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模型的煤矿安全管理投入经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力 于海云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资源,通过集成AHP与BP神经网络,建立煤矿安全投入综合评价模型,优化赋权,避免了局部最小点误差,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同时考虑到煤矿系统安全投入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结合西方经济学原理,调整生产函数中各要素投入量,利...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资源,通过集成AHP与BP神经网络,建立煤矿安全投入综合评价模型,优化赋权,避免了局部最小点误差,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同时考虑到煤矿系统安全投入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结合西方经济学原理,调整生产函数中各要素投入量,利用已验证的BP网络进行二次预测。经验证优化投入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安全投入 生产函数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agum基尼系数的生态安全区域差异及收敛度研究——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刚 王莹莹 +1 位作者 阮君 赵杨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8-355,共8页
为了探究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生态安全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实现各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18年安徽段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区域差异贡献及差异来源,利... 为了探究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生态安全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实现各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18年安徽段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区域差异贡献及差异来源,利用变异系数法检验了生态安全区域差异的收敛性。结果表明:(1)2010—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生态安全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综合指数为0.259,0.265,0.299,0.447,0.345,0.323,0.432,0.478;(2)安徽段生态安全水平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8.7%,46.1%;(3)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区域均存在σ收敛特征。总之,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生态安全水平不容乐观,且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明显,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因地制宜、缩小生态安全区域差异是其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区域差异 Dagum基尼系数分解 淮河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绿色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政策仿真 被引量:8
3
作者 程云鹤 王宛昊 周强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3,共10页
文章以安徽绿色发展的节能减排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财政、税收、金融、环保、产业与科技六类政策不同情境下节能减排绩效进行仿真模拟,并对不同政策组合情境下的节能减排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六类政策中,税收和... 文章以安徽绿色发展的节能减排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财政、税收、金融、环保、产业与科技六类政策不同情境下节能减排绩效进行仿真模拟,并对不同政策组合情境下的节能减排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六类政策中,税收和环保政策的效果最为显著,财政和产业政策次之,科技和金融政策节能减排效果最弱;与单一政策相比,节能减排政策组合实施的效果最优。据此,提出节能减排政策优化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系统动力学模型 政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水-土-能”系统安全评价及联合风险概率测算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刚 张世玉 +2 位作者 杨霞 鲍珂宇 朱艳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94-4106,共13页
水、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基于稳定性(S)、协调性(H)、可持续性(F)构建安徽省“水-土-能”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ingle index quantification-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水、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基于稳定性(S)、协调性(H)、可持续性(F)构建安徽省“水-土-能”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ingle index quantification-multi-index comprehensive-multi-criteria integration,SMI-P)法测算各子系统指数及其系统安全水平,引入Copula函数分别探究S-H、S-F、H-F和S-H-F等不同组合的联合概率分布,测算其联合风险概率。结果显示:2012—2021年,安徽省“水-土-能”(“Water-Land-Energy”,WLE)系统安全水平波动上升,均值为0.5685,其中稳定性对系统安全水平影响最大;S-H、S-F、H-F分别呈弱正相关、强正相关、较强负相关关系,S-F联合风险概率最大,为0.2807;S-H-F系统联合风险概率为0.0712。当S、H、F其中一个固定时,另外两个的值越大,相应的联合风险概率越大。探究“水-土-能”系统安全水平及风险发生频率,有利于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提高风险分析精度,为决策部门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土-能”系统 安全评价 COPULA函数 联合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省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2005~2015年面板数据
5
作者 兰国辉 荀守奎 陈亚树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54-156,共3页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找出与供给侧改革中关注的发展指标:第三产业、城镇化率、就业率等,建立经济发展评价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安徽省2005-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分析。...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找出与供给侧改革中关注的发展指标:第三产业、城镇化率、就业率等,建立经济发展评价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安徽省2005-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比重和城镇化率是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经济发展 城镇化率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刚 何训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84-4493,共10页
测算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及系统耦合协调情况,探究其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11—2022年淮河流域30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 测算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及系统耦合协调情况,探究其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11—2022年淮河流域30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各系统得分、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耦合协调度,并利用标准差椭圆与Dagum基尼系数分析各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情况及其差异来源。在2011—2022年,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综合值逐年上升,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由2011年的0.166上升至2022年的0.36,从严重失调状态转变为中度失调状态。淮河流域江苏段各系统耦合协调度最大,安徽段最小,且中部地区耦合协调逐渐变弱。淮河流域东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度增长较快,且呈现强弱交替发展。地区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总之,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间发展不协调,应考虑地区特点制定地方化的水资源政策,并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耦合协调度 水资源 标准差椭圆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省 张红霞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0-32,共3页
