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汪邦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39,共8页
土壤可蚀性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数据,科学获取土壤可蚀性数据对提升水土流失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径流小区实测资料和估算模型,借助土壤质地转换方法和ArcGIS软件,研究安徽省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壤类型多... 土壤可蚀性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数据,科学获取土壤可蚀性数据对提升水土流失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径流小区实测资料和估算模型,借助土壤质地转换方法和ArcGIS软件,研究安徽省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壤类型多,但主要土壤类型有10种,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3%,水土流失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粗骨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和紫色土,分布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4.9%;安徽省水土流失区主要类型土壤可蚀性实测值与EPIC模型估算值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建立的线性方程可用于EPIC模型修订;通过验证,分形模型可用于该地区的土壤质地转换;安徽省皖西山地丘陵区、皖南山区及江淮丘陵区的土壤可蚀性值为0.020~0.050 t·hm^2·h/(MJ·mm·hm^2),全省平均K值为0.0366 t·hm^2·h/(MJ·mm·hm^2),该地区水土流失潜在风险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分形模型 ARCGIS 皖西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矩阵的多要素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3
2
作者 徐翔宇 郦建强 +4 位作者 金菊良 陈磊 董涛 陈梦璐 张浩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为合理综合量质域流四要素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QQSS-RM)。首先,构建量质域流四要素子系统下48个初步评价指标,用专家咨询信息和遗传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四要素子系统... 为合理综合量质域流四要素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QQSS-RM)。首先,构建量质域流四要素子系统下48个初步评价指标,用专家咨询信息和遗传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四要素子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筛选和分析采用8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得到8个综合评价指标的4个评价等级标准;最后,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QQSS-RM用于西辽河流域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乌力吉木伦河和西辽河下游区间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分别为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评价结果显示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差。该评价结果与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基本保持一致,表明QQSS-RM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量质域流 风险矩阵 短板法 西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6 a来淮河干流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辉 虞邦义 +1 位作者 倪晋 王久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为了分析淮河干流水沙变化特征,选定吴家渡水文站为代表性水文站,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吴家渡站1950—2015年水沙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淮河干流近66 a来水沙序列变化趋势、突变点及周期特征... 为了分析淮河干流水沙变化特征,选定吴家渡水文站为代表性水文站,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吴家渡站1950—2015年水沙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淮河干流近66 a来水沙序列变化趋势、突变点及周期特征,并深入分析水沙条件突变及变化趋势的真实原因。结果显示:整体上淮河干流年径流量未呈现明显的增加或减小的趋势,但淮河干流来沙量则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2000年后来沙量趋于稳定;淮河干流来沙变化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体上呈现出多、少2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发生突变的年份在1980—1984年之间,未来一段时间来沙量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水库拦沙、农业种植改变下垫面、人工采砂及航道整治与河道疏浚的作用是导致淮河干流含沙量持续减小的原因;径流量第1—第3主周期分别为18,8,2 a,并且在未来短时间内将继续保持枯水期;输沙量整体上保持减少的趋势,第1—第4主周期分别为7,17,25,2 a,含沙量的第1和第2主周期分别为23,6 a,并且在未来短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少沙期。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河道治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水沙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累积距平法 周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中游2003年型洪水调度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贲鹏 虞邦义 +1 位作者 倪晋 陆海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5,共6页
为了优化淮河中游河道、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等防洪工程联合调度方案,基于中常洪水演变规律,建立了淮河中游洪河口至小柳巷段河道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以2003年洪水为例,在现状和规划工况条件下,模拟了淮河中游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启... 为了优化淮河中游河道、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等防洪工程联合调度方案,基于中常洪水演变规律,建立了淮河中游洪河口至小柳巷段河道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以2003年洪水为例,在现状和规划工况条件下,模拟了淮河中游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启用数量与次序对洪峰水位和洪水历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现状条件下,启用相同数量的分洪措施,经调度方案优化后的河道沿程计算水位较实测值更低,高水位历时较实测值更短;②在规划条件下,仅启用蒙洼蓄洪区和姜唐湖行洪区就可以使大部分河段水位低于保证水位,表明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和河道整治工程效果显著。在2003年洪水调度的基础上,提出淮河中游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调度应采取依次启用本河段、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的分洪措施,并结合先分洪、后行洪、再蓄洪的思路开展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调度 防洪工程 水动力模型 中常洪水 淮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市农业节水重点措施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钱筱暄 许一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151-152,共2页
