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抗VEGF术后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方芳 于燕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MNV)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 目的探讨影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MNV)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床资料。以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视力预后不良组和视力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眼部特征及相关生物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抗VEGF治疗1个月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MNV面积,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Z=6.371,6.949,2.437,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CMT改善、MNV面积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和术前MNV面积是影响MNV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抗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MNV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术后视力与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CMT改善、MNV面积改善相关,其中,眼轴长度和术前MNV面积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新生血管 抗VEGF 视力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谢驰 邱翠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 AMD)10例(1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4例(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4例(6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1只眼),慢性中心...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 AMD)10例(1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4例(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4例(6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1只眼),慢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1只眼),分别对其行玻璃体腔康柏西普(0.05 ml)注射治疗。随访时间为注射后1 d、2周、1个月、3个月,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距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范围内黄斑厚度值、眼压及不良反应。结果注射3个月后,w AMD组、RVO组及DR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注射前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只眼最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0.2恢复到0.4,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只眼,由治疗前0.3恢复到1.0,视力均明显提高。w AMD组:治疗前后黄斑部厚度差值(112.9±128.8)μm,RVO组:治疗前后黄斑病厚度差值(403.0±213.0)μm,DR组:治疗前后黄斑病厚差值(110.0±102.1)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治疗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血管性疾病 康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路路 谢驰 +1 位作者 于燕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此时间段内收治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50例(50只眼),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3+... 目的探讨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此时间段内收治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50例(50只眼),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3+PRN给药方式)。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患者的平均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变薄,且治疗后3个月的效果比治疗后2个月更理想,术后2个月好于术后1个月,数据存在可比性差异(P<0.05);患者在术后1个月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擦伤、一过性眼压增高的总占比为22.0%,经治疗,术后2个月总占比为14.0%,术后3个月上述症状均恢复,无结膜下新出血点。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经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1、2、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术前提高,存在可比性差异(P<0.05)。结论在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理想,可降低视网膜厚度厚度,提升患者平均视力,还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继发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蛋白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玥 方严 +1 位作者 谢驰 邱翠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71-475,共5页
骨膜蛋白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可表达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在心肌梗死后重塑、牙周组织再生修复、骨骼分化发育、肺纤维化以及肿瘤转移等免疫炎症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骨膜蛋白被证实与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病理... 骨膜蛋白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可表达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在心肌梗死后重塑、牙周组织再生修复、骨骼分化发育、肺纤维化以及肿瘤转移等免疫炎症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骨膜蛋白被证实与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病理性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膜的形成密切相关,尤其显著表达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玻璃体液和纤维血管膜中。明确骨膜蛋白在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可为临床寻找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蛋白 纤维血管膜 巨噬细胞极化 M2型巨噬细胞 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盘区视网膜微循环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程翠杰 谢驰 方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分析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盘区微血管密度(MVD)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AL)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于2020-05/2021-01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分析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盘区微血管密度(MVD)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AL)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于2020-05/2021-01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招募51名健康受试者,符合标准共94眼依据AL划分为三组,23mm≤AL<24mm且等效球镜度数(SE)+0.50~-0.50D为正视组31眼,24mm≤AL<26mm且-0.75≤SE<-6.00D为低中度近视组32眼,AL≥26mm且SE≥-6.00D为高度近视组31眼。利用OCTA对受试者视盘为中心的4.5mm×4.5mm扫描区成像并自动定量测出视盘不同分区的MVD和RNFL厚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SNT四分区中,颞侧RNFL厚度与AL呈正相关(r=0.343,P<0.05)。上侧、下侧及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AL呈负相关(r=-0.341、-0.289、-0.269,均P<0.05)。在Garway Heath分区法中,颞上象限RNFL厚度与AL呈正相关(r=0.382,P<0.05),鼻上、鼻下及下鼻象限RNFL厚度、MVD与AL呈负相关(r=-0.226、-0.211、-0.369、-0.316、-0.304、-0.241,均P<0.05)。盘内整体MVD随AL增加而密集(r=0.376,P<0.05),而盘周MVD却与AL呈负相关(r=-0.361,P<0.05)。结论:视盘区MVD变化、RNFL厚度与AL紧密相关。