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b丝增强Ti-48Al-2Cr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复合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微 陈武 彭德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59,共6页
采用真空水冷铜坩埚感应熔炼炉及石墨型离心铸造工艺,制备了Nb丝连续增强Ti-48Al-2Cr基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界面结合形貌与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b丝与基体结合良好,界面处元素发生了相互扩散,界面层组织为Ti2AlN... 采用真空水冷铜坩埚感应熔炼炉及石墨型离心铸造工艺,制备了Nb丝连续增强Ti-48Al-2Cr基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界面结合形貌与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b丝与基体结合良好,界面处元素发生了相互扩散,界面层组织为Ti2AlNb相,α2-Ti3Al相及γ-TiAl相,硬度呈梯度分布,在界面层处最高为448HV。复合材料断裂韧性为14.1MPa·m1/2,比Ti-48Al-2Cr基体提高了7.63%。复合材料冲击韧性比铸态基体合金提高了8倍,加入Nb丝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丝 Ti-48Al-2Cr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复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合金与ZrB2-SiC陶瓷非晶钎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微 王刚 +2 位作者 吴鹏 徐海涛 朱冬冬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5,共7页
采用Cu41.83Ti30.21Zr19.76Ni8.19(at.%)非晶钎料对Ti48Al2Cr2Nb合金与ZrB2-SiC陶瓷进行真空钎焊连接,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以及万能试验机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Al合金与ZrB2-SiC陶瓷钎焊接头... 采用Cu41.83Ti30.21Zr19.76Ni8.19(at.%)非晶钎料对Ti48Al2Cr2Nb合金与ZrB2-SiC陶瓷进行真空钎焊连接,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以及万能试验机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Al合金与ZrB2-SiC陶瓷钎焊接头的界面结构为TiAl/Ti2Al/AlCuTi/(Ti,Zr)2(Cu,Ni)+TiB+TiCu/Ti5Si3/ZS。当钎焊温度为910℃,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靠近ZrB2-SiC一侧反应层宽度逐渐增大,接头中弥散分部的TiB和TiCu聚集长大。接头剪切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降低,当钎焊温度为910℃,保温20 min时,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为187 MPa,通过对各工艺的接头断口分析,发现接头均断裂在陶瓷侧,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48Al2Cr2Nb ZrB2-SiC陶瓷 非晶钎料 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PU导电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表征及气敏特性
3
作者 张新建 罗延龄 牛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75,共7页
分别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经水解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HTBN)、聚乙二醇(PEG)与不同扩链剂反应,并填充不同导电填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羟基碳纳米管(MWCNT-OH)、羧基碳纳米管(MWCNT-COOH)],制备了一系... 分别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经水解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HTBN)、聚乙二醇(PEG)与不同扩链剂反应,并填充不同导电填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羟基碳纳米管(MWCNT-OH)、羧基碳纳米管(MWCNT-COOH)],制备了一系列的多壁碳纳米管/聚氨酯(MWCNT/PU)复合导电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结构和分散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气敏性响应性测量,对比了所制备的复合导电膜对苯、无水乙醚、氯仿三种有机溶剂蒸气中的气敏响应性。结果表明,以h-HTBN为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填充MWCNT-OH时制得的导电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分散性及气敏响应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氨酯 复合导电薄膜 气敏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与碳纤维增强ZrB_(2)-SiC陶瓷钎焊接头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4
作者 王微 吴鹏 李振亚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9,共8页
采用Ag-28Cu钎料对碳纤维增强ZrB_(2)-SiC复合陶瓷与TC4合金真空钎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力学万能试验机研究钎焊保温时间对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结构与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ZrB_(2)-SiC/Ag-28Cu/TC4钎焊接... 采用Ag-28Cu钎料对碳纤维增强ZrB_(2)-SiC复合陶瓷与TC4合金真空钎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力学万能试验机研究钎焊保温时间对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结构与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ZrB_(2)-SiC/Ag-28Cu/TC4钎焊接头结合良好,典型接头相组成如下:TC4/TiC+TiCu/Ti_(2)Cu/TiCu/Cu_((s,s))/Ag_((s,s))/Ti_(5)Si_(3)/TiC/ZrB_(2)-SiC-C。不同的保温时间未改变钎焊接头的相组成,但对于接头界面微观形貌、焊缝厚度及组成相的数量有影响。随钎焊保温时间增加,焊缝中心Ag(s,s)、Cu(s,s)区域逐渐减小,近TC4侧反应中Ti-Cu反应层厚度逐渐增加,其中保温30min焊缝厚度最厚为70μm、焊缝中心区域厚度为45μm。室温平均剪切强度随保温时间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保温时间20min时,剪切强度最大为34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TC4合金 微观结构 保温时间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工艺参数对快速成型Zr基非晶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跃东 邢昌 +3 位作者 王刚 王微 檀财旺 张光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4,共5页
