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计算重用的无人机辅助边缘计算系统能耗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斌 蔡海晨 +1 位作者 赵传信 王俊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0-2747,共8页
针对复杂地形下时延敏感任务对终端用户的计算需求激增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无人机(UAV)辅助的移动边缘计算可重用任务的协同计算卸载方案。首先,通过联合优化用户卸载策略、用户传输功率、无人机上服务器分配、用户设备的计算频率和无人... 针对复杂地形下时延敏感任务对终端用户的计算需求激增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无人机(UAV)辅助的移动边缘计算可重用任务的协同计算卸载方案。首先,通过联合优化用户卸载策略、用户传输功率、无人机上服务器分配、用户设备的计算频率和无人机服务器的计算频率以及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构建满足时延约束下最小化系统平均总能耗的系统模型。其次,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求解该优化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柔性动作-评价(SAC)的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最大熵的策略来鼓励探索,以增强算法的探索能力并加快训练的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AC的算法能有效降低系统的平均总能耗,并具有较好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移动边缘计算 计算重用 资源分配 柔性动作-评价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类与信息共享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协同控制交通灯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同春 王波 +2 位作者 程浩然 罗乐 曾能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8-545,共8页
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多路口交通灯实时控制的多智能体深度循环Q-网络(MADRQN),目的是提高多个路口的联合控制效果。该方法将交通灯控制建模成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将每个路口的控制器作为智能体,根据位置和观测信息对智能体聚类,然后在聚类... 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多路口交通灯实时控制的多智能体深度循环Q-网络(MADRQN),目的是提高多个路口的联合控制效果。该方法将交通灯控制建模成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将每个路口的控制器作为智能体,根据位置和观测信息对智能体聚类,然后在聚类内部进行信息共享和中心化训练,并在每个训练过程结束时将评价值最高的值函数网络参数分享给其它智能体。在城市交通仿真软件(SUMO)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减少通信的数据量,使得智能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中心化训练更加可行和高效,车辆平均等待时长少于当前最优的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交通灯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灯协同控制 集中训练分散执行 强化学习智能体聚类 生长型神经气 深度循环Q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多层信息交互融合算法用于会话推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航 李汪根 +2 位作者 张根生 王志格 开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19-2725,共7页
针对当前会话推荐中存在对于当前会话的项目转换信息挖掘不充分且极少利用其他会话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多层信息交互融合算法用于会话推荐。基于当前会话,首先,对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不同的权重聚合邻域节点的信息,... 针对当前会话推荐中存在对于当前会话的项目转换信息挖掘不充分且极少利用其他会话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多层信息交互融合算法用于会话推荐。基于当前会话,首先,对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不同的权重聚合邻域节点的信息,并挖掘当前会话中项目转换的显性信息;其次,通过基于堆叠的残差图注意力网络聚合邻域节点信息,挖掘当前会话中项目转换的隐性信息;最后,通过单门控图神经网络挖掘基于时间戳的会话中存在的序列依赖信息。基于其他会话,通过节点的一阶邻居将整个会话集联系起来,学习全局信息编码,进而融合4个层次的嵌入表示以获得更全面的项目转换信息,同时使用软注意力机制和反向位置嵌入信息对获得的项目转换信息进行更有效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在Diginetica数据集上,所提模型的精度P@20和平均倒数排名MRR@20较次优模型GCE-GNN(Global Context Enhanced Graph Neural Network)分别提升了0.79%和0.84%;在Tmall数据集上,所提模型的P@20和MRR@20较次优模型HyperS2Rec分别提升了8.23%和7.86%;在Nowplaying数据集上,所提模型的P@20和MRR@20较次优模型HyperS2Rec分别提升了1.33%和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推荐 残差图注意力网络 门控图神经网络 软注意力 反向位置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和随机化的跨域人体动作泛化识别模型
4
作者 胡明 许佳炜 +3 位作者 赵立军 王杨 欧阳少雄 后海伦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855,共7页
