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五沟矿沿空掘巷煤自燃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蒯多磊
石必明
+1 位作者
周地全
穆朝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5-68,79,共5页
为研究五沟矿1021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及相邻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特征,根据煤炭自燃理论,采用现场煤柱测温、位能测定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沿空掘巷煤自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柱完整性是导致采空区漏风、遗煤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研究五沟矿1021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及相邻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特征,根据煤炭自燃理论,采用现场煤柱测温、位能测定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沿空掘巷煤自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柱完整性是导致采空区漏风、遗煤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数值模拟预测条件下,经过2~3个月后,沿空侧1017采空区中遗煤温度有所升高,但最高温度低于60℃。当矿压作用使煤柱进一步压酥时,漏风量增大,沿空侧松散煤体温度有升高趋势,具有自然发火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煤柱
位能
煤自燃
采空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安全回采控制技术及应用
2
作者
史文豹
苗壮
+3 位作者
袁本庆
许庆钊
刘鹏
闫澳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5,共10页
针对松散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回采面临的突水风险问题,以五沟煤矿“四含水”层下伏10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下伏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基于10101工作面上覆基岩的赋存特征,现场采用注浆...
针对松散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回采面临的突水风险问题,以五沟煤矿“四含水”层下伏10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下伏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基于10101工作面上覆基岩的赋存特征,现场采用注浆改造技术对“四含水”层进行水体驱替,实现含水层“无水”改造,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研究结果表明,10101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为46.52~63.07 m;注浆改造技术显著降低了工作面回采初期的淋水现象,顶板淋水量控制在1 m^(3)/h以下,经系统排水后,工作面淋水对回采基本无影响;同时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面回采的安全性,成功实现了10101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回采时初次来压步距约为34.65 m,“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7.84 m,非“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0.45 m,“四含水”层覆盖区矿压显现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下伏近距离工作面
导水裂缝带
注浆改造技术
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积水范围动态演化规律
被引量:
14
3
作者
陈晓谢
张文涛
+4 位作者
朱晓峻
刘辉
张敏
孙爱国
杨晓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为了研究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积水范围动态演化规律,以安徽淮北五沟煤矿1031工作面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解译结果,总结了2013-2017年1031工作面上方地表积水范围演化规律,分析净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工作面推进距离等因素对...
为了研究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积水范围动态演化规律,以安徽淮北五沟煤矿1031工作面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解译结果,总结了2013-2017年1031工作面上方地表积水范围演化规律,分析净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工作面推进距离等因素对积水范围演化的影响,并提出积水边界角的概念,建立了积水边界角随采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研究发现: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地表积水演化分为4个阶段:未形成期、同步增长期、残余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在同步增长期和残余增长期,工作面推进距离、净降水量与积水面积日增长量呈正相关,地下水埋深与积水面积日增长量呈负相关;工作面推进距离是积水范围演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工作面推进距离为476 m左右时,地表产生积水,工作面停采后5个月左右,积水面积趋于稳定;积水边界角先呈减小趋势,再趋于稳定,在同步增长期和残余增长期,积水边界角总体呈减小趋势,但受气象、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影响而波动;相对稳定期,积水边界角整体趋于90°。本研究为高潜水位采煤沉陷积水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复垦、水陆复合生态系统建立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遥感监测
积水演化阶段
积水边界角
五沟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承压水上工作面采动诱发断层活化及煤柱留设研究
被引量:
11
4
作者
吴俊达
解建
+1 位作者
孙亚楠
闫奋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137,共5页
为加强矿井水灾害防治,保障矿井安全开采,以五沟煤矿1026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为基础,针对工作面回采诱发断层活化突水问题,采用室内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与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采动影响下断层的活化特征及煤柱留设情况...
