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教育学院开设心理教育课的认识
1
作者 李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心理教育课 教育学院 心理素质 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 非智力因素 学校心理教育 健康心理 教师 心理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构建 和谐发展——兼谈高校“两课”中道德教育的几种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传信 《教育与现代化》 2005年第1期75-80,共6页
我国道德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即各种道德关系的不协调。要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要求教育工作者从整体上构建德育新体系,即既要考虑继承与创新的衔接,又要考虑本土与外域的融通,做到优势互补,和谐共进,以实现德育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德育 高校“两课” 整体构建 教育工作者 和谐发展 新体系 不协调 优势互补 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教师为课堂带进人文的阳光——教师教育的博雅化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2,共5页
有关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事业心和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反映出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育信仰的欠缺。这种现状的产生,与职前教育学科化导向、继续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学校生活的人文化缺失等因素有关。教师教育应借鉴和发展博雅教育的思想,为真... 有关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事业心和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反映出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育信仰的欠缺。这种现状的产生,与职前教育学科化导向、继续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学校生活的人文化缺失等因素有关。教师教育应借鉴和发展博雅教育的思想,为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探索一条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雅教育 教师教育 教育信仰 人文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的发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朱镜人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3-28,共6页
英国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可以溯源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叶先后流行的导生制和见习教师制。至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缓慢发展期(18世纪未至1944年) 这一时期,培训活动有二个特点:其一,20世纪前,活动零零星... 英国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可以溯源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叶先后流行的导生制和见习教师制。至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缓慢发展期(18世纪未至1944年) 这一时期,培训活动有二个特点:其一,20世纪前,活动零零星星,没有形成什么影响;20世纪后,培训活动虽有所增加,但未能形成规模。其二,培训内容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培训 教师在职进修 在职教育 地方教育 教师在职培训 培训课程 师资培训 人力服务委员会 教育学院 教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背景及其走向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镜人 《教育与现代化》 2004年第3期69-74,共6页
2 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影响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背景因素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教育人口统计学、平等主义思想、责任制和质量问题等 ;高等教育政策继续朝着注重效益、扩大规模、强化质量、加强科研资助的选择性和加强高等教... 2 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影响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背景因素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教育人口统计学、平等主义思想、责任制和质量问题等 ;高等教育政策继续朝着注重效益、扩大规模、强化质量、加强科研资助的选择性和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英国 管理政策 背景因素 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教育理论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镜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7-41,共5页
马修.阿诺德是英国中等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倡导以追求完美为目的的文化理论并以此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基础。他的关于社会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中等阶级的中学教育的思想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文化 教育 理论述评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阶段班级学生分层现状调查
7
作者 汪昌华 王守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23-726,共4页
目的:了解小学三、五年级及初二年级班级学生学业成就、组织地位、群体地位分层的现状。方法:对4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业成就总体水平高,有27、4%(34/124)的学生优秀,53.2%(66/124)的学生良... 目的:了解小学三、五年级及初二年级班级学生学业成就、组织地位、群体地位分层的现状。方法:对4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业成就总体水平高,有27、4%(34/124)的学生优秀,53.2%(66/124)的学生良好,且女生多于男生(优:19.4%/8.1%,良:30.6%/22.6%),小学五年级优秀生明显减少(14.7%,15/102),初二学生的学业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2.一部分学生长期垄断班级干部岗位,37.7%的学生从没担任过班级干部。3.小三、小五年级学生被接纳者占29.1%-40.2%,至初二上升为55.8%。4.小三和初二学生不同组织地位不同(X^2=23.064,P〈0.01;X^2=84.667,P〈0.001)、不同学业成绩与不同群体地位者其学业成绩差异有显著性(X^2=18.352,P〈0.01;X^2=35.226,P〈0.01)、不同组织地位者其群体地位差异有显著性(X^2=28.396,P〈0.01;X^2=26.162,P〈0.01)。结论:学生的学业成就经历了逐步分化的过程,组织地位稳定性强,群体地位初始阶段分化显著并逐步减弱。小学低年级一些优秀生成绩优秀,组织地位高,是群体中的受欢迎者。初中学生主要沿着学业成就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学生分层 横断面研究 基础教育 学业成就 组织地位 同伴群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测量与教育 被引量:5
8
作者 章泽 《学术界》 CSSCI 1995年第3期85-88,共4页
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测量与教育章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学生中正式群体的建立、完善、管理和利用。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学生中那些未经任何人组织和批准的非正式群体一直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或三人一群,或五人一组... 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测量与教育章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学生中正式群体的建立、完善、管理和利用。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学生中那些未经任何人组织和批准的非正式群体一直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或三人一群,或五人一组;或积极向上,或颓废沉沦。更有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非正式群体 社会测量 人际交往 小群体 核心人物 社会心理 测量矩阵 测量结果 学生群体 测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记忆项目自身信息作为提示线索的指向遗忘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志新 谢威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62,共5页
