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BR处理食品废水中DOM转化过程的荧光光谱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健 凌玲 +5 位作者 张华 凌琪 张勇 田纪宇 闫升 刘沛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6-1751,共6页
利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食品废水,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考察不同反应时段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和物质来源,并建立DOM特征峰荧光强度与氨氮浓度的关系.工艺运行结果表明:食品废水经过ASBR处理后,进水的COD从1100mg/... 利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食品废水,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考察不同反应时段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和物质来源,并建立DOM特征峰荧光强度与氨氮浓度的关系.工艺运行结果表明:食品废水经过ASBR处理后,进水的COD从1100mg/L降至91mg/L,COD去除率达到91.73%,说明ASBR反应器可有效降解食品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三维荧光光谱显示,5种物质的特征荧光峰,即高激发波长色氨酸(峰A)、低激发波长色氨酸(峰B)、可见光区富里酸(峰C)、紫外光区富里酸(峰D)、类腐殖酸(峰E).随着厌氧生物处理的进行,峰A、峰B和峰C的荧光强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峰D荧光强度表现为微弱增加趋势;峰E荧光强度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荧光光谱指数FI、HIX、BIX表明,废水具有明显生物源特征.建立高激发波长色氨酸、低激发波长色氨酸特征峰荧光强度与色氨酸荧光强度之和与氨氮浓度在反应周期内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136、0.9390、0.9153,说明可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快速监测食品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的氨氮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BR DOM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指数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加气化渣对DMBR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及污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凌琪 孙冰香 +4 位作者 伍昌年 张睿 孔张成 杨浩 鲍立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29-1632,共4页
通过平行对比实验考察投加气化渣对DMBR(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及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气化渣后,污染物(COD、NH3-N、TN、TP、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12%,9.21%,8.14%,2.89%,6.0%,且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 通过平行对比实验考察投加气化渣对DMBR(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及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气化渣后,污染物(COD、NH3-N、TN、TP、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12%,9.21%,8.14%,2.89%,6.0%,且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增大,提高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能;投加气化渣可降低混合液中EPS含量,增大污泥粒径,减小污泥容积指数(SVI),有效地改善了污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印染废水 气化渣 SVI SO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电解预处理对MBR处理印染废水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凌琪 余志鹏 +3 位作者 伍昌年 王晏平 唐家品 霍奔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7-249,253,共4页
采用两组平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印染废水,对比研究采用活性炭纤维电解预处理对水质各指标的去除率及膜污染情况。不采用预处理及采用预处理的工艺分别记为工艺A、B。实验表明,B工艺的COD及色度平均去除率比A工艺提高了6.69%和21.54%... 采用两组平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印染废水,对比研究采用活性炭纤维电解预处理对水质各指标的去除率及膜污染情况。不采用预处理及采用预处理的工艺分别记为工艺A、B。实验表明,B工艺的COD及色度平均去除率比A工艺提高了6.69%和21.54%,并且发现B工艺的蛋白质、膜通量及黏度变化速率比A工艺慢。添加活性炭纤维电解预处理,能提高出水水质及有效的延缓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活性炭纤维 预处理 污染物去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电解预处理含酚废水工艺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凌琪 张睿 +4 位作者 伍昌年 王莉 李侠 黄显怀 牛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6-1029,共4页
针对含酚废水不宜直接进行生化处理的问题,采用电解法预处理含酚废水,通过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初始p H、电压、极板间距、电解质浓度和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素的影响为电压>电解质浓度>极板间距>初始p ... 针对含酚废水不宜直接进行生化处理的问题,采用电解法预处理含酚废水,通过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初始p H、电压、极板间距、电解质浓度和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素的影响为电压>电解质浓度>极板间距>初始p H>苯酚初始浓度。优化后的最佳条件如下:初始p H为6.56、电压为24.93 V、极板间距为20.05 mm、电解质质量浓度为2.46 g/L、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368.87 mg/L。在优化条件下,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300.00~500.00 mg/L时,出水质量浓度计算值为12.60~51.60mg/L,实验值为17.40~55.40 mg/L,去除率计算值为89.68%~96.47%,实验值为88.90%~95.40%,计算值与实验值接近,说明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废水 电解预处理 中心组合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加PAC延缓HDMBR处理印染废水膜污染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伍昌年 赵秋燕 +6 位作者 宋箭 方涛 鲍超 孔张成 孙冰香 张睿 杨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3-127,132,共6页
