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凤存 王友贞 汤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181-185,227,共6页
为系统剖析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从直接经济、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3个方面分析遭遇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降雨特征分析,探明该区域降雨具有年际年内变化大的特点,且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60%。从特... 为系统剖析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从直接经济、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3个方面分析遭遇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降雨特征分析,探明该区域降雨具有年际年内变化大的特点,且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60%。从特殊的地形及气候特征、水利基础设施、种植结构布局等方面剖析了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最后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应对对策,为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治理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雨特征 洪涝灾害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干旱危险性评价及等级划分 被引量:1
2
作者 常伊婷 蒋尚明 +4 位作者 崔毅 金菊良 汪洁 陈浩 沈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8,73,共9页
区域干旱危险性评价是实现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可为防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选取安徽省104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指标综合评估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指数的干旱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各县区的干旱危... 区域干旱危险性评价是实现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可为防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选取安徽省104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指标综合评估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指数的干旱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各县区的干旱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基于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的计算结果绘制的县域干旱危险性区划图中,除个别县区的危险性等级分布有所差异外,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等级分布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程度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其自然地理分布紧密相关,并且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旱灾风险区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危险性评价 干旱危险性区划 干旱危险性指数 指标综合法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乡村水利建设要求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先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135,共3页
在简述安徽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水利建设在美好乡村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探讨了美好乡村村庄供排水、农田水利、农村水生态、农村水利管理等建设要求。
关键词 安徽省 美好乡村 农村水利 建设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干流峡山口至蚌埠段行洪区调整与河道整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贲鹏 虞邦义 杨兴菊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2,共6页
淮河干流峡山口至蚌埠段河势复杂,泄流能力不足,规划整治工程方案多。本文针对该段行洪区调整与河道整治方案,分析了河道基本特性,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和二维水动力数值计算。模型采用2003、2005、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率定与验证... 淮河干流峡山口至蚌埠段河势复杂,泄流能力不足,规划整治工程方案多。本文针对该段行洪区调整与河道整治方案,分析了河道基本特性,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和二维水动力数值计算。模型采用2003、2005、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率定与验证,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为河道整治提供研究手段。利用模型对河道不同整治方案进行了效果对比分析,对行洪区调度方案进行了优化,并指出需要治理的局部阻水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河道特性 行洪区 河道整治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濛河拓浚工程对淮河王临河段河势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倪晋 虞邦义 +1 位作者 张辉 王久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26,共7页
王临河段地处淮河上游山区向中游平原的过渡区域,支流入汇众多,行蓄洪区运用频繁,是当前淮河最复杂、防洪关注度最高的河段。拟开展的濛河拓浚等规划治理工程,将显著改变该河段的主槽规模及主支汊分流比,进而可能对河势稳定产生影响。... 王临河段地处淮河上游山区向中游平原的过渡区域,支流入汇众多,行蓄洪区运用频繁,是当前淮河最复杂、防洪关注度最高的河段。拟开展的濛河拓浚等规划治理工程,将显著改变该河段的主槽规模及主支汊分流比,进而可能对河势稳定产生影响。采用非恒定流河网水沙数学模型,预估了工程前后的河床演变趋势,分析了冲淤调整后沿程水位及两汊分流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王临河段现状处于缓慢淤积状态,规划方案实施后河道整体淤积量会稍有增加,沿程冲淤分布也有所调整。在30 a水沙系列条件下,治理工程的效果能够长期维持,且濛河分流比也未出现进一步扩大,没有主支汊易位的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的兴建提供科学依据,对淮河同类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濛河拓浚工程 河势影响 分流比 河床演变 非恒定流河网水沙数学模型 淮河 王临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降雨试验的淮北地区产流产沙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振龙 杜明成 +3 位作者 姜翠玲 王发信 王怡宁 周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7-514,共8页
