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历史视阈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 |
高正礼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
2
|
论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
张正光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
3
|
论延安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 |
张正光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
4
|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基于党政关系的分析 |
严宏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5
|
新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
王先俊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6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李祥兴
程晓敏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
7
|
“新启蒙运动”期间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阐释 |
王先俊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8
|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诉求 |
彭启福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9
|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信仰培育--一种基于西方诠释学的考察 |
彭启福
|
《江淮论坛》
CSSCI
|
2013 |
2
|
|
|
10
|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全球视野 |
高正礼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11
|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王先俊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12
|
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大立场之自觉契合的当代审思 |
余京华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1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非马克思主义者探论 |
张正光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14
|
马克思“族性”维度下的民族主义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
刘国新
彭启福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
15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孙功
高旭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6
|
论“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生态伦理学的对象——兼议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
钱广荣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17
|
道德悖论研究的话语权问题 |
钱广荣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
18
|
台湾地区东海大学劳作教育特色及其启示 |
戴家芳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
19
|
有关安徽“责任田”一则问题的辨析 |
姚宏志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
20
|
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是否消解了道德批判? |
余京华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