近几年物流业发展迅猛,物流技术不断更新,现代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基于1998-2015年的相关数据,选用ADF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安徽省物流业与经济... 近几年物流业发展迅猛,物流技术不断更新,现代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基于1998-2015年的相关数据,选用ADF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安徽省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物流业通过协整检验,存在着协整关系,但物流业的发展只在短期和中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发展 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D-GRU组合模型在煤矿瓦斯体积分数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盛武 樊斌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9-1348,共10页
为更好厘清瓦斯体积分数数据中长期依赖关系,实现更加精确的瓦斯体积分数预测,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门控循环单元(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ated Recurrent Unit,EMD-GRU)组合的瓦斯体积分数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经验... 为更好厘清瓦斯体积分数数据中长期依赖关系,实现更加精确的瓦斯体积分数预测,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门控循环单元(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ated Recurrent Unit,EMD-GRU)组合的瓦斯体积分数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复杂瓦斯体积分数数据分解为多个平稳序列,并对每个序列采用双层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GRU)进行时序预测;然后,将各分量预测结果叠加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最后,将EMD-GRU模型应用于某矿智能综采工作面瓦斯气体体积分数预测。结果表明:EMD-GRU模型较经验模态分解-长短期记忆(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Long Short-Term Memory,EMD-LSTM)神经网络模型、传统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和GRU模型,其均方误差(ERMS)分别减少11.57%、33.86%、48.78%,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MAP)分别降低19.55%、28.23%和32.76%,同时,在测试集中有着更高的拟合效果(R2=0.9789),验证了该模型有较高的精准度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经验模态分解 门控循环单元 井下监测数据 瓦斯体积分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供需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
9
作者 何刚 齐林 +1 位作者 王理想 杨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84-3294,共11页
水源涵养服务供需安全是保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撑。基于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测算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 水源涵养服务供需安全是保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撑。基于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测算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耦合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存在时空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1)在2002—2020年,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呈螺旋上升趋势,其中极显著上升区域约占1.36%。(2)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的标准差椭圆分布主要走向为“东北—西南”,全局呈逐渐加强的正相关性。(3)人口密度、坡向、土壤含水量分别是人类活动、下垫面、水文气象维度中对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驱动力最强的因子。(4)人口密度对新安江上游各子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的驱动作用始终为负,坡向的驱动作用主要为负,土壤含水量的驱动作用始终为正。研究可为制定流域尺度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水源涵养服务供需 新安江上游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政策组合使用效能差异及提升策略
10
作者 杨霞 何刚 +1 位作者 张世玉 蒋怀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9-1712,共14页
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根据碳交易碳税是否参与,设计四种碳减排政策工具使用情景.基于稳定性分析,阐释碳减排政策组合使用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通过敏感性分析厘清博弈系统主要敏感性因素及影响方向.以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案例... 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根据碳交易碳税是否参与,设计四种碳减排政策工具使用情景.基于稳定性分析,阐释碳减排政策组合使用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通过敏感性分析厘清博弈系统主要敏感性因素及影响方向.以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案例为实证对象,仿真碳交易和混合碳政策使用情景博弈主体演化轨迹,识别关键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动态递增税率和动态奖惩策略优化混合碳政策使用情景策略.研究发现:相较无碳交易无碳税、有碳交易无碳税、无碳交易有碳税情景,混合碳政策使用情景碳减排效能最佳;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仍有待于加强,政企双方未达到(监管,碳减排)最优状态,成本和惩罚因素对博弈系统影响明显,补贴因素作用方向不确定;混合碳政策情景融入动态递增税率和动态奖惩策略,系统呈螺旋式上升,获得(监管,碳减排)稳定均衡点,其中动态补贴-动态惩罚为最佳奖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政策组合 演化博弈 效能差异 动态奖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SHAP的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溯源模型
11
作者 盛武 王灵子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7,140,共8页
