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分布新纪录——2种有毒植物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金 夏齐平 +1 位作者 刘坤 邵剑文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99,共3页
报道了安徽省2新分布记录种,分别为大戟科的山靛(Mercurialis leiocarpaSieb.et Zucc.)和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该两种植物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后者原产于美洲,为我国的入侵检疫物种,现在安徽黄山的山岔村、池州的江家冲附... 报道了安徽省2新分布记录种,分别为大戟科的山靛(Mercurialis leiocarpaSieb.et Zucc.)和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该两种植物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后者原产于美洲,为我国的入侵检疫物种,现在安徽黄山的山岔村、池州的江家冲附近发现有较大面积的分布,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纪录 有毒植物 入侵植物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合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葛亚东 潘蔚 +1 位作者 汪劼 朱国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9-62,共4页
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CS)是细胞内多种重要代谢途径的关键酶。CS可催化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之间的缩合反应生成柠檬酸和辅酶A。通常革兰氏阳性细菌、古菌以及真核细胞的CS为同源二聚体,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CS为同源六聚体。根据... 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CS)是细胞内多种重要代谢途径的关键酶。CS可催化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之间的缩合反应生成柠檬酸和辅酶A。通常革兰氏阳性细菌、古菌以及真核细胞的CS为同源二聚体,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CS为同源六聚体。根据其在细胞内的定位不同,CS可分为线粒体CS、乙醛酸循环体CS、过氧化物酶体CS。这些同工酶在能量代谢、植物脂肪的代谢、脂肪酸的氧化及细胞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来源的CS空间结构、催化机制和动力学性质十分相似。针对其生化特性、空间结构特点、催化机制以及分子进化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合酶 生化特性 催化机制 分子进化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连香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静 张小平 +3 位作者 李文良 王磊 吴建勋 陈一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4,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连香树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香树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到69.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31 3和0.351 4;而在...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连香树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香树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到69.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31 3和0.351 4;而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0.6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15 6和0.173 3。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00 3,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27 3。M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境的片断化使居群间的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导致居群间高遗传分化和居群水平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连香树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的种子萌发特性 被引量:41
4
作者 李文良 张小平 +1 位作者 郝朝运 张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45-5453,共9页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属第三纪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的自然更新困难。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连香树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以了解该种自然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和机制,为其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属第三纪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的自然更新困难。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连香树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以了解该种自然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和机制,为其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经测定,连香树种子千粒重为(0.5821±0.0166)g,种子重量极轻且产量大。四唑染色法对种子生活力的测定表明有活力种子比率仅为19.8%±1.3%。种子吸胀时吸水量达种子干重的482.13%±8.54%。将种子划分为6种表面形态类型进行萌发实验,发现不同形态种子萌发率显著不同,大小适中的黄褐色饱满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91.25%±2.36%。仅用饱满种子进行萌发实验,验证主要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滤纸置床时萌发率高且有利于种子萌发整齐;种子表面可能存在促进种子萌发的物质;种子萌发对于湿度的响应最为明显,适宜的萌发湿度是20%~25%;萌发具有广泛的温度和光照适应性,除5℃萌发率降低外,10~30℃之间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随温度升高,萌发开始时间提前,萌发速率加快,幼苗活力指数增加;过弱光照不利于幼苗生长。种子萌发特性导致连香树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的原因可能是:(1)虽然占有更多安全位,但小种子在竞争中处劣势;(2)生境片断化减少了种子产量也降低了种子质量;(3)较低温度条件下启动萌发有利于幼苗的物质积累,但增大了种群的风险;(4)林下光照不足使幼苗根茎生长严重失衡;(5)湿度依赖易造成爆发型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种子萌发 种子大小 湿度 温度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皖连香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文良 张小平 +6 位作者 郝朝运 吴建勋 王磊 王静 张姗姗 程东升 黄海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21-3230,共10页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Zucc.)