将动态膜技术与悬浮填料结合构建复合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HDMBR),采用HDM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研究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前后对印染废水的污泥混合液特性、胞外聚合物分布及其膜污染的影响。投加和未投加PAC反应器分别标为反应器A和B。实... 将动态膜技术与悬浮填料结合构建复合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HDMBR),采用HDM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研究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前后对印染废水的污泥混合液特性、胞外聚合物分布及其膜污染的影响。投加和未投加PAC反应器分别标为反应器A和B。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A混合液的EPS增加量、LB-EPS积累量、粒径<10μm的微粒所占比例、膜通量与Zeta电位降低幅度均小于反应器B,投加PAC改善了污泥混合液的性质,有效地减缓膜污染。由膜表面滤饼的三维荧光光谱(EEM)与红外光谱(FTIR)解析,膜表面主要污染物是蛋白质和多糖。PAC的吸附性能及其在滤饼层"骨架"功能,可减少膜表面污泥滤饼层的形成和沉积,有利于延缓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填料 复合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印染废水 粉末活性炭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法优化铁碳微电解盐酸黄连素废水条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凌琪 陈婷娜 +4 位作者 伍昌年 王晏平 董松鹤 霍奔 马雨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0,共7页
文章采用CCD法对铁碳微电解盐酸黄连素废水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盐酸黄连素进行铁碳微电解的最佳条件是:曝气量3.78 L/min、固液比0.45、反应时间3.46 h、初... 文章采用CCD法对铁碳微电解盐酸黄连素废水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盐酸黄连素进行铁碳微电解的最佳条件是:曝气量3.78 L/min、固液比0.45、反应时间3.46 h、初始pH 2.90;在此条件下,盐酸黄连素去除率的响应面模型验证值为84.23%,实验值为82.93%,两者仅偏差1.3%。铁碳微电解降解盐酸黄连素动力学过程与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最高,利用二级衰减方程模型Ct=a/(1+bt)在不同盐酸黄连素初始浓度下的反应进行拟合,其拟合相关系数均达到0.97以上,较好地反映了铁碳微电解盐酸黄连素的动力学过程,有助于分析不同反应时间下废水剩余浓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盐酸黄连素 响应面法优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加壳聚糖对DMBR处理造纸废水效能及膜污染影响研究
7
作者 凌琪 孔莹莹 +5 位作者 伍昌年 鲍立宁 王晏平 陈晨 王宗圣 程关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10-2313,共4页
通过两组实验,研究了投加壳聚糖对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壳聚糖后,由于壳聚糖的吸附和絮凝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对色度、浊度、COD、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8%,... 通过两组实验,研究了投加壳聚糖对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壳聚糖后,由于壳聚糖的吸附和絮凝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对色度、浊度、COD、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8%,7.3%,5.7%,7.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膜表面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造纸废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化物法对铬污染黄棕壤钝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倩倩 唐玉朝 +1 位作者 钱洁 伍昌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2-147,共6页
该文以模拟的六价铬污染的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铁氧化物法钝化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混合液(0.35 mmol硫酸铁和3.2 mmol硫酸亚铁)的投加会在铬污染土壤中形成铁氧化物晶体钝化修复土壤中的铬;当n(F... 该文以模拟的六价铬污染的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铁氧化物法钝化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混合液(0.35 mmol硫酸铁和3.2 mmol硫酸亚铁)的投加会在铬污染土壤中形成铁氧化物晶体钝化修复土壤中的铬;当n(Fe^2+)/n(Fe^3+)=5,n(Fe)/n(Cr)=40,pH=9.0时,稳定化效果最佳;经过铁氧化物法钝化修复的土壤,通过BCR连续提取发现松散结合的酸可提取态的铬由原来的78.83%降至0.36%,可还原态由原来的9.89%增至14.98%,可氧化态由9.33%增至17.88%,残渣态由1.95%增至66.78%,铬稳定性明显增强;此外,铁氧化物法钝化效果在25~100℃不同特定温度条件下无明显性差异。通过硫酸硝酸法浸出实验,pH在3.2时,修复后铬浸出率由56.47%降至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污染土壤 稳定化 BCR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ACF活化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处理印染废水 被引量:5
9
