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对成熟期烤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朱英华 屠乃美 +1 位作者 肖汉乾 张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796-3801,共6页
通过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硫(0.01—32 mmol/L)对成熟期烤烟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硫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成熟期烤烟叶绿素a/b没有规律性变化。在2—32 mmol/L处理之间,烤烟叶片的有效光化... 通过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硫(0.01—32 mmol/L)对成熟期烤烟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硫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成熟期烤烟叶绿素a/b没有规律性变化。在2—32 mmol/L处理之间,烤烟叶片的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EQY)、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硫浓度增加而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非光化学过程中的基本量子产量(Fo/Fm)、PSⅡ水裂解端失活程度(Fo/Fv)和PSⅡ反应中心关闭程度(1-qP)随硫浓度增加而升高,2 mmol/L处理的质体醌库(Fv/2)低于0.01和4 mmol/L处理,但高于8—32 mmol/L处理。0.01 mmol/L处理烤烟的EQY和ETR低于2—8 mmol/L处理,但高于16 mmol/L和32 mmol/L处理;其Fv/Fm低于2和4 mmol/L处理,与8和16 mmol/L处理差异不大,都高于32 mmol/L处理;其Fo/Fm、Fo/Fv和1-qP与Fv/Fm变化趋势相反;0.1mmol/L处理的NPQ明显高于2—4mmol/L处理并且辐射强度在0—500μmol.m-.2s-1之间高于8—32 mmol/L处理,当辐射强度超过500μmo.lm-.2s-1后低于8和16mmol/L处理。0.01mmol/L处理烤烟EQY、Fv/Fm和ETR的降低可能不是由Fv/2引起的,而是由于1-qP升高引起的;但16 mmol/L和32 mmol/L处理Fv/Fm、ETR、EQY降低可能是1-qP与Fv/2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含量 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英华 屠乃美 +1 位作者 肖汉乾 张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4-167,共4页
通过液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镁浓度(0~16 mmol/L)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供镁(2~4 mmol/L)能促进烤烟株高、最大叶面积、茎围、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的显著增加,低镁(0~1 mmol/L)和过量供镁(... 通过液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镁浓度(0~16 mmol/L)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供镁(2~4 mmol/L)能促进烤烟株高、最大叶面积、茎围、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的显著增加,低镁(0~1 mmol/L)和过量供镁(8~16 mmol/L)又使上述参数显著降低,但镁对烤烟叶片数没有显著影响。不同镁浓度处理间烤烟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供镁(2~8 mmol/L)使烤烟磷的含量显著增加,低镁(0~0.5 mmol/L)和过量(16mmol/L)供镁使烤烟磷显著降低;供镁(1~4 mmol/L)也促进了烤烟钾含量的显著增加,但当镁浓度超过8 mmol/L则使烤烟钾含量显著降低;烤烟钙含量随镁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而烤烟镁含量则随镁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钙与镁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养分含量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对旺长期烤烟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英华 屠乃美 +1 位作者 肖汉乾 张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1期2113-2117,共5页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液培法研究硫(0.01-16mmol/L)对旺长期烤烟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对旺长期烤烟的类胡萝卜素和蒸腾速率(Tr)无显著影响.但4mmol/L硫浓度使烤烟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液培法研究硫(0.01-16mmol/L)对旺长期烤烟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对旺长期烤烟的类胡萝卜素和蒸腾速率(Tr)无显著影响.但4mmol/L硫浓度使烤烟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升高,0.01、16mmol/L处理则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随硫浓度增加而降低;气孑L导度(Gs)在2~16mmol/L处理随硫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4mmol/L处理烤烟的光化学有效量子产量(EQY)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略高于2、8mmol/L处理.但显著高于0.01、16mmol/L处理。0.01、16mmol/L处理的非光化学猝灭(NPQ)相差较小,显著高于2~8mmol/L处理。0.01mmol/L处理的水裂解端失活程度(Fo/Fv)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4mmol/L处理显著低于其它处理,2、8、16mmol/L处理之间差异较小。由此可见,4mmol/L处理促进旺长期烤烟叶绿素含量、Pn、EQY、ETR显著提高,NPQ、Fo/n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吸附重金属镉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喻涌泉 黄魏魏 +3 位作者 董建江 朱启法 卢滇楠 刘永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32-2238,共7页
