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杜爱民 刘建树 《水利经济》 2017年第1期48-50,65,共4页
为有效推进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便于准确核定形成资产的价值及考核概(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水利部关于竣工财务编制工作规程、规定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立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机构,开展竣工财务决算编制... 为有效推进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便于准确核定形成资产的价值及考核概(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水利部关于竣工财务编制工作规程、规定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立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机构,开展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科学确定竣工财务决算基准日等措施和方法,提高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财务决算 竣工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渗仪群淮北平原冻融期裸土及麦田潜水蒸发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振龙 杨秒 +4 位作者 吕海深 胡永胜 朱永华 顾南 王怡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29-137,共9页
为研究淮北平原冻融期潜水蒸发规律,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 38 套原状土蒸渗仪 1991 2018 年试验资料,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揭示了冻融期(12 2 月)砂姜黑土和黄潮土有无作物潜水蒸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冻融期多表现为昼融夜冻现... 为研究淮北平原冻融期潜水蒸发规律,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 38 套原状土蒸渗仪 1991 2018 年试验资料,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揭示了冻融期(12 2 月)砂姜黑土和黄潮土有无作物潜水蒸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冻融期多表现为昼融夜冻现象,砂姜黑土和黄潮土有无作物潜水蒸发均随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在埋深 0.1~0.3 m区间出现最大值,且种植小麦潜水蒸发量比裸地小。裸地情景下高斯函数拟合最好,拟合优度 R2 均大于 0.9,其中砂姜黑土冻融期 12 2 月潜水蒸发量最大时埋深平均值在 0.08 m 左右,黄潮土在 0.29 m 左右。小麦生长情景下类高斯函数拟合最好,拟合优度 R2均大于 0.9,其中砂姜黑土冻融期潜水蒸发最大值对应的埋深为 0,潜水蒸发随埋深递减,而黄潮土对应的埋深在 0.23 m 左右,2 种土壤有作物时最大值对应的埋深均比裸地小。拟合的函数形式可直接用于冻融期旬潜水蒸发量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地下水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气象多因子的夏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预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丽丽 王振龙 +3 位作者 杜富慧 王健 许莹莹 范月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58,62,共6页
准确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91-2018年大田土壤水、地下水埋深、降雨量、水面蒸发、风速、日照时数、气温和绝对湿度7个水文气象因子,经相关分析,筛选出4个关键水文气象影响因子,以影响程度... 准确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91-2018年大田土壤水、地下水埋深、降雨量、水面蒸发、风速、日照时数、气温和绝对湿度7个水文气象因子,经相关分析,筛选出4个关键水文气象影响因子,以影响程度最大的为初始变量,逐个添加到4个因子,分别建立了夏玉米各生育期不同土层(0~0.2、0.2~0.4、0.4~0.6、0.6~0.8、0.8~1.0、0~0.5 m)土壤含水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与气象因子均表现出一致性的相关性,其中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及绝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大;开花-成熟期土壤水分与气温和绝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大;其他生长阶段与地下水埋深和绝对湿度相关性最大。随着关键影响因子的增多,其预测精度提高,当影响因子为4个时,R2最大为0.99。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平均相对误差均可控制在0.1以内。该研究对及时掌握作物各生长阶段土壤水变化,指导作物科学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土壤水分预测模型 水文气象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冬小麦生育期日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丽丽 王振龙 +2 位作者 索梅芹 周超 胡永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67,共4页
准确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精准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采用五道沟实验站2018-2019年蒸渗仪日土壤水和同期7个气象要素(气温、降雨、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风速、绝对湿度、地温)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冬小麦生育期不同土层(10... 准确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精准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采用五道沟实验站2018-2019年蒸渗仪日土壤水和同期7个气象要素(气温、降雨、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风速、绝对湿度、地温)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冬小麦生育期不同土层(10、30、50 cm)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模型分别为BP(7-9-1)、BP(7-12-1)和BP(7-14-1),并用遗传算法优化上述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可用于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预测,其中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能够更好提高预测精度,且随着土层厚度增加,预测精度提高。BP神经网络土壤水分预测10、30、50 cm土层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2、4.0、2.9;遗传BP神经网络土壤水分预测10、30、50 cm土层平均相对误差为3.8、1.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预测 BP神经网络模型 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生育期潜水蒸发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浒 王丽丽 +3 位作者 王一杰 周超 索梅芹 王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2-105,111,共5页
