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被引量:40
1
作者 侯曙芳 李道先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6,46,共4页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构格局生动体现了徽州宗法制度及其观念形态。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独特文化品格,成就了古民居内部装饰与陈设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化 建筑艺术 徽派建筑 徽派古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补—综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4,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互补—综合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间通过发生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互补作用和影响,融合成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的总的力量的活动过程。互补—综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互补—综合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间通过发生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互补作用和影响,融合成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的总的力量的活动过程。互补—综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模式,它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效果增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的协调。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互补—综合模式的构建,要处理好现代资源与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与未来资源的关系,要注意资源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资源间的联接性,要做好同一资源的多种功能之间的互补—综合和不同资源的功能之间的互补—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综合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整合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市民社会与商业文明
3
作者 项松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68-72,共5页
市民社会从其与政治社会的浑然一体中挣脱与独立出来,离不开工商业与市场的兴起与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也需要市民社会的发育与成形。对于这两者互为表里的相互关系,休谟、斯密、弗格森、詹姆斯.... 市民社会从其与政治社会的浑然一体中挣脱与独立出来,离不开工商业与市场的兴起与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也需要市民社会的发育与成形。对于这两者互为表里的相互关系,休谟、斯密、弗格森、詹姆斯.斯图亚特等苏格兰启蒙学者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从政府与市场、自由与秩序、私利与公益、财富与德性等层面作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思考与思想启蒙,深刻阐发了以商业与市场为载体与空间的市民社会之独立性与自组织性,并从物质上、政治上、精神上积极讴歌了商业文明。而这些论述,对正在进行社会变革中的我国,有着重要的表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苏格兰启蒙运动 自由 秩序 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I2000的官产学三重螺旋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成军 黄宝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2,共3页
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相当深入开展并日趋丰富完善,但在中国却处于起步阶段,更不必说定量细化的规范性研究了。引荐了这方面的一个基于SCI2000的数据挖掘后,在三重螺旋算法下的定量规范性研究,并进行了相... 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相当深入开展并日趋丰富完善,但在中国却处于起步阶段,更不必说定量细化的规范性研究了。引荐了这方面的一个基于SCI2000的数据挖掘后,在三重螺旋算法下的定量规范性研究,并进行了相应国别区域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螺旋 科学计量 TH算法 SCI2000 数据挖掘 官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异隔离走向和谐交往——城市社会交往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吕露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6-114,共9页
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隔离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居住空间分异是不同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状态。分布在城市不同空间区位上的不同社会阶层间如果缺乏交往,就会形成社会隔离。社会隔离反映不同人群在社会分层网上的位置,社会隔... 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隔离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居住空间分异是不同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状态。分布在城市不同空间区位上的不同社会阶层间如果缺乏交往,就会形成社会隔离。社会隔离反映不同人群在社会分层网上的位置,社会隔离形成“群沟”。当代中国城市贫富群沟危害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缓解隔离,弥合“群沟”需要扩大社会交往。政府、城市规划工作者和社会学家应从不同角度研究城市社会交往,寻找扩大交往、解决分异和隔离的有效方法,致力建设和谐完善的城市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 和谐 社会隔离 空间分异 现代化过程 分布状态 社会群体 社会阶层 空间区位 社会分层 社会稳定 中国城市 社会发展 社会学家 城市规划 有效方法 城市社会 工作者 居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博弈分析:教育公平的视角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昆 程家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5-177,共3页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是我国试点高校招生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行为主体各方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了利益博弈的格局,使该政策在执行上出现了偏离。要以教育公平为价值诉求,权衡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加大对弱势地区和弱势阶层的...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是我国试点高校招生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行为主体各方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了利益博弈的格局,使该政策在执行上出现了偏离。要以教育公平为价值诉求,权衡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加大对弱势地区和弱势阶层的扶持力度,加强外部监督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完善自主招生政策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自主招生政策 利益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加分政策的异化及治理:资本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程家福 董美英 李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1,共4页
近年来高考加分丑闻暴露出高考加分政策背离了教育公平理念,异化为加分教育和腐败通道,既侵占了弱势群体和特殊人才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也增添了公众对该政策的信任危机。为治理加分政策异化现象,要控制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高考加分丑闻暴露出高考加分政策背离了教育公平理念,异化为加分教育和腐败通道,既侵占了弱势群体和特殊人才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也增添了公众对该政策的信任危机。为治理加分政策异化现象,要控制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的不利影响,可采取扩大决策主体范围、施行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以及加强信息公开公示制度等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加分政策 异化 治理 资本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独生子女婚姻匹配状况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仁船 吴瑞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0,共7页
