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徽省陆地碳排放时空特征及效应 被引量:64
1
作者 李彦旻 沈育生 王世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88,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对于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然而,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中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研究仍有限。以安徽省为对象,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碳... 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对于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然而,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中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研究仍有限。以安徽省为对象,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碳源/汇角度评估了安徽省净碳排放,分析了碳排放时空特点,从碳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3个方面阐明了安徽省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1)从2000—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表现为增加趋势,年均增加503.92万t,林地是碳排放的主要碳汇,但其碳汇总量年际变化不大,建设用地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碳源,其年均增加511.37万t;(2)2000—2020年,碳源变化主要分布在安徽省中北部平原地区,碳汇变化主要分布于西南高山和丘陵地区,且安徽中北部地区是碳排放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最大热点区;(3)由碳源/碳汇变化引起的碳排放效应中,生态承载力2000—2020年变化不大,但碳足迹和生态赤字表现为增加趋势,年均增加率分别为6.2%和8.7%。因此,安徽省中北部平原地区为碳减排重点控制区域,降低建设用地及增加林地面积可有效调节该地区碳排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源和碳汇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特征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亮 郭庆彪 +3 位作者 王磊 吕鑫 韩欣洋 王启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5-253,共9页
评价采空区建设场地的稳定性是对建设场地开发利用的前提,而构建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稳定性评价的关键。首先从水文地质因素、建设场地自身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三方面海量选取评价指标,并遵循唯一性、目的性、可行性和可观测性... 评价采空区建设场地的稳定性是对建设场地开发利用的前提,而构建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稳定性评价的关键。首先从水文地质因素、建设场地自身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三方面海量选取评价指标,并遵循唯一性、目的性、可行性和可观测性原则对指标进行初次筛选;然后通过R聚类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保证所筛选出的指标能全面评价建设场地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变异系数筛选出对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指标,从而建立了采空区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信息熵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将所建立的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应用于渑栾高速采空区路段建设场地。结果表明:①采用R聚类和变异系数最终筛选出9个评价指标,从而建立了采空区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体系;②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用28%的海选指标反映了86%的原始信息,证明了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采空区建设场地的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评价 指标筛选 R聚类 变异系数 主成分 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Deep-ResUnet和PS-InSAR的城市道路网形变灾害监测方法——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邹鑫 王磊 +4 位作者 李靖宇 滕超群 黄金中 李忠 李世保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71,共5页
针对城市道路网变形监测存在的高分辨率影像获取难、道路人工提取效率低、传统变形监测工作量大等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Deep-ResUnet和PS-InSAR的城市道路网形变监测方法。主要思路为:首先对目标区的哨兵-1A(Sentinel-1A)影像数... 针对城市道路网变形监测存在的高分辨率影像获取难、道路人工提取效率低、传统变形监测工作量大等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Deep-ResUnet和PS-InSAR的城市道路网形变监测方法。主要思路为:首先对目标区的哨兵-1A(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伪彩色变换建立道路数据集;然后训练深度残差网络(Deep-ResUnet)模型并对道路网栅格进行提取;最后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获取PS点形变信息与道路网栅格融合。研究结果表明,Sentinel-1A影像经过伪彩色处理后,能提高城市道路网提取的完整性,交并比提高6%~9%,道路提取精度平均提高10%左右,得到的城市道路网形变信息专题图能为城市道路变形监测和健康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 语义分割 道路提取 道路形变 哨兵-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干旱时空动态分布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汤连盟 吕伟才 +2 位作者 蒲涛 陈梁 徐克立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2,共7页