系统研究了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对重金属镉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此株菌可以耐受200mg/L重金属镉,而进一步提高镉离子的浓度则会显著抑制该菌的生长.将该菌株接种至含20、50和100mg/L Cd^(2+)的液体LB培养基中,经过120h的培养... 系统研究了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对重金属镉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此株菌可以耐受200mg/L重金属镉,而进一步提高镉离子的浓度则会显著抑制该菌的生长.将该菌株接种至含20、50和100mg/L Cd^(2+)的液体LB培养基中,经过120h的培养,镉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4.3%,91.0%和86.0%.系统研究了pH值、温度、盐浓度和多种重金属离子存在下,该菌株对溶液中镉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可以在pH值为4~8范围内有效吸附镉离子,当NaCl溶液提升至1mol/L时,该菌株仍可耐受,并且可以吸附除了铅离子之外的多种重金属离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吸附后Cd^(2+)的结合能发生了变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正常菌株相比,吸附镉的菌株产生明显形变,且表面有白色颗粒状物质吸附,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可以说明生物矿化是该菌株吸附和钝化重金属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还原假单胞菌 镉污染 生物修复 耐镉菌株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HB-4吸附重金属镉的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亚奎 徐粲然 +4 位作者 朱启法 黄魏魏 卢滇楠 董建江 刘永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74-1581,共8页
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Cd^(2+)具有高耐受能力和高吸附容量的菌株HB-4,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该菌株能在Cd^(2+)浓度为300 mg·L^(-1)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为(154... 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Cd^(2+)具有高耐受能力和高吸附容量的菌株HB-4,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该菌株能在Cd^(2+)浓度为300 mg·L^(-1)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为(154.7±0.9)mg·g^(-1)。考察了Cd^(2+)初始浓度、pH、盐浓度以及共存离子对HB-4吸附Cd^(2+)的影响,结果表明:pH=3.0~8.0时,对吸附效果无影响;NaCl含量为8.0%时,菌株对Cd^(2+)的去除率仍可达到49.9%±0.1%;Pb^(2+)、Zn^(2+)、Cu^(2+)与Cd^(2+)共存时,几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8.7%±0.2%(Pb^(2+))、44.6%±0.6%(Zn^(2+))、52.7%±0.1%(Cu^(2+))和64.2%±0.3%(Cd^(2+))。解吸实验证明了HB-4对Cd^(2+)极强的吸附能力,洗脱液pH=7.0时,解吸率小于2%。检测了细胞内外镉的分布情况,并利用SEM、XPS和FTIR对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推断HB-4对Cd^(2+)的吸附机理为胞外吸附和胞内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吸附剂 粘质沙雷氏菌 吸附作用 解吸 胞外吸附 胞内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降解放线菌GC的筛选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史彬 黄魏魏 +4 位作者 付丹妮 董祥洲 任立伟 朱启法 刘永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3-49,共7页
运用循环流化技术,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株具有单独降解秸秆能力的菌株GC,考察了该菌的生长特性及产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能力,验证了该菌对小麦秸秆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菌为放线菌的左式链霉菌(Streptomyces drozdowiczii);可在LB等... 运用循环流化技术,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株具有单独降解秸秆能力的菌株GC,考察了该菌的生长特性及产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能力,验证了该菌对小麦秸秆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菌为放线菌的左式链霉菌(Streptomyces drozdowiczii);可在LB等基础培养基中快速繁殖;纤维素内切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可达67.57 U/mL和19.69 U/mL,并且具备木质素降解能力;该菌单独处理小麦秸秆20 d的秸秆失重率为11.52%;处理产物含多种石油烃、有机醇和植物甾醇等,表明该菌在秸秆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放线菌 纤维素酶 石油烃 植物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