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煤岩破裂规律与声发射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衍坤 张正锐 张纪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29,共11页
为探寻煤岩体高效致裂新技术,提出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的思路,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体真三轴试验系统,设计了五种钻孔不耦合系数(1.0、1.5、2.0、2.5、3.0),开展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试验,... 为探寻煤岩体高效致裂新技术,提出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的思路,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体真三轴试验系统,设计了五种钻孔不耦合系数(1.0、1.5、2.0、2.5、3.0),开展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试验,借助动态气压监测与声发射检测手段,研究了煤岩体裂缝形态、气压曲线及能量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水耦合作用显著提高了高压空气的能量利用率,使试块产生的水平及竖直裂缝长度明显大于空气耦合时;水耦合时试块的破裂面无碎屑出现,而空气耦合时试块破裂面出现了较多碎屑;随着钻孔不耦合系数的增大,试块裂缝长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钻孔不耦合系数为2.0时,裂缝长度达到峰值,此时试块产生的裂缝网络最为丰富;致裂过程的气压曲线呈现起裂、扩展和贯通三个阶段,水耦合作用时的气压峰值均大于空气耦合作用时的气压峰值;声发射信号主要集中在扩展阶段,水耦合作用时声发射信号响应更为剧烈,且以多簇形式出现,而空气耦合作用时则以单簇形式出现;当钻孔不耦合系数为2.0时,声发射累积能量和累积事件数均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致裂 真三轴 水耦合 声发射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元可拓理论对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陶雪峰 石必明 +7 位作者 岳基伟 钟珍 张铖铖 梁跃辉 张海卿 梅文强 薛勇林 彭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双碳”目标下,为了精准研判废弃矿井采动稳定区瓦斯资源开发潜力和找出其影响开发潜力的关键因素,构建了“精选−内联−互补−优化”四位一体为理念的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最后与工程试验对比,验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精... “双碳”目标下,为了精准研判废弃矿井采动稳定区瓦斯资源开发潜力和找出其影响开发潜力的关键因素,构建了“精选−内联−互补−优化”四位一体为理念的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最后与工程试验对比,验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精选”指:首先初步选取大量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德尔菲法和敏感性分析筛选初始指标,去除不符合要求的指标因素;“内联”指:对筛选出的指标,采用DEMATEL-ISM进行内部关联性分析,判定关键指标;“互补”指:首先采用FAHP和熵值法分别对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赋权,然后采用博弈论对指标进行综合权重确定;“优化”指:结合综合权重,采用物元可拓理论计算其关联度,判定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等级。结果表明:煤层埋深、煤矿面积是判定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的关键指标因素与DEMATEL-ISM模型评价一致;根据物元可拓模型计算的关联度为K_(3)=0.0575,可以判定其开发潜力为“良好”,根据工程试验统计评估可知,13个可采煤层的瓦斯资源量为61.81×10^(8) m^(3),潘一矿瓦斯资源规模较大,属于中型煤层气田,其开发潜力较大与物元可拓模型评价结论一致,符合实际情况,该模型为研究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等级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DEMATEL-ISM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熵值法 博弈论 物元可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可采煤层群瓦斯资源特征及其应用
3
作者 陶雪峰 石必明 +7 位作者 岳基伟 梁跃辉 钟珍 张海卿 梅文强 薛勇林 彭杰 张铖铖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3,共13页
受产能过剩、资源保护、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两淮地区关闭煤矿数量较多,但废弃矿井可利用资源丰富多样,废弃矿井瓦斯资源二次开发利用对当前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针对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中的瓦斯资源量准确预测问题,通过分析废弃矿... 受产能过剩、资源保护、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两淮地区关闭煤矿数量较多,但废弃矿井可利用资源丰富多样,废弃矿井瓦斯资源二次开发利用对当前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针对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中的瓦斯资源量准确预测问题,通过分析废弃矿井瓦斯的储集空间和含量特征,提出邻近上下采空区覆岩垮落裂隙空间分布形态近似2个“上下串联梯形体”;构建“先固后气−双源分步”理念(首先分水平、分块段预测剩余煤炭资源量和可采煤炭储量;其次利用分水平、分块段的煤炭资源量结合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瓦斯资源量)的废弃矿井瓦斯资源量评估模型和方法。