随着IEEE 802.11bf标准的发布,WiFi感知技术已从学术研究走向工业应用。针对现有人体动作识别在域内能够准确感知,但面对跨域场景时模型识别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样本和随机化的跨域人体动作泛化识别模型SSRCD-Fi。首先,使用... 随着IEEE 802.11bf标准的发布,WiFi感知技术已从学术研究走向工业应用。针对现有人体动作识别在域内能够准确感知,但面对跨域场景时模型识别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样本和随机化的跨域人体动作泛化识别模型SSRCD-Fi。首先,使用特征提取器将输入样本映射到向量空间,实现同一动作的样本聚集、不同动作的样本分离;然后针对新的场景域,通过随机化方法和少量被标记样本计算出动作的原型表示;最后,计算查询样本与动作原型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人体动作的分类。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SSRCD-Fi能够实现鲁棒的跨域人体动作的泛化感知,在不可见的用户和位置上实验准确率分别为92.73%和97.99%。实验代码公开在:https://github.com/4three2one/SSRCD-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作识别 小样本 随机化 跨域泛化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智感知中基于个性化差分隐私的真值发现方法
5
作者 王涛春 强勇 +3 位作者 许诺 陈付龙 谢冬 赵传信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43-2854,共12页
在群智感知系统中,用户通过提供感知数据完成感知任务.然而,由于传感设备精度、用户行为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用户提供的数据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真值发现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低质量数据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感知数据,但现有... 在群智感知系统中,用户通过提供感知数据完成感知任务.然而,由于传感设备精度、用户行为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用户提供的数据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真值发现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低质量数据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感知数据,但现有的真值发现方法往往忽略用户个性化隐私要求,且基于加密的隐私保护技术难以应用于大量用户参与的群智感知系统.基于此,提出一种个性化差分隐私真值发现(personalized differential privacy truth discovery,PDPTD)方法.PDPTD将本地差分隐私随机响应机制应用于隐私保护,使用户能够根据个人隐私需求自主调整感知数据的扰动幅度,平衡数据隐私与可用性.服务器在聚合数据时充分考虑扰动影响,并通过加权机制提升数据质量.与此同时,PDPTD依据数据质量动态分配用户权重,即使部分用户选择较高程度的扰动,系统仍能推断出接近真实值的结果,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PDPTD方案符合本地差分隐私原则,同时确保最终推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群智感知 真值发现 个性化 本地差分隐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轻量型野外蝙蝠检测
6
作者 王杨 马唱 +3 位作者 胡明 孙涛 饶元 袁振羽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野外蝙蝠检测对于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计算资源有限和复杂野外环境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种轻量型蝙蝠检测模型(LiteDETR-Bat),旨在实现高效的实时检测。首先为了解决特征映射冗余问题,引入重参数卷积高效层聚合网络(RCE... 野外蝙蝠检测对于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计算资源有限和复杂野外环境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种轻量型蝙蝠检测模型(LiteDETR-Bat),旨在实现高效的实时检测。首先为了解决特征映射冗余问题,引入重参数卷积高效层聚合网络(RCELAN)替换传统的ResNet主干网络,采用多分支特征聚合机制,有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参数量。其次设计了动态采样多尺度特征融合(DS-MFF),该结构集成空洞卷积和动态采样算子,通过扩大感受野并自适应调整采样位置,优化多尺度特征融合,提升多样化特征处理时模型的灵活性和鲁棒性。最后在安徽省野外环境下采集了一个涵盖多种光照条件、视角变化及蝙蝠形态变化的蝙蝠数据集,并进行了模型性能等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LiteDETR-Bat模型不仅能够使参数量降低了46.5%,mAP达到97.2%,同时在准确性和实时性上相比于YOLO系列算法均取得了一定地提升。LiteDETR-Bat模型为野外蝙蝠的监测与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展现了其在生态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蝙蝠 RT-DETR 多尺度特征 轻量级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软件众包的众包工人选择模型
7
作者 贾俊宇 杨岚心 +3 位作者 张晓东 徐近伟 张居正 张贺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2-1829,共8页
