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黄山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季节性变化格局
1
作者 陈晓春 施佳怡 +6 位作者 张鑫怡 王苏越 孙羽佳 赵子林 戴杨军 王苏盆 赵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708,共11页
黄山—怀玉山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季风气候和人类土地开发的共同影响下,其鸟类多样性受不同生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可能呈现特有的格局。为了探明这个问题,于2023年3月—2024年2月,按4个季节采用样线法对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黄山—怀玉山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季风气候和人类土地开发的共同影响下,其鸟类多样性受不同生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可能呈现特有的格局。为了探明这个问题,于2023年3月—2024年2月,按4个季节采用样线法对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乡镇、山地和湿地3种不同生境进行鸟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8目55科194种5524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3种,表明该区鸟类物种资源丰富;从鸟类区系来看,东洋型95种,古北型76种,广布型23种,东洋型种占据优势,鸟类区系具有南北渗透的特征;从鸟类居留型来看,留鸟95种,占鸟类总数48.97%,夏候鸟34种,占17.53%,冬候鸟49种,占25.26%,旅鸟16种,占8.25%。(2)鸟类群落组成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鸟类种类和数量最高,冬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最低;春季鸟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冬季最低;夏季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最高。(3)不同生境下,山地(M)生境鸟类种类最多,湿地(W)最少;而湿地生境发现鸟类数量最多,乡镇(T)最少;山地生境鸟类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均最高,湿地生境均最低,山地生境中鸟类多样性高,群落结构更为稳定,特有种最多;通过Bray-Curtis相异度衡量3种生境之间鸟类群落的相异性,乡镇与山地的相异度最低,与湿地相异度较高,而山地与湿地相异度最高。本研究为精准制定黄山区鸟类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区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
2
作者 施佳怡 何智荣 +12 位作者 吴思雨 时莹莹 白玉峰 刘美婷 张春娜 王雨婷 谭诗慧 陆健 田萌 方舒心 赵娜 王苏盆 李佳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7,I0001,I0002,共13页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两栖爬行动物种群的生存承受着多重压力,其种群数量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开展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2023年5、8和10月对安徽省歙县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开展调查,调查方法以样...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两栖爬行动物种群的生存承受着多重压力,其种群数量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开展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2023年5、8和10月对安徽省歙县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开展调查,调查方法以样线法为主,以围栏陷阱法为辅。本次调查将歙县县域划分为28个10 km×10 km的调查样区,每个样区设置调查样线3~5条,样线长均不少于200 m。调查期间共设置258条样线和32个围栏陷阱。本次调查共记录到2221只两栖动物,隶属于2目7科18属22种,其中包括1个入侵种——美洲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调查还记录到532只爬行动物,隶属于1目8科17属20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因不同物种繁殖期存在差异,本次调查发现的两栖动物物种种类和数目多于爬行动物,且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和蓝尾石龙子(Plestiodon elegans)分别为两栖和爬行动物的优势种;歙县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高而物种均匀度低;溪流型两栖动物及灌丛石隙型爬行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歙县区域内两栖爬行动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有助于全面了解安徽省歙县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状况,为其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歙县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植物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解和 吴彤彤 +3 位作者 姜佳慧 杨怡 章凯帆 陶海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27-2636,共10页
喹诺酮类抗生素(Quinolones,QNs)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等,因其具有较高的吸附系数(Kd)和有机碳分配系数(Koc),能在环境中长久存在并经迁移转化排放到土壤、水体中,进而对植物生长和代谢产生影响。本文详述... 喹诺酮类抗生素(Quinolones,QNs)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等,因其具有较高的吸附系数(Kd)和有机碳分配系数(Koc),能在环境中长久存在并经迁移转化排放到土壤、水体中,进而对植物生长和代谢产生影响。本文详述了QNs对陆生植物、水生大型植物及浮游植物生长和代谢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不同QNs胁迫下这些植物生长、细胞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代谢指标的响应情况。最后对QNs植物生态毒性机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生素 植物生长 代谢 生态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流域水稻关键虫害发生动态区域监测 被引量:3
