入解析和对比了理论变异函数相关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变异函数稳健性受数据分布以及滞后距影响最为强烈;(2)理论变异函数模型中块金值是最为关键的参数,对交叉验证结果影响最为显著,变程次之;(3)理论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值的调整可参考交叉验证结果,但同时还需参考地质勘查手段和矿体特征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判。研究成果可为三维地质统计学矿产资源量估算过程中变异函数的合理确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为相关方法的实践应用与推广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函数
参数敏感性
三维地质统计学
克里格估值
资源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系统末端三维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以宣城矿集区为例
3
作者
郭冬
兰学毅
陆三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5-226,共2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系统主要分为“玢岩型”铁(硫)矿床和矽卡岩—斑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两大类。陆内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冲断层、层间滑脱,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断裂(裂隙)网络,以及岩体接触带等成为成矿系统“末端”矿质沉淀的“场所”(吕...
长江中下游成矿系统主要分为“玢岩型”铁(硫)矿床和矽卡岩—斑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两大类。陆内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冲断层、层间滑脱,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断裂(裂隙)网络,以及岩体接触带等成为成矿系统“末端”矿质沉淀的“场所”(吕庆田等,2019;罗凡等,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宣城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ERT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研究
1
作者
张勇
骆乾坤
刘鑫
李迎春
邓亚平
马雷
钱家忠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
环境
工程学院
安徽
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
公益性
地质
调查
管理
中心
(
安徽省
地质
调查
与环境监测
中心
)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3,共1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702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2279)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Z2022AKZR0451)联合资助。
文摘
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速、低成本、实时动态监测和原位无损的优势,并通过一维和二维砂箱实验验证ERT方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的可行性,同时探讨监测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维砂柱实验,污染阶段ERT监测数据与取样数据的相关性系数(R^(2))超过0.96,相对误差(δ)低于4.04%;修复阶段R^(2)超过0.94,δ低于6.43%。二维砂箱实验,使用污染羽空间矩评估方法结合取样数据对ERT监测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铜离子运移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9%,二阶矩误差低于14%;修复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11%,二阶矩误差低于19%。此外,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受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越慢,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越高。该研究验证了ERT方法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监测和修复过程监测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法(ERT)
地下水污染
铜离子
污染修复
含水介质
Keyword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copper ions
contamination remediation
aqueous medium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地质统计学矿产资源量估算变异函数影响因素与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晓晖
江健华
马良
祁轶宏
潘杨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
环境
工程学院
安徽省
公益性
地质
调查
管理
中心
(
安徽省
地质
调查
与环境监测
中心
)
安徽省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
中心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161,共9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技项目(编号:2022-k-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72321)。
文摘
随着数字矿山建设不断深入和三维地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三维地质统计学方法在矿产资源量估算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变异函数是三维地质统计学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的核心,其分析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参数控制复杂且敏感性各异。因此,度量这些因素对实验变异函数的影响并解析理论变异函数各参数的敏感性,对于获取更为合理的理论变异函数参数、提高资源量估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安庆—贵池矿集区某大型铁铜矿床为例,基于数学统计方法对影响实验变异函数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运用Sobol′敏感性分析与控制变量方法深入解析和对比了理论变异函数相关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变异函数稳健性受数据分布以及滞后距影响最为强烈;(2)理论变异函数模型中块金值是最为关键的参数,对交叉验证结果影响最为显著,变程次之;(3)理论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值的调整可参考交叉验证结果,但同时还需参考地质勘查手段和矿体特征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判。研究成果可为三维地质统计学矿产资源量估算过程中变异函数的合理确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为相关方法的实践应用与推广提供帮助。
关键词
变异函数
参数敏感性
三维地质统计学
克里格估值
资源量估算
Keywords
variogram model
parameter sensitivity
3D Geostatistics
kriging estimator
resources estimation
分类号
TD11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系统末端三维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以宣城矿集区为例
3
作者
郭冬
兰学毅
陆三明
机构
安徽省
勘查技术院(
安徽省
地质
矿产勘查局能源勘查
中心
)
安徽省
公益性
地质
调查
管理
中心
(
安徽省
地质
调查
与环境监测
中心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5-226,共2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085QD177)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编号:2018-g-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2016YFC0600209)的成果
文摘
长江中下游成矿系统主要分为“玢岩型”铁(硫)矿床和矽卡岩—斑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两大类。陆内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冲断层、层间滑脱,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断裂(裂隙)网络,以及岩体接触带等成为成矿系统“末端”矿质沉淀的“场所”(吕庆田等,2019;罗凡等,2020)。
关键词
成矿系统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宣城矿集区
Keywords
mineralization system
integrate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Xuancheng mining district
分类号
P618.3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ERT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研究
张勇
骆乾坤
刘鑫
李迎春
邓亚平
马雷
钱家忠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维地质统计学矿产资源量估算变异函数影响因素与参数敏感性研究
李晓晖
江健华
马良
祁轶宏
潘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系统末端三维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以宣城矿集区为例
郭冬
兰学毅
陆三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