与标准的指向遗忘研究不同,当实验设计学习项目自身具有的某种特征作为提示记住或遗忘的线索时,结果同样观察到指向遗忘效应。数据分析显示,知觉特征为线索时,自由回忆和再认测试都反映出指向遗忘效应;而语义特征为线索时,只有自由回忆... 与标准的指向遗忘研究不同,当实验设计学习项目自身具有的某种特征作为提示记住或遗忘的线索时,结果同样观察到指向遗忘效应。数据分析显示,知觉特征为线索时,自由回忆和再认测试都反映出指向遗忘效应;而语义特征为线索时,只有自由回忆测试反映出指向遗忘效应。另外,知觉线索条件产生的指向遗忘效应显著高于语义线索条件。结果支持强调编码过程的指向遗忘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向遗忘 选择性复述 提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学习新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连峰 朱镜人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16,共2页
20世纪90年代,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时代"列车"刚刚启动之际,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M.Knowles)提出了有关成人学习特征的五个著名假设。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成人学习特征 “六化五性一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杨贤江的职业指导思想及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丽 张珍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5,共2页
杨贤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在民国时期就提出了职业指导思想,指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结合社会、市场所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文章对杨... 杨贤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在民国时期就提出了职业指导思想,指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结合社会、市场所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文章对杨贤江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现今的职业指导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贤江 职业指导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专业性向的实践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秋芬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6,共5页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教师专业精神范畴。然而在我国,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教师专业性向的重视有以下三方面的实践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职前...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教师专业精神范畴。然而在我国,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教师专业性向的重视有以下三方面的实践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职前培养和就职选拔制度;有利于全面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于重新认识教师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素质 教师专业性向 个性倾向 实践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大学校长的角色演变、特点及职业阶梯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镜人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0,共4页
大学校长作为大学高层人物(toppeople)对大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文章拟对英国大学校长的角色演变、特点及职业阶梯作一粗浅研究,希望能够对理解英国大学的发展提供帮助,并对我国高校校长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英国 大学校长 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的涵义及成因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昌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社会分层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 学生 班级 成因 涵义 教育不平等 民主化进程 教育机会 期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校长个人管理风格 开展个性化培训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石卫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6-47,共2页
以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授课内容大多涉及直接影响校长管理行为的方针政策、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其实,与校长先天素质关系密切的诸多个性因素以及自我概念、价值取向等心理因素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
关键词 校长管理 个性化培训 中小学校长 教育理论 自我概念 价值取向 授课内容 个人管理 直接影响 管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创造人格与创造力培养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石卫 冯江源 朱源 《教育与现代化》 2003年第2期28-30,80,共4页
通过对 15 4名大学生的 16PF及创造能力的测验 ,研究发现 ,智商、入学成绩、教师教授方法以及大学生人格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大学生创造力差异。因此 ,应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创造人格 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 教育环境 智商 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与德育
17
作者 韩传信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9年第1期68-72,共5页
被马克思称为“历史的有力杠杆”的科学技术,正在人类社会现代文明演进中,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作用,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而且也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庸置疑,这对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 被马克思称为“历史的有力杠杆”的科学技术,正在人类社会现代文明演进中,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作用,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而且也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庸置疑,这对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科技究竟是导致道德进步还是道德沦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 科技功能 科学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成就 学校德育 道德责任 道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善若水——浅释老聃《道德经》所蕴含的师德观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明海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4-57,共4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思想家老聃的传世之作,虽只五千言,但微言大义,后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思想家老聃的传世之作,虽只五千言,但微言大义,后世的养生家、政治家、学问家、艺术家甚至寻常百姓都从中寻找思想启迪。虽见仁见智,但大而言之,这本书讲了两大问题,一曰“道”一曰“德”。“道”是与宇宙间普遍规律,“德”是人世间特殊规律,是“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德” 师德观 言善信 老聃 上善 教师职业 浅释 善利万物 教育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