针对西北地区缺乏长时间序列干旱监测及成因分析,基于2001—2020年(4—10月)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 针对西北地区缺乏长时间序列干旱监测及成因分析,基于2001—2020年(4—10月)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TVDI),利用趋势分析法(Sen-MK)及Hurst指数法揭示了西北干旱区TVDI时空动态变化、未来持续状态,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TVDI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西北地区存在“暖湿化”现象;空间特征表明2004年、2006年、2007年及2019年发生了重大规模的干旱事件;TVDI单因子影响力依次为高程、温度、坡度、土地利用、降雨量;双因子交互结果显示高程∩温度、高程∩坡度、高程∩土地利用、高程∩降雨量这4类双因子交互组合影响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TVDI 趋势分析 未来持续性分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渐进三角网点云数据滤波算法
5
作者 张飞 王磊 +2 位作者 陈元非 戚鑫鑫 陈月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2-1028,共7页
针对传统的渐进三角网滤波算法中初始不规则三角网对地形模拟精度依赖于初始种子点选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渐进三角网滤波算法。首先,通过移动的矩形格网获取更多的初始地面种子点,然后采用三次曲面拟合函数对区域局部地形进... 针对传统的渐进三角网滤波算法中初始不规则三角网对地形模拟精度依赖于初始种子点选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渐进三角网滤波算法。首先,通过移动的矩形格网获取更多的初始地面种子点,然后采用三次曲面拟合函数对区域局部地形进行模拟,通过判断种子点与拟合曲面的高差剔除错误的种子点,并使用多尺度策略逐级减少用于曲面拟合的种子点个数实现对局部地形的精确模拟,从而约束噪声点对曲面拟合的影响,进而达到剔除噪声点的目的,得到最终用于构建初始不规则三角网的种子点。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获取更多的种子点并提高种子点提取准确率,使得最终构建的初始不规则三角网更逼近真实地形,进而提高滤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点云滤波 渐进加密三角网 矩形格网 三次曲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6
作者 徐克立 吕伟才 汤连盟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缺乏充分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淮河流域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缺乏充分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淮河流域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淮河流域MRSEI先降后升,其中2000—2010年缓慢下降,2012—2022年逐渐升高。②MRSEI变化趋势的显著水平较低,显著降低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北部,显著升高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北部和南部。③重标极差(R/S)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未来生态环境变化以反持久性为主,58.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恶化,31.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改善,平均持续时长为4.2年。④未来趋势变化的莫兰指数为0.828,说明未来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呈聚集态。⑤地表温度是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植被覆盖、干度、湿度影响力次之,高程、风速、降雨量、蒸发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力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聚类分析 地理探测器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全尺度梯度地表形变监测的LEV-InSAR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羽 王磊 +4 位作者 李靖宇 江克贵 李世保 杨科 刘洪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无法准确提取矿区大梯度地表形变信息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水准数据的D-InSAR矿区全尺度梯度地表形变监测方法(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Method Based on Le...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无法准确提取矿区大梯度地表形变信息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水准数据的D-InSAR矿区全尺度梯度地表形变监测方法(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Method Based on Leveling Data Fusion,LEV-InSAR),并以山西省长治市霍尔辛赫矿区3501工作面作为试验区域,以9景哨兵1号影像和部分同时期水准数据作为研究数据,采用LEV-InSAR模型对该区的地表形变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表明:LEV-InSAR模型监测结果与观测线水准实测结果基本吻合,累计下沉误差最大为41 mm,其倾向线和走向线水准观测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2 mm和14.9 m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4%和26.6%。LEV-InSAR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研究区内大梯度形变区域的形变量,实现了矿区全尺度梯度地表形变监测,验证了该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D-INSAR 矿区地表形变 全尺度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加权的自适应动态室内定位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仲臣 余学祥 +3 位作者 邰晓曼 肖星星 韩雨辰 刘清华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53-57,共5页
