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法制备CuInSe_2薄膜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玲 刘昌龄 +4 位作者 吴世彪 陈少华 张信义 王利群 汪星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7-550,共4页
实验主要从基体材料的选择、络合剂的引用以及热处理试样等制备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分析与比较各种特定条件下制备出的试样的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得知、导电玻璃作基体材料的镀层质量要比铜片和铁片的好;络合剂的加入有利于薄膜晶... 实验主要从基体材料的选择、络合剂的引用以及热处理试样等制备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分析与比较各种特定条件下制备出的试样的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得知、导电玻璃作基体材料的镀层质量要比铜片和铁片的好;络合剂的加入有利于薄膜晶粒更加均匀和致密,可以改善镀层的质量;退火有利于薄膜晶粒的增大,使其结晶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CuInSe2薄膜 X射线衍射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小波变换确定电位滴定终点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洪 潘忠孝 +3 位作者 刘伟 张懋森 司圣柱 王丽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286-1290,共5页
将小波变换在信号和图象处理过程中边缘检取的思想方法引入到化学中,以确定电位滴定的终点,能直接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不会引入人为的误差因素.计算精度可达实验精度的下限,且处理结果的判断非常简便.用本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 将小波变换在信号和图象处理过程中边缘检取的思想方法引入到化学中,以确定电位滴定的终点,能直接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不会引入人为的误差因素.计算精度可达实验精度的下限,且处理结果的判断非常简便.用本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 滴定终点 小波变换 变边缘检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氯丙嗪-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烟叶中的磷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玉标 谢跃勤 冀亚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在1-5 mol/LHCl 介质中及聚乙烯醇(PVA) 存在的条件下,氯丙嗪能与磷钼杂多酸形成摩尔比1∶1 的离子缔合物, 可稳定1-5 h 以上, 其最大吸收波长在345 nm 处, 磷在0 ~0-48 mg/L 范围内符合Be... 在1-5 mol/LHCl 介质中及聚乙烯醇(PVA) 存在的条件下,氯丙嗪能与磷钼杂多酸形成摩尔比1∶1 的离子缔合物, 可稳定1-5 h 以上, 其最大吸收波长在345 nm 处, 磷在0 ~0-48 mg/L 范围内符合Beer 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05 ×104 L·mol- 1 ·cm - 1 。 该法用于烟叶中磷的测定, 操作简便, 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烟叶 分光光度法 磷钼杂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固相光度法测定微量汞(Ⅱ)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谢跃勤 盛良全 +2 位作者 杨俊 童红武 刘少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4-666,共3页
研究了溴化汞络阴离子与四乙基罗丹明B离子缔合物在聚氯乙烯膜(PVC膜)上的吸附,并建立了聚氯乙烯膜固相光度(PVC膜光度法)测定微量汞(Ⅱ)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7μg/10ml,检出限为4×10-8g/10ml,该体系灵敏度高,... 研究了溴化汞络阴离子与四乙基罗丹明B离子缔合物在聚氯乙烯膜(PVC膜)上的吸附,并建立了聚氯乙烯膜固相光度(PVC膜光度法)测定微量汞(Ⅱ)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7μg/10ml,检出限为4×10-8g/10ml,该体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用于水样中微量汞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光度法 聚氯乙烯(PVC)膜 汞(Ⅱ) 溴化物 四乙基罗丹明B 自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大环与镧系金属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毕建洪 赵祥大 +1 位作者 倪诗圣 谢复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1:1 complexes of H4L2 (5,12-dipheny1-7, 14-dimethyl1,4,8,11-tetraazamasrocyclotetradecane-N’, N". N"’,N""-tetraacetic acid) with Ln3+ (Ln=La,Nd, Pr, Sm, Eu, Gd, Dy,...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1:1 complexes of H4L2 (5,12-dipheny1-7, 14-dimethyl1,4,8,11-tetraazamasrocyclotetradecane-N’, N". N"’,N""-tetraacetic acid) with Ln3+ (Ln=La,Nd, Pr, Sm, Eu, Gd, Dy, Yb) were determined by potemtiometric titrations in 0.5mol·L-1 KCl at 40±0.1℃, 50±0.1℃ and 60±0.1℃ respectively. The H. S and G of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s of H4L2 with Ln3+ were given. Influences of the steric effect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on the stability lanthanide complexes were discussed thermodynam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大环 镧系配合物 稳定常数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源对掺铁TiO_2纳米粉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玲 李燕 +1 位作者 徐立红 刘昌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85-888,共4页