4
作者 陆德才 王旭 +8 位作者 张浩 邢志平 黄一飞 王友好 肖茂盛 汪玮 姜斌 朱国萍 孙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95-99,共5页
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实时监测,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绝大部分水稻生产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类水稻虫害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当前皖江流域主... 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实时监测,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绝大部分水稻生产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类水稻虫害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当前皖江流域主要的水稻虫害为稻纵卷叶螟,其发生范围广,对水稻危害较大,主要发生区域为铜陵市、芜湖市、宣城市、马鞍山市;二化螟呈局部发生状态,同时个别地区的二化螟出现较强的抗药性,需要高度重视。目前,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水稻种植区的发生程度正逐渐加重,呈现局部暴发的趋势,加上稻纵卷叶螟具有迁飞性,需要各个区域联防联控。因此,本研究结果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主要虫害的区域综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虫害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发生动态 皖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土壤中水稻的镉富集特征和生长响应
5
作者 卢天一 艾艳梅 +3 位作者 汪洋 那萌 徐尚起 周际海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78,共13页
近年来,土壤镉(Cd)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Cd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以水稻为对象,设置不添加Cd(对照,CK),添加低Cd(0.5 mg·kg^(-1))、中Cd(2.5 mg·kg^(-1))和高Cd(10 ... 近年来,土壤镉(Cd)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Cd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以水稻为对象,设置不添加Cd(对照,CK),添加低Cd(0.5 mg·kg^(-1))、中Cd(2.5 mg·kg^(-1))和高Cd(10 mg·kg^(-1))4种处理,解析Cd污染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生理生化特性和Cd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中、高浓度Cd污染显著降低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成熟期水稻叶绿素含量随着Cd浓度升高显著下降了30.73%~77.64%,低浓度Cd污染使分蘖期水稻脯氨酸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45.11%,Cd污染使抽穗期水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了33.75%~61.10%。各处理成熟期水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除低浓度Cd污染的POD)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强。随Cd污染浓度的增加,水稻各部位Cd含量增加,成熟期水稻根、茎、叶、壳的Cd富集系数逐渐降低,水稻成熟期的土壤酸溶态Cd和可还原态Cd占比增加。水稻Cd含量、土壤不同Cd形态与脯氨酸含量、SOD、POD活性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可为Cd在水稻体内的富集和转运及Cd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富集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种植模式改变对养分表观平衡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周楠楠 王京京 +4 位作者 王家嘉 宋朝辉 杨文斌 左双宝 王赢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2-781,共10页
为明确巢湖流域内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制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传统休耕-水稻种植模式(n=26)作为参照,选取该区域典型的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由休耕-水稻种植模式转变而来,n=26)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养分盈... 为明确巢湖流域内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制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传统休耕-水稻种植模式(n=26)作为参照,选取该区域典型的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由休耕-水稻种植模式转变而来,n=26)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养分盈亏状况,并分析种植模式改变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休耕-水稻种植模式下氮盈余34.02 kg·hm^(-2)·a^(-1),其盈余率为16.7%;磷和钾分别亏损2.96、13.71 kg·hm^(-2)·a^(-1),两者亏损率分别为9.1%和19.7%。