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下建筑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项锦雯 蔡俊 +2 位作者 夏莲 鲁帆 王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9期130-132,共3页
该文分析了当前建筑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实践技能培养目标,保障实践教学的改革效果;完善教学内容,适应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需... 该文分析了当前建筑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实践技能培养目标,保障实践教学的改革效果;完善教学内容,适应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增强专业课实务教学教师力量及实践教学相关配备建设等,以期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人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PP模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蔡俊 方林 +2 位作者 杨选选 章磊 项锦雯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5期175-178,共4页
应用CIPP实践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构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土地整理、土地规划及土地调查与评价3门实践课程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背景、投入、过程、成果4个方面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当前仍存在... 应用CIPP实践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构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土地整理、土地规划及土地调查与评价3门实践课程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背景、投入、过程、成果4个方面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当前仍存在实践教学目标不清晰,师资结构需要完善,缺乏教学监管和考核机制,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提出了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增强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全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PP模式 土地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干部责任知觉如何影响担当作为——基于公共服务动机与公仆型领导的视角
3
作者 连瑞瑞 陈昊 蔡弘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究责任知觉对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影响,以及公共服务动机的中介作用和公仆型领导在责任知觉影响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中的调节作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责任知觉对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起正向作用...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究责任知觉对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影响,以及公共服务动机的中介作用和公仆型领导在责任知觉影响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中的调节作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责任知觉对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起正向作用,公共服务动机分别在责任知觉和担当作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公仆型领导负向调节责任知觉对担当作为及公共服务动机的正向效应。因此,组织需要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基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的个人积极性,而领导者应避免领导思维与领导模式固化,突破单一领导模式的局限性,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与主动担当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仆型领导 基层干部 担当作为 责任知觉 公共服务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卫星遥感的河口潮滩植被指数构建研究
4
作者 叶可 田波 王玉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植被指数ETFVI(Estuarine Tidal Flat Vegetation Index),对其提取的植被分布信息和反演的覆盖度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ETFVI与常用的8种植被指数相比,由于考虑了下垫面湿度变化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提取植被分布信息的准确率和F_(1)值相较第2名分别提高了10.38%和6.9%;ETFVI对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结果与其他8种植被指数相比,平均相对误差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潮滩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长江口 潮滩湿地 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家庭化”时期城市家庭婴幼儿送托决策及其对托育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明雯 蔡弘 丁仁船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幼有所育”已经成为一项关系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民生议题。我国托育事业发展经历了“两大时期、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政府、市场与家庭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后家庭化”阶段,家庭送托实际需求和驱动要素是新时期托育事业高... “幼有所育”已经成为一项关系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民生议题。我国托育事业发展经历了“两大时期、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政府、市场与家庭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后家庭化”阶段,家庭送托实际需求和驱动要素是新时期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通过对1501个城市家庭的调查分析发现,整体而言非经济因素对于家庭送托决策的影响力度大于经济因素,且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家庭区位、家庭关系、家庭职业发展成为影响父母送托的核心因素,入托便捷度能够有效推动家庭做出送托决策,通常认为的家庭经济因素反而并不会显著左右送托决策。可见,要提高托位利用率,减轻城市家庭带养负担,既要有效宣传婴幼儿早期社会化对未来健康成长的科学意义,在观念层面推进家庭送托;也不能忽视托位的覆盖面和“四个可及性”,在实施层面方便家庭送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服务 代际冲突 送托决策 托育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与行为悖离——来自安徽省寿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蔡俊 宋小杰 +2 位作者 蔡尚乐 方林 项锦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45,共10页