针对淮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雨强(40mm/h、60mm/h和80mm/h)和坡度(5°、10°和15°)条件下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产流产沙差异。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初始产流时间长,产流总量小。坡面出现细沟时... 针对淮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雨强(40mm/h、60mm/h和80mm/h)和坡度(5°、10°和15°)条件下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产流产沙差异。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初始产流时间长,产流总量小。坡面出现细沟时,砂姜黑土初始含沙量随时间变化有减小趋势,最终趋于稳定,而黄潮土含沙量呈波动变化;60mm/h、80mm/h雨强10°坡砂姜黑土产沙总量大于黄潮土,其他情况黄潮土产沙总量大于砂姜黑土,黄潮土土壤侵蚀严重。砂姜黑土表面细沟发育密度大,主要在坡面中下部,为相互连通的树枝状结构,而黄潮土表面细沟发育密度小,形成沟壑。两种土壤产流总量、产沙总量与坡度、雨强分别呈多元线性函数、多元幂函数关系,雨强对坡面产流产沙总量的影响大于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黄潮土 产流产沙 细沟侵蚀 人工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冯铁营引河工程的防洪效果及影响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倪晋 虞邦义 +1 位作者 张学军 王再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28,共7页
淮河流域冯铁营引河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减轻中游洪涝灾害的关键性工程,针对引河建成后淮河及洪泽湖的防洪情势的调整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现状及规划蚌埠至洪泽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一维和二维耦合、河道-湖泊-... 淮河流域冯铁营引河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减轻中游洪涝灾害的关键性工程,针对引河建成后淮河及洪泽湖的防洪情势的调整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现状及规划蚌埠至洪泽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一维和二维耦合、河道-湖泊-蓄滞洪区为一体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分别在设计洪水及典型洪水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水位、流量、比降等水动力因素的变化,客观评价了引河工程的防洪效益及影响。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工程有效降低了淮河干流的水位,缩短了高水位历时,减轻了中游地区的洪涝灾害;②该工程调整了淮河干流的沿程水面比降,提高了浮山以上河段的造床能力;③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作用下,引河分洪对下游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冯出口附近,而且可以通过优化调度使其影响减轻甚至消除,不会增加洪泽湖防洪排涝的负担。研究成果可为河湖一体化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效果评估 水动力数学模型 冯铁营引河工程 洪泽湖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的洪涝治理分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沈瑞 曹秀清 +2 位作者 蒋尚明 金菊良 何飘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0-37,共8页
为揭示淮北平原区洪涝灾害的地域性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从气象、下垫面及人类活动等角度选取了洪涝相关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耦合的途径,开展了洪涝治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区各洪涝指标存在着显著... 为揭示淮北平原区洪涝灾害的地域性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从气象、下垫面及人类活动等角度选取了洪涝相关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耦合的途径,开展了洪涝治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区各洪涝指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其特征,可将洪涝治理划分为5个区域,其中,Ⅰ区位于淮北平原区的东北部,属于洪涝频发地带,应提升自排能力;Ⅱ区位于中部偏东北区,该区的部分流域在提升其自排能力的同时也可适当提升抽排能力;Ⅲ区位于中部偏西南区,该区域的洪涝治理应以提升局部重点区的自排能力为主;Ⅳ区位于西南部,局部重点区应尽可能提升抽排能力;Ⅴ区位于沿淮地区,应采用以抽排为主的方式适当提升重点区的排涝标准,同时要充分考虑排涝标准的提高对淮河干流河道行洪的影响。治理分区结果可体现各指标分布的空间组合特性,研究中采用的指标选取与分区方法可为区域洪涝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治理分区 主成分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淮北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偏联系数和动态差异度系数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浩 金菊良 +4 位作者 崔毅 张诗懿 周亮广 刘凌 蒋尚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5,共11页
为客观准确地评估区域旱灾风险,依据半偏联系数思想构建了四元联系数的迁移率矩阵,以此来修正四元联系数分量,同时提出了随样本指标变化而变化的差异度系数计算方法,计算了四元联系数中的差异度系数,构建了基于半偏联系数和动态差异度... 为客观准确地评估区域旱灾风险,依据半偏联系数思想构建了四元联系数的迁移率矩阵,以此来修正四元联系数分量,同时提出了随样本指标变化而变化的差异度系数计算方法,计算了四元联系数中的差异度系数,构建了基于半偏联系数和动态差异度系数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方法,在亳州市的应用结果表明:2008-2020年,亳州市旱灾风险系统中的危险性子系统基本处于轻险和中险两种状态,其中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和土壤类型是脆弱性指标;暴露性子系统处于轻险和中险两种状态,其中人口密度和耕地率是脆弱性指标;灾损敏感性子系统基本处于微险状态,其中农业人口比例是脆弱性指标;抗旱能力子系统处于中险状态,其中水库调蓄率、单位面积现状供水能力、单位面积应急浇水能力和节水灌溉率是脆弱性指标;亳州市旱灾风险综合系统处于轻险和中险两种状态,并且整体变化趋势从中险向轻险发展。本文联系数值法和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并且联系数值法的计算结果更加稳健、可靠,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风险评估 半偏联系数 联系数分量 动态差异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SLE模型对黄土高原退耕植被恢复坡面土壤侵蚀的模拟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廖俊 焦菊英 +2 位作者 严增 李建军 张世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8,共12页
