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机控制器IGBT建模仿真及水道优化设计
1
作者 周丽萍 《汽车电器》 2025年第4期89-91,共3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发展,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作为核心部件,其散热问题成为制约电驱动系统可靠性的瓶颈。文章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灌封型IGBT模块及其散热系统进行全面热仿真,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优...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发展,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作为核心部件,其散热问题成为制约电驱动系统可靠性的瓶颈。文章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灌封型IGBT模块及其散热系统进行全面热仿真,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水道设计以提高散热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道设计能有效降低IGBT模块的温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系统 IGBT COMSOL 散热 仿真 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铝空气电池-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华榜 陈月 +4 位作者 李钦 王红强 秦国锋 吴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71-2880,共10页
将铝空气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组成混合动力系统,分析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确定混合动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对其系统原理进行了设计,完成了系统关键零部件的选型参数,搭建了混合动力系统的试验平台。为了提升铝空气电池的效率和锂离子电池使... 将铝空气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组成混合动力系统,分析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确定混合动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对其系统原理进行了设计,完成了系统关键零部件的选型参数,搭建了混合动力系统的试验平台。为了提升铝空气电池的效率和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主要考虑了锂离子电池的SOC和负载功率变化,使铝空气电池在大功率范围恒功率放电,锂离子电池变功率工作,通过试验测试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空气电池 混合动力系统 能量管理策略 规则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Void@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3
作者 周丽萍 周德清 +5 位作者 郑锋华 潘齐常 胡思江 蒋永杰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3期1115-11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合机械球磨法制备了纳米级Si/Sb_(2)S_(3)颗粒。随后以间苯二酚-甲醛为碳源,通过碳热还原法构建出内部具有空隙的中空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碳壳包覆硅纳米颗粒,不仅有效避免了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还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同时,硅纳米颗粒与碳壳之间的空隙能够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引发的机械应力,进一步改善其循环稳定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在0.5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91 mAh/g。在经过5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735.9 mAh/g的高可逆容量,展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 Si/C复合材料 缓冲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史洪峰 王益 +3 位作者 屈永浩 李庆余 黄有国 王红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6-239,共4页
铝作为负极材料其理论容量较高,但铝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循环性能差。为克服铝体积膨胀严重的缺点,采用简单的球磨法成功制备出铝/石墨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 铝作为负极材料其理论容量较高,但铝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循环性能差。为克服铝体积膨胀严重的缺点,采用简单的球磨法成功制备出铝/石墨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铝/石墨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004mAh/g,循环15次后容量保持在300mAh/g。铝/石墨复合材料拥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球磨法 铝/石墨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磷酸铁锂基正极材料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庆余 张志杰 +3 位作者 胡丽娜 崔李三 王红强 史洪峰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45,共4页
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活性材料,采用直接混合法,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为0.5%、1%和1.5%的石墨烯对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别对材料形貌、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掺杂不同石墨烯的电极材料恒流充放... 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活性材料,采用直接混合法,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为0.5%、1%和1.5%的石墨烯对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别对材料形貌、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掺杂不同石墨烯的电极材料恒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是一种三维自支撑片状结构,粉末材料是独立形成的,并且不易团聚,纳米磷酸铁锂颗粒分散均匀,颗粒呈类球型状;掺杂不同量的石墨烯对磷酸铁锂本身结构几乎没有影响;掺杂1.5%石墨烯电极性能最好,高倍率5C时,放电比容量96 m Ah/g,容量保持率77%,当恢复到0.1C时,放电比容量是初始容量的95%,循环50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92%,阻抗最小,为0.366 1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正极材料 电极材料 磷酸铁锂 锂离子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尖晶石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周德清 蔡艺嘉 +5 位作者 张子芩 周丽萍 胡思江 黄有国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3期1087-1096,共10页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比容量较高,是发展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存在过渡金属离子迁移和晶格中氧的不可逆反应等问题,导致电极材料低的首次库仑效率、严重的电压衰减和较差的循环稳定...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比容量较高,是发展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存在过渡金属离子迁移和晶格中氧的不可逆反应等问题,导致电极材料低的首次库仑效率、严重的电压衰减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这些缺点制约了其产业化应用。针对这些问题,采用表面包覆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改性,在Li_(1.2)Ni_(0.167)Co_(0.167)Mn_(0.666)O_(2)(LLO)材料表面包覆MoS_(2),同时引发了次表面结构的转变。结果表明,MoS_(2)(MS)包覆层能防止材料本体直接暴露在电解液中,有效抑制了界面副反应。三维结构的尖晶石相提高了Li+的扩散速率。在0.1C倍率下,改性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均大于88%。与未改性材料相比,质量分数1%的MoS_(2)包覆量样品LLO@MS1在1.0C倍率下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在5.0C和10.0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60.0 mAh/g和129.0 mAh/g,表明该改性策略提升了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 包覆改性 尖晶石相 次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