为加强矿井水灾害防治,保障矿井安全开采,以五沟煤矿1026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为基础,针对工作面回采诱发断层活化突水问题,采用室内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与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采动影响下断层的活化特征及煤柱留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相似材料试验分析可知,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当DF68断层下盘防水煤柱小于20m时,DF68断层活化程度明显加剧,工作面突水威胁也将更大;采用数值模拟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DF68断层活化特征、渗流特性及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到了DF68断层防水煤柱最小留设宽度;结合相似材料试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确定DF68断层下盘防水煤柱留设宽度为20m,该宽度在保证工作面回采安全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回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水
断层活化
煤柱留设
相似材料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动覆岩“突水离层带”岩体结构演化致灾机理及突水预报方法
被引量:
14
5
作者
乔伟
刘梦楠
+7 位作者
李连刚
郭伟
王启庆
孟祥胜
李小琴
段中稳
陈维池
李文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832,共15页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的岩层统称为“突水离层带”。建立“突水离层带”采动岩体结构力学模型,根据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分析5种突水类型(采动覆岩离层静水压突水、采动覆岩离层动力突水、多煤层叠加开采离层突水、传统顶板导水裂隙涌水和离层积水不突水)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条件,研究回采期间导水裂隙带时空演化与离层突水的关系;基于工作面开采条件、覆岩条件、突水离层带发育位置和微震监测,分析了离层突水形成条件,揭示了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并对永陇矿区崔木煤矿和招贤煤矿工作面开展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工作面离层突水预报方法。研究得出:(1)随着工作面推进,充水离层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的差异是导致出现5种突水类型的根本原因;(2)只有在采高M和充水离层与煤层间距H处于某种特定关系下,才会满足形成“突水离层带”的基本条件,发生离层突水;(3)陕西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离层突水主要是由上位岩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高能量矿震(>10^(4)J)发生次数增多,微震日总能量和平均每次能量显著升高;而陕西招贤煤矿1304工作面离层突水是由下位隔水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10^(3)J矿震每日次数显著增多,对应矿震每日总次数升高而平均每次能量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离层带”
离层突水
突水类型
致灾机理
预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沟矿沿空掘巷煤自燃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蒯多磊
石必明
周地全
穆朝民
机构
安徽
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五沟煤矿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5-68,7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4005)
文摘
为研究五沟矿1021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及相邻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特征,根据煤炭自燃理论,采用现场煤柱测温、位能测定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沿空掘巷煤自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柱完整性是导致采空区漏风、遗煤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数值模拟预测条件下,经过2~3个月后,沿空侧1017采空区中遗煤温度有所升高,但最高温度低于60℃。当矿压作用使煤柱进一步压酥时,漏风量增大,沿空侧松散煤体温度有升高趋势,具有自然发火危险性。
关键词
沿空掘巷
煤柱
位能
煤自燃
采空区
数值模拟
Keywords
gateway driving along goaf
coal pillar
potential energy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goaf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D75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安全回采控制技术及应用
2
作者
史文豹
苗壮
袁本庆
许庆钊
刘鹏
闫澳运
机构
安徽
理工大学
煤
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
理工大学深部
煤
炭资源智能绿色开采
安徽
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
安徽
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中
煤
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有限公司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五沟煤矿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5,共10页
基金
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EC2024023)
深部煤炭资源智能绿色开采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IGMDCR202403)
+1 种基金
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023AH010023)
安徽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2024yjrc25)。
文摘
针对松散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回采面临的突水风险问题,以五沟煤矿“四含水”层下伏10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下伏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基于10101工作面上覆基岩的赋存特征,现场采用注浆改造技术对“四含水”层进行水体驱替,实现含水层“无水”改造,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研究结果表明,10101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为46.52~63.07 m;注浆改造技术显著降低了工作面回采初期的淋水现象,顶板淋水量控制在1 m^(3)/h以下,经系统排水后,工作面淋水对回采基本无影响;同时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面回采的安全性,成功实现了10101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回采时初次来压步距约为34.65 m,“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7.84 m,非“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0.45 m,“四含水”层覆盖区矿压显现更加明显。
关键词
含水层
下伏近距离工作面
导水裂缝带
注浆改造技术
矿压显现
Keywords
aquifers
underlying close distance working face
water-conducting fissure zones
grouting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mine pressure behavior
分类号
TD74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积水范围动态演化规律
被引量:
14
3
作者
陈晓谢
张文涛
朱晓峻
刘辉
张敏
孙爱国
杨晓玉
机构
安徽
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
省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安徽