运用建立的评估模型和方法,对淮南潘一矿废弃矿井13个可采煤层进行了剩余煤炭资源量、可采煤炭储量和瓦斯资源量的分水平、分块段的评估,采空区游离瓦斯资源量采用瓦斯卸压运移“新三带”理论,计算了13–1煤层部分采空区工作面的采空区、垮落带、导气裂隙带的游离态瓦斯资源量,采用地面L型试验井抽采了采空区下部瓦斯。研究表明:“上下串联梯形体”贯通的采空区体积大于未贯通的采空区体积;该矿剩余煤炭资源量为85981×10^(4)t,可采煤层煤炭资源量44499×10^(4)t,剩余煤炭资源量下的瓦斯资源量为42.690334×10^(8)m^(3),可采煤炭储量下的瓦斯资源量为22.397501×10^(8)m^(3),采空区游离态瓦斯资源量为5612.868585×10^(4)m^(3),抽采瓦斯总量为1209.5×10^(4)m^(3),潘一矿瓦斯资源规模较大,瓦斯资源丰富,抽采效果良好,为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利用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可采煤层群 煤炭资源 瓦斯资源 资源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压环境下煤体瓦斯解吸特性及模型
4
作者 梁跃辉 石必明 +6 位作者 岳基伟 钟珍 韩奇峻 张铖铖 彭杰 张海卿 梅文强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9-1582,共14页
煤层瓦斯含量是矿井瓦斯防治的一个关键技术参数,在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取样过程中,由于钻孔内风压的存在,煤样在钻孔内瓦斯解吸处于带压环境。然而,目前煤样在钻孔内的瓦斯损失量是基于常压环境下瓦斯解吸量进行推算的,其造成煤层瓦... 煤层瓦斯含量是矿井瓦斯防治的一个关键技术参数,在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取样过程中,由于钻孔内风压的存在,煤样在钻孔内瓦斯解吸处于带压环境。然而,目前煤样在钻孔内的瓦斯损失量是基于常压环境下瓦斯解吸量进行推算的,其造成煤层瓦斯含量测定不准确。基于此,开发了一套带压环境下煤体瓦斯解吸实验平台,探究了煤样在正压和变压环境下瓦斯解吸量、解吸率、扩散系数的演化规律,构建了带压环境下煤体瓦斯解吸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数值解算了扩散系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在孔内运移阶段,其瓦斯解吸过程处于正压环境,解吸量、解吸率、扩散系数与解吸压力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在孔口接样阶段,煤样由带压环境向常压环境突变,常压环境下瓦斯解吸量、解吸率、扩散系数与瓦斯压力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带压环境煤体√t瓦斯解吸模型计算的损失量更接近于实验测试的瓦斯解吸量,然而传统法(法和幂函数法)推算的瓦斯损失量远远偏离实验测试的瓦斯解吸量;传统法需要测定常压环境下瓦斯解吸量,才能间接推算瓦斯损失量,而带压环境下煤体瓦斯解吸模型依据取样风压、瓦斯压力及取样时间,可直接获得煤样的瓦斯损失量;研究结果为瓦斯损失量的准确推算及煤层瓦斯灾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瓦斯含量 带压环境 瓦斯解吸 损失量推算 矿井瓦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强度差异对裂缝跨界面扩展影响规律研究
5
作者 刘洪杰 马衍坤 +1 位作者 王小岐 周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5,共7页
为探究岩煤界面两侧力学性能差异对裂缝跨界面扩展行为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制的单面可视煤岩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对含不同强度煤体的组合体试块开展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采用AE与DIC分析方法研究裂缝跨界面扩展过程的声发射和应变场... 为探究岩煤界面两侧力学性能差异对裂缝跨界面扩展行为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制的单面可视煤岩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对含不同强度煤体的组合体试块开展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采用AE与DIC分析方法研究裂缝跨界面扩展过程的声发射和应变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在低强度煤层扩展过程中缝网展布形态复杂,水压曲线呈现出高频次的锯齿状波动,声发射信号反应较为剧烈;在高强度煤层扩展过程中缝网展布形态相对单一,水压曲线呈现出较低程度的波动,声发射信号反应较为平静。裂缝在扩展过程中两侧会出现明显拉伸与压缩应变局部化区域,应变局部化区域形态与裂缝扩展路径基本一致。随着裂缝跨越岩煤界面进入煤层,裂缝两侧呈现出明显的拉伸与压缩应变局部化带,不同强度煤岩体试块相较起裂时增大了4.29~11.09倍。裂缝两侧应变集中程度也迅速增大,拉应变值和压应变值分别增大了2.07~2.46倍和1.15~5.02倍。研究结果对顶板导向水力压裂技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水力压裂 岩煤界面 岩煤强度差异 声发射分析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动载荷多次作用下烟煤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衍坤 黄勤豪 +3 位作者 孔祥国 冯俊军 殷志强 王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2-1893,共12页