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原始数据为基础,结合上海市闵行区独生子女调查资料,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独生子女在年龄、教育、职业、行业、独生子女身份等方面的婚姻匹配状况。同类婚是独生子女婚配的主要形式,独生子女强化... 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原始数据为基础,结合上海市闵行区独生子女调查资料,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独生子女在年龄、教育、职业、行业、独生子女身份等方面的婚姻匹配状况。同类婚是独生子女婚配的主要形式,独生子女强化了"门当户对"的习俗。这种强化将对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加深社会阶层之间的隔离,降低了社会开放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严格的一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婚姻匹配 同类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来华研究生教育历史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程家福 陈松林 赵金坡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4-71,共8页
将新中国来华研究生教育分为初创、中断、复苏、创立新体制和快速发展五个历史阶段,认为来华留学政策、中国经济实力、高等教育发展等主要因素,对来华研究生教育历史进程产生显著影响,使其呈现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而在一定程度... 将新中国来华研究生教育分为初创、中断、复苏、创立新体制和快速发展五个历史阶段,认为来华留学政策、中国经济实力、高等教育发展等主要因素,对来华研究生教育历史进程产生显著影响,使其呈现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来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研究生教育 历史考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丽虹 陈宏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22-26,共5页
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监督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行政执法环境、舆论传媒、大众生育观念、城镇人口迁移、监督体系的构建等。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应该优化执法环境,与舆论传媒合... 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监督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行政执法环境、舆论传媒、大众生育观念、城镇人口迁移、监督体系的构建等。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应该优化执法环境,与舆论传媒合作,建立多元化监督主体;加强政策宣传,建立正确的生育观念;完善人口迁移制度,建立多样化的监督保障机制;完备监督体系,建立监督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计划生育 行政执法 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历史变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家福 董美英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1,共8页
招生政策直接影响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从建国初期的向工农开门,到文革时期的推荐上大学,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及至19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高等教育资源的按质论价,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相应地经历了由建国后的... 招生政策直接影响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从建国初期的向工农开门,到文革时期的推荐上大学,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及至19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高等教育资源的按质论价,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相应地经历了由建国后的快速扩大,到1980年代的有所减少,再到目前的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占有相对减少的变化。这种入学机会的增减与国家招生政策及工农子女拥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状况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制定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实行招生配额倾斜、进行适度补偿以及惩治招生腐败等公共政策,来控制和弱化代际因素对工农子女入学机会的不利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子女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均等 招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经济因素对城镇个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丁仁船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2,77,共7页
本文利用合肥市家庭抽样调查资料,通过建立逻辑斯蒂回归和赫克曼两步法模型,消除样本有偏问题,以夫妻就业状况关联假设、岗位结构属性(低工资和长工时并存)解释中国家庭劳动供给的反常现象。得出家庭劳动供给异化现象严重,负担重、条件... 本文利用合肥市家庭抽样调查资料,通过建立逻辑斯蒂回归和赫克曼两步法模型,消除样本有偏问题,以夫妻就业状况关联假设、岗位结构属性(低工资和长工时并存)解释中国家庭劳动供给的反常现象。得出家庭劳动供给异化现象严重,负担重、条件差的家庭被动接受低工资或退出市场,财产收入高的家庭就业优势互相强化或主动退出市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 劳动供给 保留工资 就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人口劳动生命表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仁船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2期8-12,共5页
劳动生命表反映经济活动人口预期的终生劳动参与年限,可以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然而我国至今没有一套严格意义的城镇劳动生命表。本文借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制作我国市和镇人口的劳动生命表,统计出死亡因素对劳动... 劳动生命表反映经济活动人口预期的终生劳动参与年限,可以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然而我国至今没有一套严格意义的城镇劳动生命表。本文借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制作我国市和镇人口的劳动生命表,统计出死亡因素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出经济活动人口的平均预期失业年限和就业年限,为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命表 养老保障 就业年限 失业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农民子女重点大学入学机会不均等状况:政策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家福 吕露光 董美英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共5页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增加农民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农民子女在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状况更甚。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公平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和高校农民子女在占有经济、文化及社会资本方面俱为劣势。通过高等教...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增加农民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农民子女在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状况更甚。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公平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和高校农民子女在占有经济、文化及社会资本方面俱为劣势。通过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去城市化、去本地化,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适度补偿,消除高等教育招生中的腐败现象,以及完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等措施,可消解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农民子女在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竞争中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子女 重点大学 入学机会均等 资本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政府视角下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丽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7,共6页