作者 凌琪 陈嘉雄 +2 位作者 伍昌年 王晏平 陶森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49,共6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活性炭纤维(ACF)负载Fe2+作为活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技术对活化剂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活化反应机制及降解效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能够被Fe2+/ACF活化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来降解印染废... 通过浸渍法制备活性炭纤维(ACF)负载Fe2+作为活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技术对活化剂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活化反应机制及降解效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能够被Fe2+/ACF活化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来降解印染废水;当亚甲基蓝(MB)浓度为0.1 mmol/L,Fe^2+/ACF投加量为0.5 g/L,n(PMS):n(MB)为5:1,pH为4~6条件下,降解率较高,在反应15 min后可使MB降解率达到90%以上;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且Cl-对反应过程具有促进效果。此外,活化的PMS也能高效的降解不同种类的印染废水。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TOC分析推测,印染废水中的发色基团中的化学键及萘环结构均被破坏,进而被矿化,从而得到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 印染废水 硫酸根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OH在吸附水体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丁琨 阮丽君 +4 位作者 王铧 邓心悦 杨雯 江娜 张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4-899,共6页
简述了羟基氧化铁(以下简称FeOOH)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对水中不同类别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总结了不同形貌FeOOH的制备方法以及此类吸附剂在吸附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阐述了FeOOH此类吸附剂在不同污染... 简述了羟基氧化铁(以下简称FeOOH)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对水中不同类别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总结了不同形貌FeOOH的制备方法以及此类吸附剂在吸附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阐述了FeOOH此类吸附剂在不同污染物上的吸附机理,结合文献探讨了FeOOH在水相中的吸附机理,并展望了FeOOH吸附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铁(FeOOH) 吸附机理 表面官能团 水体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对偶氮染料4BS的脱色机理 被引量:12
11
作者 唐玉朝 尹汉雄 +3 位作者 黄健 凌琪 李卫华 张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078,共8页
以直接耐酸大红4BS为研究对象,利用零价铁(ZVI)活化过硫酸钠(PDS)对其进行脱色研究,考察了PDS浓度、ZVI浓度、pH、温度等对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ZVI与PDS联合使用能促进大红4BS的脱色,在20 min时脱色率达98.79%,远高于使用单... 以直接耐酸大红4BS为研究对象,利用零价铁(ZVI)活化过硫酸钠(PDS)对其进行脱色研究,考察了PDS浓度、ZVI浓度、pH、温度等对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ZVI与PDS联合使用能促进大红4BS的脱色,在20 min时脱色率达98.79%,远高于使用单一药剂的效率,且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低pH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随着pH值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在pH=10.42时,反应90 min仅脱色9.41%,而在pH=3.03时脱色率达95.57%.温度的升高虽然能加快大红4BS的脱色,但是会使PDS的利用率降低,当温度由20℃增大到60℃时,PDS的利用率降低12%,且温度对大红4BS降解速率的影响符合阿伦尼乌斯模型(R2=0.988),计算的活化能为14.44 k J·mol-1.分别以叔丁醇与异丙醇为分子探针的自由基清除实验显示:ZVI活化PDS降解大红4BS是以SO-4·为主导的自由基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过硫酸盐 活化 自由基 大红4BS 偶氮染料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煤气化灰渣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鲍超 凌琪 +6 位作者 伍昌年 方涛 赵秋燕 孙冰香 张睿 孔张成 杨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0-633,共4页
以煤气化灰渣为原料,采用酸改性法(HF酸)制备改性煤气化灰渣。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改性煤气化灰渣对溶液中Pb^(2+)、Cu^(2+)、Cd^(2+)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 以煤气化灰渣为原料,采用酸改性法(HF酸)制备改性煤气化灰渣。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改性煤气化灰渣对溶液中Pb^(2+)、Cu^(2+)、Cd^(2+)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描述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在改性煤气化灰渣上的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Pb^(2+)、Cu^(2+)、Cd^(2+)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2.07,40.18,31.2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煤气化灰渣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短程硝化反硝化中无机盐氮的近红外光谱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健 黄珊 +5 位作者 张华 黄显怀 张勇 王萌 朱菁 王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14-2020,共7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中稳定条件下无机盐氮的变化规律,利用小波去噪法对无机盐氮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并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建立无机盐氮含量的校正模型(iPLS模型).结果表明:小波去噪...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中稳定条件下无机盐氮的变化规律,利用小波去噪法对无机盐氮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并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建立无机盐氮含量的校正模型(iPLS模型).