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微囊藻聚集与迁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陈何舟
左胜鹏
秦伯强
叶良涛
王昊
洪文秀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省水土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49,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YFC0405205)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708085MC59)
-
文摘
微囊藻为蓝藻水华最常见的优势种群,其暴发频度和生物量占比最大。微囊藻的聚集有助于其垂直迁移上升至水面,在湖流的辐合或辐散作用下,其团聚体因迁移碰撞还将二次聚集,继而暴发蓝藻水华。研究表明微囊藻的聚集机制与胞外酶活性、产碱性磷酸酶附生菌、细胞表面粘附和凝集素交联细胞等有关,尤其是与胞外聚合物密切相关。而它的迁移机制与细胞镇重物糖类的合成和消耗、水体湍流度,特别是与气囊的合成和破裂紧密相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微囊藻聚集与迁移机制,讨论了微囊藻聚集和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展望了微囊藻聚集与迁移研究的未来方向,以期为科学地管理和控制蓝藻水华暴发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微囊藻
蓝藻水华
聚集
迁移
机制
-
Keywords
Microcystis spp.
cyanobacteria bloom
aggregation
migr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菖蒲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程俊杰
杨文斌
黄蓉
王赢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省水土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验室
-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1-1017,共7页
-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708085QD88)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No.KJ2018A0316)
-
文摘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培育根系较发达的湿地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以探究其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60 d后,对照组上覆水TP、溶解性活性磷(SRP)显著升高(P<0.05),而菖蒲组上覆水TP、SRP降低。(2)对照组各形态磷含量在沉积物各深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菖蒲组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除盐酸提取磷)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和初始值。菖蒲组沉积物中TP、有机磷、氢氧化钠提取磷在沉积物5 cm处变化幅度最大,与初始值相比分别降低94.08、58.30、56.19 mg/kg;无机磷在沉积物2 cm处下降了35.40 mg/kg。(3)菖蒲通过自身的生长吸收以及改变周围环境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垂直分布。
-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垂直分布
菖蒲
-
Keywords
sediments
phosphorus fractions
vertical distribution
Acorus calamus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