[目的]为了探究RUSLE模型对黄土高原退耕植被恢复坡面土壤侵蚀模拟的效果。[方法]基于陕北安塞区坊塌小流域内10个径流小区2016-2022年的降雨产流产沙监测资料,通过RUSLE模型中各因子在黄土高原的不同常用算法之间的变换组合,模拟144种... [目的]为了探究RUSLE模型对黄土高原退耕植被恢复坡面土壤侵蚀模拟的效果。[方法]基于陕北安塞区坊塌小流域内10个径流小区2016-2022年的降雨产流产沙监测资料,通过RUSLE模型中各因子在黄土高原的不同常用算法之间的变换组合,模拟144种因子组合下各退耕植被恢复坡面的土壤侵蚀量,采用纳什效率系数(NSE)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模拟结果的有效性。[结果]利用RUSLE模型144种因子组合模拟的退耕植被恢复坡面土壤侵蚀量,NSE范围为-38.47~0.19,RMSE范围为1.92~12.65 t/(hm 2·a),模拟效果较差,所选各因子算法难以适应退耕植被恢复坡面上的土壤流失量的评估,还需要对RUSLE模型各因子进一步改进。运用RUSLE模型对黄土高原退耕植被恢复坡面土壤侵蚀模拟时,建议尽可能采用时间分辨率高的数据减小对R因子的计算误差,综合考虑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粒径与团粒结构组成和容重等土壤理化性质对K因子的影响,以及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枯落物、生物结皮等对C因子的影响,充分考虑10°以上的坡度,细化其LS因子的算法。[结论]RUSLE模型无法很好地适用于黄土高原退耕植被恢复坡面土壤侵蚀的模拟。研究结果为土壤侵蚀模型的研发及RUSLE模型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坡面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土壤侵蚀 退耕坡面 植被恢复 径流小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系数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金菊良 汤睿 +3 位作者 周戎星 王友贞 夏小林 张浩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14,共7页
为对不同不确定性条件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定量评价,识别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指标并判断建设状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联系数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并综合运用级别特征值法、属性识别法、... 为对不同不确定性条件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定量评价,识别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指标并判断建设状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联系数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并综合运用级别特征值法、属性识别法、减法集对势法和加权综合得分法来评价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以安徽省马鞍山、淮北、六安、池州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契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合理可靠;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相关评价信息,分析和判断结果合理,应用简便,可用于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建设 联系数 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 减法集对势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元链式传递结构的区域旱灾实际风险综合防范机制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金菊良 马强 +4 位作者 崔毅 白夏 蒋尚明 周玉良 周戎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2,共7页
区域旱灾风险防范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旱灾风险防范的复杂性,为分析区域旱灾风险综合防范机制,采用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结构水资源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分析了区域旱灾风险形成的物... 区域旱灾风险防范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旱灾风险防范的复杂性,为分析区域旱灾风险综合防范机制,采用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结构水资源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分析了区域旱灾风险形成的物理过程,提出了由六要素组成的区域旱灾风险系统,揭示了以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损失风险这三种关系(简称三元)链式传递为灾害风险系统基本结构特征的区域旱灾实际风险三元链式传递机理,以及相应的旱灾风险调控三元链式传递机理,进而从功能调控、准则调控、要素调控、空间调控、过程调控、综合调控等方面探讨了这些动态优化防范实施策略的区域旱灾风险防范机制及其可行性,认为区域旱灾风险综合防范迫切需要深入开展水科学、自然灾害学、系统科学和智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相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风险防范 旱灾风险调控 旱灾风险系统 旱灾实际风险 三元链式传递结构 结构水资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5
13
作者 费振宇 周玉良 +1 位作者 金菊良 蒋尚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7-204,共8页