研究目的:厘清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显著影响因素、因素间层次关系及关联关系,为完善农地整理项目长效利用机制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以安徽省寿县的334户农户为调查样本,基于“动机—机会—能力”理论分析框... 研究目的:厘清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显著影响因素、因素间层次关系及关联关系,为完善农地整理项目长效利用机制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以安徽省寿县的334户农户为调查样本,基于“动机—机会—能力”理论分析框架,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悖离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并借助解释结构模型识别系统关键因素及层次关系,依据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诠释因素间关联关系。研究结果:(1)农户3个维度13个因素是悖离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能力维度的显著因素总体影响最弱,机会维度的显著因素总体影响最强。(2)导致悖离的深层因素是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与非农业收入比例等禀赋异质性。(3)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进一步诠释了农户禀赋异质性从深层根源上影响了治理结构形式与激励措施的绩效,农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等“小组织”更能促成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集体行动。研究结论:不同层次关系因素导致了农户后期管护意愿与行为悖离。建议从增加农户就地非农就业机会与收入、提高政府后期管护角色地位、推进农地流转等入手,助推农户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愿 行为 悖离 农地整理项目 后期管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空间阈值的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冲突集聚状况及演化分析
7
作者 王玉纯 昂宇峰 王秉义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6-356,共11页
[目的]科学识别土地利用冲突的集聚特征与演化趋势,为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布局、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景观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皖江城市带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通过设定最... [目的]科学识别土地利用冲突的集聚特征与演化趋势,为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布局、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景观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皖江城市带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通过设定最佳空间阈值的方式确定距离权重矩阵,对区域冲突集聚效应进行更精确的研究。[结果]①近30 a来皖江城市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林地面积持续缩减,建设用地规模增幅表现突出;②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较弱空间冲突和中等空间冲突区面积占主体位置;严重冲突区域集中在合肥市、芜湖市、六安市金安区及长江水系两侧沿岸地带;③研究期内城市带的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变化显著,尤以合肥市东部、芜湖市北部以及滁州市东南部的冲突幅度增加表现突出;受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冲突重心逐渐朝南偏移,严重冲突区向西北-东南方向转变;④选取5 km为最佳距离分析阈值,高-高聚集冲突区以合肥市为中心成片分布,低-低聚集冲突区则不存在集聚现象。[结论]皖江城市带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存在加剧隐患,且冲突主体区域表现出转移趋势,未来应加强区域土地利用合理布局,注重城镇化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冲突 时空演化 集聚分析 皖江城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居民养老方式选择差异与趋势变迁研究
8
作者 蔡弘 陈红星 朱永甜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9,共14页
识别养老方式选择的城乡差异及其趋势变迁能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重要依据。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利用中国民生调查(安徽)2019年和2023年的数据,对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城乡差异及其趋势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养老方式的... 识别养老方式选择的城乡差异及其趋势变迁能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重要依据。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利用中国民生调查(安徽)2019年和2023年的数据,对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城乡差异及其趋势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养老方式的主流选择是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方式正在经历结构性重组,社会养老发展呈现结构性失衡;居民的养老方式选择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和趋势变迁。城乡差异体现在非农业户籍老年人比农业户籍老年人更倾向于社会养老,趋势变迁体现在居民养老方式选择偏好转变越来越倾向于社会养老;城乡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变迁并不同步,与农业户籍老年人相比,非农业户籍老年人向社会养老转变的速度更快。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非简单的优劣对立关系,而是各有其适宜的情景与对象。这就要求政府既要关注养老方式选择的差异性,又要积极地平衡普适养老和精准养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网络 养老服务 养老方式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蔡尚乐 项锦雯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134-139,共6页
探索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从康养功能建设视角探析乡村旅居养老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对部分乡村地区城市老年游客的调研数据,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运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 探索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从康养功能建设视角探析乡村旅居养老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对部分乡村地区城市老年游客的调研数据,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运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历(β=0.15,P<0.05)对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有正向影响;老年人乡村旅居的行为态度(BA)、主观规范(SN)和知觉行为控制(PBC)3个维度的驱动力正向影响其乡村旅居养老意愿,3个维度的驱动力效应排序为BA>PBC>SN;BA与SN交互项发挥显著正向作用,调节效应成立。针对影响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因素,从顶层设计、旅居地与老年群体3个方面提出乡村旅居养老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居养老 乡村振兴 行为意愿 影响因素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工女耕”下务农妇女生活满意度研究——基于安徽省1367个女性样本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弘 陈思 黄鹂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非农流动中出现的农业女性化现象意味着农村妇女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经济角色的变迁。通过因子分析与AHP层次分析法,利用安徽省1 367个女性调查样本构建务农妇女生活满意度评价机制。研究表明:务农妇女普遍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非农流动中出现的农业女性化现象意味着农村妇女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经济角色的变迁。通过因子分析与AHP层次分析法,利用安徽省1 367个女性调查样本构建务农妇女生活满意度评价机制。研究表明:务农妇女普遍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乐于接受"男工女耕"的分工模式,并能够积极调动周边资源来克服性别困境与生产障碍,家庭决策、政治民主、性别观念、分工认同、经济收入、务农能力成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中重新认识女性农民的性别价值,构建性别友好的农业科技培训与传播体系,提升务农妇女的生产决策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培育新型女性职业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女性化 生活满意度 因子分析 性别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规制视域下权力清单后评估制度研究——基于安徽省16市实施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丽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2,共5页
