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皮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伟 王艳华 +3 位作者 吴德玲 王权 方成武 程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牡丹皮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液相色谱对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牡丹皮总苷乙酸乙酯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牡丹皮抗子宫内膜... 目的研究牡丹皮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液相色谱对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牡丹皮总苷乙酸乙酯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牡丹皮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性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丹皮酚(1),苯甲酸(2),β-谷甾醇(3),2,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4),苯甲酰芍药苷(5),芍药新苷(6),芍药苷(7),氧化芍药苷(8)。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抗子宫内膜异位症 活性部位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桃花心木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曼莉 孙云鹏 +4 位作者 金文芳 黄宇飞 徐泽荣 刘劲松 王国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为了解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树皮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制备液相等手段分离、纯化,从其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香草酸(1)、东莨菪素(2)、大黄素甲醚(3)、3,4... 为了解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树皮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制备液相等手段分离、纯化,从其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香草酸(1)、东莨菪素(2)、大黄素甲醚(3)、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儿茶素(5)、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7)、豆甾醇(8)、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细胞毒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桃花心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苯并噻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建 王杰 +2 位作者 李家明 钟国琛 张恩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根据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的具有拉帕替尼和诺拉替尼分子片段的1,2-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和MS确证。考察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A549,MCF-7)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均... 根据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的具有拉帕替尼和诺拉替尼分子片段的1,2-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和MS确证。考察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A549,MCF-7)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并强于阳性对照药吉非替尼和美洛昔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苯并噻嗪类化合物 合成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茎叶酚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罗争辉 蔡百祥 +3 位作者 梁益敏 刘劲松 王国凯 王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运用大孔树脂对花生茎叶提取液进行富集,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花生茎叶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花生茎叶大孔树脂10%乙醇洗脱部位... 运用大孔树脂对花生茎叶提取液进行富集,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花生茎叶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花生茎叶大孔树脂1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水杨酸(2)、儿茶酚(3)、对羟基苯甲酸(4)、(反)-3,4-二羟基苯丙烯酸(5)、对羟基苯酚(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3,4-二羟基苯乙醇(8)、对羟基苯乙醇(9)、3,4-二羟基苯甲酸(10)。除化合物1、2和4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茎叶 大孔树脂 酚性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硝柳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5
作者 刘会财 胡敏华 +2 位作者 李家明 谢迪 左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6-890,共5页
以氯硝柳胺为起始原料,经醚化、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考察所合成化合物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类胰腺癌细胞(ASPC-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合成了5个氯硝柳胺衍生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MS确证。初... 以氯硝柳胺为起始原料,经醚化、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考察所合成化合物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类胰腺癌细胞(ASPC-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合成了5个氯硝柳胺衍生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MS确证。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9b和9c的抗肿瘤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其中化合物9b的活性对所测两种肿瘤株的抑制活性均强于阳性对照药,展现出较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 环氧氯丙烷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波长切换法测定主产区与道地产区牡丹皮中的4种成分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伟 刘信秋 +5 位作者 吴德玲 金传山 方成武 赵宏苏 刘颈松 许凤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25-2228,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对主产区与道地产区牡丹皮中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丹皮酚的含有量进行测定。方法牡丹皮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对主产区与道地产区牡丹皮中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丹皮酚的含有量进行测定。方法牡丹皮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0~15 min,没食子酸)、230 nm(15~40 min,氧化芍药苷和芍药苷)、274 nm(40~70 min,丹皮酚)。结果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丹皮酚分别在0.010~0.300μg(r=0.999 7)、0.149~4.460μg(r=0.999 9)、0.088~2.640μg(r=0.999 9)、0.246~7.380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3%、98.9%、97.6%、102.9%,RSD分别为0.7%、0.8%、1.1%、0.6%。结论两个产区牡丹皮的质量相当,在亳州(主产区)引种该药材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没食子酸 氧化芍药苷 芍药苷 丹皮酚 主产区 道地产区 HPLC波长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查尔酮类化合物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凡 朱盼虎 +2 位作者 李家明 黄元政 刘万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3-1184,共2页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1],为脂联素受体内源性激动剂,可通过结合AdipoR1和AdipoR2,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途径来调节细胞能量利用[2]。研究发现,脂联素可以限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1],为脂联素受体内源性激动剂,可通过结合AdipoR1和AdipoR2,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途径来调节细胞能量利用[2]。研究发现,脂联素可以限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增殖和迁移,具有强烈的抗肝纤维化活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脂联素 HSC-T6 激动剂 小鼠 CC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毡毛马兰酚性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宇飞 张楠 +3 位作者 周忠玉 杨家欣 刘劲松 王国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22-2926,共5页
目的研究毡毛马兰Kalimeris shimadae(Kitam.)Kitam.的酚性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毡毛马兰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及制备液相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 目的研究毡毛马兰Kalimeris shimadae(Kitam.)Kitam.的酚性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毡毛马兰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及制备液相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醛(1)、丁香醛(2)、阿魏酸(3)、2-(4-羟基-3-甲氧苯基)-3-(2-羟基-5-甲氧苯基)-3-氧-1-丙醇(4)、金色酰胺醇乙酸酯(5)、对羟基苯甲酸(6)、丁香酸(7)、对羟基苯甲醛(8)、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苯基)-1-丙酮(9)、对羟基苯乙醇(10)、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苯基)-1-丙酮(11)、5,7-二羟基-4′,6,8-三甲氧基黄酮(12)。化合物6、8对8种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毡毛马兰 酚性成分 分离鉴定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