软件众包任务中,选择不合适的众包工人常导致任务失败和任务发布者满意度下降。为解决因工人选择不当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工人能力与任务匹配度的软件众包工人选择模型。模型包括基于TOPSIS和线性规划法的众包工人能力评估模... 软件众包任务中,选择不合适的众包工人常导致任务失败和任务发布者满意度下降。为解决因工人选择不当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工人能力与任务匹配度的软件众包工人选择模型。模型包括基于TOPSIS和线性规划法的众包工人能力评估模型,以及基于匹配函数学习的众包工人与任务匹配模型。模型在真实众包数据集(包含9450项任务、8747名工人、98940对竞标关系)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能显著提升任务发布者的满意度,在top-k Acc和MRR指标上均优于现有基线模型。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工人能力与匹配度能够有效优化工人选择,为软件众包平台任务分配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众包 众包工人 选择模型 能力评估 匹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交叉序列预测和一致性对比的WiFi人体活动识别
8
作者 王杨 许佳炜 +4 位作者 王傲 宋世佳 谢帆 赵传信 季一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随着IEEE 802.11bf标准的发布,WiFi感知技术已从学术研究走向工业应用。针对现有的基于WiFi的人体活动检测系统往往依赖于较强假设约束问题,从如何充分利用无标签CSI样本出发,设计了一种适用于WiFi感知领域的自监督模型CPCC-Fi。模型在... 随着IEEE 802.11bf标准的发布,WiFi感知技术已从学术研究走向工业应用。针对现有的基于WiFi的人体活动检测系统往往依赖于较强假设约束问题,从如何充分利用无标签CSI样本出发,设计了一种适用于WiFi感知领域的自监督模型CPCC-Fi。模型在对比学习思想的基础上首先使用序列数据增强生成不同视图的无标记CSI样本;然后通过自监督学习获取CSI序列内在表示特征;再通过少量标记样本对模型进行微调,最后即可实现下游人体活动的有效感知和识别。在自采和公开数据集上的相关实验结果表明,与CNN+Linear、CNN+Transformer+Linear和TS-TCC相比,CPCC-Fi模型的各项性能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监督学习 信道状态信息 人体活动识别 表征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Retina:基于SAM的双模态视网膜图像动静脉分割
9
作者 许恒宇 陈坤 +2 位作者 徐琳 孙明斋 陆洲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3-133,共11页
动脉与静脉在RGB视网膜成像中形态高度相似,且其本身结构兼具细微性和复杂性,导致现阶段多数视网膜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动静脉分割模型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提高动静脉分割的准确性,同时降低训练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SAM(Segment Anything M... 动脉与静脉在RGB视网膜成像中形态高度相似,且其本身结构兼具细微性和复杂性,导致现阶段多数视网膜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动静脉分割模型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提高动静脉分割的准确性,同时降低训练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的视网膜分割模型——SAM-Retina。SAM-Retina采用特征融合器-适配型图像编码器-掩码解码器架构,使用同时包含RGB图像以及570 nm和610 nm单波长图像的结构-功能双模态视网膜图像代替原有的单模态(RGB)图像作为输入,利用特征融合器融合这3种图像的特征;通过在视觉转换器中插入Adapter模块并对其加以更新,保留图像编码器在大规模自然图像数据集上的预训练参数;使用静态提示嵌入代替提示编码器,去除原有SAM分割流程中的提示输入过程和提示编码过程。实验阶段将模型在DualModal2019和HRF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评估,并与U-Net,CRU-Net和TW-GAN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对比模型,SAM-Retina在各项评估指标上效果更好,尤其是双模态图像的引入,使得在无需扩大模型规模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分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态视网膜图像 动静脉分割 图像编码器 视觉转换器 静态提示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采样Dueling-DQN的无人机三维避障路径规划方案
10
作者 胡明 曹圣昊 +3 位作者 王杨 范祥祥 于得水 焦奕康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6-1624,共9页
深度Q网络(Deep Q-Network, DQN)已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任务,针对传统DQN采样过程中由于存在样本信息利用不充分,导致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树采样Dueling-DQN的无人机三维避障路径规划方案.首先描述了三维空间内... 深度Q网络(Deep Q-Network, DQN)已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任务,针对传统DQN采样过程中由于存在样本信息利用不充分,导致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树采样Dueling-DQN的无人机三维避障路径规划方案.首先描述了三维空间内的无人机避障规划网络系统模型、仿真环境模型;然后设计了避障算法、电量消耗算法、无人机动作合集等;最后提出结合树采样的Dueling-DQN算法,算法使用二叉树结构存储优先级样本,结合奖励函数、贪婪策略等获得无人机的避障飞行路径.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DQN和DDQN(Double Deep Q-Network, DDQN)相比,方案在获得较优规划路径的同时,取得了最高的平均奖励值.在10种障碍物难度等级的条件下,与A~*、RRT、蚁群算法相比,到达目标点所需的步数最少,且碰撞概率最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无人机三维避障路径规划方案在处理三维空间内无人机避障规划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三维空间避障 路径规划 树采样 DQ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IWT和自适应伪Zernike矩的鲁棒可逆水印方案