煤层开采过程中频繁采掘扰动或远场顶板周期性破断会产生多次的震动载荷,震动载荷对于煤样微观孔裂隙结构和宏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索震动载荷下煤样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选取烟煤煤样,利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多... 煤层开采过程中频繁采掘扰动或远场顶板周期性破断会产生多次的震动载荷,震动载荷对于煤样微观孔裂隙结构和宏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索震动载荷下煤样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选取烟煤煤样,利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多次震动载荷冲击煤样试验,借助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测试了每次冲击后煤样T_(2)谱,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了煤样孔裂隙分布及其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震动载荷作用次数增加,煤样峰值应力与动态弹性模量均呈现线性下降趋势,震动载荷冲击效应使得煤样承载和抵抗变形能力显著弱化,因此有必要对煤样孔裂隙演化特征展开深入分析。从T_(2)谱和MRI信息得出,震动载荷初次作用下煤样总体孔隙体积大幅增加,其中吸附孔体积增高达5.0倍,随着震动载荷持续作用,煤样微裂隙开始连通汇聚形成宏观裂纹,使得渗流孔之间连通性大幅提高,煤样总体孔隙率达到峰值,较煤样原始孔隙率提高约6倍。在煤样受震动载荷损伤、破坏的整个过程中,渗流孔的连通性逐渐提高与改善,其分形维数呈线性下降趋势。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揭示了震动载荷对煤样孔裂隙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煤样中部区域孔隙最先发育并逐步形成微裂隙,在后续震动波反射、拉伸作用下,损伤破坏区域向两侧逐渐演变直至贯通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载荷 核磁共振(NMR) 能量耗散 孔裂隙演化 损伤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三轴煤层钻孔承载破坏层理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笑笑 马衍坤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2,共6页
为探究层理对真三轴环境下煤层钻孔动态破坏特征影响,采用煤岩体单面可视真三轴试验仪器开展含层理煤层钻孔承载破坏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和声发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破坏经历3个阶段,阶段Ⅰ,分析区域边缘剪切应变... 为探究层理对真三轴环境下煤层钻孔动态破坏特征影响,采用煤岩体单面可视真三轴试验仪器开展含层理煤层钻孔承载破坏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和声发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破坏经历3个阶段,阶段Ⅰ,分析区域边缘剪切应变集中,孔壁破裂伴随煤颗粒弹射,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和能量活跃性较低;阶段Ⅱ,孔周剪切应变场呈蝴蝶形状分布特征,孔壁两侧煤碎片弹射、煤块剥落,呈“V”形破坏,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和能量活跃性较高;阶段Ⅲ,试样层理处剪切应变集中,出现宏观剪切裂纹,呈拱形分布特征,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和能量活跃性强烈。研究结果对钻孔卸压机制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真三轴 钻孔卸压 层理 数字图像相关分析 声发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安全经济学1993—2022年研究进展知识图谱分析
8
作者 宋佳妮 马衍坤 杨文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60,共9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掌握我国安全经济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1993—2022年国内外安全经济学研究现状,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选取1993—2022年共995篇相关文献以及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选取2007—2022年共160篇相关文献,借助C...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掌握我国安全经济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1993—2022年国内外安全经济学研究现状,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选取1993—2022年共995篇相关文献以及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选取2007—2022年共160篇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从年发文量、主要研究国家、关键词等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看,中国、英国和美国是发表论文的主要国家;从发文量看,国内对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分为萌芽期、急速增长期、发展热潮期和研究回落期,其中2003—2010年间年发文量激增,2011—2018年间达到发文量峰值,平均发文量为58.75篇/a;从关键词角度分析,CNKI数据库中安全投入关键词被广泛引用,WoS数据库中Economics(经济学)、Security(安全)等关键词被引用;结合时代背景和分析结果可知,未来我国应重点关注安全经济学与能源安全、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应急等具体行业方向的融合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安全经济学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经济学 CNKI WOS 知识图谱 CITESPACE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