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下氮、磷、钾盈余量分别为589.27、194.93、144.22 kg·hm^(-2)·a^(-1),三者盈余率分别为61.5%、66.4%、26.9%。长期大量施肥下,大棚番茄-水稻轮作导致土壤积累的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休耕-水稻种植模式土壤的50.05、7.05、1.95倍和1.72倍。对比休耕-水稻种植模式,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下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pH平均下降了0.83个单位,电导率平均增加了0.73 mS·cm^(-1),该模式下土壤呈明显的酸化和盐渍化趋势。研究表明,当前巢湖流域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下的养分收支呈盈余状态,土壤积累了大量速效养分,存在一定的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设施栽培 养分平衡 土壤酸化 次生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对薄荷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苏湘湘 赵敏 +3 位作者 张解和 王谞恬 孙岩 王康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38-42,共5页
光、干旱、重金属、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薄荷作为天然的草本植物,其生长发育易受到非生物胁迫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光、干旱、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对薄荷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蓝光明显促进薄荷茎生长... 光、干旱、重金属、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薄荷作为天然的草本植物,其生长发育易受到非生物胁迫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光、干旱、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对薄荷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蓝光明显促进薄荷茎生长,红蓝光能促进其根的生长;弱光环境下根系生长缓慢、光合速率降低、有机物积累量减少;干旱胁迫下,薄荷的光合作用被抑制,其生物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其产量和品质提升;重金属铬(Cr)、铅(Pb)、镉(Cd)对薄荷的生长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其生理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盐碱会影响该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胚芽、胚根的生长;CO_(2)浓度、水分含量、环境温度等其他因素均会对薄荷生长产生影响。本文为探析薄荷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非生物胁迫 干旱 重金属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状态指数在长江下游小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水平评价中的局限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9
8
作者 钱畅 汪晓东 +5 位作者 罗芳 许丹丹 吴博文 薛颖昊 居学海 温新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3-1182,I0001,I0002,共12页
基于多个环境变量、以等权或者加权平均法获得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Carlson指数:TSIc;修正后的Carlson指数:TSImc;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湖库营养状态指数:EIc)得分是当前评价湖泊营养水平的主要依据,其值计算时先要获得基于单个环境变... 基于多个环境变量、以等权或者加权平均法获得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Carlson指数:TSIc;修正后的Carlson指数:TSImc;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湖库营养状态指数:EIc)得分是当前评价湖泊营养水平的主要依据,其值计算时先要获得基于单个环境变量的营养状态指数分值。若基于总氮(TN)、总磷(TP)和透明度(SD)等的单个理化指标与基于叶绿素a(Chl.a)的营养状态指数得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依据理化指标的评估结果低估或者高估湖泊的实际营养水平。长江下游分布大量的小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但基于理化指标的评估结果是否会误判湖泊的实际富营养化水平的研究很少。本研究以长江下游的14个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为对象,于20192020年按照季度采集水样并测定水环境因子,分析基于理化指标和基于Chl.a的各营养状态指数(TSI、TSIm、TLI和EI)得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SD的TSI、TSIm、TLI和EI的年均得分均显著高于基于Chl.a的相应营养状态指数的年均值;除TSI(TP)vs.TSI(Chl.a)外,基于TP与基于Chl.a的其他营养指数的年均得分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仅TLI(TN)与TLI(Chl.a)的年均得分间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除TSI(TP)和TLI(TN)外,基于理化指标与基于Chl.a的其他营养状态指数的评估结果间均不能相互匹配。针对基于理化指标的营养状态指数在长江下游小型湖泊富营养化水平评估中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1)依据lnSD-lnChl.a-lnTP间的回归关系重构了营养状态指数(TSIr、TSImr和TLIr)方程,结合基于单个理化指标与基于Chl.a的各指数得分间的匹配性、基于多个环境变量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rc、TSImrc和TLIrc得分间的差异性及其与水体实测Chl.a浓度对应的营养状态指数赋分区间的一致性,建议在长江下游小型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评估中使用TSImr和TLIr指数;2)以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rc得分时,发现基于理化指标实测值的归一化相关权重(W j1)与基于直接引用文献数据的相关权重(W j2)的TLIrc得分间无显著差异。从简便性角度出发,建议直接以W j2计算TLIrc指数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水平 评价方程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畜禽粪便的耕地污染及其未来风险预测 被引量:7
