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南地区粉螨群落与生境关系研究初报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朝品 陶莉 +2 位作者 王慧勇 贺骥 江佳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淮南地区不同生境对粉螨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学生宿舍、粮食加工厂、中药材库及食品储藏库4种不同的生境,采用直接镜检法和电热集螨法对1520份样本进行粉螨的分离、鉴定及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 目的:探讨淮南地区不同生境对粉螨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学生宿舍、粮食加工厂、中药材库及食品储藏库4种不同的生境,采用直接镜检法和电热集螨法对1520份样本进行粉螨的分离、鉴定及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粉螨36种,隶属于7科21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在1.701~4.071之间,多样性指数H'为1.962~3.276,均匀度指数J'为0.718~0.922以及优势度指数D为0.046~0.186。结论:粉螨孳生环境中的食物种类和人类活动也是粉螨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螨群落 生境 多样性 淮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与肌动蛋白解聚/稳定剂对吡喹酮体外杀日本血吸虫作用的效应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蔡茹 李欣 +3 位作者 张惠琴 恭唯 骆伟 夏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对日本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在日本血吸虫单性尾蚴感染昆明小鼠6 w后,采用灌注法经鼠肝门静脉收集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在DMEM(Dulbecco-modified Mini mum Eagle'Medium)培养液内,将... 目的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对日本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在日本血吸虫单性尾蚴感染昆明小鼠6 w后,采用灌注法经鼠肝门静脉收集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在DMEM(Dulbecco-modified Mini mum Eagle'Medium)培养液内,将雄性成虫分别与能干扰细胞钙通道功能的各种药理学成分(钙通道阻滞剂及肌动蛋白解聚剂或稳定剂)孵育1h,然后在培养液内加入临界致死剂量的PZQ(14μmol/L)与虫体孵育过夜(16h)。次,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虫体3次,更换无药物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虫体5d,每天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d晨上午正常情况下,14μmol/L的PZQ药物体外实验可以杀死大部分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而与肌动蛋白解聚剂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yD)预孵育1h的虫体,能够完全拮抗14μmol/L浓度PZQ的杀虫效应,虫体100%存活;与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 blockers,CCBs)尼群地平和尼非地平预孵育1h的虫体,部分拮抗14μmol/L浓度PZQ的杀虫效应,大约50%虫体存活。结论PZQ作用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可能与血吸虫的钙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钙通道 钙通道阻滞剂 细胞松弛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贝多糖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范巧云 许礼发 +1 位作者 李朝品 王克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体外观察扇贝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扇贝多糖,作用9d后收集上清液,用MTT法观察扇贝多糖对HepG2.2.15细胞的抑制作用;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HBsAg和HBeA含量;用荧光定... 目的体外观察扇贝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扇贝多糖,作用9d后收集上清液,用MTT法观察扇贝多糖对HepG2.2.15细胞的抑制作用;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HBsAg和HBeA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扇贝多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V DNA的影响。结果扇贝多糖浓度在500μg/mL时,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扇贝多糖对HBsAg、HBeAg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294μg/mL、168μg/mL,治疗指数(TI)为>17.0和>29.8;扇贝多糖对HBV DNA的复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扇贝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多糖 乙型肝炎病毒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松弛素D与钙通道阻滞剂拮抗吡喹酮作用对血吸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蔡茹 杨巧林 +1 位作者 张惠琴 夏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yD)与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拮抗吡喹酮(praziquantel,PZQ)体外杀日本血吸虫效应的虫体体表超微结构变化,探讨PZQ对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在日本血吸虫(Schi...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yD)与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拮抗吡喹酮(praziquantel,PZQ)体外杀日本血吸虫效应的虫体体表超微结构变化,探讨PZQ对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单性尾蚴感染昆明小鼠6w后,采用门静脉灌注法收集雄性成虫,体外培养。将虫体分别与CyD及CCBs预孵育1h,然后在培养液内加入临界致死剂量的PZQ(14μmol/L)孵育过夜(16h)。次晨,洗涤、更换培养液,继续培养48h收集虫体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超微结构显示,经CyD拮抗PZQ复活后虫体皮层无损害,抱雌沟内壁轻微改变。CCBs组尼群地平和尼非地平拮抗PZQ复活虫体,皮层及抱雌沟内壁仅有轻度损伤。