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龙桥铁矿床辉长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一男 范裕 +3 位作者 周涛发 洪浩澜 张维 欧邦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7-1142,共16页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大型铁矿床,主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单个矿体铁矿石资源量大于1亿吨,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前人研究认为,矿区内正长岩类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龙桥矿...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大型铁矿床,主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单个矿体铁矿石资源量大于1亿吨,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前人研究认为,矿区内正长岩类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龙桥矿床是成矿带内唯一与正长岩有关的大型铁矿床。随着生产勘探,在矿床中部井下巷道中发现辉长闪长岩侵入体,为矿床成因以及成矿模式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开展了辉长闪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辉长闪长岩岩体呈岩株状产出,被正长岩体穿切破坏,靠近矿体部位发育透辉石矽卡岩化蚀变。辉长闪长岩主要由拉长石(60%)、钾长石(10%)、普通辉石(10%)和角闪石(5%)组成;与正长岩相比,辉长闪长岩明显具有低硅、低钾、高镁铁特征。锆石LA ICP-MS定年结果表明其成岩时代为(133.5±0.8)Ma。在前人对龙桥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桥铁矿床辉长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关系更为密切,成岩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而正长岩为成矿期后破矿岩体。通过与庐枞矿集区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铁矿床对比表明,庐枞矿集区内大型铁矿床与正长岩无成因联系,而闪长质侵入岩则是庐枞矿集区内重要的成矿母岩。龙桥铁矿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宁芜矿集区内玢岩型铁矿床以及鄂东南矿集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成岩成矿时代方面相近,属长江中下游第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闪长质侵入岩是成矿带内矽卡岩型及玢岩型铁矿成矿的必要条件,而正长岩类侵入岩的形成大多晚于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龙桥铁矿床 辉长闪长岩 成岩成矿时代 矽卡岩矿床 庐枞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赋矿层位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对赋矿地层时代的制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洪浩澜 周涛发 +2 位作者 欧邦国 范裕 Noel C.WHITE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8-1272,共15页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盆地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矿床,顺层产于沉积岩地层中,受地层控制特征明显,具有显著的成矿特色。龙桥铁矿床赋矿层位时代确定对于该类矿床的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龙桥铁矿床赋矿地层为一套厚度20~150...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盆地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矿床,顺层产于沉积岩地层中,受地层控制特征明显,具有显著的成矿特色。龙桥铁矿床赋矿层位时代确定对于该类矿床的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龙桥铁矿床赋矿地层为一套厚度20~150m的泥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岩、泥质粉砂岩和石英杂砂岩,由于缺乏标志性化石和岩性标志层,赋矿地层的时代归属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在野外研究的基础上,对龙桥铁矿床主矿体顶底板不同位置的4组砂岩样品(ZK109,ZK309,ZK007和ZK1603)和矿区外围侏罗系罗岭组砂岩(LQWW)开展了系统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ZK109,ZK309,ZK007和ZK1603样品碎屑锆石的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62.1±3.2 Ma,2589.8±15.0 Ma;261.8±1.9 Ma,2520.1±11.1 Ma;264.6±2.0 Ma,2947.2±51.4Ma和257.1±1.9Ma,2717.0±21.0。LQWW样品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为166.0±1.4Ma,最大年龄为3842.6±6.5 Ma。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上述碎屑锆石年龄特征表明,龙桥铁矿床赋矿围岩形成时代应为中三叠世。结合近期庐枞地区的勘查成果,本文认为庐枞北部是寻找龙桥式铁矿床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盆地 龙桥铁矿床 赋矿层位 碎屑锆石 中三叠世 东马鞍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中菱铁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段超 周涛发 +4 位作者 范裕 袁峰 丁铭 尚世贵 张乐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3-652,共10页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大型的铁矿床,多年来对其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论。文章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中菱铁矿的岩矿分析鉴定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纹层状矿石中的菱铁矿为沉积成因。通过对菱...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大型的铁矿床,多年来对其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论。文章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中菱铁矿的岩矿分析鉴定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纹层状矿石中的菱铁矿为沉积成因。通过对菱铁矿的产出特征分析,并结合龙桥铁矿床的部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该矿床形成过程中,早期沉积形成了纹层状的菱铁矿层,在燕山期的岩浆热事件中,部分沉积菱铁矿被交代形成了磁铁矿和具有残余骸晶结构等一系列矿石交代组构特征的矿物。纹层状矿石既具有沉积特征,也具有热液改造特征,证实了矿床的形成存在早期(三叠纪)的沉积成矿(菱铁矿)作用和晚期(燕山期)的热液成矿(磁铁矿)作用。菱铁矿的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龙桥铁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庐枞火山盆地 龙桥铁矿床 菱铁矿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4
作者 何如海 汪瑞 +2 位作者 任旖妮 蔡永生 张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282-283,313,共3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碳排放估算模型,计算安徽省在21世纪前10年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整体上表现出碳汇效应,2000、2005、2010年净碳汇总量分别为13 116万、15 138万、11 559万t;林地...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碳排放估算模型,计算安徽省在21世纪前10年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整体上表现出碳汇效应,2000、2005、2010年净碳汇总量分别为13 116万、15 138万、11 559万t;林地为最大碳汇,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植树造林背景下区域碳汇功能显著提升并维持稳定,表现为能源消费碳排放形式的建设用地碳排放量与日俱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评价的逼近理想解方法 被引量:15
