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陂塘湿地对水质净化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张家诚 蔡懿苒 +1 位作者 李东 王雅茜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3-18,共6页
为研究湿地对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污染物指标的净化效果,评估陂塘湿地净化水体的能力,对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水域和陂塘的水质检测。结果表明:陂塘湿地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在氨氮、总磷、总氮方面较为明显;在COD净化方面,湿地植被... 为研究湿地对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污染物指标的净化效果,评估陂塘湿地净化水体的能力,对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水域和陂塘的水质检测。结果表明:陂塘湿地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在氨氮、总磷、总氮方面较为明显;在COD净化方面,湿地植被多样性较高的陂塘对CO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植被单一的陂塘对COD几乎没有去除作用;湿地植被多样性和生长量对于水体的pH值、DO和COD有一定影响;季节变化对水体的DO、COD和总磷影响较大,对pH值、氨氮和总氮虽然也有一定影响,但主要为间接影响,且影响较小。该结论可为促进水生植物生长繁殖多样化、恢复湿地生态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陂塘湿地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观测资料改进活性VOCs源排放及其对臭氧模拟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峰 汪健伟 +1 位作者 翟菁 侯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04-2514,共11页
本文以INTEX-B(Intercontinental Chemical Transport Experiment-Phase B)人为源、FINNv1(Fire Inventory from NCAR version 1)生物质燃烧源、MEGAN(Model of Emissions of Gases and Aerosols from Nature)生物源作为基准源,用2005~2... 本文以INTEX-B(Intercontinental Chemical Transport Experiment-Phase B)人为源、FINNv1(Fire Inventory from NCAR version 1)生物质燃烧源、MEGAN(Model of Emissions of Gases and Aerosols from Nature)生物源作为基准源,用2005~2007年3a的OMI观测资料作为参考,使用WRF-chem模式,建立了卫星观测数据与地面排放VOCs源数据的回归方程,通过OMI观测资料的约束,人为源在目前污染最为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市群区域分别增加了1.51倍、1.87倍和1.93倍,生物质燃烧源在3个区域分别增加了12.2倍、6.15倍和2.27倍,生物源在3个区域分别增加了1.66、1.31和1.21倍,增加后的浓度分布与前人研究结论有较好的一致性.使用改进后的源清单模拟结果来看,不同季节,3个区域O3浓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各季节增幅较大的区域均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与我国大型城市区基本都是VOCs敏感区的结论一致.整体而言,VOCs源强改进后,NOx敏感区O3浓度增加幅度不大,不超过4×10-9,而部分VOCs敏感区增幅超过20×10-9.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可进一步改进后在大气污染相关研究中,特别是模式源清单研究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观测 HCHO柱浓度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源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Cs源强不确定性对ROx平衡影响的模拟分析
3
作者 方降龙 王峰 +4 位作者 汪健伟 司景 张慧风 孙喆 翟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16-4428,共13页
本文对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主要化学模块进行了改进,定量输出大气关键自由基(ROx=OH+HO_(2)+RO_(2))参与反应的主要化学过程生成率、损耗率与相关收支平衡量,为无法定量分析和比较VOCs源强的不确定性对ROx平衡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 本文对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主要化学模块进行了改进,定量输出大气关键自由基(ROx=OH+HO_(2)+RO_(2))参与反应的主要化学过程生成率、损耗率与相关收支平衡量,为无法定量分析和比较VOCs源强的不确定性对ROx平衡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由此可减小污染防治中臭氧生成敏感区的误判,有助于完善开展快速城市群建设背景下大气环境效应的研究体系.人为VOCs排放源(AVOCs)增加(减少)68%后,三大城市群中OH、HO_(2)和RO_(2)生成率增幅达到4%—280%(对应减少为2%—80%),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三大城市群代表的城市ROx初级生成率增幅达到35%—48%(对应减少为26%—39%).3个城市中,ROx生成率贡献最大的两类化学过程均为O1D+H2O和HCHO,ALD2等的光解,ROx损耗主要关联的化学过程为OH+NO_(2)(占比达71%—85%).分析表明,当AVOCs源增加68%之后,ROx白天月平均浓度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增幅OH为4%—48%、4%—52%与4%—44%,HO_(2)为10%—120%、10%—140%与10%—120%,RO_(2)为20%—280%、20%—240%与10%—140%,以大气边界层内ROx白天经向月均值增幅计算,OH为1%—5%,HO_(2)为4%—16%,RO_(2)为6%—26%.AVOCs源排放量增加68%后,导致ROx收支平衡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与NOx反应的ROx的损耗率(Ln)和ROx的生成率(Q)值,部分地区从VOCs敏感区转变为NOx敏感区,这意味着AVOCs排放源的低估导致VOCs敏感区的夸大,从而降低O3调控对策的有效性,从而也说明VOCs的不确定性导致的ROx的变化对局地污染防控策略制定影响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源强不确定性 自由基(ROx) WRF-Chem 模式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