潜水是作物生长可利用的水源之一。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91年10月-2020年5月潜水蒸发和水文气象长系列实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不同埋深潜水(0-5 m)蒸发与水面蒸发、地表温度、空气绝对湿度和气温4个因素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冬小麦各生... 潜水是作物生长可利用的水源之一。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91年10月-2020年5月潜水蒸发和水文气象长系列实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不同埋深潜水(0-5 m)蒸发与水面蒸发、地表温度、空气绝对湿度和气温4个因素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冬小麦各生育期地下水位不同埋深下潜水蒸发量分别与4个气象因子的比值(潜水蒸发系数),从而构建了潜水蒸发系数与埋深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基于4个气象因子的潜水蒸发系数与埋深的拟合关系,均表现为:出苗-分蘖期指数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其他生育期二项式函数拟合效果最好,R2均达到0.89以上,拟合精度较高,可用于淮北地区黄潮土冬小麦生育期间潜水蒸发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潜水蒸发系数 气象因子 埋深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浅埋区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晓萌 王振龙 +2 位作者 杜富慧 胡永胜 路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共4页
为研究淮北平原浅埋区夏玉米生长期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变化的影响,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2-2014年大田玉米生长期0~1.0 m各垂直土层大田土壤水实测资料,结合同期地下水埋深(变幅1~3 m)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 为研究淮北平原浅埋区夏玉米生长期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变化的影响,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2-2014年大田玉米生长期0~1.0 m各垂直土层大田土壤水实测资料,结合同期地下水埋深(变幅1~3 m)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了0.3~0.4、0.4~0.5、0.5~0.6、0.6~0.8、0.8~1.0和0~1.0 m土层平均含水率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0.3~0.4、0.4~0.5、0.5~0.6、0.6~0.8、0.8~1.0和0~1.0 m土层平均含水率与地下水埋深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拟合优度分别为0.632、0.739、0.788、0.861、0.834和0.780。该研究为及时了解土壤水动态变化、合理调控地下水位、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为及时了解土壤水动态、合理调控地下水位和提高田间水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变化 地下水埋深 回归分析 浅埋区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平原不同土壤水分养分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明成 张建云 +3 位作者 王振龙 刘猛 刘翠善 王国庆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黄潮土和砂姜黑土面积占皖北平原总面积的87%。砂姜黑土内部含有钙质结核,严重影响土壤性质进而降低作物产量。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力学参数和土壤水分等方面探讨两种土壤差异性,并结合水文气象因素分析影响黄潮土和砂姜黑土土壤水... 黄潮土和砂姜黑土面积占皖北平原总面积的87%。砂姜黑土内部含有钙质结核,严重影响土壤性质进而降低作物产量。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力学参数和土壤水分等方面探讨两种土壤差异性,并结合水文气象因素分析影响黄潮土和砂姜黑土土壤水分变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黄潮土和砂姜黑土的pH值和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差异不大;黄潮土0~50 cm的有效持水量显著大于砂姜黑土,保水性更好。黄潮土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砂姜黑土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影响黄潮土土壤含水率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地下水埋深和降水量;影响砂姜黑土土壤含水率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地温、地下水埋深和相对湿度。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改善砂姜黑土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潮土 砂姜黑土 含水率 理化性质 水分特征曲线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五道沟水面蒸发计算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陆云燕 王振龙 +3 位作者 吕海深 刘竹梅 丁佳楠 黄一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39,共5页
针为探讨五道沟水面蒸发量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准确估算该地区水面蒸发量,选取五道沟1991-2019年水面蒸发量以及气象因子实测资料,基于主成分法分析水面蒸发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主... 针为探讨五道沟水面蒸发量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准确估算该地区水面蒸发量,选取五道沟1991-2019年水面蒸发量以及气象因子实测资料,基于主成分法分析水面蒸发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为地表温度、饱和差、绝对湿度、平均气温以及水汽压力差的线性组合,第二主成分为相对湿度与太阳辐射的线性组合,第三主成分主要是风速的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为3,模型输入维度低,且真实值与估算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8,均方根误差(RMSE)为0.25,均小于1。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较好地用于计算水面蒸发实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水面蒸发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五道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气象要素的淮北平原夏玉米蒸散灰色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月 李薇 +5 位作者 王振龙 吕海深 许莹莹 梅海鹏 胡永胜 王怡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0,87,共7页
