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ARIMA模型的五道沟地区0~320 cm土层季尺度地温预测研究
1
作者 蒋鑫平 王启猛 +5 位作者 刘猛 王发信 吕海深 陈雨 李杰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60,95,共8页
【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建立SARIMA地温预测模型。【方法】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2年长系列实测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Sen’s斜率估计、MK检验等方法,开展0~320cm土层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 【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建立SARIMA地温预测模型。【方法】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2年长系列实测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Sen’s斜率估计、MK检验等方法,开展0~320cm土层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研究,建立不同土层深度(0~320cm)地温SARIMA预测模型。【结果】(1)春季、冬季0~160 cm土层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季除0、10 cm土层外其他土层地温均有显著下降趋势;秋季0、20 cm土层地温具有显著上升趋势;320 cm土层地温在冬季具有显著下降趋势。(2)春季0、10、20、40、160 cm土层地温分别在2006、2013、2012、2015、201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增温趋势显著;320 cm土层地温在1984年前后开始显著降低。(3)地温数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优度均>0.95,不同土层地温预测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随土层深度增加预测精度提高,MAE随土层深度增加由1.666下降至0.390,RMSE随土层深度增加由2.139下降至0.525。【结论】SARIMA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淮北平原地区地温模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变化特征 时间序列 S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气象多因子的夏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预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丽丽 王振龙 +3 位作者 杜富慧 王健 许莹莹 范月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58,62,共6页
准确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91-2018年大田土壤水、地下水埋深、降雨量、水面蒸发、风速、日照时数、气温和绝对湿度7个水文气象因子,经相关分析,筛选出4个关键水文气象影响因子,以影响程度... 准确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91-2018年大田土壤水、地下水埋深、降雨量、水面蒸发、风速、日照时数、气温和绝对湿度7个水文气象因子,经相关分析,筛选出4个关键水文气象影响因子,以影响程度最大的为初始变量,逐个添加到4个因子,分别建立了夏玉米各生育期不同土层(0~0.2、0.2~0.4、0.4~0.6、0.6~0.8、0.8~1.0、0~0.5 m)土壤含水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与气象因子均表现出一致性的相关性,其中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及绝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大;开花-成熟期土壤水分与气温和绝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大;其他生长阶段与地下水埋深和绝对湿度相关性最大。随着关键影响因子的增多,其预测精度提高,当影响因子为4个时,R2最大为0.99。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平均相对误差均可控制在0.1以内。该研究对及时掌握作物各生长阶段土壤水变化,指导作物科学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土壤水分预测模型 水文气象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冬小麦生育期日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丽 王振龙 +2 位作者 索梅芹 周超 胡永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67,共4页
准确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精准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采用五道沟实验站2018-2019年蒸渗仪日土壤水和同期7个气象要素(气温、降雨、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风速、绝对湿度、地温)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冬小麦生育期不同土层(10... 准确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精准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采用五道沟实验站2018-2019年蒸渗仪日土壤水和同期7个气象要素(气温、降雨、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风速、绝对湿度、地温)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冬小麦生育期不同土层(10、30、50 cm)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模型分别为BP(7-9-1)、BP(7-12-1)和BP(7-14-1),并用遗传算法优化上述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可用于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预测,其中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能够更好提高预测精度,且随着土层厚度增加,预测精度提高。BP神经网络土壤水分预测10、30、50 cm土层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2、4.0、2.9;遗传BP神经网络土壤水分预测10、30、50 cm土层平均相对误差为3.8、1.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预测 BP神经网络模型 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生育期潜水蒸发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浒 王丽丽 +3 位作者 王一杰 周超 索梅芹 王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2-105,111,共5页