11
作者 高光勇 花锋 +2 位作者 王敏 赵传信 夏志华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1583,共13页
鲁棒可逆水印(Robust Reversible Watermarking,RRW)是近年来信息隐藏领域中一个非常新颖和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无论是在图像的版权认证还是高保真领域都有较好发展前景.然而,现有的RRW方案抵抗几何变换、常见攻击以及联合攻击的鲁棒性较... 鲁棒可逆水印(Robust Reversible Watermarking,RRW)是近年来信息隐藏领域中一个非常新颖和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无论是在图像的版权认证还是高保真领域都有较好发展前景.然而,现有的RRW方案抵抗几何变换、常见攻击以及联合攻击的鲁棒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整数小波变换(Integer Wavelet Transfor⁃mation,IWT)和自适应伪Zernike矩的鲁棒可逆水印方案,该方案在提升水印不可感知性的同时具有可逆性和鲁棒性.首先,由原始图像通过IWT得到低频区域计算生成伪Zernike矩的幅度,然后用自适应归一化方法选择合适的矩,再通过改进的带抖动补偿量化索引调制技术将鲁棒水印嵌入到合适的伪Zernike矩中,对带水印的伪Zernike矩进行重构生成水印图像.最后计算其hash值,并将其与水印图像和原始图像之间的误差、重构误差组成辅助信息嵌入水印图像中,在无攻击的情况下实现载体图像的可逆还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对常见信号处理和几何变换攻击具有鲁棒性,相较于近几年提出的RRW方案,本方案在不可见性下实现了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水印 伪ZERNIKE矩 整数小波变换 可逆性 信息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的通感算融合网络稳健资源优化
12
作者 李斌 沈立 +1 位作者 赵传信 费泽松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8-957,共10页
通感算融合是6G的热点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通信-感知-计算模式的用户能耗大、计算不确定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稳健的通感算融合网络资源分配与决策优化方案。首先,由于任务复杂度的不可预测,构建一个稳健的计算资源分配问题以... 通感算融合是6G的热点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通信-感知-计算模式的用户能耗大、计算不确定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稳健的通感算融合网络资源分配与决策优化方案。首先,由于任务复杂度的不可预测,构建一个稳健的计算资源分配问题以优化卸载决策的不确定性。其次,在满足用户功耗、处理时间、雷达估计信息率等条件下,联合优化任务卸载比例、波束赋形和资源分配,建立用户总能耗最小化问题。由于该优化问题是多变量耦合且非凸的,将其建模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SAC)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训练时更加稳定,能有效增强计算稳健性,与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和优势动作评论算法相比,所提SAC算法在用户能耗方面分别减少了9.57%和40.72%。此外,用户数越多,能耗减少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通感算融合 深度强化学习 计算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和视觉融合的多模态空中手写体识别
13
作者 刘威 许勇 +4 位作者 方娟 李城 祝玉军 方群 何昕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9-268,共10页
空中手写体识别是一项前景广阔的人机交互技术。单一传感器挖掘手势特征,如毫米波雷达、相机和Wi-Fi,均难以捕捉完整的手势特征。对此,设计了一种灵活的双流融合网络(Two-Stream Fusion Networks,TFNet)模型。该模型既可以融合空中手写... 空中手写体识别是一项前景广阔的人机交互技术。单一传感器挖掘手势特征,如毫米波雷达、相机和Wi-Fi,均难以捕捉完整的手势特征。对此,设计了一种灵活的双流融合网络(Two-Stream Fusion Networks,TFNet)模型。该模型既可以融合空中手写体能量图(Air-writing Energy Images,AEIs)和点云时间序列特征图(Point Cloud Temporal Feature Maps,PTFMs),又能仅以单模态数据作为网络的输入。同时,构建了一种鲁棒可靠的多模态空中手写体识别系统。该系统采用硬触发方式启动和结束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分别处理同时间序列内的图像和点云数据,生成AEIs和PTFMs,实现多模态数据时间对齐。经过分支网络,对手势外观和细粒度运动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结合自适应加权权重,融合双分支决策结果,避免了多模态中间特征的复杂交互,有效地降低了模型的损失。采集多名实验者空中书写0-9共10个数字的空中手写体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识别精度方面优于其他基线模型,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空中手写体识别任务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可成为多传感器在空中手写体识别任务中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多模态融合 空中手写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与低秩联合表示的多样性多视图子空间聚类