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是指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预处罚后,将与案件有关材料交送群众公议会公议,根据公议意见,最终由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一项参与式行政制度。其实质是不同利益主体为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博弈、妥协,最终建... 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是指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预处罚后,将与案件有关材料交送群众公议会公议,根据公议意见,最终由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一项参与式行政制度。其实质是不同利益主体为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博弈、妥协,最终建立新规则的结果。在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中,行政执法机关、行政相对人、与案件无关的社会公众,基于各自的利益发生联系,并在各方努力下寻求最合适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群众公议 权力制衡 人民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仁船 吴瑞君 《西北人口》 CSSCI 2009年第2期15-17,21,共4页
大规模的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以及我国差异化的人口控制政策,必然使政策生育率上升。其后果主要表现为:一、理论上每年出生人数增加约160万,使我国人口峰值提高了约4800万;二、弱化我国人口政策的区域差异所导致的人口素质"逆淘汰&q... 大规模的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以及我国差异化的人口控制政策,必然使政策生育率上升。其后果主要表现为:一、理论上每年出生人数增加约160万,使我国人口峰值提高了约4800万;二、弱化我国人口政策的区域差异所导致的人口素质"逆淘汰",加快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长期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三、城镇将出现大量的"四二一"家庭,而且家庭空巢阶段也将提前到来,空巢家庭比例快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政策生育率 人口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计量方法述评及其改进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仁船 《技术经济》 2005年第10期20-24,共5页
计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和方法很多,在使用的指标、计量的范围、运用的方法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也都有一定的不足,因此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具备可比较性。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比较和评价,充分汲取各模型的优点,可以得到... 计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和方法很多,在使用的指标、计量的范围、运用的方法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也都有一定的不足,因此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具备可比较性。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比较和评价,充分汲取各模型的优点,可以得到一个更加简便、科学的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贡献率 计量方法 经济增长贡献率 计量 述评 比较性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解决现状透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珂珂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8-150,共3页
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诉讼被视为是纠纷解决的最正规方式。在此思想影响下,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乡村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农村普法和送法下乡使中国的农村发生着变化,然而对皖北乡村的社会调查与实证材料表明,农村仍未从根... 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诉讼被视为是纠纷解决的最正规方式。在此思想影响下,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乡村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农村普法和送法下乡使中国的农村发生着变化,然而对皖北乡村的社会调查与实证材料表明,农村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在解决民事纠纷途径选择上的价值取向,在乡土社会,诉讼及支撑诉讼的现代性法律知识和制度被抵御,其他社会冲突解决方式也并未因此丧失其存在的价值。乡村共同体仍然存在、城乡“二元”格局短时期内不会改变、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的基本状况仍然保留着以及诉讼本身固有的弊端则是农民不愿将纠纷的解决寄托于司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民事冲突 困境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珍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22,126,共2页
大众文化的高科技和商品化特性,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平等性、世俗化和求新、求异的文化特质。而大众文化消费行为本身则展现了本能与超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也表明了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和精神危机。一方面大众文化使得美学平面化、世... 大众文化的高科技和商品化特性,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平等性、世俗化和求新、求异的文化特质。而大众文化消费行为本身则展现了本能与超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也表明了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和精神危机。一方面大众文化使得美学平面化、世俗化,破坏了受众审美的趣味,另一方面,受众在进行大众文化消费过程中体味文化狂欢和个体认同的愉悦,审美自身的超越性和理想性又把大众文化消费行为引向积极健康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消费 审美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主题:市民社会的启蒙 被引量:1
20
作者 项松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它的主要关切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再是政治社会的建立而是市民社会的运行。在这一共同...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它的主要关切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再是政治社会的建立而是市民社会的运行。在这一共同的思想主题下,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明确界分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并对市民社会中的人性、道德规范、社会化机制、经济行为、政治法律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思想启蒙与理论思考,形成了系统的市民社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运动 苏格兰启蒙运动 市民社会 休谟 斯密 弗格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