权力清单实施后的评估包括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行政机关自身评估、学者评估等评估方式,各种评估方式均对权力清单实施后的情况进行一次客观的评价。本文主要利用信息数据梳理,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目前权力清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清单制定依... 权力清单实施后的评估包括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行政机关自身评估、学者评估等评估方式,各种评估方式均对权力清单实施后的情况进行一次客观的评价。本文主要利用信息数据梳理,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目前权力清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清单制定依据、行政行为的类型及权力项目数量、权力清单实施实效、权力清单监督制度构建等问题。解决评估过程中存在此类问题需要制定高位阶规范、建立权力清单精细化设立标准、明确权力清单性质、确立救济方式、强化权力清单监督制度实施细则,从而达到权力清单后评估制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清单 后评估 制度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策略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亨明 伍圆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8,共7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是衡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后疫情时代,不断提高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民众就业需求、优化就业结构的客观要求。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过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是衡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后疫情时代,不断提高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民众就业需求、优化就业结构的客观要求。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建立长效的就业机制、公平的就业环境以及市场供需与就业目标的均衡配置。总体来看,目前政府未能有效地处理好短期就业和长期就业的平衡,对重点群体就业的关注度也亟待提高,多渠道的灵活就业还有待拓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水平亟须提升。因此,政府要恪守公平与公正的指导理念,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对重点群体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有效提升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公共服务体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承接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动态关系计量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项锦雯 袁宏伟 +2 位作者 雷蕾 陈笑雨 蔡俊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本文在2005—2019年产业承接区安徽省两时间序列变量(lnLU;lnLP)协整检验基础上,运用VEC模型考察两变量长期变化对短期变化的调整力度,深入分析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分析与方差分解反映两变量作用的全过程动态关系。结论显示:lnLU... 本文在2005—2019年产业承接区安徽省两时间序列变量(lnLU;lnLP)协整检验基础上,运用VEC模型考察两变量长期变化对短期变化的调整力度,深入分析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分析与方差分解反映两变量作用的全过程动态关系。结论显示:lnLU与lnPU是二阶单整序列;lnLU每上升1%将驱动lnPU上升0.897%;D(lnLU,2)与D(lnPU,2)分别以6%与307%的力度调整短期偏离到均衡状态;D(lnLU)的变动是D(lnPU)变动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得出安徽D(lnLU)对D(lnPU)的贡献相对较强(66.98%),而D(lnPU)对D(lnLU)的贡献相对较弱(33.65%)。基于结论的启示:分时序与空间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立综合性的官员考核制度,逆制政府土地外延式城镇化冲动;构建多元主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切实推进人口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Grange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帆 焦科文 +3 位作者 邓灵颖 夏莲 王敏 项锦雯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2期237-240,246,共5页
指出了近来年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生态问题,给城市的发展带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进行安徽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利用生态足迹相关模型,计算得出2015年安徽省生态... 指出了近来年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生态问题,给城市的发展带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进行安徽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利用生态足迹相关模型,计算得出2015年安徽省生态状况,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土地类型结构不够合理,化石能源地比重较大;(2)在生态承载力贡献方面,耕地最大,而草地和水域是安徽省的薄弱环节;(3)安徽省生态赤字比较严重,生态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在下一阶段,安徽省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提高各类土地的生态承载力,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生态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学科工科化视阙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2期130-133,共4页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社会发展及新兴技术的兴起,需要大量具有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在管理学科工科化的人才培养视阙下,该文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改...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社会发展及新兴技术的兴起,需要大量具有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在管理学科工科化的人才培养视阙下,该文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改革措施,以期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提供高水平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学科工科化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机理、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1