结论CyD与CCBs组尼群地平和尼非地平均可拮抗PZQ对日本血吸虫体表超微结构的损伤效应,提示PZQ对虫体体表的损伤并非药物直接作用所致,而是PZQ作用于血吸虫钙通道诱导虫体痉挛性麻痹后的继发效应,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ZQ抗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可能与血吸虫的钙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细胞松弛素D 钙通道阻滞剂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贝多糖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范巧云 李朝品 +1 位作者 许礼发 王克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扇贝多糖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选1日龄北京鸭,人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后第7d,阳性鸭随机分为模型组、拉米夫定阳性对照组(50mg.kg-1)和扇贝多糖(75、150、300mg.kg-1)3个剂量组,均连续灌胃给药10d,每... 目的研究扇贝多糖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选1日龄北京鸭,人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后第7d,阳性鸭随机分为模型组、拉米夫定阳性对照组(50mg.kg-1)和扇贝多糖(75、150、300mg.kg-1)3个剂量组,均连续灌胃给药10d,每日2次。分别于给药前、给药5d、10d及停药后3d取血清,应用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中DHBV-DNA水平。结果扇贝多糖150、300mg.kg-1剂量组于用药后5d、10d,与给药前(T0)比较,血清DHBV-D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扇贝多糖体内有抑制DHB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多糖 鸭乙型肝炎病毒 鸭乙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市高塘湖沿岸人群尾蚴性皮炎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玉霞 许礼发 +3 位作者 杨庆贵 陈琳 秦志辉 李朝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78-1278,共1页
关键词 尾蚴性皮炎 淮南市 人群 毛毕属吸虫 淮河水系 发生情况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食酪螨种群消长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陶莉 李朝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对仓储害螨优势种腐食酪螨(Tyrophagusputrescentiae)的种群数量消长情况及其在仓储小麦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方法:每月5、15、25号定点采集螨样本,并进行腐食酪螨的鉴定及计数。采用扩散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m*-x回归分... 目的:对仓储害螨优势种腐食酪螨(Tyrophagusputrescentiae)的种群数量消长情况及其在仓储小麦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方法:每月5、15、25号定点采集螨样本,并进行腐食酪螨的鉴定及计数。采用扩散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m*-x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腐食酪螨种群数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和9月中旬,各扩散型指标值为I>0,CA>0,m*/x>1;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为:lgS2=0.1245+1.4220lgx;Iwaom*-x的回归式为:m*=3.5036+1.0478x。结论:腐食酪螨在仓储小麦中种群消长曲线呈双峰型,其空间格局是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呈聚集分布,且密度越高,聚集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食酪螨 种群 消长 空间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物血液制备原卟啉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许金鹏 李朝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81,共4页
我国动物血液资源丰富,利用动物血液提取血红素,经原卟啉二甲酯等中间制备过程,可制得原卟啉钠(NAPP)。有机溶剂法、柱色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是目前用于分离纯化卟啉类化合物的主要方法。NAPP是一种水溶性钠盐,具有降酶保肝作... 我国动物血液资源丰富,利用动物血液提取血红素,经原卟啉二甲酯等中间制备过程,可制得原卟啉钠(NAPP)。有机溶剂法、柱色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是目前用于分离纯化卟啉类化合物的主要方法。NAPP是一种水溶性钠盐,具有降酶保肝作用,现作为一种肝功能改善制剂用于临床肝功能受损病人的肝功能恢复。近年来,有学者还对其抗肝炎病毒活性及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NAPP在体内外具有抗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作用。可见,利用动物血液制备NAPP对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动物血液资源及促进动物生化药物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就NAPP的制备、分离纯化方法、用途及活性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卟啉钠 动物血液 制备 保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汪雪峰 王克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克隆球形幽门螺杆菌(HpC)vacA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使幽门螺杆菌(Hp)标准株NCTC11637发生球形变异,收集球形Hp。从HpC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vacA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回收后克... 目的:克隆球形幽门螺杆菌(HpC)vacA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使幽门螺杆菌(Hp)标准株NCTC11637发生球形变异,收集球形Hp。从HpC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vacA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回收后克隆到pMD-18T中,转化人大肠杆菌JMl09。阳性重组质粒用PCR及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HpC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 888 bp的vac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acA,酶切产物的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显示,HpC与已公布的Hp vac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8%。结论:成功地对HpC、vacA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及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MD-18T-vacA,并经酶切及序列分析所验证,证明HpC含有完整的vacA基因,其可能与Hp的致病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VACA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ELISA检测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玉宝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7-618,623,共3页