准确预测作物蒸散量对制定精准的灌溉制度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至关重要。为进一步研究识别气象要素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本文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资料及气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玉米蒸散量与14个水文气象要素间的... 准确预测作物蒸散量对制定精准的灌溉制度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至关重要。为进一步研究识别气象要素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本文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资料及气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玉米蒸散量与14个水文气象要素间的关联度,建立12个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的GM(1,n)逐日蒸散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夏玉米蒸散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水汽压力差>日最高气温>地温100cm>地温30cm>地温10cm>地温50cm>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叶面积指数>饱和差>日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风速;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的建模结果表明输入要素个数为4~8时,模型预测精度均合格,后验差比值均小于0.45,小误差概率均大于0.8,可用于蒸散预测。采用GM(1,7)模型时,模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灰色关联分析 GM(1 N)模型 夏玉米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姜黑土区有无作物生长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萌 王振龙 +3 位作者 杜富慧 王兵 李瑞 路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60,共4页
为研究砂姜黑土区有无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采用五道沟实验站蒸渗仪1991-2015年10^-5月份小麦生长期及同期裸地不同地下水埋深水平下蒸发和入渗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潜水蒸发量、入渗补给量和潜水补耗差... 为研究砂姜黑土区有无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采用五道沟实验站蒸渗仪1991-2015年10^-5月份小麦生长期及同期裸地不同地下水埋深水平下蒸发和入渗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潜水蒸发量、入渗补给量和潜水补耗差随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主要发生在2.5 m以浅,裸地潜水蒸发主要发生在0.4 m以浅,且其均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而递减;裸地累积入渗补给量大于小麦地累积入渗补给量,均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减小,裸地与小麦地累积入渗量之间差值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2~3 m时小麦地蓄水能力最大;在种植小麦条件下,潜水补耗差与地下水埋深呈对数关系,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均衡临界埋深为1.62 m,地下水埋深小于1.62 m,潜水消耗起主导作用,地下水向土壤水转化,大于1.62 m,土壤水补给地下水,裸地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均衡临界埋深0.2~0.5 m之间。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受作物和均衡临界埋深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量 入渗补给量 潜水补耗差 均衡临界深度 砂姜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生理的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估算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振龙 范月 +2 位作者 吕海深 许莹莹 董国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对预测作物实际蒸散量和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为反映作物逐日作物系数变化,综合考虑气象和生物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共同影响,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蒸渗仪夏玉米实测蒸散及气象数据,基于地温及叶面积指数建立...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对预测作物实际蒸散量和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为反映作物逐日作物系数变化,综合考虑气象和生物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共同影响,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蒸渗仪夏玉米实测蒸散及气象数据,基于地温及叶面积指数建立了气象-生理双函数乘法模型,并结合梯度下降法对模型进行了精度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中,作物系数实测值和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2,均方根误差为0.15,相关性为0.91,蒸散量实测值与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1.0 mm/d,均方根误差为4.5 mm/d,相关性为0.75。该模型计算的全生育期蒸散量准确率(误差在2~3 mm/d以内)相比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所得准确率提高了3倍以上,可更精确用于作物系数及蒸散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蒸散 作物 梯度下降法 夏玉米 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遗传算法的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发估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振龙 刘竹梅 +3 位作者 吕海深 丁佳楠 陆云燕 王怡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农田蒸散量是作物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的总和,准确估算农田蒸散量对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进而对农作物的增产保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作物系数及蒸散量估算模型已成为一个热点科学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而夏... 农田蒸散量是作物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的总和,准确估算农田蒸散量对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进而对农作物的增产保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作物系数及蒸散量估算模型已成为一个热点科学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而夏玉米是淮河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研究夏玉米全生育期蒸散估算模型,反映夏玉米逐日作物系数及蒸散量的变化,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指导,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称重式蒸渗仪及气象要素实测数据,应用遗传算法,构建夏玉米全生育期单作物系数蒸散模型,得到其4个生长阶段的作物系数估算值。