以共沸蒸馏法制备出结晶完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5nm左右以及掺Fe3+量为0.1%的TiO2纳米粉体,通过XRD和TEM分析方法对晶体的物相和粒径进行了表征;通过在不同光源下催化降解水杨酸溶液,对其光催化活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 以共沸蒸馏法制备出结晶完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5nm左右以及掺Fe3+量为0.1%的TiO2纳米粉体,通过XRD和TEM分析方法对晶体的物相和粒径进行了表征;通过在不同光源下催化降解水杨酸溶液,对其光催化活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掺Fe3+量为0.1%的TiO2纳米粉体在日光下的光催化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沸蒸馏法 TiO2纳米粉体 掺杂 光催化活性 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二乙酸基取代四氮杂大环及其镧系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毕建洪 赵祥大 +1 位作者 倪诗圣 谢复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251-1254,共4页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H2L(C-meso-meso-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二乙酸)的逐级质子化常数,并进一步计算出配位反应的热焓和熵变.在(40±0.1)℃条件下测定了H2L与调系金属离子(...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H2L(C-meso-meso-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二乙酸)的逐级质子化常数,并进一步计算出配位反应的热焓和熵变.在(40±0.1)℃条件下测定了H2L与调系金属离子(La3+,Nd3+,Pr3+,Sm3+,Eu3+,Gd3+,Dy3+,Yb3+)形成1:1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用热力学稳定性的观点讨论了大环的尺寸效应和空间位阻等因素对配位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大环 镧系配合物 热焓 配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回归光度法对食用色素多组分同时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皇甫立霞 陈文杰 司圣柱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由于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3 种食用色素的吸收光谱重叠严重,所以,研究采用主成分回归光度法解析谱峰重叠体系,并对由这3 种色素合成的混合样品进行了三组分的同时测定,其误差ASR% < 3.0% ,回收率在97% ~103%... 由于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3 种食用色素的吸收光谱重叠严重,所以,研究采用主成分回归光度法解析谱峰重叠体系,并对由这3 种色素合成的混合样品进行了三组分的同时测定,其误差ASR% < 3.0% ,回收率在97% ~103% 范围内,结果令人满意。该法简便、快速、准确,无需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回归 光度法 多组分同时测定 食用合成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赤霉素作新还原剂还原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的微量砷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玉标 赵化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用赤霉素作新还原剂,对砷钼杂多酸的还原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在0.66mol/LH2SO4介质中,赤霉素能将砷钼杂多酸还原成十分稳定的砷钼杂多蓝,其最大吸收峰位于83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4×104L/... 用赤霉素作新还原剂,对砷钼杂多酸的还原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在0.66mol/LH2SO4介质中,赤霉素能将砷钼杂多酸还原成十分稳定的砷钼杂多蓝,其最大吸收峰位于83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4×104L/molcm.As(Ⅴ)浓度在0~1.2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应用于钢铁中微量砷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杂多酸 分光光度法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蓝吸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磷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少民 谢跃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0-40,共1页