16
作者 项松林 孙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0,20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在要素结构、支撑载体、功能机制、形态模式上具有高科技、高水平、高效能、高质量、高阶性等内涵与特质。城市是承载人口的重要空间、创新活动的重要策源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 新质生产力在要素结构、支撑载体、功能机制、形态模式上具有高科技、高水平、高效能、高质量、高阶性等内涵与特质。城市是承载人口的重要空间、创新活动的重要策源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新质生产力通过高科技赋能,引领城市新型要素集聚;通过高水平支撑,引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通过高效能变革,引领城市动能转换;通过高阶性跃迁,引领城市形态升级。当前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还面临动力变革、产业支撑、品质提升、形态跃迁等现实困境。在全面推进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形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推动“四化”协同,创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市建设与中国式城市现代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项松林 孙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构想,加强新型城市建设是实现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新型城市建设历经“谋篇布局”“全面实施”“迭代升级”等不同阶段,在实践探索... 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构想,加强新型城市建设是实现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新型城市建设历经“谋篇布局”“全面实施”“迭代升级”等不同阶段,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突破与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客观地看,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仍面临城市宜居性不高、城市韧性度不够、城市智慧化不足、城市创新力不强、城市生态化不优、城市人文性不全等问题。新征程上,继续推进新型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支撑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动力变革,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品质内涵,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发展方式,引领和平发展的城市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 城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2 位作者 郭杰 鲁帆 张雪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基于安徽省5县(市、区)574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为引导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流转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预期、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是影响其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决定性... 基于安徽省5县(市、区)574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为引导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流转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预期、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是影响其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户应对农地流转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经济理性;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对其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农地流转过程中应慎重对待各类隐性风险,建立严格的风险监管机制;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证农民参与权,同时积极引导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流转租金管理;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女性农民提供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风险预期 政策认知 农户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家训文化中的诚信教育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7
19
作者 宣璐 余玉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8,共6页
古代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的文化内容。传统家训中可以挖掘的诚信文化包括诚信立身、诚信交友、诚信为官、诚信经商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传统家训中记载了卓有成效的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和严慈相济的诚... 古代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的文化内容。传统家训中可以挖掘的诚信文化包括诚信立身、诚信交友、诚信为官、诚信经商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传统家训中记载了卓有成效的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和严慈相济的诚信教育方法。传统家训中关于创新诚信文化、注重教化功能、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实践教育等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符合道德文化教育规律,具有文化共识性的特点。对传统家训中诚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家训 诚信文化 诚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隐忧及其消解方略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亨明 章皓月 朱庆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4-144,共11页
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粮食安全是保证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需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外粮食市场资源循环畅通,从多领域、多环节... 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粮食安全是保证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需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外粮食市场资源循环畅通,从多领域、多环节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针对国内种业市场发展不完善、粮食供需结构不平衡、耕地资源质量不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应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国内粮种企业的竞争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基础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双循环” 种业安全 粮食品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