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研究激光工艺参数对Zr基非晶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激光工艺参数下,制备的Zr基非晶合金样品几乎为非晶态,仅有少量晶体析出相,且样品的耐腐蚀性能最佳,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样品内晶体析出相不断增... 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研究激光工艺参数对Zr基非晶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激光工艺参数下,制备的Zr基非晶合金样品几乎为非晶态,仅有少量晶体析出相,且样品的耐腐蚀性能最佳,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样品内晶体析出相不断增加,硬度不断增强;随着激光功率的提高,样品内不再存在大面积非晶组织,晶化严重,硬度与耐腐蚀性能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非晶合金 激光功率 扫描速度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辅助下CoFeCrNiCuTi_(2)高熵合金钎焊SiC陶瓷接头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一贺 王刚 +2 位作者 周小兵 王秒 王微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147,共8页
采用电流辅助连接技术,以CoFeCrNiCuTi_(2)高熵合金为连接层材料,在1125℃的温度下,实现了SiC陶瓷的快速钎焊,提高了连接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元素的充分扩散,系统研究了钎焊温度对连接接头界面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 采用电流辅助连接技术,以CoFeCrNiCuTi_(2)高熵合金为连接层材料,在1125℃的温度下,实现了SiC陶瓷的快速钎焊,提高了连接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元素的充分扩散,系统研究了钎焊温度对连接接头界面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钎焊接头无明显缺陷,焊缝组织主要由高熵FCC相、TiC相、Cr_(23)C_(6)相组成。界面致密的TiC反应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熵合金的分解和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并缓解了SiC基体界面与高熵合金钎料之间的热应力。同时,由于高熵合金钎料的迟滞扩散效应,焊缝中心主体钎料仍保持高熵合金的FCC结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钎焊接头强度随钎焊温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连接温度为1125℃时,碳化硅接头获得最大弯曲强度,达到37 MPa,高于普通镍基钎料约21.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SIC 高熵合金 连接 电场辅助烧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粒径及烧结工艺对ZrB2陶瓷致密化行为与晶粒长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振涛 王刚 +3 位作者 王微 刘大钊 王秒 桂凯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16-1521,共6页
利用热压烧结(HP)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ZrB2陶瓷,研究了粉体粒径和烧结工艺对ZrB2陶瓷致密化行为和晶粒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工艺下以平均粒径为200nm的ZrB2粉体为原料替代平均粒径为2μm的ZrB2粉体可以明显促进粉体的致密... 利用热压烧结(HP)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ZrB2陶瓷,研究了粉体粒径和烧结工艺对ZrB2陶瓷致密化行为和晶粒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工艺下以平均粒径为200nm的ZrB2粉体为原料替代平均粒径为2μm的ZrB2粉体可以明显促进粉体的致密化烧结,采用SPS替代HP工艺可以显著降低粉体的致密化温度,采用平均粒径为200nm的ZrB2粉体在1900℃进行SPS工艺烧结即可实现ZrB2陶瓷的致密化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 粉体粒径 放电等离子烧结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0.15C-7Mn中锰钢高温压缩本构模型与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演变模型研究
8
作者 刘齐 孙晓云 +3 位作者 简华东 鲍明智 段园培 顾伟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19期27-35,共9页
通过Gleeble-3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的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Fe-0.15C-7Mn中锰钢在变形温度为900~1150℃与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高温变形行为,得到该材料的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基于材料常数是应变的多项式函数的假设,将应变... 通过Gleeble-3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的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Fe-0.15C-7Mn中锰钢在变形温度为900~1150℃与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高温变形行为,得到该材料的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基于材料常数是应变的多项式函数的假设,将应变补偿引入本构方程。引入Zener-Hollomon参数,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实验钢的应变补偿流变应力模型,得到该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321615 J/mol。此外,还建立了临界/峰值应变模型和晶粒尺寸演变模型。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相关系数(R)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AARE)分别为0.96%和7.38%,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单道次压缩 流变应力模型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