9
作者 吴荣康 潘芳慧 +3 位作者 常佳悦 张星 TIBAMBA Matthew 王友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全面分析2008—2017年河南省畜禽粪便的耕地污染并预测其未来风险,以期为河南省合理安排畜禽养殖业结构,进行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依据2008—2017年河南省畜禽养殖数据和耕地面积数据,分析近10年河南省畜禽粪便量、... 全面分析2008—2017年河南省畜禽粪便的耕地污染并预测其未来风险,以期为河南省合理安排畜禽养殖业结构,进行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依据2008—2017年河南省畜禽养殖数据和耕地面积数据,分析近10年河南省畜禽粪便量、猪粪当量、耕地污染负荷情况,并对未来做出预测。结果表明:近10年河南省猪粪当量的排放量、耕地总氮负荷量、耕地总磷负荷量以及畜禽粪便耕地负荷污染风险指数均有所下降;近10年畜禽粪便污染风险较高的城市主要有平顶山、鹤壁、许昌和漯河,且2017年鹤壁和漯河的畜禽粪便污染风险高,应加强对畜禽粪便的管控与处理。预计在未来,河南省猪的养殖量将迅速增加,到2025年,漯河的预警级别将由Ⅱ级变成Ⅲ级,到2030年,开封和濮阳的预警级别将由Ⅱ级变成Ⅲ级,因此,应重点加强对河南省开封、濮阳和漯河的畜禽粪便污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耕地污染 风险预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德才 许振邦 +3 位作者 李琪 张浩 黄羿鑫 王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88-93,共6页
基于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的资源调查情况,系统整理了该保护区的天蛾科名录,并进行了区系分析。共记录了天蛾科昆虫22种,隶属3亚科4族16属,其中长喙天蛾亚科14种,占总种数的63%;目天蛾亚科6种,占总种数的27%;天蛾亚科2种... 基于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的资源调查情况,系统整理了该保护区的天蛾科名录,并进行了区系分析。共记录了天蛾科昆虫22种,隶属3亚科4族16属,其中长喙天蛾亚科14种,占总种数的63%;目天蛾亚科6种,占总种数的27%;天蛾亚科2种,占总种数的10%。其中,发现安徽省新纪录种3种,即喜马锤天蛾(Neogurelca himachala(Butler,1876)),灰纹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neotroglodytus Kitching&Cadiou,2000)和灰天蛾(Griseosphinx preechari Cadiou&Kitching,1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 天蛾科 新纪录 区系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管鼻蝠在安徽分布的新记录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冰 朱华琼 +6 位作者 廖雅晴 陈中正 王晓云 张余才 储俊 余文华 吴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8-694,共7页
为摸清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状况,于2021年9月在该保护区使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一批蝙蝠标本,其中3只蝙蝠(1♂2♀)中等体型,耳廓圆滑,耳屏尖长,鼻孔呈管状向外延伸。背毛长而蓬松,基部灰黑色,逐渐过渡为棕褐色;腹毛稍浅... 为摸清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状况,于2021年9月在该保护区使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一批蝙蝠标本,其中3只蝙蝠(1♂2♀)中等体型,耳廓圆滑,耳屏尖长,鼻孔呈管状向外延伸。背毛长而蓬松,基部灰黑色,逐渐过渡为棕褐色;腹毛稍浅,毛基部棕灰色,毛尖过渡至灰白色。脑颅较平,矢状嵴与人字嵴可见,颧弓平直;齿式为2.1. 2.3/3.1. 2.3=34。上述特征与中管鼻蝠Murina huttoni的外形及头骨特征相符。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和cyt b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支持该鉴定结果。本次中管鼻蝠的发现为安徽省翼手目Chiroptera分布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蝙蝠) 中管鼻蝠 安徽省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两种蝙蝠新纪录:安氏长舌果蝠和艾氏管鼻蝠 被引量:1
12
作者 刁海欣 苏浩晖 +8 位作者 石子凡 裴枭鑫 黄秦 于传庭 李权 余文华 吴毅 蒋学龙 陈中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8-562,共5页
2020年10月和2023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采集到2号蝙蝠标本,其中1号标本(雄性)体型中等,耳较小,鼻孔不突出,吻部细长;头骨小且细长,颧宽较窄,枕部显著向下转折,上犬齿尖细,上下门齿均为两对且较小,与安氏长舌果蝠(Macroglossus sobri... 2020年10月和2023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采集到2号蝙蝠标本,其中1号标本(雄性)体型中等,耳较小,鼻孔不突出,吻部细长;头骨小且细长,颧宽较窄,枕部显著向下转折,上犬齿尖细,上下门齿均为两对且较小,与安氏长舌果蝠(Macroglossus sobrinus)特征相符。基于COI基因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其与安氏长舌果蝠聚为一支,两者遗传距离差异为0.6%,支持其为安氏长舌果蝠。另1号标本(雄性)背毛呈暗黄褐色,带有金属光泽,腹毛灰白,毛基灰黑色,翼膜黑色,耳近似卵圆形,鼻吻部呈短管状突出,与艾氏管鼻蝠(Murina eleryi)特征相符。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艾氏管鼻蝠聚为一支,支持其为艾氏管鼻蝠。安氏长舌果蝠和艾氏管鼻蝠均为西藏地区翼手目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长舌果蝠 艾氏管鼻蝠 西藏自治区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及复合喹诺酮类抗生素胁迫下留兰香萌发生长的响应及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解和 姜佳慧 +3 位作者 杨怡 章凯帆 吴彤彤 陶海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76-2888,共13页