潜水是作物生长可利用的水源之一。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91年10月-2020年5月潜水蒸发和水文气象长系列实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不同埋深潜水(0-5 m)蒸发与水面蒸发、地表温度、空气绝对湿度和气温4个因素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冬小麦各生... 潜水是作物生长可利用的水源之一。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91年10月-2020年5月潜水蒸发和水文气象长系列实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不同埋深潜水(0-5 m)蒸发与水面蒸发、地表温度、空气绝对湿度和气温4个因素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冬小麦各生育期地下水位不同埋深下潜水蒸发量分别与4个气象因子的比值(潜水蒸发系数),从而构建了潜水蒸发系数与埋深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基于4个气象因子的潜水蒸发系数与埋深的拟合关系,均表现为:出苗-分蘖期指数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其他生育期二项式函数拟合效果最好,R2均达到0.89以上,拟合精度较高,可用于淮北地区黄潮土冬小麦生育期间潜水蒸发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潜水蒸发系数 气象因子 埋深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模拟降雨的黄潮土坡面侵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浒 王健 +3 位作者 索梅芹 王振龙 胡永胜 周超 《水力发电》 CAS 2021年第7期7-11,共5页
为探讨不同坡度和雨强条件黄潮土坡面侵蚀及入渗规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方法,选择4种坡度和3种雨强坡面产流量、侵蚀量和土壤入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雨强坡面产流量随着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坡度9°时产流量最大。40 mm/... 为探讨不同坡度和雨强条件黄潮土坡面侵蚀及入渗规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方法,选择4种坡度和3种雨强坡面产流量、侵蚀量和土壤入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雨强坡面产流量随着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坡度9°时产流量最大。40 mm/h雨强坡面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60、80 mm/h时侵蚀量随坡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坡度6°时侵蚀量最大。累计产流量与累计侵蚀量在3°和其他坡度时均呈线性函数关系。黄潮土埋深0.5 m以内的土壤含水率受降雨响应较为敏感,坡度影响降雨入渗速率,浅层土壤含水率变化速率随着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入渗是影响黄潮土降雨侵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 人工模拟降雨 坡度 雨强 黄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市水资源及其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尚新红 《治淮》 2017年第7期4-5,共2页
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下段,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均为淮河流域,分属淮河干流水系和怀洪新河水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全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蚌埠市... 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下段,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均为淮河流域,分属淮河干流水系和怀洪新河水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全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蚌埠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全面摸清全市水资源家底,分析境内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为蚌埠市实施对水资源的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时空演变规律 资源家底 淮河中游 入境水量 总补给量 深层地下水 水环境 地下水资源量 开采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冬小麦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花佳程 朱永华 +1 位作者 王振龙 吕海深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目的】研究淮北平原冬小麦作物系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水量平衡法、涡度相关法和Bouchet互补关系理论,结合Penman-Montieth方程,计算得到1991—2018年淮北平原冬小麦的作物系数;采用线性拟合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 【目的】研究淮北平原冬小麦作物系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水量平衡法、涡度相关法和Bouchet互补关系理论,结合Penman-Montieth方程,计算得到1991—2018年淮北平原冬小麦的作物系数;采用线性拟合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结合ArcGIS,研究了作物系数在淮北平原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淮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实际蒸散量的多年平均值为429.3 mm,参考作物蒸散量为541.3 mm,作物系数为0.79;②作物系数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③作物系数在淮北平原全生育期由西北角向周围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呈现北移趋势;④作物系数与气候因子紧密相关,其中气温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湿度和降水次之,风速最不显著。