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晶Ni-Zn铁氧体/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磁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邱轶兵 刘银 +2 位作者 李建军 朱金波 闵凡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3,共4页
采用喷射-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Ni-Zn铁氧体粉料.在10~ 110 MHz通过Agilent阻抗仪测量纳米晶Ni-Zn铁氧体/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磁导率.结果表明:600℃下煅烧1.5h,喷射-共沉淀法制备Ni-Zn铁氧体晶粒尺寸约为30 nm;随着环氧树脂含量减少和成... 采用喷射-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Ni-Zn铁氧体粉料.在10~ 110 MHz通过Agilent阻抗仪测量纳米晶Ni-Zn铁氧体/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磁导率.结果表明:600℃下煅烧1.5h,喷射-共沉淀法制备Ni-Zn铁氧体晶粒尺寸约为30 nm;随着环氧树脂含量减少和成型压力增大,纳米晶Ni-Zn铁氧体/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磁导率实部μ′逐渐增大、虚部μ″逐渐减小;相同工艺条件下,Ni-Zn铁氧体晶粒尺寸增大,磁导率实部μ′逐渐增大而虚部μ″减小,纳米Ni0.4Zn0.6Fe2 O4具有最佳磁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NI-ZN铁氧体 环氧树脂 磁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掺杂对Li_4SiO_4材料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香 彭小波 徐子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7-189,共3页
通过Na2CO3对Li4SiO4材料进行改性,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出在高温400~750℃之间可直接可逆吸收CO2的Li4SiO4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分别进行了材料结构和吸收CO2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Na2CO3的加入,... 通过Na2CO3对Li4SiO4材料进行改性,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出在高温400~750℃之间可直接可逆吸收CO2的Li4SiO4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分别进行了材料结构和吸收CO2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Na2CO3的加入,能够提高Li4SiO4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当Na元素的掺量x=0.02时,合成的Li4SiO4材料在CO2气氛下于700℃保温20min后,吸收量可达43%,吸收容量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SiO4 吸收 CO2 NA2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基高温吸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金香 尹志伟 方国昌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40,共5页
以廉价的硅藻土为硅源,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于较低温度(650℃)获得了性能优异的Li4SiO4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使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研究了材料对CO2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与分析... 以廉价的硅藻土为硅源,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于较低温度(650℃)获得了性能优异的Li4SiO4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使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研究了材料对CO2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与分析纯-SiO2为硅源合成的硅酸锂相比有两点优势:其一,硅藻土为硅源,可以在较低的温度650℃制备性能良好的硅酸锂材料;其二,硅藻土-Li4SiO4材料具有更宽的吸收CO2的温度区间。采用双指数模型对材料的恒温吸附测试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硅藻土-Li4SiO4材料吸附CO2的速率与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速率及锂离子的扩散有关,当温度为650℃时,材料吸附CO2的速率最快,20 min即可达吸附饱和3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硅酸锂 吸收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生物质催化热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闵凡飞 张明旭 +1 位作者 陈清如 陈明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34,共7页
采用TG/DTG/DTA技术考察了新鲜小麦秸秆(WS)和玉米秸秆(CS)以K2CO3、Na2CO3、ZnCl2和CaO为催化剂时的热解特性,分析了新鲜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新鲜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生物质的热解特性优于存放一定时... 采用TG/DTG/DTA技术考察了新鲜小麦秸秆(WS)和玉米秸秆(CS)以K2CO3、Na2CO3、ZnCl2和CaO为催化剂时的热解特性,分析了新鲜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新鲜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生物质的热解特性优于存放一定时间的生物质;加入催化剂后新鲜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在不同温度区间重新分配,主要热解区间向低温推移,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产率增加;其中CaO对于提高热解挥发分产率最有利;K2CO3和Na2CO3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一致;随着K2CO3用量增加,热解挥发分产率增加,起始热解温度向高温推移,主要热解区间温度降低,K2CO3用量为10%~15%时对生物质的热解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生物质 催化热解 催化剂 TG/DTG/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君 陈明强 +2 位作者 张明旭 闵凡飞 陈明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0-183,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在氮气气氛和不同的加热速率下对马尾松、棉杆和杉木试样进行了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生物质中矿物质对热解的催化作用,灰分含量越高,热解温区越低;用占生物质质量约10%的碳酸钠对生物质进行处理后,... 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在氮气气氛和不同的加热速率下对马尾松、棉杆和杉木试样进行了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生物质中矿物质对热解的催化作用,灰分含量越高,热解温区越低;用占生物质质量约10%的碳酸钠对生物质进行处理后,其热解温区也明显降低;用Ozawa-Flynn-Wall法计算的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生物质中不同成分如半纤维素与纤维素等的热解特性不同所致;联合运用Satava法和Ozawa-Flynn-Wall法确定了低温区和高温区热解的最佳机理函数,发现Avrami-Ero-feev方程、Jander方程和Zhuralev,Lesokin and Tempelmen(Z-L-T)方程分别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不同温区的热解过程.热解机理是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或三维扩散.除了高温催化段以外,在其他温区用两种方法计算的活化能均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综合实验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宏艳 丁国新 王艳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6-158,228,共4页