其中,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对估算误差较大的发育期,利用叶面积指数和发育期天数构建调整模型,对发育期作物系数进行数值修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进一步估算蒸散量,最终得到遗传算法与多项式回归相结合的夏玉米蒸散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修正后作物系数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9,均方根误差为0.12,准确率(绝对误差<0.3)为96.2%;蒸散量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89 mm·d^(-1),均方根误差为1.28 mm·d^(-1),准确率(绝对误差<4 mm·d^(-1))为100%;相比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模型,修正遗传算法模型作物系数和蒸散量的拟合准确率均明显提高,达到精度要求,该文修正遗传算法模型可用于夏玉米的蒸散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道沟地区 遗传算法 修正模型 蒸散量 单作物系数法 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径分析结合BP神经网络方法估算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量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怡宁 张晓萌 +4 位作者 路璐 顾南 王振龙 刘猛 王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9-116,共8页
准确估算蒸散量对于精准管理农田水分至关重要。为了解作物系数的动态特征,准确估算作物需水量,使用叶面积指数和气象要素模拟玉米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及蒸散量。利用2018年五道沟实验站气象和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数据,运用通径分析法筛选影... 准确估算蒸散量对于精准管理农田水分至关重要。为了解作物系数的动态特征,准确估算作物需水量,使用叶面积指数和气象要素模拟玉米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及蒸散量。利用2018年五道沟实验站气象和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数据,运用通径分析法筛选影响作物系数的关键因子,建立无雨期不同地下水埋深下作物系数模型,以此估算蒸散量。结果表明:1 m埋深下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绝对误差为0.04 mm/d,相关系数为0.94,其中初期、发育期、中期和后期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6、0.09、0.05和0.03 mm/d。3 m埋深下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绝对误差为0.08 mm/d,相关系数为0.92,各生育期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1、0.10、0.07和0.03 mm/d,利用温度、风速和叶面积指数模拟作物系数精度较高。1 m埋深全生育期ET平均绝对误差为0.72 mm/d,各生育阶段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6、059、0.66和0.45 mm/d。3 m埋深全生育期ET平均绝对误差为0.73 mm/d,各生育阶段ET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2、0.98、0.68和0.29 mm/d。不同时间尺度下(1、3、5 d)2种埋深ET模拟值与实际值一致性指数均接近1.00,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0 mm/d,预报准确率达70%。随预报时间尺度的增加,预报精度提高。该方法可用于夏玉米蒸散发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通径分析 蒸渗仪 作物系数 动态模拟 时间尺度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黄潮土多雨强变坡度产流产沙规律试验模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杜明成 王振龙 +2 位作者 姜翠玲 王发信 周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39,共6页
针对淮北平原黄潮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为揭示其产流产沙规律,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人工模拟降雨径流试验场,开展了40,60,80mm/h 3个雨强及5°,10°,15°3个坡度产流产沙规律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坡面初始产流时间随坡... 针对淮北平原黄潮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为揭示其产流产沙规律,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人工模拟降雨径流试验场,开展了40,60,80mm/h 3个雨强及5°,10°,15°3个坡度产流产沙规律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坡面初始产流时间随坡度、雨强的增大而缩短,雨强、坡度越大缩短越不明显;单位时间产流、产沙量随降雨时间变化的转折点在产流后6~15min,单位时间产流量随降雨时间变化表现为前期快速增加,中期缓慢增加,后期平稳,其中40,60mm/h雨强单位时间产流量随坡度增加而减小,80mm/h雨强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单位时间产沙量随雨强、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坡度累计产沙量及产流量随降雨时间变化呈幂函数或线性函数关系(R2>0.99);坡度及雨强与坡面产流、产沙总量分别呈多元线性和多元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潮土 坡度 降雨强度 产流产沙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混合线型拱坝等效应力计算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建 刘铨鸿 +1 位作者 张超 李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7,14,共5页
在拱坝应力分析中,有限单元法在计算理论上优于拱梁分载法,并已经广泛应用于拱坝的仿真计算和应力分析。但在弹性理论下,有限元法应力计算结果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存在密切关系,且近基础部位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拱坝应力分析中,有限单元法在计算理论上优于拱梁分载法,并已经广泛应用于拱坝的仿真计算和应力分析。但在弹性理论下,有限元法应力计算结果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存在密切关系,且近基础部位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等效应力法作为改进,但由于拱坝线型不同,采用的参数计算方法亦不同。因此,对混合线型拱坝等效应力计算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即只需输入混合线型拱坝的参数便可得到6种线型拱坝以及介于这6种线型之间的各种拱坝的等效应力。将该方法得到的等效应力计算结果与拱梁分载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等效应力 混合线型 有限单元法 拱梁分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基于水文气象多因子的土壤水分动态预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路璐 王振龙 +2 位作者 杜富慧 胡永胜 张晓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237-243,共7页
