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陆德才 许振邦 +3 位作者 李琪 张浩 黄羿鑫 王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88-93,共6页
基于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的资源调查情况,系统整理了该保护区的天蛾科名录,并进行了区系分析。共记录了天蛾科昆虫22种,隶属3亚科4族16属,其中长喙天蛾亚科14种,占总种数的63%;目天蛾亚科6种,占总种数的27%;天蛾亚科2种... 基于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的资源调查情况,系统整理了该保护区的天蛾科名录,并进行了区系分析。共记录了天蛾科昆虫22种,隶属3亚科4族16属,其中长喙天蛾亚科14种,占总种数的63%;目天蛾亚科6种,占总种数的27%;天蛾亚科2种,占总种数的10%。其中,发现安徽省新纪录种3种,即喜马锤天蛾(Neogurelca himachala(Butler,1876)),灰纹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neotroglodytus Kitching&Cadiou,2000)和灰天蛾(Griseosphinx preechari Cadiou&Kitching,1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 天蛾科 新纪录 区系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羽叶报春和毛茛叶报春的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明林 张小平 李晓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24,共7页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merrillianaSchltr.)与毛茛叶报春(PrimulacicutariifoliaPax)的种子、花粉形态及表面纹饰与叶表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2种类的种子都呈不规则七面体或多面体,多具五边形纹...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merrillianaSchltr.)与毛茛叶报春(PrimulacicutariifoliaPax)的种子、花粉形态及表面纹饰与叶表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2种类的种子都呈不规则七面体或多面体,多具五边形纹饰;安徽羽叶报春的种皮雕纹浅,网眼具许多小的乳头状突起;毛茛叶报春的种皮雕纹明显,网眼粗糙,具许多大的乳头状突起。2种类花粉均为球形,具散孔(孔数达10个以上),具网状雕纹。2种类的叶表皮细胞呈凹凸镶嵌状不规则排列,而在中脉处呈长方形或略带微波状长方形,上表皮细胞稍大;叶两面被腺毛,且顶端具水孔。气孔的分布属于偏叶下表面生长,在边缘处尤密,而在中脉处近无;相对而言,安徽羽叶报春的气孔略比毛茛叶报春的气孔小,且密度也低;电子显微镜下2种类的气孔外拱盖内缘光滑,保卫细胞外缘隆起明显,中间凹陷,其上着生的乳头状突起安徽羽叶报春不如毛茛叶报春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毛茛叶报春 微形态特征 种子 花粉 表面纹饰 叶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贝母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影 周守标 +2 位作者 陈学锋 胡金蓉 罗琦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09,共7页
对安徽产7种贝母属(FritillariaL.)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浙贝母:2n=24=4m+20 t(1SAT);(2)天目贝母:2n=24+3Bs=4m+20 t+3Bs;(3)黄山贝母:2n=24=4m+20 t(1SAT);(4)宁国贝母:2n=24=4m+20 t(2SAT);(5)窄叶小贝母:2个细胞型,细... 对安徽产7种贝母属(FritillariaL.)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浙贝母:2n=24=4m+20 t(1SAT);(2)天目贝母:2n=24+3Bs=4m+20 t+3Bs;(3)黄山贝母:2n=24=4m+20 t(1SAT);(4)宁国贝母:2n=24=4m+20 t(2SAT);(5)窄叶小贝母:2个细胞型,细胞型Ⅰ为2n=25=2m+2 sm+4 st+16 t(1SAT)+1Bs,细胞型Ⅱ为2n=24=2m+4 sm+2 st+16 t(2SAT);(6)祁门贝母:2n=24=2m+2 sm+6 st+14 t;(7)安徽贝母:2n=24=2m+2 sm+2 st+18。t除窄叶小贝母的2个细胞型为“3C”型外,其余种皆为“3B”型。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多态现象显著;同种植物在不同研究中,核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贝母属 B-染色体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的阳离子染料 被引量:31
4
作者 孙影芝 龚仁敏 +2 位作者 张小平 刘慧君 杨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61-64,共4页
研究了低值的地产甘蓝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阳离子染料的可行性,选用了亚甲蓝、中性红、吖啶橙3种染料,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如吸附剂量、染料浓度、吸附剂粒径、pH值、吸附时间等,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初始pH值大于4,... 研究了低值的地产甘蓝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阳离子染料的可行性,选用了亚甲蓝、中性红、吖啶橙3种染料,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如吸附剂量、染料浓度、吸附剂粒径、pH值、吸附时间等,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初始pH值大于4,3种染料去除率高.吸附在12h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或Freundlich模式,吸附过程符合Lan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由此表明甘蓝皮是一种优良的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皮 生物吸附 阳离子染料 亚甲蓝 中性红 吖啶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苣皮生物材料吸附水溶液中阳离子染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超 蔡亚非 +2 位作者 龚仁敏 邵登辉 孙影芝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49,共5页
