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业、茶文化与旅游业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旭晖 刘桂华 《农业考古》 2003年第4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茶业 茶文化 旅游业 中国 滇西南山区 茶树 安徽皖南 泉水 武夷山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被引量:29
2
作者 高旭晖 张子强 刘桂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03年第2期36-38,共3页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其系统内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等理论。茶文化已成为具有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动态的综合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其系统内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等理论。茶文化已成为具有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动态的综合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很多行业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大学生理应把茶文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要以这一特殊的文化形态为武器,达到净化心灵,纯洁思想,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完美人生之目的。笔者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社会功能 大学生 素质培养 复合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的道思及其诗意表达——通《庄子》玄奥之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树人 李明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2,共5页
《庄子》的道思,乃是以“道通为一”的动态整体观为主线。这种道思是理性的概念思维之外的另一思路,即悟性的、诗意的“象思维”思路。这种思路所使用的表达语言也不同于概念思维思路使用的语言,而是诗意隐喻的语言。必须暂时悬置概念... 《庄子》的道思,乃是以“道通为一”的动态整体观为主线。这种道思是理性的概念思维之外的另一思路,即悟性的、诗意的“象思维”思路。这种思路所使用的表达语言也不同于概念思维思路使用的语言,而是诗意隐喻的语言。必须暂时悬置概念思维而借助悟性的“象思维”进入这种语境,才能真正把握《庄子》的道思。庄子正是以道思揭示出人性“欲壑难填”的弱点,而对人类自身异化作出深刻批判。庄子同时还揭示出人具有对于克服异化追求理想自由的善根,从而为人类摆脱精神危机点亮一盏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思 道境 象思维 诗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怎样“合作” 被引量:4
4
作者 范蓓蕾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中学 语文 课程改革 形式主义 优质课比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比较研究与方法论的革新——评伍铁平《不同语言的味觉词和温度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 被引量:2
5
作者 凌德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9-30,共2页
自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以来,语言学主要重视研究语言本身。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其强化的科学性获得了显著的学术地位,影响了一个世纪的语言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大大帮助了人们认识语言的内部规律。但是,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这种“纯”... 自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以来,语言学主要重视研究语言本身。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其强化的科学性获得了显著的学术地位,影响了一个世纪的语言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大大帮助了人们认识语言的内部规律。但是,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这种“纯”语言学研究逐渐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应用,脱离了使用语言的人群,成为一种“armchair linguistic”的哲理化高论。于是语言学界普遍有一种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研究者纷纷从语言内部规律的纯语言研究转向对语言的外部联系的研究。在中国近年来受到西方人类语言学和文化学的影响,有人也试图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建立“文化语言学”,从而打破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沉寂局面,繁荣语言学的研究。但是这种“文化语言学”只能作为语言学研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语言学 同语 伍铁平 比较研究 味觉 客观现实 结构主义语言学 内部规律 方法论 语义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饮茶风俗的传播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旭晖 刘桂华 《农业考古》 1998年第2期74-75,82,共3页
论中国饮茶风俗的传播特点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高旭晖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刘桂华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祖国,现已确认云南西双版纳是茶树原产地。人们在悠久的栽茶、制茶和饮茶过程中使茶渐渐进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境界,形成了具有... 论中国饮茶风俗的传播特点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高旭晖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刘桂华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祖国,现已确认云南西双版纳是茶树原产地。人们在悠久的栽茶、制茶和饮茶过程中使茶渐渐进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境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灿烂的茶文化,饮茶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茶风俗 饮茶习俗 茶树 传播特点 士大夫阶层 《华阳国志》 佛教 西北地区 安徽农业大学 茶叶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圣”的标准与“谪仙”的意义——谈宋人对李白的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晓薇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宋代社会结构特点使宋代士人一方面受到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一方面又需要释放受压抑的心灵。为此,他们确立的时代典范是“诗圣”杜甫,李白虽然在宋代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中地位不高、颇受冷遇,却在文人雅士们的放言吟咏中受到热情的关注... 宋代社会结构特点使宋代士人一方面受到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一方面又需要释放受压抑的心灵。为此,他们确立的时代典范是“诗圣”杜甫,李白虽然在宋代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中地位不高、颇受冷遇,却在文人雅士们的放言吟咏中受到热情的关注与赞美。“谪仙”是唐人赋予李白的称号,其意义在宋代得到了深化和强化。宋代大量歌咏李白的诗歌赞序体现了宋人对“谪仙”精神价值的发现和强化。宋人对李白的微妙态度也成为宋之后历代论者评价李白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宋代 人格典范 仙化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诗论对李白不公正评价的时代原因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晓薇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6期124-130,共7页