磷钼杂多蓝法系将生成黄色的磷钼杂多酸还原成磷钼杂多蓝后进行比色测定.目前常用的还原剂有氟化钠-氯化亚锡、抗坏血酸-氯化亚锡、硫酸联氨、铋盐-抗坏血酸、丙酮-氯化亚锡、碱性藏红花T、三氯化钛、亚硫酸盐-铁盐等.另外有报道应用氨... 磷钼杂多蓝法系将生成黄色的磷钼杂多酸还原成磷钼杂多蓝后进行比色测定.目前常用的还原剂有氟化钠-氯化亚锡、抗坏血酸-氯化亚锡、硫酸联氨、铋盐-抗坏血酸、丙酮-氯化亚锡、碱性藏红花T、三氯化钛、亚硫酸盐-铁盐等.另外有报道应用氨基比林、头孢氨卡等作为还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析 测定 磷钼蓝 吸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正变换矩阵法用于水样中钙镁的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丽平 司圣柱 +2 位作者 王洪 潘忠孝 张懋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91-594,共4页
本文提出了用基于目标因子分析中的自由浮动技术的校正变换矩阵法对钙镁进行光度法同时测定,研究了酸性铬兰K与钙镁显色体系同时测定条件及校正模型的选择。该法用于合成样品分析,结果满意。对水样中钙镁分析结果与经典的EDTA满... 本文提出了用基于目标因子分析中的自由浮动技术的校正变换矩阵法对钙镁进行光度法同时测定,研究了酸性铬兰K与钙镁显色体系同时测定条件及校正模型的选择。该法用于合成样品分析,结果满意。对水样中钙镁分析结果与经典的EDTA满定法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变换矩阵法 分光光度法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新型四氮杂二乙酸基取代大环及其镧系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建洪 谢复新 +1 位作者 赵祥大 倪诗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9-262,共4页
多氮杂大环及其配合物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因为它们可以作为研究生物体系的模型化合物,并已成功地用于有机旋光物质的拆分分离和用作液液、液固萃取、相转移催化、富集金属和制做离子选择电极[1-6]。1实验部分1.1H... 多氮杂大环及其配合物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因为它们可以作为研究生物体系的模型化合物,并已成功地用于有机旋光物质的拆分分离和用作液液、液固萃取、相转移催化、富集金属和制做离子选择电极[1-6]。1实验部分1.1H2L1·4HNO3·4H2O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大环 镧系配合物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异丙嗪快速检定微量铈的新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玉标 宋海南 罗时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31-732,735,共3页
把医用药物异丙嗪引入分析化学作新无机分析试剂。报道了新显色剂异丙嗪与高价铈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灵敏度、选择性和界限比,建立了用异丙嗪检定高价铈的新方法。于0.9 mol.L-1H2SO4介质中,异丙嗪与铈(Ⅳ)在室温下反应,溶液显桃红色,... 把医用药物异丙嗪引入分析化学作新无机分析试剂。报道了新显色剂异丙嗪与高价铈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灵敏度、选择性和界限比,建立了用异丙嗪检定高价铈的新方法。于0.9 mol.L-1H2SO4介质中,异丙嗪与铈(Ⅳ)在室温下反应,溶液显桃红色,色泽稳定3 h以上。检出限为0.01μg,稀释限为1∶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嗪 定性检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大环与Co(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子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毕建洪 张悠金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94-97,共4页
报道在水溶液中合成新型四氮杂四乙酸基取代大环H4L( 5,7,1 2 ,1 4-四甲基 -1 ,4,8,1 1 -四氮杂环十四烷 -N′,N″,N′″,N″″-四乙酸 )与Co(Ⅱ )、Ni(Ⅱ )的单核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和UV光谱表征其组成为CoLH2 ·2H2 O和Ni... 报道在水溶液中合成新型四氮杂四乙酸基取代大环H4L( 5,7,1 2 ,1 4-四甲基 -1 ,4,8,1 1 -四氮杂环十四烷 -N′,N″,N′″,N″″-四乙酸 )与Co(Ⅱ )、Ni(Ⅱ )的单核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和UV光谱表征其组成为CoLH2 ·2H2 O和NiLH2 ·2H2 O。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结构特征 ,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大环 电子光谱 钴配合物 镍配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铝还原含银废水中硫化银回收试剂级硝酸银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毕建洪 尤亚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42-145,共4页
研究价廉易得的铝作为还原剂,从含硫化银废水中制取试剂级硝酸银。这一新方法的回收率高达55%~60%,并且有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
关键词 硫化银 硝酸银 回收利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膜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药片中的奈福泮含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子苓 钟爱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3期372-373,共2页
