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孔板培养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扬 薛正莲 +2 位作者 秦艳飞 赵世光 刘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优化24孔板培养活跃链霉菌XW产那西肽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24孔板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活跃链霉菌XW 24孔板发酵产那西肽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种子培养基装液量2.55 m L,发酵培养基装液量0.93m L,发酵时... 目的优化24孔板培养活跃链霉菌XW产那西肽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24孔板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活跃链霉菌XW 24孔板发酵产那西肽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种子培养基装液量2.55 m L,发酵培养基装液量0.93m L,发酵时间121h。结论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明显提高24孔板发酵产那西肽的效价达到882.25μg/m L,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较接近,吻合度较高,较初始效价675.63μg/m L提高了30.58%。研究结果表明24孔板发酵与摇瓶发酵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西肽 活跃链霉菌 响应面优化 24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可霉素转运蛋白基因lmrC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晶晶 吴杭 +4 位作者 孟思童 刘瑞华 黄训端 张部昌 白林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了研究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LmrC是否参与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通过同源重组在林可霉素高产菌株LC-G中构建了lmrC的缺失突变株XJJ7.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和抗性检测显示,相比出发菌株LC-G,XJJ7的林可霉素产量下降了55%,而且耐受... 为了研究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LmrC是否参与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通过同源重组在林可霉素高产菌株LC-G中构建了lmrC的缺失突变株XJJ7.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和抗性检测显示,相比出发菌株LC-G,XJJ7的林可霉素产量下降了55%,而且耐受林可霉素的最高质量浓度降低了50%.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发现,突变株XJJ7中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lmbA和lmbR的转录明显低于LC-G,但调控基因lmbU的转录不变.在LC-G中lmrC的过表达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也不影响lmbA、lmbR和lmbU基因的转录,但过表达菌株对林可霉素的抗性显著增强.结果表明,lmrC可以通过影响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来调节林可霉素的产生,并赋予产生菌一定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链霉菌 林可霉素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林可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瑞华 李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2-393,共2页
林可霉素产生菌 6 5 - 1株经 1.5× 10 1 5ions/ cm2 氮离子束诱变处理得到 75 - 8菌株。其摇瓶相对效价较出发菌株 6 5 - 1提高了 31% ,发酵培养基优化后 ,摇瓶相对效价提高了 35 %。应用于 10 0吨发酵罐生产 ,其发酵指数较出发菌... 林可霉素产生菌 6 5 - 1株经 1.5× 10 1 5ions/ cm2 氮离子束诱变处理得到 75 - 8菌株。其摇瓶相对效价较出发菌株 6 5 - 1提高了 31% ,发酵培养基优化后 ,摇瓶相对效价提高了 35 %。应用于 10 0吨发酵罐生产 ,其发酵指数较出发菌株提高了 2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洲主 林可霉素产生菌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