采用莴苣皮粉剂为生物材料吸附剂对亚甲蓝(MB)、亮甲酚兰(BCB)、中性红(NR)3种阳离子染料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剂量、吸附剂粒径、吸附时间、染料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染料吸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显示,莴苣皮... 采用莴苣皮粉剂为生物材料吸附剂对亚甲蓝(MB)、亮甲酚兰(BCB)、中性红(NR)3种阳离子染料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剂量、吸附剂粒径、吸附时间、染料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染料吸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显示,莴苣皮粉剂对3种阳离子染料的去除率均较高,当初始pH值等于或大于4时,用2.0g60~80目的莴苣皮粉剂对浓度为100mg·L^-1的3种阳离子染料处理60min后的去除率都在85%以上;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或Freundlich模式,用Lagergren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模拟,拟合良好。上述结果表明,莴苣皮可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阳离子染料 亚甲蓝 亮甲酚兰 中性红 莴苣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青檀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兴旺 张小平 《中国林副特产》 2006年第6期36-38,共3页
青檀(Pterocektis tatarinowiiMaxim)是我国特有的纤维树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主要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种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青檀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果实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其调控途径
7
作者 杨艳 陈强 +2 位作者 涂佳乐 桂良仙 肖家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8-11,共4页
蓝莓浆果因富含花色素苷而呈现蓝色或红色,具有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与商品价值,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从花色素苷的结构与性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以及光照调控花色素苷生物合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蓝莓... 蓝莓浆果因富含花色素苷而呈现蓝色或红色,具有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与商品价值,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从花色素苷的结构与性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以及光照调控花色素苷生物合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蓝莓花色素苷合成及其调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花色素苷 结构基因 调控基因 光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茧草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吕奉菊 崔美辰 陈明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6-203,共8页
首次详细报道了蚕茧草的异型花柱现象,研究表明,除了其雄蕊、柱头高度有二型性外,其花瓣大小、柱头形态、花粉粒大小、数量和种子质量也表现出明显的二态性。与短柱花相比,长柱花有较大的花瓣,其柱头有稀而高的柱头突起,其花药产生较多... 首次详细报道了蚕茧草的异型花柱现象,研究表明,除了其雄蕊、柱头高度有二型性外,其花瓣大小、柱头形态、花粉粒大小、数量和种子质量也表现出明显的二态性。与短柱花相比,长柱花有较大的花瓣,其柱头有稀而高的柱头突起,其花药产生较多而直径较小的花粉粒。扫描电镜显示,长、短柱花的种子均卵形,无喙突,具有拟脑状纹饰;长、短柱花的花粉均为球形,具散孔,孔近圆形,边缘不规则,通过其花粉和种子微形态的观察,可将其划分为春蓼组。野外调查发现蚂蚁常常是其访花者。通过对其野生居群的型比调查发现在野外蚕茧草往往为单型居群,并通过对不同居群座果率的统计发现长柱花的结实率较大。根据其繁育系统特征,对其传粉适应方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草 异型花柱 微形态 访花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型花柱植物红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文慧慧 陈明林 张自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5-162,共8页
本研究发现了红蓼的异型花柱现象,红蓼野外居群存在长柱型花和短柱型花。研究表明长/短柱花型具有精确的交互式异位特征,其花大小,柱头形态,乳突大小,花粉粒数目、大小都表现出两型性(P<0.01)。与长柱型花相比,短柱型花较大,有短且... 本研究发现了红蓼的异型花柱现象,红蓼野外居群存在长柱型花和短柱型花。研究表明长/短柱花型具有精确的交互式异位特征,其花大小,柱头形态,乳突大小,花粉粒数目、大小都表现出两型性(P<0.01)。与长柱型花相比,短柱型花较大,有短且排列紧密的柱头乳突细胞,花药产生较少且大的花粉。长/短柱型花花瓣长度无显著差异(P>0.01)。扫描电镜显示两型花的花粉均具有散孔,孔近似圆形,边缘形状不规则。野外调查发现蓟马、蚂蚁、食蚜蝇为主要访花者。人工授粉,红蓼长/短柱型花自交、型内异交以及型间异交花粉管均萌发,0.5h花粉管已萌发至子房,只有部分花粉管能萌发至子房且沿花柱壁及子房壁生长,说明其受精方式为合点受精。长/短柱型花型内异交座果率分别为14.00%和13.33%,自交座果率分别为4.62%和2.86%,型间异交的座果率分别为43.33%和44.61%,表明红蓼长/短柱型花自交表现出一定的亲和性,但座果率低,仍以异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蓼 异型花柱 访花者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和镍离子对鲫肠道黏膜重要酶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胡雨佳 王伟 +1 位作者 倪静媛 张盛周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了解不同浓度(2×10^(-5),2×10^(-4),2×10^(-3),2×10^(-2)和2×10^(-1)mol/L)的锌和镍离子,对鲫肠道黏膜中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SE)、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 为了解不同浓度(2×10^(-5),2×10^(-4),2×10^(-3),2×10^(-2)和2×10^(-1)mol/L)的锌和镍离子,对鲫肠道黏膜中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SE)、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的影响。