针对目前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由于“黑盒”结构导致内部运行逻辑未知、预测结果可解释性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SHAP的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溯源模型。对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浓度关联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特... 针对目前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由于“黑盒”结构导致内部运行逻辑未知、预测结果可解释性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SHAP的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溯源模型。对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浓度关联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特征变量;基于XGBoost搭建上隅角瓦斯浓度预测模型,引入SHAP算法计算每个特征变量对预测结果的贡献值,增强模型透明度,为XGBoost提供全局性解释;最后利用现场多源传感监测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实例分析结果表明:①XGBoost模型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3,0.007,0.008,相较于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回归(SVR)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拟合优度最高,误差最低。②XGBoost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478%,相较于对比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与较好的泛化性能。③依据各输入特征的平均绝对SHAP值,工作面T1瓦斯浓度对上隅角瓦斯浓度影响最大,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抽采管道内瓦斯浓度次之,回采煤层瓦斯含量、回采煤层顶板压力等紧随其后,说明XGBoost能捕捉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和交互作用,SHAP算法可为XGBoost模型提供全局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浓度预测 上隅角瓦斯溯源 XGBoost模型 SHAP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水生态韧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杨力 徐悦 +1 位作者 朱俊奇 孙钶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5-347,共13页
科学测度水生态韧性对长江流域韧性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基于“抵抗-适应-恢复-转型”框架构建城市水生态韧性指标体系,以2011—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例,运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 科学测度水生态韧性对长江流域韧性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基于“抵抗-适应-恢复-转型”框架构建城市水生态韧性指标体系,以2011—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例,运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核密度估计等定量测算水生态韧性水平,分析时空演进特征。之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SDM)深入探索不同因素的影响差异。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为:(1)在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水生态韧性水平有所提升,环长株潭城市群优势显著,武汉城市圈次之,环鄱阳湖城市群最低。(2)研究区水生态韧性形成了以长沙、武汉、南昌省会城市为核心并逐渐向外递减的“中心—外围”格局,多数城市于后期实现了层级跃迁,且空间差异呈收敛趋势,各城市水生态韧性趋于均衡化。(3)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水生态韧性的提升表现为抑制作用,科技创新投入水平对水生态韧性为正向促进作用。研究可为长江中游水生态保护提供参考,同时对其他区域的水生态韧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长江中游 水生态 韧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社会网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傲翔 苗成林 陈峥妍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分析城市生态韧性的社会网络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区域绿色协同发展。选取黄河流域63个地级市2012—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压力-状态-反应模型。采用CRITIC-TOPSIS、引力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联动关... 分析城市生态韧性的社会网络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区域绿色协同发展。选取黄河流域63个地级市2012—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压力-状态-反应模型。采用CRITIC-TOPSIS、引力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联动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生态韧性总体在0.5左右波动,表现为“上游>下游>中游”,各流域年平均涨幅分别为0.41%、0.30%、0.40%。(2)黄河流域大致可分为7个主要城市网络(N_(1)~N_(7)),上、中、下游的流域聚集程度和城市关联程度依次不断升高。(3)考虑直接作用、调节作用以及替代效应的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网络N_(1)~N4的城市生态韧性提升作用更大,影响系数分别为0.4213、0.4210、0.5085、0.8883,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更有利于提升城市网络N5~N_(7)的城市生态韧性,影响系数分别为0.8483、0.5669、0.8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空间结构 CRITIC-TOPSIS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生态位及空间格局分析——基于城市多元要素流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傲翔 苗成林 陈峥妍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选取2016—2021年中国12个城市群的147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将经济流、产业流的流空间数据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分组相结合,采用Meta-超效率SBM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流空间综合矩阵,对城市生态位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 选取2016—2021年中国12个城市群的147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将经济流、产业流的流空间数据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分组相结合,采用Meta-超效率SBM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流空间综合矩阵,对城市生态位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以及城市生态位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效应”,各城市之间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网络中受益型、均衡型和扩散型3类城市的生态位占比分别为43.54%,6.12%,50.34%;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着极化现象以及缺乏技术补偿问题。为提升区域协同发展,在发挥区域次级核心的集散作用、促进技术与产业的有效结合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多元要素流 社会网络 生态位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遮挡行人检测的自适应多尺度特征金字塔网络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华平 吴涛 孙克雷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2-1233,共12页
针对遮挡环境下现有检测器难以提取行人完整特征从而导致检测精度低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尺度特征金字塔网络。提出一个多尺度特征增强模块(multi-scale feature enhancement module,MFEM),通过不同感受野的多分支网络来捕获不同... 针对遮挡环境下现有检测器难以提取行人完整特征从而导致检测精度低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尺度特征金字塔网络。提出一个多尺度特征增强模块(multi-scale feature enhancement module,MFEM),通过不同感受野的多分支网络来捕获不同尺度行人可视区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融合模块(adaptive fusion module,AFM),分别通过优化空间、特征层面的均值方差来计算不同像素点的重要程度,从而增强行人的纹理特征及语义特征并更加高效的融合不同尺度特征。且这两个模块可以构建为完整的特征金字塔网络用于更多下游任务。提出一个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set-non maximum suppression,Soft-SNMS),通过设计不同的衰减函数,在预测一个提案中所有候选框时保留高质量候选框,衰减多余的候选框,并提高模型训练效率。所提方法分别在CrowdHuman和Widerperson两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在AP指标上相较于原始方法分别提高了4.04%和1.51%,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遮挡环境下行人目标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挡行人检测 多尺度特征 自适应融合 特征金字塔 非极大值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安徽省土地承载力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36
16
