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命之美:先秦审美观念的生成与演进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运好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7-206,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魏佛教诗学研究”(项目号:18AZW00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先秦审美观念以时间人文化为生命起点,礼乐主体化为生命精神,任性逍遥为生命情调,自由自律为生命境界。原始歌舞由狂野的生命宣泄发展为和谐的节奏韵律,并成为某种生命意识的象征,标志着华夏审美观念的萌生;至周孔乃一变,周公创立了系统的礼乐文化,孔子以“游于艺”将礼乐文化内化为生命本体,“乐以忘忧”将礼乐文化内化为生命精神,完成了由自觉到自由的审美境界转换;至庄生又一变,庄子以本然之性为核心救赎礼乐文化造成的人性异化,以道德出乎自然重构礼乐文化的内涵,以无待逍遥诗化生命自由的情调;至屈原再一变,屈原辞赋气贯天人、壮浪恣肆的自由境界,与庄子诗化的生命情调形成横向呼应;道德自律、弘毅贞刚的主体人格,与礼乐文化内化的生命精神形成纵向回归。先秦审美观念呈现出生成于一点、发展于两线、又收拢两线集为一点的演进脉络。
-
关键词
先秦审美观念
人文化
主体化
生命精神
审美境界
-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情感的放逐与宣叙——论庄伟杰早期诗歌叙述的根性
- 2
-
-
作者
魏文文
-
机构
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
安徽师范大学诗学中心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177,共7页
-
基金
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横向科研项目“中国暨海外华文诗歌与诗学研究”研究成果。
-
文摘
旅居澳大利亚的华文诗人庄伟杰,如今时常往来于南北半球之间,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和探索,庄伟杰对于诗歌已然有了独到的理解和诗学主张。在庄伟杰看来:“没有精神的内在性、语言的独特性,没有分享人类命运的诗性智慧和野心,没有创造出一种文体意识和话语风度的自觉性,要想写出与众不同的好诗谈何容易?”
-
关键词
庄伟杰
诗性智慧
诗学主张
人类命运
早期诗歌
南北半球
文体意识
放逐
-
分类号
I61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