减少实验中验证性内容环节,结合现有的科研条件,开设研究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综合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元共聚智能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是基础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旨通过实验训练,... 减少实验中验证性内容环节,结合现有的科研条件,开设研究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综合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元共聚智能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是基础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旨通过实验训练,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提高其实验技能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水凝胶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锂吸收二氧化碳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金香 刘银 彭小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0-623,共4页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出可在高温400~750℃之间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锂材料,借助热重分析仪研究了K元素的掺杂及CO2的浓度对硅酸锂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K元素的掺杂,能够提高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当K元素的...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出可在高温400~750℃之间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锂材料,借助热重分析仪研究了K元素的掺杂及CO2的浓度对硅酸锂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K元素的掺杂,能够提高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当K元素的掺量x=0.02时,合成的硅酸锂材料在CO2气氛下于700℃保温20min后,吸收量可达39%,吸收容量有明显提高。此外,气氛中CO2的浓度对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锂 吸收 CO2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模板法制备具有多级孔结构的氧化硅陶瓷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路阳 张善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3,共3页
采用定向凝固制备淀粉模板,并结合硅溶胶制备具有多级孔系统的孔单向排列氧化硅陶瓷。实验结果表明:多孔氧化硅陶瓷完整地保存了淀粉模板的结构,沿冰晶生长方向孔单向排列,沿垂直于冰晶生长方向孔呈网状结构。随着浸渍时间增加,氧化硅... 采用定向凝固制备淀粉模板,并结合硅溶胶制备具有多级孔系统的孔单向排列氧化硅陶瓷。实验结果表明:多孔氧化硅陶瓷完整地保存了淀粉模板的结构,沿冰晶生长方向孔单向排列,沿垂直于冰晶生长方向孔呈网状结构。随着浸渍时间增加,氧化硅加载量增加,陶瓷壁增厚,介孔孔径、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减小,介孔体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模板 氧化硅多孔陶瓷 单向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钠对共混膜的影响及研究
9
作者 张宏艳 于秀华 翟梦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5-1248,共4页
壳聚糖(CS)、魔芋葡甘聚糖(KGM)与苯甲酸钠(SB)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三元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共混膜的结构,紫外光谱测试其透光率,拉伸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测试了该膜的吸水率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魔... 壳聚糖(CS)、魔芋葡甘聚糖(KGM)与苯甲酸钠(SB)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三元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共混膜的结构,紫外光谱测试其透光率,拉伸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测试了该膜的吸水率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魔芋葡甘聚糖摩尔比为3∶1,苯甲酸钠占两种单体质量6%时,制得的共混膜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且膜的抗菌性最好,同时苯环引入能够降低膜的吸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魔芋葡甘聚糖 苯甲酸钠 共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体结构中缺陷形状反演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郑钢丰 吴斌 何存富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3-765,共3页
基于Born近似方法对水泥柱体结构中的缺陷形状重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压电纵波直探头和Born近似理论可对柱体结构中缺陷形状进行重构,且重构的缺陷尺寸与缺陷的实际尺寸基本一致。建立了缺陷的结构特征与缺陷的散... 基于Born近似方法对水泥柱体结构中的缺陷形状重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压电纵波直探头和Born近似理论可对柱体结构中缺陷形状进行重构,且重构的缺陷尺寸与缺陷的实际尺寸基本一致。建立了缺陷的结构特征与缺陷的散射回波幅值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实验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结构中缺陷的形状与所测缺陷的散射回波幅值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用实验测得缺陷反射回波幅值对柱体结构中缺陷形状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弹性动力学 形状重构 Born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和静压对水镁石晶体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汪月琴 刘银 +1 位作者 张明旭 闵凡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2-549,599,共9页
以天然水镁石矿石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了水镁石超细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粒度分析(LP)等对水镁石粉体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球磨时间对水镁石平均粒径和晶格结构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以天然水镁石矿石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了水镁石超细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粒度分析(LP)等对水镁石粉体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球磨时间对水镁石平均粒径和晶格结构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静压对水镁石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外力作用使晶体结构沿[001]方向更易发生畸变;随球磨时间增加,水镁石红外光谱发生蓝移和宽化特征;球磨3h后,样品平均粒径为3.56μm.当理论计算中静水压力增加,晶格常数a线性减小,c非线性减小.水镁石体系的带隙随压强增加而增大,主要是Mg 2p导带向高能方向移动所致.基于不同静水压力下水镁石晶体的Mulliken布居和电子密度差分结果,其强共价键(O—H键)键长随静压增加保持不变;当静压增加到10.9GPa时,H键(H…O′键)发生重排,体系无序程度减小,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镁石 机械活化 静压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