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家座谈会纪要
1
作者 高正礼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13-615,共3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专家座谈会 安徽省 高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理论 纪要 高等学校 教育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八大”前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作者 王先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73-379,共7页
中共“八大”前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党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任务,并通过努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关键词 中共“八大”前后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价值实现:假设、悖论与智慧 被引量:36
3
作者 钱广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11-517,共7页
人类迄今文本伦理思想的对象都是人的“利己心”,具有假设价值论的特征。经验主义在肯定和高扬人的“利己心”的同时,运用假设的方式将道德价值实现引向尊重社会道德规则;德性主义贬斥人的“利己心”,力图以假设的道德本体权威将道德价... 人类迄今文本伦理思想的对象都是人的“利己心”,具有假设价值论的特征。经验主义在肯定和高扬人的“利己心”的同时,运用假设的方式将道德价值实现引向尊重社会道德规则;德性主义贬斥人的“利己心”,力图以假设的道德本体权威将道德价值实现诉诸于人们的“自警”和“自觉”,由此而构成一种整体性的假设体系,在其指导下,社会道德规则具有虚拟的形式主义倾向,道德价值实现的结果必然出现道德悖论。中国传统儒学本质上是德性主义的义务论,克服其引起普遍化道德悖论的弊端,需要在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相统一的意义上倡导道德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 道德假设 道德悖论 道德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先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14,共7页
努力寻求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开发合法性资源,对于每一个执政党来说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承继历史合法性的基础上,通过推行一系列有益于广大民众的政策措施,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也为日后的执政积... 努力寻求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开发合法性资源,对于每一个执政党来说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承继历史合法性的基础上,通过推行一系列有益于广大民众的政策措施,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也为日后的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 合法性 执政党 中共执政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孝文化辨证 被引量:3
5
作者 路丙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将孔子的孝义放在其仁学思想的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出符合孔子本意的结论:"孝"是"仁"情之端,是行"礼"之始,而"仁"是"孝"行之果。"孝"既是人们道德情感的本源,又贯穿于人们... 将孔子的孝义放在其仁学思想的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出符合孔子本意的结论:"孝"是"仁"情之端,是行"礼"之始,而"仁"是"孝"行之果。"孝"既是人们道德情感的本源,又贯穿于人们道德情感发展的过程,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头三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正礼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78-682,共5页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推进理论创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中心,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加强执政党...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推进理论创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中心,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稳步前进”、“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事业不断发展;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动革命和发展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国头三年 执政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发现与隐没——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历史审察
7
作者 吴先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72-177,共6页
前现代社会虽然高度重视人,但由于片面重视精神而忽视了物质方面,导致对于人的否定。现代针对前现代的弊端,试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两个方面相对应,现代性在起源意义上也包含了神圣性与世俗性两个方面。然而由于现代性对前现代的... 前现代社会虽然高度重视人,但由于片面重视精神而忽视了物质方面,导致对于人的否定。现代针对前现代的弊端,试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两个方面相对应,现代性在起源意义上也包含了神圣性与世俗性两个方面。然而由于现代性对前现代的弊端矫枉过正,过分重视前现代所忽视的物质方面,而人的精神方面却被遗忘了,从而最终使人与上帝一道消逝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现代 现代性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与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观念创新
8
作者 章征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中国走出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如混淆革命与建设、具体制度与基本制度、人治与法治、民本与民主以及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公与私、贫与富、计划与市场、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对立化... 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中国走出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如混淆革命与建设、具体制度与基本制度、人治与法治、民本与民主以及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公与私、贫与富、计划与市场、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对立化等一系列观念困境,努力创新,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观念困境 观念创新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