作者 何刚 夏业领 +1 位作者 朱艳娜 王雯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定量评价和预测土地承载力状况并诊断其障碍因子,为提高安徽省土地承载力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区域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安徽省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方法与障碍度模型评价和诊断了2... [目的]定量评价和预测土地承载力状况并诊断其障碍因子,为提高安徽省土地承载力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区域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安徽省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方法与障碍度模型评价和诊断了2006—2015年安徽省土地承载力状况和关键障碍因素。基于评价结果,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5a安徽省土地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2006—2015年安徽省土地承载力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历程;驱动力、压力、状态子系统承载力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态势,影响和响应子系统承载力呈显著波动变化态势;未来5a,压力和状态子系统承载力逐年递减,承载力水平堪忧,需重点关注;研究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始终是制约安徽省土地承载力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是重要制约因素。[结论]虽然安徽省土地承载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受压力和状态子系统承载力水平低的限制,安徽省土地承载力仍处中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DPSIR模型 TOPSIS模型 GM(1 1)模型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风险因素结构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叶荣 孟祥瑞 +2 位作者 李慧宗 王向前 杨超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围绕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内涵,对影响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识别出安全行政管理能力、安全行为管理能力、安全技术管理能力、安全信息管理能力、安全创新管理能力五个方面16项主要因素。以安全行为管理能力因素... 围绕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内涵,对影响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识别出安全行政管理能力、安全行为管理能力、安全技术管理能力、安全信息管理能力、安全创新管理能力五个方面16项主要因素。以安全行为管理能力因素为内源潜变量,其他四个方面因素为外源潜变量,构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风险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出该风险因素群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综合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路径。此研究为煤矿企业实现本质化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企业 安全管理能力 风险因素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39
18
作者 何刚 夏业领 +2 位作者 秦勇 朱艳娜 王雯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7-292,300,共7页
以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中心,构建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测算研究了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并利用ArcGIS 10.2... 以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中心,构建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测算研究了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并利用ArcGIS 10.2软件,可视化2007年与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分布。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承载力水平基本维持在警戒和中级水平;经济发达的东段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高于经济欠发达的中段和西段地区,近年来差距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资源承载力年均增长率位于前三的分别是贵州、上海和云南,而湖北、重庆、四川年均增长率为负值;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水平仍较低,且各省市间水资源承载力均衡性差异并未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大的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资源承载力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煤矿安全应急管理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叶荣 孟祥瑞 +1 位作者 罗文科 杨超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119,共5页
针对煤矿安全应急管理主动性和协调性缺乏易导致矿难事故发生的问题,提出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序参量法的安全应急管理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通过归纳煤矿安全应急管理进程中的耦合协调度,构建包括5个子系统、11个序参量以及33个二... 针对煤矿安全应急管理主动性和协调性缺乏易导致矿难事故发生的问题,提出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序参量法的安全应急管理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通过归纳煤矿安全应急管理进程中的耦合协调度,构建包括5个子系统、11个序参量以及33个二级指标的煤矿安全应急管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超级决策软件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采用序参量法对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环节进行协调度测算。结果表明:示例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的准备与响应两环节的各子系统协调度最高,系统整体协调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煤矿安全 耦合协调度 序参量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变化趋势、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克亮 刘蕾 +1 位作者 孟祥瑞 杨宝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38-48,共11页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运用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7—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分析效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分解,通过泰尔指数方法诠释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利用系统广义...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运用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7—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分析效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分解,通过泰尔指数方法诠释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利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较低且维持了下降趋势,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三大地区之间差距和长江上游地区内部差距是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地区差距的主要成因;在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无效率中,烟粉尘贡献率最高,其次为SO2,氮氧化物贡献率最低;经济增长、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增加R&D投入强度、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于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提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排放效率 非径向加权Russell DDF 泰尔指数 系统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