结果表明:小波去噪法对原始光谱中的部分噪声进行滤除,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建模,优选出最佳波长区间并将光谱划分为20个子区间,优选出的氨氮特征波数为8243~8663cm-1,亚硝酸盐氮特征波数为4000~4420cm-1.所建模型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校正时的相关系数(rc)分别达到0.9582、0.9544,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0321、0.0406;预测时的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184、0.881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790、0.0451.采用实际污水为原水时校正模型对氨氮、亚硝酸盐氮预测的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190、0.873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578、0.0229.模型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预测总体效果较好.用小波去噪和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不仅能有效减少建模所需变量数、缩短运算时间,而且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为无机盐氮的快速测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反硝化 氨氮 亚硝酸盐 近红外光谱 i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吸附去除水中Mn^(2+)的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玉朝 胡伟 +4 位作者 徐满天 黄显怀 李卫华 杨妍 钱益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6,共6页
文章研究了高锰酸钾氧化-吸附去除饮用水中Mn^(2+)的相关机理,考察了高锰酸钾氧化Mn^(2+)的产物新生态水合MnO_2对Mn^(2+)的吸附效能以及吸附前后体系p H的变化,并且对MnO_2的界面特性及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体系中Mn^(2+)的... 文章研究了高锰酸钾氧化-吸附去除饮用水中Mn^(2+)的相关机理,考察了高锰酸钾氧化Mn^(2+)的产物新生态水合MnO_2对Mn^(2+)的吸附效能以及吸附前后体系p H的变化,并且对MnO_2的界面特性及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体系中Mn^(2+)的平衡浓度在50 mg/L时,新生态水合MnO_2对Mn^(2+)的吸附量为1.46 g/g,静态吸附24 h后溶液p H从7.40降至3.74。XPS光电子能谱以及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数据表明新生态水合MnO_2主要通过配位吸附实现对Mn^(2+)的去除。SEM显示新生态水合MnO_2为不均的准球形,表面富有皱褶,其比表面积可达214.6 m^2/g,吸附后样品表面光滑整齐。高锰酸钾对Mn^(2+)的氧化和MnO_2的吸附作用是Mn^(2+)从水中去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Mn2+ 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 配位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酒糟对电镀废水中Cr^(6+)、Ni^(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凌琪 吴梦 +5 位作者 伍昌年 鲍立宁 王莉 王敏 王晏平 袁宇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84-2087,共4页
酒糟采用1 mol/L硫酸和2 mol/L盐酸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室温下改性6 h,冷冻干燥,进行FTIR表征,研究其对电镀废水中Cr^(6+)、Ni^(2+)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酒糟有效官能团数目增多;对于初始浓度20 mg/L的Cr^(6+)、Ni^... 酒糟采用1 mol/L硫酸和2 mol/L盐酸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室温下改性6 h,冷冻干燥,进行FTIR表征,研究其对电镀废水中Cr^(6+)、Ni^(2+)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酒糟有效官能团数目增多;对于初始浓度20 mg/L的Cr^(6+)、Ni^(2+)的溶液,在Cr^(6+)pH=5.0、Ni^(2+)pH=7.0,改性酒槽投加量30 g/L,在20℃吸附30 min时,改性酒糟吸附Cr^(6+)、Ni^(2+)的效果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反映吸附过程;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酒糟对Cr^(6+)、Ni^(2+)的等温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改性 电镀废水 吸附 CR^6+ N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粉煤灰去除水中磺胺抗生素吸附条件优化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凌琪 孙冰香 +2 位作者 伍昌年 黄显怀 李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1,共6页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改性粉煤灰去除水中磺胺的影响因素(初始pH值、温度、吸附剂用量)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磺胺去除率之间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并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吸附磺胺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2.5...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改性粉煤灰去除水中磺胺的影响因素(初始pH值、温度、吸附剂用量)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磺胺去除率之间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并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吸附磺胺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2.53、温度35.1℃及吸附剂用量1.76 g/L,在此优化条件下,磺胺的去除率可达78.63%,模型预测值为80.26%,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仅偏差1.63%;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更好,其最大吸附量为4.1 mg/g,表明改性粉煤灰对磺胺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改性粉煤灰吸附水中磺胺抗生素的热力学状态函数ΔG、ΔH及ΔS分别为-22.38^-23.89 kJ/mol、7.89 kJ/mol和0.105 kJ/(mol·K),即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的反应,是熵增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粉煤灰 吸附 磺胺 响应面法优化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改性煤气化灰渣调理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凌琪 鲍超 +4 位作者 伍昌年 孙冰香 鲍立宁 王敏 李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5-1517,1523,共4页
