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被引量:40
- 1
-
-
作者
侯曙芳
李道先
-
机构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律与政治系
-
出处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6,46,共4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5SK136)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研课题项目(2003JX28)
-
文摘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构格局生动体现了徽州宗法制度及其观念形态。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独特文化品格,成就了古民居内部装饰与陈设的独特艺术魅力。
-
关键词
徽州文化
建筑艺术
徽派建筑
徽派古民居
-
Keywords
Huizhou culture
architecture art
architecture of Huizhou style
traditional folk housing of Huizhou style
-
分类号
TU-86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吴珍
-
机构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律与政治系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22,126,共2页
-
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2008jqw077
-
文摘
大众文化的高科技和商品化特性,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平等性、世俗化和求新、求异的文化特质。而大众文化消费行为本身则展现了本能与超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也表明了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和精神危机。一方面大众文化使得美学平面化、世俗化,破坏了受众审美的趣味,另一方面,受众在进行大众文化消费过程中体味文化狂欢和个体认同的愉悦,审美自身的超越性和理想性又把大众文化消费行为引向积极健康的道路。
-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消费
审美心理
-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倡导式交往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吕露光
-
机构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律与政治系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9,共7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城市社会和谐与交往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项目批准号:2005BW156ZD
-
文摘
社会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可以把交往主体区分为类同主体和差异主体两种不同类型。差异主体由于存在交往障碍,导致主体间隔离,由这种隔离形成的"群沟"现象,对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差异主体相互交往,对社会和谐起到积极作用。尝试对这些方法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和研究,首次提出"倡导式交往"概念,并对其进行诠释。
-
关键词
差异主体
群沟
倡导式交往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