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数量与规模已非常有限。在全面踏查湖北后河、湖南壶瓶山、湖北木林子和安徽老山共4个连香树分布地的基础上,对选定区域内的连香树进行每木调查,记录株高、胸径...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Zucc.)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数量与规模已非常有限。在全面踏查湖北后河、湖南壶瓶山、湖北木林子和安徽老山共4个连香树分布地的基础上,对选定区域内的连香树进行每木调查,记录株高、胸径等指标,采用高度级和径级代替年龄的方法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对全部连香树植株进行定位,并绘制分布点图,利用Programita软件对各种群进行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中,后河种群的年龄结构连续且呈明显的纺锤型,种群处于衰退之中,而其它3个种群无完整的年龄结构,已完全衰退。后河种群在16m以下尺度呈随机分布,16m以上各尺度下均为集群分布。其它种群在个别尺度下呈集群分布,绝大多数尺度下呈随机分布。分析认为,生境异质性是导致后河种群在大尺度上呈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而环境条件相似、种子均匀散布等原因造就了后河种群在小尺度上的随机分布。其它3个种群衰退程度加剧,使得连香树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度,其成因可能是萌发对于环境要求的极端苛刻、有限的林窗、种间竞争以及生境条件的恶化等。最后对连香树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C.japonicum) Programita软件 点格局分析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群落中濒危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5
6
作者 郝朝运 张小平 +1 位作者 李文良 张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00-2908,共9页
为揭示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及其成因,采用分形分析中的计盒维数对取自4个分布地的13个样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同一研究地不同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分形特征差异明显,而不同研究地同一类型群落之间的... 为揭示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及其成因,采用分形分析中的计盒维数对取自4个分布地的13个样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同一研究地不同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分形特征差异明显,而不同研究地同一类型群落之间的差异不大,分析认为这与永瓣藤在群落中的生态地位及生境异质性有关。(2)永瓣藤种群计盒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杉木林(1.911±0.025)、杂木林(1.806±0.079)、马尾松林(1.692±0.054)和毛竹林(1.629±0.081),表明不同群落中其个体分布的非均匀性存在较大差异。(3)永瓣藤种群的拐点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林(4.111m±0.484m)、马尾松林(3.778m±0.222m)、杂木林(2.857m)、杉木林(2.013m±0.117m),次序与计盒维数相反。(4)分析认为,不同群落中永瓣藤无性繁殖能力的不同对其种群格局的计盒维数以及拐点尺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 分布格局 计盒维数 拐点尺度 格局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永瓣藤的种群生命表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郝朝运 张小平 +1 位作者 张昱 李文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84,共6页
在永瓣藤模式标本产地安徽祁门县棕里村设置4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永瓣藤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由于群落环境因... 在永瓣藤模式标本产地安徽祁门县棕里村设置4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永瓣藤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由于群落环境因子的差异,不同永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棕里村永瓣藤种群以幼龄个体数量最多,中龄级别个体数量稍减,老龄个体最少,种群更新情况良好。2)不同样地的种群格局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聚块规模大体位于4m2或16m2附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幼龄个体大多为集群分布,在从幼龄→老龄的时间序列上呈扩散趋势。3)永瓣藤种群特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群落区域小生境、永瓣藤生物学特征及人为干扰等。永瓣藤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其种群扩散能力,同时,严格的生境需求降低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永瓣藤种群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远低于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永瓣藤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组织浸提液对Cu污染土壤中吊兰生长及其Cu富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志鹏 王鑫 +4 位作者 王友保 周会 徐夏 王振东 王兴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通过对凤丹进行组织分离、提取获得其各部分组织浸提液,添加至铜污染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凤丹组织浸提液对铜污染土壤中吊兰生长及其对铜的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浓度的上升,吊兰的各项形态学指标都有所下降,损伤程度上... 通过对凤丹进行组织分离、提取获得其各部分组织浸提液,添加至铜污染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凤丹组织浸提液对铜污染土壤中吊兰生长及其对铜的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浓度的上升,吊兰的各项形态学指标都有所下降,损伤程度上升,吊兰体内的抗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凤丹组织浸提液处理对吊兰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凤丹根皮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叶浸提液的作用的次之,茎浸提液的作用最小。凤丹叶浸提液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吊兰对铜的富集作用,凤丹茎浸提液的作用不明显,而凤丹根皮浸提液对吊兰的富集作用有显著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吊兰 CU 富集 浸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