针对传统定位算法存在大量不同接入点(AP)的冗余信息,且在定位范围较大时定位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卡方距离的AP加权自适应动态定位算法。指纹匹配阶段利用卡方距离代替传统加权K近邻算法(WKNN)中的欧式距离,用AP方差对相似度进... 针对传统定位算法存在大量不同接入点(AP)的冗余信息,且在定位范围较大时定位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卡方距离的AP加权自适应动态定位算法。指纹匹配阶段利用卡方距离代替传统加权K近邻算法(WKNN)中的欧式距离,用AP方差对相似度进行加权,从而自适应调整距离阈值,并引入动态K值,精确提取数据库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更有利于去掉冗余的AP,使定位误差范围缩小,可显著提高定位精度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自适应加权K近邻 指纹匹配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GNSS快速选星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甘宇婷 陈健 +1 位作者 赵兴旺 刘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0,467,共6页
针对多GNSS系统组合导航选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快速选星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最优的迭代次数和初始化种群数目,可以在获取理想卫星几何结构的同时提高接收机运算效率。利用CUT0测站1 d实测数据对所提算... 针对多GNSS系统组合导航选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快速选星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最优的迭代次数和初始化种群数目,可以在获取理想卫星几何结构的同时提高接收机运算效率。利用CUT0测站1 d实测数据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初始化种群数目选在20附近、最大迭代次数选在120附近时,选星效果最好;在单BDS系统定位时,平均GDOP差值与遍历法的比值仅为0.57%,耗时比遍历法缩短53.27%;在GPS/BDS/Galileo/GLONASS/QZSS组合系统下,其平均GDOP与遍历法相差仅0.122,平均耗时(1.06 s)比遍历法缩短96.47%。该算法适用于多GNSS系统组合定位,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星 改进免疫算法 几何精度因子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3新频点信号双频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福康 余学祥 +1 位作者 肖星星 胡富杰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0,共12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已于2020年7月正式建成并开通,北斗三号(BDS-3)在旧信号B1I和B3I的基础上,增加了B1C、B2a新信号.为了全面评估BDS-3的新信号B1C、B2a的定位性能,试验了GPS (Global Positionin...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已于2020年7月正式建成并开通,北斗三号(BDS-3)在旧信号B1I和B3I的基础上,增加了B1C、B2a新信号.为了全面评估BDS-3的新信号B1C、B2a的定位性能,试验了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BDS-3、BDS-2/BDS-3新旧信号的定位性能和BDS系统不同频点与GPS组合定位性能,对BDS (B1I+B3I、B1C/B2a)+GPS (L1+L2)组合静态PPP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定位性能进行分析,并与单卫星系统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BDS-3 (B1C/B2a)在East (E)、North (N)、Up (U)方向的定位精度优于1.25 cm、0.89 cm、1.67 cm,BDS-3新旧频点在E、N方向上定位精度与GPS L1/L2在同一水平上,U方向上新频点定位精度高于GPS L1/L2和BDS-3旧频点,较旧频点定位精度提升了34.2%,新频点收敛时间25.9 min比旧频点提升了12.7%;相较于BDS、GPS单系统,组合系统BDS/GPS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有了明显的提高,BDS-3 (B1C/B2a)+GPS在E、N方向上与BDS-3 (B1I/B3I)+GPS定位精度相当,在U方向上定位精度前者较后者有了明显的提升,提升了17.2%,组合系统新频点收敛时间20.1 min比旧频点提升了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定位 PPP BDS-3 BDS-2/BDS-3 BDS/GPS 定位精度 收敛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杂地形场景点云的WOA-CSF自适应性滤波方法
11
作者 戚鑫鑫 王磊 +1 位作者 储栋 池深深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5-733,共9页
为解决布料模拟滤波算法(CSF)自适应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和自适应参数调整的改进CSF算法(WOA-CSF)。本文首先构造以误分类点云误差率最小为标准的适应度评价函数,然后采用WOA算法对CSF算法的四个参数进行自适... 为解决布料模拟滤波算法(CSF)自适应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和自适应参数调整的改进CSF算法(WOA-CSF)。本文首先构造以误分类点云误差率最小为标准的适应度评价函数,然后采用WOA算法对CSF算法的四个参数进行自适应寻优,构建了WOA-CSF滤波算法,最后开展了WOA-CSF算法与CSF算法滤波实验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WOA-CSF算法在城市、乡镇、村庄和山区等四种复杂环境下平均Kappa系数从68.33%提升到81.54%,平均总误差率从10.54%下降到6.62%,平均I类误差率从25.87%下降到6.77%,在复杂场景下较好地滤除非地面点的同时,又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地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场景 布料模拟滤波 鲸鱼优化算法 点云滤波 智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T3和PSO-BPNN的欧洲地区天顶对流层延迟模型
12
作者 李金羽 余学祥 +1 位作者 魏民 刘金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3-697,共5页