唐代与杜甫处于并尊地位的李白,在宋代受到较多的贬抑与冷落。但有宋一代并非自始至终只有一种声音,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评价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李白在宋代的地位有一个升降起伏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宋代诗坛... 唐代与杜甫处于并尊地位的李白,在宋代受到较多的贬抑与冷落。但有宋一代并非自始至终只有一种声音,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评价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李白在宋代的地位有一个升降起伏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宋代诗坛对唐诗的接受角度和接受程度,与宋诗创作的发展和宋代诗学的演进轨迹呈现出相一致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宋诗 宋代诗学 文学评价 时代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多媒体教学的冷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明珠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文学鉴赏课 中学 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庄子的“无用之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珠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4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无用之用 《庄子·齐物论》 功名利禄 人生自由 《庄子·逍遥游》 寓言故事 人间世 《庄子》 人生哲学 精神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知识教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途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蓓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文化知识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 创新意识 综合性学习 语文素养 中学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理据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7-58,52,共3页
关键词 语言理据研究 语言现象 自组织过程 语言系统 语言符号 中学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13
作者 刘桂华 高旭晖 《农业考古》 2003年第2期38-41,50,共5页
关键词 茶文化 饮食文化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解放区文学的土地意识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 土地意识 知识分子 《小二黑结婚》 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 现实主义 赵树理 作品 农民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嵇康的玄学与乐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88-93,115,共7页
嵇康玄学落实了“自然”一语的生命内涵 ,在此基础上 ,他论证音声之和来自生生之气的和谐 ,也表征着生生之气的和谐 ,音乐境界是和心与和气交相映发的体验之境 ,在和气为天和 ,在和心为至乐。嵇康关于音乐之体和音乐境界的辨析提供了一... 嵇康玄学落实了“自然”一语的生命内涵 ,在此基础上 ,他论证音声之和来自生生之气的和谐 ,也表征着生生之气的和谐 ,音乐境界是和心与和气交相映发的体验之境 ,在和气为天和 ,在和心为至乐。嵇康关于音乐之体和音乐境界的辨析提供了一套崭新的论乐模式 ,这是对传统儒家乐论的反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自然观 音乐之体 音乐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治风云中的吴保初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放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8-50,共3页
晚清政治风云中的吴保初丁放在晚清政坛上,有一位官职不甚高,为官不甚久,且享年不永,但知名震朝野的奇人,他就是与济田谭嗣同、义宁陈三立、顺丰丁惠康并称为“清末四公子”的庐江吴保初,保初(1869—1913年).字彦复,... 晚清政治风云中的吴保初丁放在晚清政坛上,有一位官职不甚高,为官不甚久,且享年不永,但知名震朝野的奇人,他就是与济田谭嗣同、义宁陈三立、顺丰丁惠康并称为“清末四公子”的庐江吴保初,保初(1869—1913年).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人称北山先生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袁世凯 梁启超 康有为 张之洞 《忘山庐日记》 章士钊 《苏报》案 戊戌变法 治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恨水散文艺术的极致——《山窗小品》艺术漫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永龄 《江淮论坛》 CSSCI 1993年第3期89-96,共8页
张恨水先生既是现代著名小说大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造诣很高的散文名家。其散文创作贯穿于整个写作生涯,在其创作总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艺术上独具风格特色。因而,他的散文创作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确应占有一席之地。 在张恨水先生的... 张恨水先生既是现代著名小说大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造诣很高的散文名家。其散文创作贯穿于整个写作生涯,在其创作总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艺术上独具风格特色。因而,他的散文创作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确应占有一席之地。 在张恨水先生的散文创作中,《山窗小品》(作家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本散文结集之一)最集中、最完整、最清晰地展示了张恨水先生散文艺术的总体风貌与基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散文艺术 散文创作 风格特色 总体风貌 散文史 作家 小说 散文小品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湘诗歌形式论
18
作者 王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诗歌形式 朱湘 无韵体 新诗形式 白朗宁 四行诗 新诗体 闻一多 中国新诗 沈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化社会学之光中观照《道德经》——评李正西先生的《道德经评注》
19
作者 周良平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李正西 《道德经评注》 文化社会学 老子 社会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古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20
作者 吴孟复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6期88-94,87,共8页
最近,我写了一篇《试论诗词的语言艺术》,是想为建立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中国诗歌语言学”提供一些材料;自然,也就会想到散文方面。而且,散文语言的运用比诗词还要广泛得多。 从解放前到今天,我教了几十年语文,觉得大。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古代散文 中国诗歌 语言学 散文语言 语文教学 学校 汉语 苏轼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