为研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89-2015年水文气象和大田土壤水实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冬小麦各生长阶段不同土层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一致;不同生长... 为研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89-2015年水文气象和大田土壤水实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冬小麦各生长阶段不同土层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一致;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水分与气温和地下水埋深关联度最强,分别达0.92和0.95;分蘖-越冬期,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和日照时数关联度最强,其他生长阶段,土壤水分与气温和地下水埋深关联度最强。通过水文气象因子模拟土壤水分拟合度较高,R^2达0.94。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土层,土壤水分计算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R^2达0.80。成果为实施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灌溉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水分 水文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度 多元线性回归 土壤水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状土蒸渗仪的潜水蒸发昼夜变化及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南 王振龙 +4 位作者 蒋东进 吕海深 胡永胜 朱永华 杨秒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48,共5页
为探究潜水蒸发昼夜变化及差异,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蒸渗仪群,进行了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两种代表土壤裸地及种植小麦和玉米三种情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有作物时,不同需水阶段昼夜潜水蒸发差异明显。需水大时,受蒸腾作用影响,潜水蒸发较... 为探究潜水蒸发昼夜变化及差异,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蒸渗仪群,进行了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两种代表土壤裸地及种植小麦和玉米三种情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有作物时,不同需水阶段昼夜潜水蒸发差异明显。需水大时,受蒸腾作用影响,潜水蒸发较大,两种土壤均为白天大于夜间。玉米生长初期需水小,但夏季白天气温较高,均为白天大于夜间。而小麦生长初期,冬季气温低,砂姜黑土昼夜差异不明显,各有大小,黄潮土则为夜间较大。裸土时,黄潮土受夜间水汽凝结及白天毛管断裂影响明显,夜间会大于白天。砂姜黑土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昼夜变化 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基于ARIMA模型的冬小麦日土壤水分预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路璐 王振龙 +2 位作者 杜富慧 胡永胜 张晓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1,76,共6页
准确预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以及节水灌溉至关重要。为反映逐日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蒸渗仪2017-2018年土壤水实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冬小麦全生育期10、30、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计算模... 准确预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以及节水灌溉至关重要。为反映逐日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蒸渗仪2017-2018年土壤水实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冬小麦全生育期10、30、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计算模型。结果表明:10、30、50 cm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有明显差异,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分别为0.190、0.103、0.040。利用ARIMA模型对土壤水分进行拟合,10、30、50 cm土层土壤水分计算模型分别为ARIMA(4,1,7)、ARIMA(1,1,2)、ARIMA(2,1,3),拟合优度R^2均大于0.95;不同土层土壤水分计算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随深度增加预测精度提高,由10 cm增至50 cm最大相对误差从15.6%降至5.1%。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制定淮北平原节水灌溉制度,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日土壤水分预测 冬小麦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平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明成 王振龙 +2 位作者 刘翠善 姜翠玲 王国庆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41,共9页
根据皖北平原15个雨量站点日降雨资料,采用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模型、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皖北平原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由北向南呈增加趋势,皖北平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 根据皖北平原15个雨量站点日降雨资料,采用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模型、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皖北平原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由北向南呈增加趋势,皖北平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4078.7 MJ·mm·hm^(-2)·h^(-1)·a^(-1),7个典型雨量站点的降雨侵蚀力变异系数在0.38~0.57之间,为中等程度变异;皖北平原降雨量呈增加趋势,除五道沟站外,其余各站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均不显著;四季的降雨侵蚀力变化明显,夏季占全年70%,占比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各占14%,最低是冬季仅占2%。皖北平原降雨侵蚀力与侵蚀性降雨量和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经度相关性不大。皖北平原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在年内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单峰型。夏季降雨侵蚀力较大,水土流失风险大,尤其注意皖北平原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皖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