为探究喹诺酮类(QNs)抗生素胁迫下留兰香(Mentha spicata L.)种子萌发生长的响应及其耐受性情况,采用恒温保湿培养法,研究0(对照)、0.1、1、5、10、20 mg·L^(-1)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氧氟沙星... 为探究喹诺酮类(QNs)抗生素胁迫下留兰香(Mentha spicata L.)种子萌发生长的响应及其耐受性情况,采用恒温保湿培养法,研究0(对照)、0.1、1、5、10、20 mg·L^(-1)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留兰香种子萌发(日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和形态指标(胚根长、胚芽长和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CIP、NOR胁迫下留兰香的日平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随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萌发和形态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胚根长可作为毒性敏感指标。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显示活力指数和胚根长与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留兰香的耐受性与日平均发芽率、活力指数、胚根长、鲜质量和胚芽长密切相关,隶属函数和可塑性指数分析表明留兰香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为OFL>复合>CIP>NOR。研究表明,单一及复合喹诺酮类抗生素胁迫下留兰香萌发及形态指标发生响应,可为抗生素的植物生态毒性及植物对抗生素的抗逆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生素 留兰香 响应 耐受性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光周期下喹诺酮类抗生素对美国薄荷萌发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张解和 杨怡 +3 位作者 姜佳慧 吴彤彤 苏湘湘 陶海升 《草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91-2901,共11页
喹诺酮类(QNs)抗生素的生态毒性会因光照而发生改变。为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和QNs抗生素胁迫下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种子萌发生长的响应及植物的耐受性情况,采用恒温保湿培养法,研究典型QNs抗生素环丙沙星(CIP)和诺氟沙星(NOR)在光照12... 喹诺酮类(QNs)抗生素的生态毒性会因光照而发生改变。为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和QNs抗生素胁迫下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种子萌发生长的响应及植物的耐受性情况,采用恒温保湿培养法,研究典型QNs抗生素环丙沙星(CIP)和诺氟沙星(NOR)在光照12 h·d^(−1)和黑暗24 h·d^(−1)条件下对美国薄荷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美国薄荷的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浓度CIP对发芽率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NOR有抑制作用。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和鲜重与抗生素浓度负相关,胚根长对抗生素的毒性最敏感。CIP和NOR分别对萌发和幼苗形态指标的抑制作用更强,光照12 h·d^(−1) NOR胁迫下美国薄荷的耐受性最强。美国薄荷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和鲜重与耐受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可作为QNs抗生素耐受性的关键指标。本研究可为抗生素的植物生态毒性及植物对抗生素的抗逆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光照 种子萌发 耐受性 幼苗 隶属函数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两种兽类新纪录——滇北缺齿鼩和斯氏缺齿鼩
15
作者 韩吉学 胡为阳 +9 位作者 汤若晖 黄静艺 袁恒瑞 王霞 普昌哲 罗康 罗京 李权 何锴 陈中正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26-131,共6页
2021年6月和2023年7月于重庆市金佛山采集到5号缺齿鼩属动物标本,其中2号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55~58 mm,尾长小于头体长,脑颅扁平,与滇北缺齿鼩(Chodsigoa parva)的特征相符;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云南丽江的滇北... 2021年6月和2023年7月于重庆市金佛山采集到5号缺齿鼩属动物标本,其中2号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55~58 mm,尾长小于头体长,脑颅扁平,与滇北缺齿鼩(Chodsigoa parva)的特征相符;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云南丽江的滇北缺齿鼩聚在一起,两地标本的遗传差异为5.24%。其余3号标本的体型较大,尾长大于头体长,尾尖裸露,颌骨前端突然收窄,脑颅隆起,与斯氏缺齿鼩(Chodsigoa smithii)的特征相符;基于Cytb基因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其与斯氏缺齿鼩聚为一支,与四川的斯氏缺齿鼩的遗传差异为1.37%。滇北缺齿鼩和斯氏缺齿鼩均为重庆市哺乳动物新纪录,这两个物种在重庆金佛山与霍氏缺齿鼩同域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新纪录 滇北缺齿鼩 斯氏缺齿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铜矿区排土场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汪洋 艾艳梅 +4 位作者 陈泓璐 张辰阳 徐晓阳 冯今萍 周际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4-450,共7页