目的 应用ABC -ELISA法检测粉尘螨特异性IgE。 方法 按常规ABC -ELISA法操作 ,以阳性血清光密度值1 0时所需要的条件为最适条件 ,经预实验选择最适抗原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和酶结合物浓度 ,并经特异性抑制试验验证。用ABC -ELISA法对... 目的 应用ABC -ELISA法检测粉尘螨特异性IgE。 方法 按常规ABC -ELISA法操作 ,以阳性血清光密度值1 0时所需要的条件为最适条件 ,经预实验选择最适抗原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和酶结合物浓度 ,并经特异性抑制试验验证。用ABC -ELISA法对 76例哮喘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进行粉尘螨特异性IgE检测 ,并与皮肤挑刺试验结果比较。 结果 ABC -ELISA法检测粉尘螨特异性IgE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 10 μg/ml,血清稀释倍数为 1∶4 0 ,Avidin -HRP为 1∶6 0 0 ,粉尘螨浸液和鼠抗人IgE均能抑制阳性反应。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正常人粉尘螨特异性IgE校正OD值分别为 2 4 1± 1 13和 1 2 5± 0 5 6 ,差异具显著性 (χ2 =5 36 ,P <0 0 1)。粉尘螨浸液皮试与螨特异性IgE测定的符合率为 93 4 0 % (99/10 6 )。 结论 ABC -ELISA法检测粉尘螨特异性IgE耗时短 ,且具有较好的抗原特异性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螨特异性IgE 皮肤挑刺试验 ABC^ELISA法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11
作者 宋蓓 张锡林 +2 位作者 段建华 陈继德 姚玉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寻找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相关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推测其功能。方法分别提取约氏疟原虫感染大鼠(IL)和正常大鼠(UL)肝脏总RNA,根据疟原虫基因A+T含量高( >70%)的特点,设计可选择性扩增约氏疟原虫基因的G+C含量为40%的引物,采用... 目的寻找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相关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推测其功能。方法分别提取约氏疟原虫感染大鼠(IL)和正常大鼠(UL)肝脏总RNA,根据疟原虫基因A+T含量高( >70%)的特点,设计可选择性扩增约氏疟原虫基因的G+C含量为40%的引物,采用差异显示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DD-PCR)技术进行扩增,筛选差异片段,经TA克隆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找到6个与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相关基因(PyHs4、PyHs5、PyHs6、PyHs7、PyHs8、PyHs9);其中PyHs4与约氏疟原虫乙酰葡萄糖胺磷酸变位酶(phosphoacetylglucosamine mutase,AGM)具有相似性,PyHs5与约氏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3(erythrocyte membrance protein,PyHs5)具有同源性,PyHs6、PyHs7、PyHs8、PyHs9为功能未知基因。结论应用DD-PCR技术成功扩增了与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的重组表达进功能和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PCR 红细胞外期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伟娅 李存娣 王健(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0-766,共7页
目的:探讨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的结构与功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系统归纳总结国内外近20年有关NKG2D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资料。结果:NKG2D是表达于NK细胞表面的Ⅱ型膜蛋白受体,其基因定位于12p12. 3-p13. 1,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 目的:探讨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的结构与功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系统归纳总结国内外近20年有关NKG2D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资料。结果:NKG2D是表达于NK细胞表面的Ⅱ型膜蛋白受体,其基因定位于12p12. 3-p13. 1,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NKG2D单聚体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含2个α螺旋,2个β片层,4个二硫键,主要依靠接头蛋白传递活化信号。NKG2D以同源二聚体形式结合DAP10,并使之磷酸化,然后与肿瘤表面的相应配体MICA、MICB、ULBPs结合,激活PI3K、PLCγ2、JNK-cJunN等信号通路,使NK细胞TNF-α、IFN-γ、颗粒酶释放分泌增加,Fas L、TRAIL表达上调,对肿瘤细胞发挥细胞毒性效应。结论:活化的NK细胞高表达NKG2D,而肿瘤细胞则高表达MICA、MICB、ULBPs,活化NK细胞表面的NKG2D与MICA、MICB、ULBPs结合,触发NK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分泌颗粒酶、表达Fas L、TRAIL,使靶细胞溶解,多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G2D 配体 结合蛋白 肿瘤细胞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存娣 曹伟娅 王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16-1620,共5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含3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超家族成员和2种非RTK超家族成员,其与配体以非一一对应形式相互结合,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内化作用介导Raf1→MAP2K1/2→ERK1/2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引起肝癌细胞增殖和血管、淋巴管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含3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超家族成员和2种非RTK超家族成员,其与配体以非一一对应形式相互结合,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内化作用介导Raf1→MAP2K1/2→ERK1/2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引起肝癌细胞增殖和血管、淋巴管生成。VEGFR在肝癌患者局部癌灶高表达,是介导肝细胞癌恶性增生、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热休克蛋白90β可上调VEGFR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而miR-203a、miR-378a、miR-199a-3p等可下调VEGFR表达抑制肝癌细胞浸润。基于VEGFR靶向药物治疗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阻断肿瘤血管新生,延缓患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细胞 肿瘤形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配体表达及其介导NK细胞抗肝细胞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健 曹伟娅 李存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0-666,共7页