采用冰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光密度分析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锌离子在低浓度下,对肠道黏膜中NSE、ATPase活性具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对POX、ALP和ACP活性无显著作用;但在高浓度时,对这5种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镍离子在低浓度下对POX、ATPase活性具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对NSE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ALP和ACP活性无显著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对5种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指出,锌和镍对5种重要酶活性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镍离子 肠道黏膜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菖蒲幼苗对Cd胁迫的响应及其Cd富集能力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礼生 周守标 +2 位作者 吴龙华 谢传俊 柳后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1-65,共5页
研究了菖蒲(Acorus calamus L.)幼苗对不同浓度Cd胁迫的响应及其Cd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随Cd浓度的提高(0~25mg·L^-1),菖蒲幼苗的株高、根长、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和对Cd的耐性指数均逐渐下降,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各处理组... 研究了菖蒲(Acorus calamus L.)幼苗对不同浓度Cd胁迫的响应及其Cd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随Cd浓度的提高(0~25mg·L^-1),菖蒲幼苗的株高、根长、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和对Cd的耐性指数均逐渐下降,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各处理组的SOD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且以15mg·L^-1Cd处理组最高。随胁迫时间延长(1—10d),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而SOD和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则先升高后下降。菖蒲幼苗体内Cd含量随Cd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根系对Cd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上部分。在Cd胁迫条件下,菖蒲幼苗对Cd的转移系数小于1,根系对Cd的滞留率为89.5%-93.9%,表明菖蒲幼苗根系对Cd有较强的滞留作用和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镉胁迫 生长和生理响应 富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葎草挥发性物质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欣 周科 +2 位作者 熊磊 覃逸明 聂刘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4-38,共5页
以小麦、生菜、萝卜、黄瓜4种作物为受体,检测了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 err]挥发性物质的化感潜势,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感物质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新鲜葎草茎叶在密闭系统中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4种受试植物幼... 以小麦、生菜、萝卜、黄瓜4种作物为受体,检测了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 err]挥发性物质的化感潜势,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感物质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新鲜葎草茎叶在密闭系统中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4种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用石油醚提取风干葎草茎叶,得到的挥发性物质在密闭系统中对4种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也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提取物在2、5、10、20、40、100、200mg/mL等7个不同浓度下,对受试植物生长和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化感潜势,且随提取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GC-MS鉴定出26种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脂肪酸、甾体、萜类及其含氧化合物,均属前人研究较多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结论为利用野生葎草资源挥发物开发新型除草剂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 挥发物 化感作用 GC-MS 化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门过路黄和过路黄核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晓红 邵剑文 张小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940-1942,共3页