【结论】作物系数存在显著上升趋势,与气候因子关系紧密,需要关注作物需水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系数 实际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 淮北平原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浅埋区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晓萌 王振龙 +2 位作者 杜富慧 胡永胜 路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共4页
为研究淮北平原浅埋区夏玉米生长期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变化的影响,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2-2014年大田玉米生长期0~1.0 m各垂直土层大田土壤水实测资料,结合同期地下水埋深(变幅1~3 m)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 为研究淮北平原浅埋区夏玉米生长期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变化的影响,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2-2014年大田玉米生长期0~1.0 m各垂直土层大田土壤水实测资料,结合同期地下水埋深(变幅1~3 m)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了0.3~0.4、0.4~0.5、0.5~0.6、0.6~0.8、0.8~1.0和0~1.0 m土层平均含水率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0.3~0.4、0.4~0.5、0.5~0.6、0.6~0.8、0.8~1.0和0~1.0 m土层平均含水率与地下水埋深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拟合优度分别为0.632、0.739、0.788、0.861、0.834和0.780。该研究为及时了解土壤水动态变化、合理调控地下水位、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为及时了解土壤水动态、合理调控地下水位和提高田间水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变化 地下水埋深 回归分析 浅埋区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平原不同土壤水分养分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明成 张建云 +3 位作者 王振龙 刘猛 刘翠善 王国庆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黄潮土和砂姜黑土面积占皖北平原总面积的87%。砂姜黑土内部含有钙质结核,严重影响土壤性质进而降低作物产量。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力学参数和土壤水分等方面探讨两种土壤差异性,并结合水文气象因素分析影响黄潮土和砂姜黑土土壤水... 黄潮土和砂姜黑土面积占皖北平原总面积的87%。砂姜黑土内部含有钙质结核,严重影响土壤性质进而降低作物产量。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力学参数和土壤水分等方面探讨两种土壤差异性,并结合水文气象因素分析影响黄潮土和砂姜黑土土壤水分变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黄潮土和砂姜黑土的pH值和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差异不大;黄潮土0~50 cm的有效持水量显著大于砂姜黑土,保水性更好。黄潮土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砂姜黑土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影响黄潮土土壤含水率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地下水埋深和降水量;影响砂姜黑土土壤含水率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地温、地下水埋深和相对湿度。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改善砂姜黑土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潮土 砂姜黑土 含水率 理化性质 水分特征曲线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要素和潜水埋深的裸地潜水蒸发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佳楠 王振龙 +3 位作者 吕海深 刘竹梅 陆云燕 黄一博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潜水蒸发是水均衡要素中主要消耗项之一。【目的】探究不同土质裸地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及埋深关系。【方法】利用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实验站潜水蒸发及气象实测资料,利用SPSS统计法,分析了2种土质裸地潜水蒸发与6个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 潜水蒸发是水均衡要素中主要消耗项之一。【目的】探究不同土质裸地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及埋深关系。【方法】利用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实验站潜水蒸发及气象实测资料,利用SPSS统计法,分析了2种土质裸地潜水蒸发与6个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别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构建了潜水蒸发系数与埋深的5种不同非线性拟合函数,根据所拟合的模型求得潜水蒸发的临界埋深。