人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配体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肽相关序列A(MICA)、MICB、UL16结合蛋白(ULBP),均定位于6号染色体上;由胞外结构域、跨膜区和胞质结构域三部分组成,在肝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细胞既能单独表达又可共同表... 人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配体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肽相关序列A(MICA)、MICB、UL16结合蛋白(ULBP),均定位于6号染色体上;由胞外结构域、跨膜区和胞质结构域三部分组成,在肝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细胞既能单独表达又可共同表达。其与NKG2D相互结合的亲和力从高到低依次为ULBP1、MICA、MICB,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等信号通路,使自然杀伤(NK)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颗粒酶增加,并使肝癌细胞Fas配体(Fas 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上调,促进靶细胞溶解。诱导肝癌细胞表达MICA、MICB、ULBP1,可显著增强NK细胞对其的敏感性,多途径发挥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G2D配体 结合蛋白 亲和力 肝细胞癌 细胞毒效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v3621c原核表达及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莉蓉 许礼发 +1 位作者 王晓春 张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9-495,501,共8页
目的以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H37Rv基因组为模板,构建、纯化及鉴定原核表达质粒pPROEX-Rv3621c,通过人群、小鼠试验进行免疫原性评价。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PROEX-Rv3621c,并以全血干扰素释放分析技术(Whole-blood... 目的以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H37Rv基因组为模板,构建、纯化及鉴定原核表达质粒pPROEX-Rv3621c,通过人群、小鼠试验进行免疫原性评价。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PROEX-Rv3621c,并以全血干扰素释放分析技术(Whole-blood IFN-γrelease assay,WBIA)检测其能否被安徽省淮南市M.tb感染者T细胞特异性识别。rRv3621c混合佐剂MTM[母牛分枝杆菌(M.vaccae),人工合成海藻糖-6′6,二分枝菌酸(TDB),单磷酰脂质A(MPLA)]免疫小鼠后,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分泌水平、脾细胞中抗原特异性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肺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PROEX-Rv3621c,并使之诱导表达、纯化和鉴定。在rRv3621c蛋白诱导下,活动性结核(Active tuberculosis,AT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释放的IFN-γ水平明显较高(t=4.813,P<0.01),且ATB患者产生的IFN-γ水平高于潜伏性结核(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人群(t=4.442,P<0.01)。BCG+Rv3621c/MTM组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水平明显高于Rv3621c/MTM组(P<0.01)和BCG组(P<0.01),Rv3621c/MTM组和BCG+Rv3621c/MTM组小鼠的IgG2a/IgG1比值大于1,明显高于MTM组和BCG组。BCG+Rv3621c/MTM组小鼠均分泌高水平IFN-γ、TNF-α和IL-2。Rv3621c/MTM组小鼠肺脏组织中IFN-γ、TNF-α及iNOS表达水平较高。结论M.tb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rRv3621c蛋白,rRv3621c混合佐剂MTM可以诱导较强烈的抗原特异性Th1型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Rv3621c 免疫原性 原核表达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相关分子A(MICA)和MICB与终末期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健 徐胜 刘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终末期肾病(ESRD)是肾功能发生不可逆地衰退,病情进展至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相关分子A(MICA)、MICB是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MIC)家族的两个主要成员,有同样的跨膜蛋白结构,其基因均定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的... 终末期肾病(ESRD)是肾功能发生不可逆地衰退,病情进展至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相关分子A(MICA)、MICB是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MIC)家族的两个主要成员,有同样的跨膜蛋白结构,其基因均定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的MHCⅠ类基因区,同源序列达90%以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发现MICA、MICB在ESRD患者体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其诱导的微炎反应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升高为主要特征,高水平的MICA、MICB脱落入血形成可溶性的MICA(sMICA)、sMICB,与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的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特异性结合,通过胞内内吞和降解抑制NK细胞活性,使微炎反应持续存在。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避免透析通路隐匿性感染,可有效控制患者微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ESRD)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相关分子A(MICA) MICB 肾小管上皮细胞 微炎反应 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