报道了祁门过路黄和过路黄的核型。前者核型公式为2n=2x=24=6m+6sm+6st+6t,为首次报道;后者核型公式为2n=2x=24=2m+4sm+6st+12t,与前人报道一致,并进一步对二者的核型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核型和外部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祁门过路黄和过路... 报道了祁门过路黄和过路黄的核型。前者核型公式为2n=2x=24=6m+6sm+6st+6t,为首次报道;后者核型公式为2n=2x=24=2m+4sm+6st+12t,与前人报道一致,并进一步对二者的核型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核型和外部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祁门过路黄和过路黄的差异水平已明显超过种内变异水平,故将祁门过路黄独立出来,另立新种,是比较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门过路黄 过路黄 核型 外部形态特征 珍珠菜属 植物 染色体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石蒜叶片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江淑琼 周守标 +1 位作者 刘坤 罗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6-30,共5页
以石蒜为试材,测定了0.1、0.5、1.0mol/L NaCl胁迫下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可溶性蛋白、不溶性蛋白以及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后的叶片结构特征作比较,... 以石蒜为试材,测定了0.1、0.5、1.0mol/L NaCl胁迫下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可溶性蛋白、不溶性蛋白以及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后的叶片结构特征作比较,进行其抗盐性分析。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对石蒜形态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其叶片长度的变化及叶细胞的受损程度等方面;随NaCl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SOD和POD活性,不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呈先降后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呈整体上升趋势。石蒜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变化通常在NaCl处理后的第7周和第8周为转折点。石蒜对低浓度的NaCl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石蒜 形态结构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牡丹的自毒作用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15
15
作者 覃逸明 聂刘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6-79,共4页
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环境适应与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避免种内竞争的机制。药用牡丹皮是中国著名的道地中药材,连作障碍会影响药用牡丹皮的产量、质量及产品安全,在药用牡丹皮的GAP生产中明确提出... 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环境适应与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避免种内竞争的机制。药用牡丹皮是中国著名的道地中药材,连作障碍会影响药用牡丹皮的产量、质量及产品安全,在药用牡丹皮的GAP生产中明确提出禁止连作和重茬。综述了自毒作用的定义、特点、自毒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及作用机理,并结合药用牡丹的生物学特征及研究现状等问题分析了药用牡丹连作障碍中的自毒作用。认为药用牡丹的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毒作用可以通过牡丹根系分泌产生自毒物质、植株残体分解释放有害物质及专性或兼性病虫害产生的毒素来实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和研究展望,以期实现药用牡丹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牡丹 连作障碍 自毒作用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汪建中 李艳如 龚华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深层发酵技术生产平菇粗多糖,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还原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粗多糖和发酵液粗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2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菌丝体粗多糖清除DPPH... 采用深层发酵技术生产平菇粗多糖,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还原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粗多糖和发酵液粗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2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菌丝体粗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其EC50值为2.20 mg/mL;发酵液粗多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还原力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72 mg/mL、3.32 mg/mL和7.91 mg/mL。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多糖的浓度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也随之增强,呈量效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多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跨物种扩增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卜兴江 聂刘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7-30,38,共5页
