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安全回采控制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史文豹
苗壮
+3 位作者
袁本庆
许庆钊
刘鹏
闫澳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5,共10页
针对松散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回采面临的突水风险问题,以五沟煤矿“四含水”层下伏10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下伏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基于10101工作面上覆基岩的赋存特征,现场采用注浆...
针对松散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回采面临的突水风险问题,以五沟煤矿“四含水”层下伏10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下伏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基于10101工作面上覆基岩的赋存特征,现场采用注浆改造技术对“四含水”层进行水体驱替,实现含水层“无水”改造,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研究结果表明,10101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为46.52~63.07 m;注浆改造技术显著降低了工作面回采初期的淋水现象,顶板淋水量控制在1 m^(3)/h以下,经系统排水后,工作面淋水对回采基本无影响;同时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面回采的安全性,成功实现了10101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回采时初次来压步距约为34.65 m,“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7.84 m,非“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0.45 m,“四含水”层覆盖区矿压显现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下伏近距离工作面
导水裂缝带
注浆改造技术
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落石视频监测的露天矿岩质边坡临滑预警研究
2
作者
刘飞跃
杨天鸿
+4 位作者
朱万成
杨振琦
邓文学
李华
陈澫赟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2-800,共9页
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开展边坡临滑预警研究、给出合理的预警时机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通过对32个岩质滑坡案例的临滑前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落石/岩体运动是岩质边坡的普适性临滑预警前兆”的认识;利用...
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开展边坡临滑预警研究、给出合理的预警时机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通过对32个岩质滑坡案例的临滑前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落石/岩体运动是岩质边坡的普适性临滑预警前兆”的认识;利用露天矿边坡安全监测规范里要求的视频监测数据,采用基于运动目标追踪的机器视觉方法,识别计算出实现落石频率与运动区域面积的动态识别与量化计算,通过设定阈值可以对滑坡启动但尚未波及区域提供提前量为数十秒至数小时的临滑预警。以国外某露天采石场滑坡与研山铁矿N26线滑坡为例开展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岩质滑坡全过程包括偶有落石、小规模落石、落石成行和整体滑坡4个阶段,对于6,30 m高的两个岩质滑坡案例,预警提前量分别为35,113 s。基于落石视频监测的露天矿岩质边坡临滑预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的现场验证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岩质边坡
临滑预警
落石监测
运动目标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安全回采控制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史文豹
苗壮
袁本庆
许庆钊
刘鹏
闫澳运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
煤炭
安全精准
开采
国家地方
联合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炭资源智能绿色开采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
安徽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
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五沟煤矿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5,共10页
基金
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EC2024023)
深部煤炭资源智能绿色开采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IGMDCR202403)
+1 种基金
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023AH010023)
安徽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2024yjrc25)。
文摘
针对松散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回采面临的突水风险问题,以五沟煤矿“四含水”层下伏10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下伏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基于10101工作面上覆基岩的赋存特征,现场采用注浆改造技术对“四含水”层进行水体驱替,实现含水层“无水”改造,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研究结果表明,10101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为46.52~63.07 m;注浆改造技术显著降低了工作面回采初期的淋水现象,顶板淋水量控制在1 m^(3)/h以下,经系统排水后,工作面淋水对回采基本无影响;同时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面回采的安全性,成功实现了10101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回采时初次来压步距约为34.65 m,“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7.84 m,非“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0.45 m,“四含水”层覆盖区矿压显现更加明显。
关键词
含水层
下伏近距离工作面
导水裂缝带
注浆改造技术
矿压显现
Keywords
aquifers
underlying close distance working face
water-conducting fissure zones
grouting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mine pressure behavior
分类号
TD74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落石视频监测的露天矿岩质边坡临滑预警研究
2
作者
刘飞跃
杨天鸿
朱万成
杨振琦
邓文学
李华
陈澫赟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炭资源智能绿色开采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
东北
大学
资源
与土木工程学院
天津
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2-80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408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903903)
+1 种基金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JSKSSYS-07)
深部煤炭资源智能绿色开采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IGMDCR202401)。
文摘
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开展边坡临滑预警研究、给出合理的预警时机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通过对32个岩质滑坡案例的临滑前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落石/岩体运动是岩质边坡的普适性临滑预警前兆”的认识;利用露天矿边坡安全监测规范里要求的视频监测数据,采用基于运动目标追踪的机器视觉方法,识别计算出实现落石频率与运动区域面积的动态识别与量化计算,通过设定阈值可以对滑坡启动但尚未波及区域提供提前量为数十秒至数小时的临滑预警。以国外某露天采石场滑坡与研山铁矿N26线滑坡为例开展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岩质滑坡全过程包括偶有落石、小规模落石、落石成行和整体滑坡4个阶段,对于6,30 m高的两个岩质滑坡案例,预警提前量分别为35,113 s。基于落石视频监测的露天矿岩质边坡临滑预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的现场验证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
露天矿
岩质边坡
临滑预警
落石监测
运动目标追踪
Keywords
open-pit mine
rock slope
early warning for landslide
rockfall monitoring
moving object tracking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安全回采控制技术及应用
史文豹
苗壮
袁本庆
许庆钊
刘鹏
闫澳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落石视频监测的露天矿岩质边坡临滑预警研究
刘飞跃
杨天鸿
朱万成
杨振琦
邓文学
李华
陈澫赟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