【结果】砂姜黑土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相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表温度、平均气温、降雨、日照,黄潮土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相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表温度、平均年气温、降雨、相对湿度、日照。不同土质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的回归模型均达到精度要求(R2>0.7)。非线性拟合表明砂姜黑土在春秋冬三季幂函数模型拟合最佳(R2>0.8,均方根误差最小),其临界埋深分别为1.55、1.01、1.13 m,而夏季则是威布尔函数模型(R2=0.99,均方根误差最小),临界埋深为1.78 m;黄潮土一年四季均是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佳(R2>0.93,均方根误差最小),其四季潜水蒸发临界埋深在2.3~2.9 m范围内。【结论】气象因素和埋深对潜水蒸发具有显著影响,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潜水蒸发计算模型,用于潜水蒸发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气象要素 埋深 裸地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姜黑土区有无作物生长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萌 王振龙 +3 位作者 杜富慧 王兵 李瑞 路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60,共4页
为研究砂姜黑土区有无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采用五道沟实验站蒸渗仪1991-2015年10^-5月份小麦生长期及同期裸地不同地下水埋深水平下蒸发和入渗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潜水蒸发量、入渗补给量和潜水补耗差... 为研究砂姜黑土区有无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采用五道沟实验站蒸渗仪1991-2015年10^-5月份小麦生长期及同期裸地不同地下水埋深水平下蒸发和入渗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潜水蒸发量、入渗补给量和潜水补耗差随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主要发生在2.5 m以浅,裸地潜水蒸发主要发生在0.4 m以浅,且其均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而递减;裸地累积入渗补给量大于小麦地累积入渗补给量,均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减小,裸地与小麦地累积入渗量之间差值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2~3 m时小麦地蓄水能力最大;在种植小麦条件下,潜水补耗差与地下水埋深呈对数关系,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均衡临界埋深为1.62 m,地下水埋深小于1.62 m,潜水消耗起主导作用,地下水向土壤水转化,大于1.62 m,土壤水补给地下水,裸地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均衡临界埋深0.2~0.5 m之间。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受作物和均衡临界埋深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量 入渗补给量 潜水补耗差 均衡临界深度 砂姜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安全检测项目分析研究
12
作者 戚波 徐海波 《中国水利》 2018年第6期45-46,49,共3页
土石坝安全检测是土石坝安全评价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复核计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多个土石坝安全检测项目进行梳理分析,按照现行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土石坝在安全检测时的特点,指出了土石坝安全检测主要包括现场外观质量检查和工... 土石坝安全检测是土石坝安全评价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复核计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多个土石坝安全检测项目进行梳理分析,按照现行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土石坝在安全检测时的特点,指出了土石坝安全检测主要包括现场外观质量检查和工程实体质量检测两个方面,给出了现场外观质量检查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堤坝隐患、填筑质量、渗透性、外观尺寸、平整度等工程实体质量检测项目与方法。研究成果对土石坝安全检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安全检测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时空变化规律
13
作者 陆玟 朱永华 +4 位作者 吕海深 彭宇杰 朱婉婷 王启猛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74-81,106,共9页
【目的】探究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淮北平原1957—2018年各地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CWDI年际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波动范围、干旱站次比和空间频率分布,探讨淮北平原... 【目的】探究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淮北平原1957—2018年各地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CWDI年际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波动范围、干旱站次比和空间频率分布,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淮北平原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旬需水量和旬供水量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旬有效降水量变幅不大,均在10mm以内,而潜水蒸发强度在3月中旬—5月下旬显著增加,增幅达260%。阜阳、蚌埠和蒙城地区的冬小麦生长期水分供需相对平衡,而砀山、亳州和宿州地区水分供需不平衡;宿州CWDI波动性最大,蚌埠CWDI波动性最小。1957—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干旱站次比呈显著上升趋势;2010年干旱范围最广、干旱程度最大。各生育阶段农业干旱程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呈由南到北递增的趋势,黄潮土区干旱等级普遍高于砂姜黑土区;轻旱发生频率高值中心由淮北平原南部向北部迁移,中旱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亳州和宿州;重旱呈北高南低的特征;特旱在全生育期内较为罕见,发生频率不足5%。【结论】淮北平原1957—2018年冬小麦干旱程度呈上升趋势,水分供需不平衡,砀山和宿州地区需增加灌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冬小麦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夏玉米干旱特征
