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尺寸超高纯锗单晶的生长和性能研究
1
作者
赵青松
牛晓东
+1 位作者
顾小英
狄聚青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高纯锗探测器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关键原材料超高纯锗单晶需要满足极高的纯度和晶体结构要求,制备难度很大。国内超高纯锗单晶制备技术仍不成熟,制备的晶体质量仍不够高。利用直拉法和自制...
高纯锗探测器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关键原材料超高纯锗单晶需要满足极高的纯度和晶体结构要求,制备难度很大。国内超高纯锗单晶制备技术仍不成熟,制备的晶体质量仍不够高。利用直拉法和自制设备,在氢气气氛下生长了大尺寸的超高纯锗单晶,通过低温霍尔测试、位错测试和深能级杂质测试,对晶体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其净载流子浓度小于1×10^(10)cm^(-3),深能级杂质浓度小于4.5×10^(9)cm^(-3),位错密度小于5000 cm^(-2),位错线数量小于3条,符合探测器级超高纯锗单晶的要求,最终得到直径85 mm和长度60 mm的合格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探测器
超高纯锗单晶
霍尔测试
净载流子浓度
位错密度
深能级杂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融合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的加热炉钢坯温度预测
2
作者
冯旭刚
杨克
+5 位作者
安硕
王正兵
唐得志
王伟
柳传武
潘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19-2730,共12页
数据驱动模型在加热炉钢坯温度预测中存在机理模糊性与参数敏感性的局限,导致预测精度降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的钢坯温度模型预测算法。首先,基于对流与辐射传热的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convection-radiation heat...
数据驱动模型在加热炉钢坯温度预测中存在机理模糊性与参数敏感性的局限,导致预测精度降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的钢坯温度模型预测算法。首先,基于对流与辐射传热的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convection-radi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CRHT),初步计算钢坯出段温度,并将其与加热炉工况参数进行融合,实现机理知识的整合;其次,采用tent混沌映射和动态自适应权重改进差异创意搜索(differentiated creative search,DCS)算法,实现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directional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BITC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融合模型的超参数协同优化;最后,通过加热炉实际生产数据,系统地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炉均热段的钢坯温度预测中,与常规BITCN-BI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所提出的预测算法所得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的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52.8%和28.9%,模型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坯温度预测
机理模型
双向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
差异创意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硅氧烷侧链诱导共混薄膜垂直相分离构建可拉伸有机晶体管
3
作者
江润芳
邱龙臻
《液晶与显示》
2025年第8期1115-1121,共7页
传统共轭聚合物存在电学性能与力学性能难以协同优化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硅氧烷侧链修饰的二酮吡咯并吡咯(DPP)基共轭聚合物(DPP-4Si)与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混薄膜的制备与微相分离结构调控,开发了高...
传统共轭聚合物存在电学性能与力学性能难以协同优化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硅氧烷侧链修饰的二酮吡咯并吡咯(DPP)基共轭聚合物(DPP-4Si)与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混薄膜的制备与微相分离结构调控,开发了高性能弹性半导体薄膜,迁移率最高可达1.08 cm^(2)·V^(-1)·s^(-1)。基于最优配比的共混薄膜制备了全可拉伸晶体管。测试表明,该晶体管在承受100%拉伸应变后仍能保持稳定的电学性能,在100%拉伸应变后仍保持72%以上的电流保持率,展现出优异的可拉伸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可拉伸晶体管
可拉伸电子
共混策略
相分离
半导体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尺寸超高纯锗单晶的生长和性能研究
1
作者
赵青松
牛晓东
顾小英
狄聚青
机构
安徽
光智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基金
2022—2023年度核能开发科研项目高纯锗能谱仪工程化技术研究(HNKF202224(28))。
文摘
高纯锗探测器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关键原材料超高纯锗单晶需要满足极高的纯度和晶体结构要求,制备难度很大。国内超高纯锗单晶制备技术仍不成熟,制备的晶体质量仍不够高。利用直拉法和自制设备,在氢气气氛下生长了大尺寸的超高纯锗单晶,通过低温霍尔测试、位错测试和深能级杂质测试,对晶体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其净载流子浓度小于1×10^(10)cm^(-3),深能级杂质浓度小于4.5×10^(9)cm^(-3),位错密度小于5000 cm^(-2),位错线数量小于3条,符合探测器级超高纯锗单晶的要求,最终得到直径85 mm和长度60 mm的合格晶体。
关键词
锗探测器
超高纯锗单晶
霍尔测试
净载流子浓度
位错密度
深能级杂质浓度
Keywords
germanium detector
ultra high purity germanium single crystal
Hall measurement
net carrier concentration
dislocation density
deep level impurity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O78 [理学—晶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的加热炉钢坯温度预测
2
作者
冯旭刚
杨克
安硕
王正兵
唐得志
王伟
柳传武
潘磊
机构
安徽
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光智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先进光电子材料及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19-2730,共12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3AH051107)
芜湖市重点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2023yf017)。
文摘
数据驱动模型在加热炉钢坯温度预测中存在机理模糊性与参数敏感性的局限,导致预测精度降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的钢坯温度模型预测算法。首先,基于对流与辐射传热的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convection-radi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CRHT),初步计算钢坯出段温度,并将其与加热炉工况参数进行融合,实现机理知识的整合;其次,采用tent混沌映射和动态自适应权重改进差异创意搜索(differentiated creative search,DCS)算法,实现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directional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BITC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融合模型的超参数协同优化;最后,通过加热炉实际生产数据,系统地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炉均热段的钢坯温度预测中,与常规BITCN-BI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所提出的预测算法所得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的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52.8%和28.9%,模型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
钢坯温度预测
机理模型
双向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
差异创意搜索
Keywords
steel billet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echanistic model
bidirectional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differentiated creative search
分类号
TG307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硅氧烷侧链诱导共混薄膜垂直相分离构建可拉伸有机晶体管
3
作者
江润芳
邱龙臻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
光电
工程学院
出处
《液晶与显示》
2025年第8期1115-112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2273172,No.62274053)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No.GXXT-2023-006,No.GXXT-2023-040)
硅基材料安徽省实验室开放课题。
文摘
传统共轭聚合物存在电学性能与力学性能难以协同优化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硅氧烷侧链修饰的二酮吡咯并吡咯(DPP)基共轭聚合物(DPP-4Si)与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混薄膜的制备与微相分离结构调控,开发了高性能弹性半导体薄膜,迁移率最高可达1.08 cm^(2)·V^(-1)·s^(-1)。基于最优配比的共混薄膜制备了全可拉伸晶体管。测试表明,该晶体管在承受100%拉伸应变后仍能保持稳定的电学性能,在100%拉伸应变后仍保持72%以上的电流保持率,展现出优异的可拉伸特性。
关键词
全可拉伸晶体管
可拉伸电子
共混策略
相分离
半导体薄膜
Keywords
fully stretchable transistor
stretchable electronics
blending strategy
phase separation
semiconductor film
分类号
TN325 [电子电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尺寸超高纯锗单晶的生长和性能研究
赵青松
牛晓东
顾小英
狄聚青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融合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的加热炉钢坯温度预测
冯旭刚
杨克
安硕
王正兵
唐得志
王伟
柳传武
潘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硅氧烷侧链诱导共混薄膜垂直相分离构建可拉伸有机晶体管
江润芳
邱龙臻
《液晶与显示》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