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下经济作物与林木共生模式的生态效益
1
作者 余军 《花卉》 2025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为了探讨林下经济作物与林木共生模式的多维价值,围绕其在物种保护、土壤修复、碳储能力和产业推动方面的复合作用进行系统梳理。通过结构解析与功能辨析,逐一拆解共生系统中的微气候调节机制、根际作用网络与植物-动物互动逻辑。在生... 为了探讨林下经济作物与林木共生模式的多维价值,围绕其在物种保护、土壤修复、碳储能力和产业推动方面的复合作用进行系统梳理。通过结构解析与功能辨析,逐一拆解共生系统中的微气候调节机制、根际作用网络与植物-动物互动逻辑。在生态层面,该模式表现出强大的调节能力,能强化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恢复潜力;在经济层面,其耦合的产出方式为林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研究指出,这一模式不仅具备适应气候扰动的潜力,还能够形成空间层级互补与时间尺度协同的资源利用模式,但其需通过制度设计、科学识别与社区动员,实现从试验性推广到区域性体系化应用的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共生模式 生态效益 生物多样性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造林树种选择的影响及适应策略
2
作者 余军 《花卉》 2025年第13期148-150,共3页
在气候扰动已成常态的时代背景中,人工林树种选择逻辑正经历结构性转向。聚焦于高温频现、干旱胁迫增强及降水时序错位等关键气候因子所引发的生态连锁反应,探讨其对林木分布格局、生长节律及群落稳态的系统影响。同时引入“柔性治理”... 在气候扰动已成常态的时代背景中,人工林树种选择逻辑正经历结构性转向。聚焦于高温频现、干旱胁迫增强及降水时序错位等关键气候因子所引发的生态连锁反应,探讨其对林木分布格局、生长节律及群落稳态的系统影响。同时引入“柔性治理”理念,将政策机制动态调整与在地经验整合纳入规划体系,以加快人工林对未来气候不确定性的响应速度,提升人工林的服务持续力。笔者认为,延续性经验路径已难适配环境演化速率,唯有通过多样性配置与干预手段协同联动,方能重构造林体系的适生边界与生态韧性,实现从物种适应到系统适应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造林树种选择 适应性管理 生态韧性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