14
作者 彭宇杰 朱永华 +4 位作者 吕海深 陆玟 朱婉婷 王怡宁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6-85,共10页
【目的】在生长阶段和生长季内起始不定的10d尺度下,对淮北平原夏玉米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研究,探索不同土层深度下的干旱规律,为夏季作物的抗旱灌溉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依据。【方法】基于干旱严重程度指数(DSI),将2010—2019年表土... 【目的】在生长阶段和生长季内起始不定的10d尺度下,对淮北平原夏玉米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研究,探索不同土层深度下的干旱规律,为夏季作物的抗旱灌溉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依据。【方法】基于干旱严重程度指数(DSI),将2010—2019年表土层(0~10cm)和根系主要分布层(0~50cm)的干旱状态进行分级,并利用M-K检验法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在生长阶段和生长季内起始时间不定的10 d两种较小时间尺度下,对淮北平原夏玉米干旱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自2016年生长季开始,砀山、蒙城、谯城站的干旱程度和频率显著升高,阜阳站干旱程度和频率都显著降低,而宿州站的干旱事件则集中在2010—2012、2019年生长季;与生长阶段尺度相比,部分干旱事件在生长季内起始不定的10 d尺度下的干旱程度更大,干旱频率也更高;(2)各个生长阶段的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最高的是播种—出苗期,达到了中旱以上,此生长阶段的干旱频率同时也最高,在40%以上;2种尺度下重旱以上的干旱事件常发生在北部砀山和中部蒙城、宿州区域;0~10 cm土层的干旱频率在西南部较高,0~50 cm土层的干旱频率则在东部和北部较高;(3)生长季内起始不定10 d尺度下,每个生长季干旱程度最高的时段其起始时间多数处于播种—出苗的早期,出苗—拔节的早期,拔节—抽雄的中期,且大都在重旱以上,少数发生在8月与9月。【结论】淮北平原夏玉米在2016年生长季之后有显著的干旱突变趋势,干旱程度和频率常常在播种—出苗期最高,相比于生长阶段时间尺度,在生长季内起始不定的10d尺度下会识别出更高的干旱程度,干旱频率也有所增大,同时能更确定严重干旱事件的发生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干旱严重程度指数 时间尺度 生长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气象因素对裸地潜水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陆小明 杨秒 +2 位作者 王振龙 吕海深 顾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91,共8页
【目的】理清气象因素对潜水蒸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62套原状土蒸渗仪及气象场1991─2015年长系列实验资料,分析了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气温、降雨及地温的关系,并比较了气象因素对砂姜黑土与黄潮土潜水蒸发量影响的... 【目的】理清气象因素对潜水蒸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62套原状土蒸渗仪及气象场1991─2015年长系列实验资料,分析了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气温、降雨及地温的关系,并比较了气象因素对砂姜黑土与黄潮土潜水蒸发量影响的差异。【结果】砂姜黑土与黄潮土地下水埋深为0时的潜水蒸发均比水面蒸发小,且都与水面蒸发呈线性相关关系(R^2>0.9)。潜水蒸发与气温年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对砂姜黑土在地下水埋深小于0.2 m影响较大,大于0.4 m影响较小;对黄潮土在地下水埋深小于1.0 m影响较大,大于2.0 m影响较小。地温是潜水蒸发的能量来源之一,5—8月,潜水蒸发随地温的增加而增大;11月—次年2月,潜水蒸发随地温的增加而减小,而3、4月和9、10月处于转折阶段,规律性不明显。对多年平均月潜水蒸发与地温进行曲线拟合,采用高斯曲线拟合最好(R^2均大于0.9)。【结论】气象因素对地下水埋深浅的潜水蒸发影响明显,且对黄潮土的影响大于砂姜黑土,可用地温计算潜水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气象因素 地温 裸地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淠河橡胶坝(中坝)工程结构复核计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以国 吴琼 《治淮》 2017年第7期17-18,共2页
橡胶坝工程对于山区河道水资源的利用及防洪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已建橡胶坝工程进行安全评价工作目前开展较少。本文对橡胶坝安全评价中的结构复核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复核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橡胶坝 结构稳定 坝袋强度 抗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安全检测技术浅析
17