14
作者 赵悦 胡良臣 +4 位作者 杨影 阮芷萱 杜同春 接标 罗永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06-217,共12页
现有的大多数多视图子空间聚类(multi-view subspace clustering,MVSC)算法着重于视图之间的一致性,却忽略了视图之间的多样性,同时也未充分考虑多视图局部结构中的丰富信息,导致多视图信息挖掘不充分,聚类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提... 现有的大多数多视图子空间聚类(multi-view subspace clustering,MVSC)算法着重于视图之间的一致性,却忽略了视图之间的多样性,同时也未充分考虑多视图局部结构中的丰富信息,导致多视图信息挖掘不充分,聚类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与低秩联合表示的多样性多视图子空间聚类算法。通过共同自表示,视图间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得以抽取。在实验中,与八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并在五个数据集上进行了评估。评价指标包括归一化互信息(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NMI)、调整兰德指数(adjusted Rand index,ARI)、准确率(accuracy,ACC)和纯度(purity,PUR)。在五个数据集上,提出算法的效果在四个指标上均属于最优。此外,时间成本分析表明该算法与其他算法具有相当的水平,而消融实验证明了视图间一致性和多样性刻画方式的重要性,且该算法在五个数据集上均具备良好的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存相关方法,该方法展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聚类 一致性与多样性 稀疏表示 低秩表示 流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ision Transformer的局部光照一致性估计
15
作者 王杨 宋世佳 +3 位作者 王鹤琴 袁振羽 赵立军 吴其林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1,共10页
光照一致性是增强现实(AR)系统中实现虚实有机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拍摄视角的局限性和场景光照的复杂性,开发者在估计全景照明信息时通常忽略局部光照一致性,从而影响最终的渲染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视觉Transfor... 光照一致性是增强现实(AR)系统中实现虚实有机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拍摄视角的局限性和场景光照的复杂性,开发者在估计全景照明信息时通常忽略局部光照一致性,从而影响最终的渲染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视觉Transformer(ViT)结构的局部光照一致性估计框架(ViTLight)。首先利用ViT编码器提取特征向量并计算回归球面谐波(SH)系数,进而恢复光照信息;其次改进ViT编码器结构,引入多头自注意力交互机制,采用卷积运算引导注意力头之间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增加局部感知模块,扫描每个图像分块并对局部像素进行加权求和,捕捉区域内的特定特征,有助于平衡全局上下文特征和局部光照信息,提高光照估计的精度。在公开数据集上对比主流特征提取网络和4种经典光照估计框架,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ViTLight在图像渲染准确率方面高于现有框架,其均方根误差(RMSE)和结构相异性(DSSIM)指标分别为0.1296和0.0426,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光照估计 球面谐波系数 视觉Transformer 多头自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芯粒互连网络的故障与拥塞联合感知自适应路由算法
16
作者 周武 倪天明 +3 位作者 徐冬雨 徐晟 罗乐 陈付龙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55-3166,共12页
芯粒技术作为后摩尔时代提升计算性能与实现异构集成的关键途径,其内部互连网络的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系统整体效能。然而,芯粒互连网络面临链路故障频发与动态网络拥塞并发存在且相互耦合的严峻挑战,难以满足高性能和高可靠芯粒系统... 芯粒技术作为后摩尔时代提升计算性能与实现异构集成的关键途径,其内部互连网络的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系统整体效能。然而,芯粒互连网络面临链路故障频发与动态网络拥塞并发存在且相互耦合的严峻挑战,难以满足高性能和高可靠芯粒系统的需求。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故障与拥塞联合感知自适应路由算法,通过实时感知链路故障状态与网络拥塞程度,创新性地构建了综合评估故障、拥塞及距离因素的联合代价函数,动态地选择最优路径。通过详细的仿真评估,与多种基准算法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降低平均包延迟,提高网络饱和吞吐率。尤其在高故障率和非均衡流量等恶劣条件下展现出优越的性能和鲁棒性。基于65 nm工艺的硬件综合与功耗分析显示,该算法体现了良好的性能和成本效益。研究表明,该算法为应对芯粒互连网络中故障与拥塞并发的关键挑战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实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粒 互连网络 自适应路由 故障容错 拥塞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脑网络和图特征学习的ADHD分类模型
17
作者 刘子凡 孙道清 +2 位作者 赵善辉 朱赛赛 陈付龙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1661,共11页