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立优化的GPT3模型(MGPT3)。以欧洲地区30个IGS测站2020年连续366 d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数据为例进行实验,对比MGPT3、UNB3m和GPT3模型预测ZTD的精度。结果表明,MGPT3模型的RMSE... 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立优化的GPT3模型(MGPT3)。以欧洲地区30个IGS测站2020年连续366 d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数据为例进行实验,对比MGPT3、UNB3m和GPT3模型预测ZTD的精度。结果表明,MGPT3模型的RMSE为18.49 mm,相较于UNB3m和GPT3模型,其精度分别提高55.0%和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D建模 粒子群优化 BP神经网络 欧洲地区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网格的点云自适应坡度滤波算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明君 刘超 +1 位作者 高翔 李慧慧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6-272,共7页
文章针对基于坡度滤波算法在地形复杂地区中难以合理设置滤波阈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网格的点云自适应坡度滤波的算法。首先在构建的多尺度的虚拟网格内选取最优点作为初始地面种子点,计算网格的点云空间占比并划分网格语义属... 文章针对基于坡度滤波算法在地形复杂地区中难以合理设置滤波阈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网格的点云自适应坡度滤波的算法。首先在构建的多尺度的虚拟网格内选取最优点作为初始地面种子点,计算网格的点云空间占比并划分网格语义属性,然后利用地形计算因子求得每个网格的坡度分类阈值,再按网格尺度由大到小的方式对整体点云进行坡度滤波,得出真实的地面点云数据。文中采用了多种地形的光探测和测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简称“激光雷达”)数据来验证该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地面上的植被、建筑物等地物点,保留真实的地面点云数据。该算法重点解决了在伴随地形变化时坡度滤波阈值的计算和自适应设置问题,以及在地形变化剧烈的边缘地带过度滤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LiDAR) 点云 多尺度网格 自适应阈值 坡度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生态质量对经济快速增长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响应——以合肥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 苏涛 +2 位作者 朱菲 夏俊 廖晋一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4-60,共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以合肥为例,选用2002、2010、2020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利用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并引入城市扩张强度、城市重心转移模型等,探讨了城...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以合肥为例,选用2002、2010、2020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利用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并引入城市扩张强度、城市重心转移模型等,探讨了城乡生态变化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响应。结果表明:2002—2020年合肥市主城区与周边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恶化趋势,其中周边乡镇MRSEI均值由2002年的0.747下降至2020年的0.495,降幅为33.7%,主城区MRSEI均值由2002年的0.669下降至2020年的0.491,降幅为28.73%;周边乡镇生态质量下降幅度高于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大于主城区,生态破损更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由主城区向周边乡镇放射性分布,生态环境变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周围,而城市扩张的区域与MRSEI评价结果显示的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基本重合,生态环境变化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MRSEI 生态质量 合肥 扩张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卫星间相关性的Kalman短期钟差预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旭 王潜心 +2 位作者 吕伟才 钟东升 谭福临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59-68,共10页
针对卫星钟受轨道影响而产生的卫星间相关性,提出顾及卫星间相关性的卡尔曼(Kalman)滤波多系统卫星钟差短期预报方法,对连续27天的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事后多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密钟差(GBM)频率稳定性、周期特性进行分析,并利... 针对卫星钟受轨道影响而产生的卫星间相关性,提出顾及卫星间相关性的卡尔曼(Kalman)滤波多系统卫星钟差短期预报方法,对连续27天的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事后多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密钟差(GBM)频率稳定性、周期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阿伦(Allan)方差和哈达玛(Hadamard)方差求取该预报模型随机噪声。1、3 h的预报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精度相对于顾及卫星间相关性的附加周期项二次多项式、附加周期项二次多项式、Kalman滤波模型分别提升了8.95%,46.66%,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钟差预报 卫星间相关性 卡尔曼滤波 多卫星导航系统 频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BDS卫星钟差融合解算模型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浩 赵兴旺 +1 位作者 陈佩文 谢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92-1196,共5页
