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皖江流域水稻关键虫害发生动态区域监测
被引量:
3
1
作者
陆德才
王旭
+8 位作者
张浩
邢志平
黄一飞
王友好
肖茂盛
汪玮
姜斌
朱国萍
孙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95-99,共5页
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实时监测,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绝大部分水稻生产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类水稻虫害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当前皖江流域主...
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实时监测,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绝大部分水稻生产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类水稻虫害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当前皖江流域主要的水稻虫害为稻纵卷叶螟,其发生范围广,对水稻危害较大,主要发生区域为铜陵市、芜湖市、宣城市、马鞍山市;二化螟呈局部发生状态,同时个别地区的二化螟出现较强的抗药性,需要高度重视。目前,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水稻种植区的发生程度正逐渐加重,呈现局部暴发的趋势,加上稻纵卷叶螟具有迁飞性,需要各个区域联防联控。因此,本研究结果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主要虫害的区域综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虫害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发生动态
皖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水螅野生型品系及无藻品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胁迫差异化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杨凯宁
符乐一
+2 位作者
李桂丽
卜莉萍
潘红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333-1347,共15页
为探究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体内有或无共生藻是否影响水螅宿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PS NPs)的耐受性,研究首先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体内有共生藻)及绿水螅无藻品系(体内无共生藻)分别进行PS NPs (粒径2...
为探究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体内有或无共生藻是否影响水螅宿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PS NPs)的耐受性,研究首先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体内有共生藻)及绿水螅无藻品系(体内无共生藻)分别进行PS NPs (粒径20 nm) 48h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品系48h半致死浓度(3.36×10^(2) mg/L)明显高于无藻品系(1.39×10^(2) mg/L),这表明与无藻品系相比,野生型品系对PS NPs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随后采用含75 mg/L PS NPs的培养液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及无藻品系处理48h后分别进行转录组分析(对照组PS NPs浓度为0 mg/L),在野生型品系的PS NPs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共筛选到153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763个DEGs表达上调, 769个DEGs表达下调;而无藻品系的PS NPs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共筛选到1079个DEGs,其中476个DEGs表达上调, 603个DEGs表达下调。基于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的DEGs显著富集的病态指征相关的14个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中,有9个通路包含的DEGs全部表达上调;而基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的DEGs显著富集的病态指征相关的21个KEGG代谢通路中,只有1个通路包含的DEGs全部表达上调。由此可见, 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病态指征的激活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品系,此现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野生型品系对PS NPs胁迫的耐受性强于无藻品系。此外,从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显著富集的免疫应答相关KEGG代谢通路中的21个DEGs全部表达上调,而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显著富集的免疫应答相关KEGG代谢通路中的27个DEGs仅约一半表达上调,说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免疫应答的激活水平明显低于无藻品系,这反映了野生型品系对PS NPs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低于无藻品系。总之,绿水螅两个品系在对PS NPs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上的差异应是两个品系对PS NPs胁迫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而相对于绿水螅无藻品系而言,野生型品系对PS NPs具有较低的免疫应答敏感性可能与水螅-单细胞藻共生体系中水螅宿主为维持与共生藻的共生关系而进行的免疫水平调整(即水螅宿主为“容留”共生藻而“调低”了对外来异物的免疫水平)的机制相关。研究为探讨纳米级塑料颗粒的生物毒性及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急性毒理实验
转录组
免疫应答
病态指征
中国绿水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皖江流域水稻关键虫害发生动态区域监测
被引量:
3
1
作者
陆德才
王旭
张浩
邢志平
黄一飞
王友好
肖茂盛
汪玮
姜斌
朱国萍
孙洋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安徽省
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重点
实验室
安徽师范大学
生态与环境
学院
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宣城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
安徽省
普济圩农场农业
科学
研究
所
安徽
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农村发展局
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酶学与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95-9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964、32100352)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2003a06020009)。
文摘
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实时监测,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绝大部分水稻生产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类水稻虫害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当前皖江流域主要的水稻虫害为稻纵卷叶螟,其发生范围广,对水稻危害较大,主要发生区域为铜陵市、芜湖市、宣城市、马鞍山市;二化螟呈局部发生状态,同时个别地区的二化螟出现较强的抗药性,需要高度重视。目前,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水稻种植区的发生程度正逐渐加重,呈现局部暴发的趋势,加上稻纵卷叶螟具有迁飞性,需要各个区域联防联控。因此,本研究结果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主要虫害的区域综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
虫害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发生动态
皖江流域
Keywords
rice
pest
rice leaf roller
striped rice borer
occurrence dynamic
Wanjiang basin
分类号
S43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水螅野生型品系及无藻品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胁迫差异化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杨凯宁
符乐一
李桂丽
卜莉萍
潘红春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333-1347,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208和31671529)资助。
文摘
为探究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体内有或无共生藻是否影响水螅宿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PS NPs)的耐受性,研究首先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体内有共生藻)及绿水螅无藻品系(体内无共生藻)分别进行PS NPs (粒径20 nm) 48h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品系48h半致死浓度(3.36×10^(2) mg/L)明显高于无藻品系(1.39×10^(2) mg/L),这表明与无藻品系相比,野生型品系对PS NPs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随后采用含75 mg/L PS NPs的培养液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及无藻品系处理48h后分别进行转录组分析(对照组PS NPs浓度为0 mg/L),在野生型品系的PS NPs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共筛选到153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763个DEGs表达上调, 769个DEGs表达下调;而无藻品系的PS NPs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共筛选到1079个DEGs,其中476个DEGs表达上调, 603个DEGs表达下调。基于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的DEGs显著富集的病态指征相关的14个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中,有9个通路包含的DEGs全部表达上调;而基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的DEGs显著富集的病态指征相关的21个KEGG代谢通路中,只有1个通路包含的DEGs全部表达上调。由此可见, 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病态指征的激活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品系,此现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野生型品系对PS NPs胁迫的耐受性强于无藻品系。此外,从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显著富集的免疫应答相关KEGG代谢通路中的21个DEGs全部表达上调,而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显著富集的免疫应答相关KEGG代谢通路中的27个DEGs仅约一半表达上调,说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免疫应答的激活水平明显低于无藻品系,这反映了野生型品系对PS NPs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低于无藻品系。总之,绿水螅两个品系在对PS NPs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上的差异应是两个品系对PS NPs胁迫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而相对于绿水螅无藻品系而言,野生型品系对PS NPs具有较低的免疫应答敏感性可能与水螅-单细胞藻共生体系中水螅宿主为维持与共生藻的共生关系而进行的免疫水平调整(即水螅宿主为“容留”共生藻而“调低”了对外来异物的免疫水平)的机制相关。研究为探讨纳米级塑料颗粒的生物毒性及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急性毒理实验
转录组
免疫应答
病态指征
中国绿水螅
Keywords
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Acute toxicity test
Transcriptome
Immune response
Pathological indication
Hydra sinensis
分类号
Q959.131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皖江流域水稻关键虫害发生动态区域监测
陆德才
王旭
张浩
邢志平
黄一飞
王友好
肖茂盛
汪玮
姜斌
朱国萍
孙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绿水螅野生型品系及无藻品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胁迫差异化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杨凯宁
符乐一
李桂丽
卜莉萍
潘红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20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