为了探讨在重金属胁迫下,不同用量(0,1%,2%,4%)生物炭对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矿区排土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盆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K相比,在不同剂量生物炭处理下,土壤pH、有机碳、全N和全... 为了探讨在重金属胁迫下,不同用量(0,1%,2%,4%)生物炭对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铜矿区排土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盆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K相比,在不同剂量生物炭处理下,土壤pH、有机碳、全N和全P增幅分别为3.5%~23.0%,5.6%~13.2%,2.9%~6.8%和3.4%~9.5%,酸溶态Cd,Pb,Cu和Zn含量降幅分别为65.5%~71.2%,49.9%~71.5%,34.6%~50.6%和45.3%~52.1%,可还原态Cd,Pb,Cu和Zn含量降幅分别为71.5%~74.3%,44.4%~63.6%,38.5%~57.8%和29.1~39.1%,可氧化态Cd含量降幅为15.6%~36.9%,可氧化态Pb,Cu和Zn含量增幅分别为16.9%~20.5%、3.9%~26.0%和18.8%~55.9%,残渣态Cd,Pb,Cu和Zn含量增幅分别为42.4%~44.2%,11.0%~23.5%,15.0%~37.9%和20.0%~41.9%。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土壤全磷含量也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影响,降低酸溶态和可还原态Cd,Pb,Cu和Zn含量,降低可氧化态Cd含量,增加可氧化态Pb,Cu和Zn含量及残渣态Cd,Pb,Cu和Zn含量。因此,生物炭可改善红壤矿区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并明显影响土壤重金属形态,是红壤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一种理想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生物炭 重金属污染 土壤理化性质 重金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砷复合污染水稻土原位钝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曹锐 王悦 +5 位作者 陈爽 郑灵韵 徐莉 周际海 李辉信 胡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672,共16页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稻田土壤正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水稻作为南亚和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米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镉和砷两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上有明显差异,因此镉和砷复合污染水稻土的修复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综述了镉砷...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稻田土壤正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水稻作为南亚和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米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镉和砷两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上有明显差异,因此镉和砷复合污染水稻土的修复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综述了镉砷复合污染水稻土原位钝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将钝化技术梳理为氧化还原型、微生物转化累积型、材料型和耦合钝化技术四类。氧化还原型钝化技术重点指出稻田水分调控驱动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pH变化、不同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质等对镉和砷的迁移转化机制;微生物转化累积型钝化技术重点阐明功能微生物对砷和镉的吸收、转化、区室化、菌表吸附等作用机制;材料型钝化技术重点分析现有钝化材料的分类及其与镉和砷的固定化机制;耦合型钝化技术重点总结上述三种技术综合体系下,镉和砷的协同钝化应用。同时对未来镉砷复合污染水稻土的原位钝化修复提出展望,进一步探讨了镉砷在稻田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涉及的新型机制研究方向、修复钝化技术的创新延展趋势;期望在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深度融合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保障稻田安全利用的土壤钝化改良技术体系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砷复合污染 水稻土 原位钝化机制 耦合钝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耐性菌对黑麦草生长特性及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兰萍 徐晓阳 +5 位作者 洪婉悦 艾艳梅 汪洋 张泽锟 周守标 周际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6-1396,共11页