以提高池州市农业用水效率和水分生产率为目的,根据农业节水发展思路,提出不同时期农业节水目标,分析节水潜力,制定相应的农业节水技术和工程措施,以期全面提高池州市农业用水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 农业 节水 措施 安徽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裸地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关系模拟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莹莹 李薇 +4 位作者 王振龙 吕海深 范月 王兵 王怡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3,39,共8页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3~2015年潜水蒸发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多气象要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提取出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潜水蒸发与主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温、绝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的容忍度...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3~2015年潜水蒸发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多气象要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提取出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潜水蒸发与主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温、绝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的容忍度均小于0.1,方差膨胀因子均大于10,气象要素间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提取出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反应地温、绝对湿度、平均气温、水汽压力差和水面蒸发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第三主成分与风速密切相关。建立的潜水蒸发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数据维度较低,精度较高且通过各项显著性检验,可用于潜水蒸发实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气象要素 多重共线 主成分分析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地形对马尾松林下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汪邦稳 夏小林 段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8-819,共12页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分布和发育受土壤侵蚀的影响。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清该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及其特性的影响,对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分布和发育受土壤侵蚀的影响。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清该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及其特性的影响,对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侵蚀地形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差异显著,相对于山脊坡和鞍部坡,切沟土壤理化性质的大部分指标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酶活性最大;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与山脊坡和鞍部坡相比,切沟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土壤酶及微生物指标的显著正相关明显增多,土壤特性与切沟的关联度也最高;切沟形成的微环境提升了土壤特性,为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大侵蚀沟的环境研究可为快速恢复该地区的土壤与植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地形 马尾松林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马尾松林下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汪邦稳 夏小林 段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探清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与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防治该地区的林下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结果]红壤丘... [目的]探清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与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防治该地区的林下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结果]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土壤养分相对较低,理化指标基本处于4级以下水平;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沟的土壤指标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18个土壤指标中,侵蚀沟的土壤有10个指标显著优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侵蚀沟与土壤特性关联度更高,侵蚀沟土壤指标间的显著相关数量更少。[结论]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的土壤侵蚀对林下土壤特性和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侵蚀沟对土壤特性的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红壤丘陵区 土壤 马尾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控制对浅湿间歇灌溉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徐佳 沈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控制对浅湿间歇灌溉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在水稻浅湿间歇灌溉条件下,在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水分控制,研究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浅湿间歇灌溉处理...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控制对浅湿间歇灌溉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在水稻浅湿间歇灌溉条件下,在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水分控制,研究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浅湿间歇灌溉处理下的水稻株高比常规灌溉118.1 cm要小,分别为93.1、98.2、109.2、100.5、109.3、101.5 cm,因此水稻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对最终产量来说,常规灌溉下水稻产量最高,全程浅水灌溉产量最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乳熟期分别进行水分控制的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5 702.0、7 208.0、6 046.5 kg/hm2。[结论]水稻前后期生产中水分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中期可进行适度的水分亏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湿间歇灌溉 水分控制 株高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弋江化学完整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筱暄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78-179,共2页
化学完整性评价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准则层之一。本文以青弋江(陈村水库坝下—入江口)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标评估体系,对评估河段的水化学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评估河段整体处于理想状态,但随着人类对青弋江的开发利用和破坏,... 化学完整性评价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准则层之一。本文以青弋江(陈村水库坝下—入江口)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标评估体系,对评估河段的水化学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评估河段整体处于理想状态,但随着人类对青弋江的开发利用和破坏,对青弋江的生态健康保护不容松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弋江 化学完整性 健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