微卫星是一种优秀的分子标记,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但微卫星标记的开发成本较高,因而,利用近缘种已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已成趋势。利用本实验室已开发的21个中华鳖微卫星对鼋、斑鳖、山瑞鳖、刺鳖、佛罗里达鳖、两爪鳖、黄... 微卫星是一种优秀的分子标记,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但微卫星标记的开发成本较高,因而,利用近缘种已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已成趋势。利用本实验室已开发的21个中华鳖微卫星对鼋、斑鳖、山瑞鳖、刺鳖、佛罗里达鳖、两爪鳖、黄喉拟水龟和乌龟等8个物种进行跨物种检验。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位点(CST21、CST42、CST50和CST52)的引物能在所有8只个体中稳定扩增;而CST16在所有个体中都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跨物种扩增山瑞鳖结果最好,21个位点中有20个位点能稳定扩增;而乌龟扩增效果最差,只有6个位点能被扩增出目的产物。总之,中华鳖的21个微卫星位点多数可以在鳖科内各属间进行跨物种扩增,部分可以在跨科物种间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微卫星 跨物种扩增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1在皖西白鹅小脑皮质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海燕 刘再群 郑磊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235,239,共5页
采用普通染色及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研究皖西白鹅小脑皮质的发育和多巴胺受体1(DRD1)阳性细胞在其发育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小脑皮质在胚龄13d(E13)由外向内分为外颗粒层(EGL)、浦肯野细胞层(PCL)和内颗粒层(IGL),E19由外向内分为EGL、分... 采用普通染色及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研究皖西白鹅小脑皮质的发育和多巴胺受体1(DRD1)阳性细胞在其发育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小脑皮质在胚龄13d(E13)由外向内分为外颗粒层(EGL)、浦肯野细胞层(PCL)和内颗粒层(IGL),E19由外向内分为EGL、分子层(ML)、PCL和IGL。随发育天数的增加,EGL的厚度和细胞层次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密度逐渐下降;ML厚度逐渐增大,在E24到E28时增值最大;浦肯野细胞(PC)在E13、E19、E24和E28时随胚龄增大逐渐增大,在E28后趋于稳定,细胞密度随着发育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在小脑皮质发育中还发现有一部分PC呈多层排列,且细胞层次逐渐变少;IGL厚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密度呈上升趋势。外颗粒层和内颗粒层在E13、E19、E24和E28时有DRD1阳性细胞表达,分子层在E24、E28、日龄7d(P7)和15d(P15)有阳性细胞表达,PC在所检测的6个时段均有阳性表达。研究表明,小脑皮质的发育主要与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有关,外颗粒层的逐渐消失是以细胞迁移和凋亡为主,多层PC逐渐退化成单层是与细胞凋亡和正常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DRD1在皖西白鹅小脑皮质发育中对外颗粒层细胞和PC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白鹅 小脑皮质 发育 DRD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酱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莉 周守标 陈乃富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第6期5-7,共3页
研究了败酱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最适pH为7.8,最适温度为26℃,温度60℃以上酶迅速失活。Vc、NaHSO3、L-Cys能完全抑制酶活性,苯甲酸钠、EDTA等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能催化焦性没食子酸、邻苯... 研究了败酱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最适pH为7.8,最适温度为26℃,温度60℃以上酶迅速失活。Vc、NaHSO3、L-Cys能完全抑制酶活性,苯甲酸钠、EDTA等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能催化焦性没食子酸、邻苯二酚、愈创木酚氧化,但对焦性没食子酸的亲和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酱 多酚氧化酶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α、IFN-γ、TNF-α和NGF-β在胚胎后期皖西白鹅中脑的表达
20
作者 郑磊 刘再群 宋海燕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白介素-1α(IL-1α)、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在胚胎后期皖西白鹅中脑的表达与分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中央灰质层、中央白质层、室周灰质纤维层、半圆丘、... 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白介素-1α(IL-1α)、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在胚胎后期皖西白鹅中脑的表达与分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中央灰质层、中央白质层、室周灰质纤维层、半圆丘、峡核细胞胞质与突起阳性反应明显,其中峡核阳性反应最为明显,顶盖最不明显,且峡核大细胞部纤维着色明显;IL-1α在4种细胞因子中分布范围最广,阳性反应最强;IFN-γ与TNF-α阳性反应中,部分树突着色明显,且IFN-γ染色效果强于TNF-α;NGF-β的阳性突起与纤维较少。由结果可得,细胞因子可能是通过峡核-顶盖通路的作用,由峡核传递到顶盖;IL-1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重要作用;IFN-γ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介质的作用强于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白鹅 中脑 细胞因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