5
作者 董宪伟 蔡嗣经 +1 位作者 杨鹏 苑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61,共4页
为了实现矿井通风的系统安全,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定量的预测分析和安全评价,将多目标决策中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TOPSIS引入到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的评价之中,将技术、经济、安全3个方面作为评价标准,提出了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 为了实现矿井通风的系统安全,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定量的预测分析和安全评价,将多目标决策中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TOPSIS引入到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的评价之中,将技术、经济、安全3个方面作为评价标准,提出了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多层次TOPSIS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验证其准确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灰熵理论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熵权,避免了权重确定中的主观性和计算复杂性;借助评价对象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确定的加权相对接近度作为评价准则,避免了评价模型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符合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系统 优化方案 TOPSIS方法 熵权 相对接近度 逼近理想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的某铁矿山地表沉陷预警信息系统开发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瑞 林敏 卢志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6-141,共6页
为减少矿山地表开采沉陷对矿区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VB语言开发了矿山地表沉陷预警信息系统。针对GIS软件的使用兼容性,以Map X为开发平台、VB为开发环境,采用ID编码关联技术建立了逻辑数据库,结合沉陷理论模型、概率积分模型... 为减少矿山地表开采沉陷对矿区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VB语言开发了矿山地表沉陷预警信息系统。针对GIS软件的使用兼容性,以Map X为开发平台、VB为开发环境,采用ID编码关联技术建立了逻辑数据库,结合沉陷理论模型、概率积分模型、预警模型以及集成二次开发技术,采用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并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入库。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流程,并结合安徽某铁矿山实测数据,绘制了该矿区走向和倾向的地表下沉、水平移动、曲率、倾斜、水平变形曲线图。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计算各监测周期的地表沉陷最大值,并与预警极限值进行对比计算,通过曲线图直观地显示出地表沉陷监测点的下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超过预警值,最终实现地表沉陷预警,对于确保该矿山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VB GIS 预警信息系统 逻辑数据库 系统结构及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网解算下的多级机站设置与风机优选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伟 吴冷峻 +3 位作者 周选阳 王涛 贾敏涛 谢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197,共6页
为解决龙桥铁矿总风量不足、漏风严重、通风设备选型及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利用Ventsim三维可视化风网解算软件建立了主—辅扇和多级机站通风网络模型,并根据解算结果优化多级机站风机选型。风网解算结果表明:①当主—辅扇通风系统工频(50... 为解决龙桥铁矿总风量不足、漏风严重、通风设备选型及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利用Ventsim三维可视化风网解算软件建立了主—辅扇和多级机站通风网络模型,并根据解算结果优化多级机站风机选型。风网解算结果表明:①当主—辅扇通风系统工频(50 Hz)运行总风量为364.94 m^(3)/s,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风机频率为48 Hz时总风量为364.36 m^(3)/s,系统总风量均达到设计风量,但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总风量富余,优于主—辅扇通风系统;②多级机站通风系统设4级机站,Ⅰ级为总进风机站,Ⅱ级为采场进风机站,Ⅲ级为采场回风机站,Ⅳ级总回风机站,优化后的Ⅰ级总进风机站选用两台K40-8-№23型风机并联,Ⅲ级回风机站东区选用两台K40-8-№21型风机并联,西区选用两台K40-8-№23型风机并联。所设计的通风方案满足该矿-420 m中段和-490 m中段风量分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风网解算 主—辅扇通风 多级机站通风 风机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区矿柱回收与充填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敏 袁庆盟 王谦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8,共5页
盘区隔离矿柱回采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在矿柱回采过程中保证顶板和两侧充填体的稳定性。针对龙桥铁矿充填成本高、盘区矿柱占有储量大等问题,提出了全部回收和部分回收2种盘区矿柱回收方案。根据矿山实际地质和具体实践资料,建立了三维计... 盘区隔离矿柱回采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在矿柱回采过程中保证顶板和两侧充填体的稳定性。针对龙桥铁矿充填成本高、盘区矿柱占有储量大等问题,提出了全部回收和部分回收2种盘区矿柱回收方案。根据矿山实际地质和具体实践资料,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利用FLAC3D软件对2种回收方案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和比较采场围岩变形、塑性区及应力状态,确定了合理的回收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全部回收盘区矿柱会造成采场大范围的破坏,难以实现回采目标;部分回收即留设部分矿柱作为永久矿柱承载,可以基本确保采场的稳定性。研究结论可以使龙桥矿矿柱回收率达到64.3%,也可供同类型矿山作为参考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区矿柱 矿柱回收 充填体强度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库坝坡振冲加固的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玉访 马宽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4-65,69,共3页
为保证招远金矿尾矿坝的稳定性 ,在该尾矿坝开展了振冲加固试验 ,测试表明 ,振冲加固可使坝体密度有较大的提高 ,并满足抗液化指标。根据试验结果 。
关键词 液化 振冲加固 坝体密度 尾矿坝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在矿山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玉访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19,162,共4页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应用技术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测量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介绍GP...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应用技术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测量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介绍GPS系统在地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并提出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定位系统 控制测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