以污泥比阻(SRF)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污泥脱水性能指标,探讨超声波与改性煤气化灰渣协同作用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超声波调理污泥,超声波功率60 W,超声波作用时间20 s为最佳调理参数;单独改性煤气化灰渣调理污泥,最佳... 以污泥比阻(SRF)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污泥脱水性能指标,探讨超声波与改性煤气化灰渣协同作用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超声波调理污泥,超声波功率60 W,超声波作用时间20 s为最佳调理参数;单独改性煤气化灰渣调理污泥,最佳投加量为20%;采用超声波协同改性煤气化灰渣调理污泥的最优参数为:超声波功率60 W,作用时间30 s,改性煤气化灰渣投加量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性能 超声波 改性煤气化灰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受体和碳源对氧化沟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玉朝 伍昌年 +4 位作者 凌琪 李冰露 聂红燕 潘法康 黄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4,共4页
研究了电子受体和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的影响。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都可以作为电子受体在缺氧的条件下实现对磷的吸收,但其吸磷效率比氧低。较高的亚硝酸盐浓度会严重抑制污泥的活性,当一次加入NO2-质量浓度为46 mg/L时,反硝化吸收磷... 研究了电子受体和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的影响。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都可以作为电子受体在缺氧的条件下实现对磷的吸收,但其吸磷效率比氧低。较高的亚硝酸盐浓度会严重抑制污泥的活性,当一次加入NO2-质量浓度为46 mg/L时,反硝化吸收磷不能发生;而分4次加入(每次11.5 mg/L),吸磷量可达到19.5 mg/L。电子受体浓度为0.24 mmol/L时,吸收的P和加入的N的物质的量比:NO2-为1.7,NO3-为4.7。在低的碳源浓度下,碳源可以促进反硝化磷吸收;碳源浓度过高,系统形成厌氧环境,磷反而被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反硝化除磷 电子受体 NO2- NO3-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法去除饮用水中亚硝酸盐氮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玉朝 凌先俊 +1 位作者 伍昌年 尹汉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45-1848,1851,共5页
考察了NaClO、氯胺T、H_2O_2及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4种氧化剂的投加量、pH、温度、反应时间和紫外光照对去除亚硝酸盐氮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NaClO与NO_2^-N比为1∶1时去除率达到94.31%,效果比其他几种更好,去除率随NaClO投加量的增... 考察了NaClO、氯胺T、H_2O_2及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4种氧化剂的投加量、pH、温度、反应时间和紫外光照对去除亚硝酸盐氮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NaClO与NO_2^-N比为1∶1时去除率达到94.31%,效果比其他几种更好,去除率随NaClO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NaClO在弱酸性条件下去除效果最佳;氯胺T对NO_2^-N的去除效果也比较明显,其原理与NaClO一样。UV_(254)/H_2O_2和UV_(254)/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与NO_2^-N比例为5∶1时去除率分别为93.06%和98.2%,去除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氯胺T 过氧化氢 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 亚硝酸盐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PLS的强化生物除磷污泥胞内糖原近红外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卫华 徐玲 +3 位作者 杨英 严国兵 赵庆 帅磊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3-1060,共8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强化生物除磷(EBPR)过程中污泥胞内糖原的含量,采用4种预处理方法分别对污泥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并结合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si PLS)进行变量优选,建立光谱吸光度数据与糖原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将一阶S-... 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强化生物除磷(EBPR)过程中污泥胞内糖原的含量,采用4种预处理方法分别对污泥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并结合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si PLS)进行变量优选,建立光谱吸光度数据与糖原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将一阶S-G(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后的光谱等分为20个子区间,联合子区间[10 13 16 19]建立的si PLS模型预测效果最优,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相关系数(rp)分别达到0.0048、0.9105,且该模型的交互验证和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3.0。一阶平滑处理后的光谱si PLS模型预测精度高、建模变量少,可实现糖原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糖原 近红外光谱 Savitzky-Golay平滑法 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