根据区域干旱与研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提出了由区域背景特征、水利工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生产水平、抗旱组织管理水平5个子系统组成区域抗旱能力评价系统。由上述子系统及其二级评价指标构成... 根据区域干旱与研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提出了由区域背景特征、水利工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生产水平、抗旱组织管理水平5个子系统组成区域抗旱能力评价系统。由上述子系统及其二级评价指标构成区域抗旱能力评价系统的初步指标体系,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最终构建了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信息熵原理的投影寻踪与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用集对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联系数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模型(CW-SPI)。CW-SPI在安徽省的应用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整体抗旱能力水平较弱,抗旱组织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抗旱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投影寻踪 信息熵原理 模糊层次分析法 集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式传递结构的旱灾实际风险定量评估方法与应用模式 被引量:10
14
作者 金菊良 周亮广 +4 位作者 蒋尚明 周婷 崔毅 白夏 张宇亮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面向防灾减灾能力、孕灾环境孕险性实际条件下区域旱灾风险定量评估与区划等自然灾害风险防灾减灾关键问题,应用计算思维、系统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途径,从风险传导角度探讨了区域旱灾风险物理成因机制,阐述了面向致灾机理的区域旱灾... 面向防灾减灾能力、孕灾环境孕险性实际条件下区域旱灾风险定量评估与区划等自然灾害风险防灾减灾关键问题,应用计算思维、系统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途径,从风险传导角度探讨了区域旱灾风险物理成因机制,阐述了面向致灾机理的区域旱灾五要素系统结构、基于链式传导的旱灾风险六要素系统结构,探讨了区域旱灾实际风险的概念、由旱灾脆弱性连接干旱与损失变量间关系的因旱致灾机理、连接干旱危险性关系与损失风险关系的旱灾风险传导机理、定量评估方法及其主要应用模式,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实际风险系统 定量评估 应用模式 三元链式传递结构 计算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皖南土壤可蚀性值及估算方法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邦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0-64,共5页
土壤可蚀性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数据,可蚀性指标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精度。利用径流小区实测资料,研究了皖西、皖南主要土壤可蚀性值,并对EPIC模型和诺谟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皖西、皖南不同土壤可蚀性实测值差异... 土壤可蚀性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数据,可蚀性指标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精度。利用径流小区实测资料,研究了皖西、皖南主要土壤可蚀性值,并对EPIC模型和诺谟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皖西、皖南不同土壤可蚀性实测值差异较大,其值范围为0.013~0.043 t·hm^2·h/(MJ·mm·hm^2),黄棕壤最小,红壤最大,红壤可蚀性值是黄棕壤的3.3倍;同一种土壤不同方法估算的土壤可蚀性值差异较大,在没有实测资料验证的情况下,难以选择适宜的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研究结果为皖西、皖南水土流失预测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诺谟公式 EPIC模型 土壤侵蚀 南方红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矩阵的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董涛 金菊良 +3 位作者 王振龙 崔毅 宁少尉 陈梦璐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7-234,共8页
为综合评估农业旱灾风险,依据危险性、灾损敏感性、暴露性、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选取指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用集对分析与灰色关联对农业旱灾风险各子系统进行评价,用风险矩阵合成各子系统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基于... 为综合评估农业旱灾风险,依据危险性、灾损敏感性、暴露性、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选取指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用集对分析与灰色关联对农业旱灾风险各子系统进行评价,用风险矩阵合成各子系统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基于风险矩阵的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用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结果表明:亳州农业旱灾风险为重险,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滁州淮河流域为中险,合肥淮河流域为轻险,淮南、六安淮河流域为微险,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上述改进的集对分析与风险矩阵耦合的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科学合理,为区域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提供了新途径,在实际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风险评估 集对分析 风险矩阵 灰色关联 链式传递 安徽省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浦河生态流量目标的确定与保障措施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龙娇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8期126-127,共2页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维系河湖健康的重要举措。为保障秋浦河生态需水要求,维系河流健康,协调好“三生”用水,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亟须在秋浦河流域推动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维系河湖健康的重要举措。为保障秋浦河生态需水要求,维系河流健康,协调好“三生”用水,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亟须在秋浦河流域推动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该文根据秋浦河流域特性,确定河流主要控制断面以及生态流量目标值,并根据目标可达性分析,提出了生态流量保障管理措施和生态流量预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控制断面 生态流量目标 管理保障 生态流量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