随AL增加,鼻上、鼻下和下鼻象限RNFL厚度和MVD均减少,盘周整体MVD降低,颞上象限RNFL厚度及盘内MVD增加,尤以高度近视患者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血管密度 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樊清春 徐玥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凤台县人民医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8例(78只眼)纳入研究。以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 目的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凤台县人民医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8例(78只眼)纳入研究。以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视力预后不佳组和视力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眼部特征及相关生物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力预后不佳和视力预后良好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BCVA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Z=-4.715,-5.90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高度近视病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以及是否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和后巩膜葡萄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是影响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术后视力与高度近视病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以及是否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和后巩膜葡萄肿相关,其中,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视力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夏冉 姜波 +1 位作者 王明睿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对我院接受UCP治疗的14例(14只眼)NVG患者(UCP组)和接受睫状体冷冻治疗的11例(11只眼)NVG患者(冷冻组),进行了... 目的观察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对我院接受UCP治疗的14例(14只眼)NVG患者(UCP组)和接受睫状体冷冻治疗的11例(11只眼)NVG患者(冷冻组),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记录患者眼压、手术成功率、疼痛等级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前UCP组和冷冻组患眼的平均眼压分别为(42.00±6.41)mmHg和(42.55±6.35)mmHg。随访6个月后,UCP组患眼的平均眼压为(25.93±4.84)mmHg,冷冻组患眼的平均眼压为(24.45±6.86)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眼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7.14%(8/14)和54.55%(6/1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UCP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冷冻组术后1d的疼痛等级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余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UCP组3只眼(21.43%)出现并发症,冷冻组8只眼(72.73%)出现并发症。结论UCP治疗NVG安全性高,降眼压效果明显,并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压 睫状体 超声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7
8
作者 李梅 谢驰 +1 位作者 于燕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4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5,眼底C/D≤0...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4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5,眼底C/D≤0.6,动态下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范围≤270°,房角镜检查(Scheie):房角呈窄Ⅲ、Ⅳ,晶状体按Emery分级标准为Ⅱ~Ⅲ度,在降眼压药物治疗下眼压≤21 mmHg,瞳孔基本恢复正常者]均常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周,1、3、6个月不同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结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43只眼)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结构加深、开放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角膜水肿9只眼,前房炎性渗出6只眼,经治疗均在3~7 d内好转、消退。无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无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病例。1例(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开放,但眼压持续在30~40 mm Hg,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含量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谢驰 邱翠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以探索PDR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实验组:因PDR IV^VI期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23例(23只眼)的玻璃体;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以探索PDR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实验组:因PDR IV^VI期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23例(23只眼)的玻璃体;对照组:因黄斑裂孔或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患者14例(14只眼)玻璃体。所有玻璃体均来自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入院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玻璃体中VEGF、PDGF的浓度,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验组VEGF含量(137.99±42.0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19±16.33)pg/ml,实验组PDGF含量(7.64±4.96)ng/ml高于对照组为(4.59±1.61)ng/ml,二者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VEGF与PDGF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PDR组患者玻璃体中VEGF和PDGF水平均高于无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增生组患者,提示VEGF、PDGF共同参与了PDR的发生和发展,且二者存在相关性,随着PDGF的升高,VEGF也升高,可能PDGF对VEGF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式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和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10
作者 王明睿 史春生 +1 位作者 王勇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研究隧道式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5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入院后行小梁切除术,其中常规小梁切除术式组17例(27只眼),隧道术式组18例(27只眼)... 目的研究隧道式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5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入院后行小梁切除术,其中常规小梁切除术式组17例(27只眼),隧道术式组18例(27只眼),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角膜曲率、手术成功率及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功能滤过泡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组内在术后1周、1个月时垂直方向角膜曲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3个月、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间在垂直方向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隧道式小梁切除术组垂直角膜曲率较小,3个月、6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水平方向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曲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隧道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对角膜曲率的影响较小,3个月后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小梁切除术 常规小梁切除术 角膜曲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