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学院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五沟煤矿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400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8085QE147)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8A0003)。
文摘
为了研究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积水范围动态演化规律,以安徽淮北五沟煤矿1031工作面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解译结果,总结了2013-2017年1031工作面上方地表积水范围演化规律,分析净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工作面推进距离等因素对积水范围演化的影响,并提出积水边界角的概念,建立了积水边界角随采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研究发现: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地表积水演化分为4个阶段:未形成期、同步增长期、残余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在同步增长期和残余增长期,工作面推进距离、净降水量与积水面积日增长量呈正相关,地下水埋深与积水面积日增长量呈负相关;工作面推进距离是积水范围演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工作面推进距离为476 m左右时,地表产生积水,工作面停采后5个月左右,积水面积趋于稳定;积水边界角先呈减小趋势,再趋于稳定,在同步增长期和残余增长期,积水边界角总体呈减小趋势,但受气象、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影响而波动;相对稳定期,积水边界角整体趋于90°。本研究为高潜水位采煤沉陷积水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复垦、水陆复合生态系统建立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遥感监测
积水演化阶段
积水边界角
五沟煤矿
Keywords
high-level groundwater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evolution of subsidence water accumulation range
the boundary angle of water accumulation range
Wugou coal mine
分类号
TD803 [矿业工程—矿山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承压水上工作面采动诱发断层活化及煤柱留设研究
被引量:
11
4
作者
吴俊达
解建
孙亚楠
闫奋前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五沟煤矿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13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任务(2018YFC0604702)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509149,51379119,51774199)
+2 种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GSF120009)
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gaoxiao-0008-2017AQ,shandong-0016-2018AQ)
矿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专项(01CK00605,03CK01702)。
文摘
为加强矿井水灾害防治,保障矿井安全开采,以五沟煤矿1026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为基础,针对工作面回采诱发断层活化突水问题,采用室内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与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采动影响下断层的活化特征及煤柱留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相似材料试验分析可知,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当DF68断层下盘防水煤柱小于20m时,DF68断层活化程度明显加剧,工作面突水威胁也将更大;采用数值模拟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DF68断层活化特征、渗流特性及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到了DF68断层防水煤柱最小留设宽度;结合相似材料试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确定DF68断层下盘防水煤柱留设宽度为20m,该宽度在保证工作面回采安全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回采率。
关键词
承压水
断层活化
煤柱留设
相似材料试验
Keywords
confined water
fault activation
coal pillar retention
similar material simulation test
分类号
TD822.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动覆岩“突水离层带”岩体结构演化致灾机理及突水预报方法
被引量:
14
5
作者
乔伟
刘梦楠
李连刚
郭伟
王启庆
孟祥胜
李小琴
段中稳
陈维池
李文平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五沟煤矿
陕西永陇能源开发建设
有限
责任
公司
安徽
省皖北
煤
电
集团
有限
责任
公司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832,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31284,41772302,42007240)。
文摘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的岩层统称为“突水离层带”。建立“突水离层带”采动岩体结构力学模型,根据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分析5种突水类型(采动覆岩离层静水压突水、采动覆岩离层动力突水、多煤层叠加开采离层突水、传统顶板导水裂隙涌水和离层积水不突水)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条件,研究回采期间导水裂隙带时空演化与离层突水的关系;基于工作面开采条件、覆岩条件、突水离层带发育位置和微震监测,分析了离层突水形成条件,揭示了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并对永陇矿区崔木煤矿和招贤煤矿工作面开展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工作面离层突水预报方法。研究得出:(1)随着工作面推进,充水离层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的差异是导致出现5种突水类型的根本原因;(2)只有在采高M和充水离层与煤层间距H处于某种特定关系下,才会满足形成“突水离层带”的基本条件,发生离层突水;(3)陕西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离层突水主要是由上位岩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高能量矿震(>10^(4)J)发生次数增多,微震日总能量和平均每次能量显著升高;而陕西招贤煤矿1304工作面离层突水是由下位隔水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10^(3)J矿震每日次数显著增多,对应矿震每日总次数升高而平均每次能量值减小。
关键词
“突水离层带”
离层突水
突水类型
致灾机理
预报方法
Keywords
WSZ
water inrush from separation layer
types of roof water inrush
disaster mechanism
prediction method
分类号
TD74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五沟矿沿空掘巷煤自燃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
蒯多磊
石必明
周地全
穆朝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安全回采控制技术及应用
史文豹
苗壮
袁本庆
许庆钊
刘鹏
闫澳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积水范围动态演化规律
陈晓谢
张文涛
朱晓峻
刘辉
张敏
孙爱国
杨晓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承压水上工作面采动诱发断层活化及煤柱留设研究
吴俊达
解建
孙亚楠
闫奋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采动覆岩“突水离层带”岩体结构演化致灾机理及突水预报方法
乔伟
刘梦楠
李连刚
郭伟
王启庆
孟祥胜
李小琴
段中稳
陈维池
李文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