功能脑网络(FBN)在精神障碍诊断中广泛应用,但传统构建方法缺乏与下游任务的互动性,限制了模型性能;且图神经网络多层堆叠易导致节点特征过度平滑难以提取深层特征.为此,提出端到端的自适应聚合功能网络模型,通过大脑感兴趣区域(ROI)感... 功能脑网络(FBN)在精神障碍诊断中广泛应用,但传统构建方法缺乏与下游任务的互动性,限制了模型性能;且图神经网络多层堆叠易导致节点特征过度平滑难以提取深层特征.为此,提出端到端的自适应聚合功能网络模型,通过大脑感兴趣区域(ROI)感知汇聚层,利用自注意力机制动态构建FBN并学习节点特征,增强了模型与子任务的交互能力.同时引入节点池化机制筛选显著ROI,进而推断出对于子任务较为重要的ROI.该方法应用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分类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ADHD的分类准确率,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性分析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脑网络 图模型 注意力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ML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组件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程 陈付龙 +1 位作者 刘超 齐学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42-1848,共7页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涉及多种计算模型的集成和协同工作,针对CPS设计方法不统一、重塑性差、复杂度高、难以协同建模验证等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化、可描述行为的异元组件模型。首先,用统一组件建模方法进行建模,解决模型不开放问题;然后...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涉及多种计算模型的集成和协同工作,针对CPS设计方法不统一、重塑性差、复杂度高、难以协同建模验证等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化、可描述行为的异元组件模型。首先,用统一组件建模方法进行建模,解决模型不开放问题;然后,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规范描述各类组件,解决不同计算模型描述语言不一致和不可扩展问题;最后,用多级开放组件模型的协同仿真验证方式进行仿真验证,解决验证的不可协同问题。通过通用组件建模方法、XML组件规范描述语言以及验证工具平台XModel对医用恒温箱进行了建模、描述和仿真。医用恒温箱的案例表明,这种模型驱动建立可重塑异元组件并确认其设计正确性的过程,支持信息物理协同设计和边构建边纠正,可避免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再进行反复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组件 可扩展标记语言 XModel 开放模型 协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语义信息的时空关联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左开中 刘蕊 +2 位作者 赵俊 谌章义 陈付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7,共11页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子设备功能的急速提升和定位技术的飞速进步,基于位置的服务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然而用户的位置隐私信息却面临着不可忽略的威胁。针对现有面向连续查询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忽略用户移动轨迹...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子设备功能的急速提升和定位技术的飞速进步,基于位置的服务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然而用户的位置隐私信息却面临着不可忽略的威胁。针对现有面向连续查询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忽略用户移动轨迹中包含的语义信息,导致攻击者可利用这些信息挖掘用户的行为习惯、个人爱好等隐私;同时,传统的假轨迹隐私保护方法往往生成多条假轨迹混淆用户真实轨迹,但是假轨迹中语义位置点的转移不符合用户行为规律,提出了一种融合语义信息的时空关联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将用户历史语义轨迹与位置的语义信息相结合构建了用户行为模型,根据模型中相邻时刻语义位置之间的转移概率和时空关联性构建了符合用户行为规律的假轨迹,实现混淆用户真实轨迹的目的。最后,基于真实数据集将该算法与现有的算法进行比较,表明该算法在攻击者掌握相关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降低连续查询场景下位置隐私泄露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置的服务 时空关联 隐私保护 语义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称不确定性和邻域粗糙集的肿瘤分类信息基因选择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明全 高凌云 +2 位作者 伍长荣 黄道斌 胡学钢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6-435,共10页
基因表达谱中信息基因选择是有效建立肿瘤分类模型的关键问题。肿瘤基因表达谱具有高维小样本、噪声大且存在大量无关和冗余基因等特点。为了获得基因数量尽可能少而分类能力尽可能强的一组信息基因,提出一种基于对称不确定性和邻域粗... 基因表达谱中信息基因选择是有效建立肿瘤分类模型的关键问题。肿瘤基因表达谱具有高维小样本、噪声大且存在大量无关和冗余基因等特点。为了获得基因数量尽可能少而分类能力尽可能强的一组信息基因,提出一种基于对称不确定性和邻域粗糙集的肿瘤分类信息基因选择SUNRS方法。首先利用对称不确定性指标评估信息基因的重要度,以剔除大量无关和冗余基因,获取信息基因的候选子集;然后利用邻域粗糙集约简算法对信息基因候选子集进行寻优,获得信息基因的目标子集。实验结果表明,SUNRS方法能够用较少的信息基因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从而既能改善算法的泛化性能,又能提高时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邻域粗糙集 对称不确定性 特征选择 肿瘤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