为推动实时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文章通过构建历元差分模型,实现了对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精密卫星钟差的融合估计,并选取全球均匀分布的45个地面... 为推动实时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文章通过构建历元差分模型,实现了对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精密卫星钟差的融合估计,并选取全球均匀分布的45个地面跟踪站进行仿实时钟差解算实验。结果表明:自估GPS和BDS钟差与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事后精密钟差产品的二次差标准差分别优于0.2、0.4 ns,平均精度为0.11、0.19 ns;基于自估钟差的GPS静态和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精度分别优于2、15 cm,BDS静态和动态PPP精度分别优于5、40 cm,均可满足用户dm级定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钟差解算 历元差分模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精密单点定位(PPP)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SAR数据的水稻面积提取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煜 王世航 夏俊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2期32-35,共4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不受天气影响,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成像的能力,以及对某些地物的穿透探测,因此在南方多云雨地区的农作物监测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当地水稻生长周期内的长时... 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不受天气影响,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成像的能力,以及对某些地物的穿透探测,因此在南方多云雨地区的农作物监测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当地水稻生长周期内的长时间序列Sentinel-1A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监督分类中的支持向量机(SVM)对SAR影像进行分类,与利用VV和VH极化组合进行后向散射系数阈值分类的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阈值分类方法优于监督分类方法,其总体精度为89.48%,Kappa系数为0.8184,水稻提取面积为672.65km^(2),相对误差为11.48%。由此可得,对不同极化组合的长时间序列SAR数据进行阈值分类可以更高效地识别地物信息,在水稻面积提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面积 长时间序列 SVM分类 阈值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鲁棒三维点云平面拟合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童子良 余学祥 +2 位作者 汪涛 王虎 苏晓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84-1688,共5页
针对三维点云中的异常值和粗差点对平面拟合精度产生的影响,文章提出一种将随机采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相结合的点云平面拟合新方法。通过RANSAC算法剔除原... 针对三维点云中的异常值和粗差点对平面拟合精度产生的影响,文章提出一种将随机采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相结合的点云平面拟合新方法。通过RANSAC算法剔除原始点云数据中的异常值和粗差,保留质量好的点云数据;再利用PCA方法对留下的点云数据进行平面拟合,以获得更为精确的拟合平面参数解。仿真模拟算例与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拟合算法,该拟合方法可以消除异常值和粗差点的影响,并且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拟合参数,是一种具有鲁棒性和适用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数据 异常值 平面拟合 随机采样一致(RANSAC)算法 主成分分析(PC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冬小麦叶片含水量反演 被引量:9
19
作者 芮婷婷 徐云飞 +4 位作者 程琦 杨斌 冯志军 周涛 张世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91-1300,共10页
为了快速监测小麦叶片水分含量,以敏感波段组和植被指数组2种变量分别作为输入变量,以地面同步观测的冬小麦叶片含水量作为输出变量,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粒子... 为了快速监测小麦叶片水分含量,以敏感波段组和植被指数组2种变量分别作为输入变量,以地面同步观测的冬小麦叶片含水量作为输出变量,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极限学习机,建立冬小麦叶片含水量预测模型,并对其反演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与叶片含水量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性,依此确定的敏感光谱波段为红光、蓝光和近红外波段,敏感植被指数为绿度指数、过红指数、归一化绿红差值指数、三角形植被指数和过绿指数。从2种变量的建模效果看,基于植被指数组构建的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敏感波段组,其中基于植被指数组的PSO-ELM模型在6个叶片水分含量反演模型中表现最佳,其r 2和RMSE分别为0.98和0.26%。利用最优模型反演得到研究区冬小麦叶片含水量的分布范围为45%~75%,平均为64.57%,反演结果与地面实测较相符,说明基于无人机光谱数据通过建立以植被指数为变量的PSO-ELM模型可实现对冬小麦叶片水分含量的精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多光谱 冬小麦 敏感波段 植被指数 叶片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级无人机在1∶500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丁涛 付贵 +2 位作者 刘超 刘春阳 郑远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0-844,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精灵4RTK消费级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作业流程以及大比例尺航测的关键技术,结合实际大比例尺测图实验,验证了相关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精度的可靠性,为三维城市和数字校园等需要小范围大比例尺测图的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消费级无人机 倾斜摄影测量 大比例尺测图 三维建模 数字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