本研究以土壤投加镉的方式,通过接种镉耐性菌Cdq4-2(Enterococcus sp.)的处理,进行为期40d的室内培养试验,最终以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POD),黑麦草镉以及土... 本研究以土壤投加镉的方式,通过接种镉耐性菌Cdq4-2(Enterococcus sp.)的处理,进行为期40d的室内培养试验,最终以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POD),黑麦草镉以及土壤镉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比较,探究镉耐性菌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及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C1-镉污染土壤(Cd,4mg/kg)、C1B-镉污染土壤(Cd,4mg/kg)+镉耐性菌、C2-镉污染土壤(Cd,20mg/kg)以及C2B-镉污染土壤(Cd,20mg/kg)+镉耐性菌,并以未添加Cd土壤为对照(CK).结果表明,接种镉耐性菌Cdq4-2的C2B处理中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比未接菌的C2处理分别增加39.57%,171.88%和50.15%;C1B处理中黑麦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比C1分别显著增加了29.81%,29.65%和29.77%;C1B的黑麦草POD活性比C1显著提高150.75%、C2B比C2显著提高146.51%;C1B的黑麦草地上部镉含量比C1显著增加58.29%、C2B比C2显著增加30.53%,C2B的地下部镉含量比C2显著增加24.25%,C1B的地上部富集系数比C1显著提高58.29%、C2B比C2显著提高30.53%,C1B的转运系数比C1显著提高74.84%.在镉污染土壤中接种镉耐性菌,有利于增强黑麦草的光合作用,提高了黑麦草的抗氧化胁迫能力,促进了黑麦草对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从而提高黑麦草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耐性菌 黑麦草 镉污染 抗氧化胁迫 联合修复 富集与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烤田时间减少紫云英翻压稻田甲烷排放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赢 林余涛 +4 位作者 杨文斌 王家嘉 左双宝 宋朝辉 周楠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6-1845,共10页
为明确紫云英翻压还田模式对稻田甲烷(CH_(4))排放的影响,同时通过延长烤田时间的优化水分管理措施减少该模式下CH_(4)的排放,开展了连续5 a的田间定位试验(2016—2020年),设置4种处理:不施化肥+传统水分管理(分蘖末期排水烤田7 d,CK)... 为明确紫云英翻压还田模式对稻田甲烷(CH_(4))排放的影响,同时通过延长烤田时间的优化水分管理措施减少该模式下CH_(4)的排放,开展了连续5 a的田间定位试验(2016—2020年),设置4种处理:不施化肥+传统水分管理(分蘖末期排水烤田7 d,CK)、常规单施化肥+传统水分管理(CF)、紫云英翻压+氮肥减施+传统水分管理(MF)、紫云英翻压+氮肥减施+优化水分管理(在传统基础上提前并增加5 d烤田时间,MFW)。结果显示:5 a间MF处理下水稻生长期CH_(4)排放量为542~658 kg·hm^(-2)·a^(-1),年均排放量相较CK和CF处理分别增加了156%~231%和133%~196%。与MF处理相比,MFW处理使2016、2017年和2019年的第一个CH_(4)排放高峰期(分蘖期)提前衰减,增加了2018年和2020年CH_(4)排放的衰减速率,年排放量显著下降了16.2%~28.5%(P<0.05)。与CF处理相比,MF处理下2018、2019、2020年的年产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85%、10.25%和9.79%(P<0.05),并且MF处理明显降低了产量变异系数并提高了产量可持续性指数。MF和MFW处理下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紫云英翻压还田具有增产稳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增加了CH_(4)的排放,而优化后的水分管理措施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少紫云英翻压稻田CH_(4)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 甲烷排放 水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铜矿区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及香根草富集铜、镉、铅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艾艳梅 汪洋 +4 位作者 李佳琪 张辰阳 徐晓阳 冯今萍 周际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2-409,共8页
矿区土壤易发生重金属污染,是土地资源利用和维护的一大难题。以铜矿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按质量比添加0,1%,2%,4%,10%(w/w)的生物炭,进行香根草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添加生物炭对土壤pH和微生物活性、香根草富集与转运重金属的影响,探... 矿区土壤易发生重金属污染,是土地资源利用和维护的一大难题。以铜矿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按质量比添加0,1%,2%,4%,10%(w/w)的生物炭,进行香根草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添加生物炭对土壤pH和微生物活性、香根草富集与转运重金属的影响,探明重金属形态含量与生物炭、微生物活性的相关性,旨在为生物炭与香根草联合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能提高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FDA水解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促进土壤基础呼吸,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无显著影响;生物炭的添加使香根草生物量显著增大,降低土壤Cu和Pb的有效态占比,Cd的变化与此相反;添加生物炭促进香根草对Cd和Pb的富集,降低香根草对Cu的富集,减少Cu、Cd和Pb在香根草体内的转运,因此香根草可作为Cu、Cd和Pb的稳定化植物。土壤蔗糖酶活性与香根草叶片Cu、Cd和Pb含量、有效态和残渣态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基础呼吸与叶片Cu、Cd和Pb含量、有效态Cu、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效态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生物炭可减弱矿区土壤重金属对香根草生长的毒害作用,并促进香根草对重金属的富集,两者结合可改善铜矿区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香根草 铜矿区污染土壤 重金属 富集能力 转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