作者 徐海波 杨正春 吴杰 《山西建筑》 2017年第24期196-197,共2页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针对土石坝安全检测的特点,系统归纳了隐患探测、填筑质量、渗透性、外观尺寸、平整度等安全检测项目的检测技术方法,给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指出了检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关键词 土石坝 安全检测 安全评价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冬小麦土壤含水率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海婷 黄娟萍 +3 位作者 朱永华 吕海深 刘勇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冬小麦灌溉和田间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2—2018年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的土壤含水率数据和适宜土壤含水率阈值,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K检验法)、滑动T... 【目的】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冬小麦灌溉和田间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2—2018年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的土壤含水率数据和适宜土壤含水率阈值,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K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克里金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淮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冬小麦全生育期10、20 cm土层深度含水率呈下降趋势,而50 cm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10、20和50cm的土壤含水率未发生突变,其变化处于正常波动范围。(2)冬小麦生育期内,拔节—抽穗阶段、抽穗—乳熟阶段和乳熟—成熟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低于适宜含水率下限值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5%、46.2%和46.2%,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而返青—拔节阶段土壤含水率均高于适宜含水率下限值,出现干旱胁迫的可能性较低。(3)在空间分布上,冬小麦全生育期表层土壤含水率西南部最高,中部较低,而中层50cm则呈从南向北减少的整体态势。(4)在拔节—抽穗阶段,土壤含水率的低值区出现在蚌埠和蒙城的概率为45.5%和50.0%,而在抽穗—乳熟阶段其概率分别为62.0%和38.1%。【结论】未来淮北平原表层土壤含水率可能呈下降趋势,冬小麦生长受干旱胁迫的可能性较大,蚌埠和蒙城地区应加强冬小麦的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适宜土壤含水率阈值 时空变化 砂姜黑土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混合线型拱坝等效应力计算 被引量:8
19
作者 梁建 刘铨鸿 +1 位作者 张超 李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7,14,共5页
在拱坝应力分析中,有限单元法在计算理论上优于拱梁分载法,并已经广泛应用于拱坝的仿真计算和应力分析。但在弹性理论下,有限元法应力计算结果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存在密切关系,且近基础部位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拱坝应力分析中,有限单元法在计算理论上优于拱梁分载法,并已经广泛应用于拱坝的仿真计算和应力分析。但在弹性理论下,有限元法应力计算结果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存在密切关系,且近基础部位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等效应力法作为改进,但由于拱坝线型不同,采用的参数计算方法亦不同。因此,对混合线型拱坝等效应力计算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即只需输入混合线型拱坝的参数便可得到6种线型拱坝以及介于这6种线型之间的各种拱坝的等效应力。将该方法得到的等效应力计算结果与拱梁分载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等效应力 混合线型 有限单元法 拱梁分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道沟地区“蒸发悖论”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怡宁 杨秒 +3 位作者 王兵 路璐 梅海鹏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133,共8页
【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蒸发悖论"及成因探析。【方法】以位于五道沟地区的五道沟实验站气象场1970―2017年实测数据为背景资料。对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其影响因素(风速、温度、日照时间、水汽压力差、降... 【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蒸发悖论"及成因探析。【方法】以位于五道沟地区的五道沟实验站气象场1970―2017年实测数据为背景资料。对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其影响因素(风速、温度、日照时间、水汽压力差、降雨量、相对湿度)应用线性趋势法进行定性分析,应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并深入探讨蒸发皿蒸发量趋势变化的成因。【结果】1970―2017年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8.7 mm/a,运用灰色系统中的GM(1,1)模型与Verhulst模型对蒸发量的年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GM(1,1)模型预测效果更好。蒸发量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风速、日照时间与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关系。1970―2017年间气温每10年平均升高0.25℃,水面蒸发每10年平均下降86.9 mm,该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线性趋势法与熵值法对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一致: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降雨量>水汽压力差,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风速下降、相对湿度增加和日照时间减少是该区"蒸发悖论"现象的主要因素。日照时间的下降可能是气溶胶含量增多造成的;风速的下降可能与城镇化发展有关,风速减弱可能会引起气溶胶增多;相对湿度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间的减少。【结论】五道沟地区"蒸发悖论"的成因可能是气溶胶量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少,蒸发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趋势变化 气象因素 五道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