研究了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奈福泮的含量。电极的Nernst响应范围为5.0×10-2~1.0×10-4mol/L,斜率为56mV/pC,检测限为1.7×10-5mol/L.该电极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重现性好,测定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相符,可用于测定盐... 研究了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奈福泮的含量。电极的Nernst响应范围为5.0×10-2~1.0×10-4mol/L,斜率为56mV/pC,检测限为1.7×10-5mol/L.该电极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重现性好,测定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相符,可用于测定盐酸奈福泮药片中奈福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膜离子选择电极 奈福泮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膜林可霉素药物电极的制作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子苓 钟爱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4期599-600,共2页
以林可霉素与硝酸汞配合比为1:1的配位化合物作为电活性物质,研制了林可霉素-汞修饰PVC膜电极,并对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究,得到了良好的电极响应曲线,响应斜率为58.9mV/pC,线性范围达4个数量级,检出限为1.0×10-5mol... 以林可霉素与硝酸汞配合比为1:1的配位化合物作为电活性物质,研制了林可霉素-汞修饰PVC膜电极,并对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究,得到了良好的电极响应曲线,响应斜率为58.9mV/pC,线性范围达4个数量级,检出限为1.0×10-5mol/L,十多种常见无机离子与一些辅料对电极基本无干扰,可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定市售注射液中的林可霉素主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电极 林可霉素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氮杂冠醚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毕建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29-532,共4页
氮杂冠醚化合物可以作为研究生物体系的模型化合物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文章从乙二胺和苯叉丙酮出发 ,合成了新型氮杂冠醚大环化合物 5 ,12 -二苯基 -7,14 -二甲基 -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 -N,N″-二乙酸 -二硝酸的水合物 (H2 L... 氮杂冠醚化合物可以作为研究生物体系的模型化合物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文章从乙二胺和苯叉丙酮出发 ,合成了新型氮杂冠醚大环化合物 5 ,12 -二苯基 -7,14 -二甲基 -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 -N,N″-二乙酸 -二硝酸的水合物 (H2 L· 2 HN O3· 3.5 H2 O)。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组成进行了确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冠醚化合物 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大环与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建洪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84-87,共4页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H4L1(5,12- 二苯基-7 ,14- 二甲基- 1 ,4 ,8,11 - 四氮杂环十四烷- N′,N″,N′″,N″″- 四乙酸) 与钴( Ⅱ) 的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IR 表征其组成为CoH2L1·2H2 O。用pH 电位滴定技术在30 ±0 .1 ℃,0 .5 ...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H4L1(5,12- 二苯基-7 ,14- 二甲基- 1 ,4 ,8,11 - 四氮杂环十四烷- N′,N″,N′″,N″″- 四乙酸) 与钴( Ⅱ) 的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IR 表征其组成为CoH2L1·2H2 O。用pH 电位滴定技术在30 ±0 .1 ℃,0 .5 mol/LKCl 水溶液中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大环 钴配合物 稳定常数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二乙酸基取代四氮杂大环与铀、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0
作者 毕建洪 赵祥大 +1 位作者 谢复新 倪诗圣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4,共5页
用两个新型N-二乙酸基取代四氮杂大环配体(H2L3和H2L4)与硝酸铀酰和硝酸钍反应制得固体配合物,经红外光谱分析(IR)和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h(H2L3)·4NO3·H2O,Th(H2L4)... 用两个新型N-二乙酸基取代四氮杂大环配体(H2L3和H2L4)与硝酸铀酰和硝酸钍反应制得固体配合物,经红外光谱分析(IR)和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h(H2L3)·4NO3·H2O,Th(H2L4)·4NO3·7H2O和UO2(H2L4)·2NO3·12H2O。通过pH电位滴定和计算机数据拟合获得在(25.0±0.1)℃时,0.5mol/LKNO3水溶液中H2L4的分步离解常数及与Th4+和UO2+2形成1∶1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大环 N-二乙酸 二乙酸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