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师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如意 昝树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361-362,364,共3页
高师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具有自身优势和明显不足。从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现状入手,剖析该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案例从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案修订、重要教学环节的把关、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管理等... 高师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具有自身优势和明显不足。从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现状入手,剖析该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案例从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案修订、重要教学环节的把关、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探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旨在为国内同类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建春 刘荣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808-10808,10810,共2页
从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和批改实验报告、完善评价体系几方面,探讨了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有效促进环境科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实验课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新安江干流滩涂湿地草本植物区系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46
3
作者 杨文斌 刘坤 周守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33-1442,共10页
以新安江干流(安徽段)滩涂湿地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区系组成及不同江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草本被子植物48科、131属、19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以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Composi... 以新安江干流(安徽段)滩涂湿地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区系组成及不同江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草本被子植物48科、131属、19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以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Compositae)和蓼科(Polygonaceae)为优势科;以蓼属(Polygonum)、莎草属(Cyperus)、大戟属(Euphorbia)和蒿属(Artemisia)等为优势属,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7.7%;(2)从分布区类型看,科以世界分布占明显优势(43.8%);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30.5%),其次是世界分布(26.0%),总体上热带成分略多于温带成分(57/40);表明该区草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分布区类型多样,具有热带、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多重性质,但以亚热带性质为主;(3)各滩涂湿地植物群落的建群种、优势种及伴生种的种类等组成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和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等为滩涂湿地的主要优势种;江段干流不同流域滩涂湿地草本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格局比较一致,总体上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与之相反,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相异性系数和Cody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的格局。这种多样性格局的成因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草本植物 区系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组成 新安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山东省东平湖水环境影响评估及优化调控 被引量:10
4
作者 后希康 高伟 +4 位作者 徐鹏 罗永龙 韦亚南 营娜 周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321,共9页
针对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及"一湖一策"工作的需要,开展了流域社会经济对东平湖水环境效应评估及联合调控方案研究.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评估方法、系统动力学模拟和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评估了东平湖当前水平、... 针对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及"一湖一策"工作的需要,开展了流域社会经济对东平湖水环境效应评估及联合调控方案研究.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评估方法、系统动力学模拟和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评估了东平湖当前水平、未来变化速率和主要瓶颈,确定了流域社会经济系统调控战略的必要性及潜力、方向和底线.结果表明:1)东平湖评估指数从2000年的52.4提升到2010年的61.6,其评估等级从Ⅲ级提升到Ⅱ级,若仅维持现状水平和高速发展速度,未来20年评估指数将很可能呈现缓慢下降趋势,长期处于Ⅲ级,甚至达到Ⅳ级;2)为了确保维持现状等级及稳中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到2030年,东平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控制在过去11年平均增长速度的75%,环境响应措施提升到评估标准的Ⅰ级水平;3)建议东平湖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工作应先削减已有的和潜在的污染源排放量,随后以自然恢复为主,使湖泊水质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估 系统动力学 流域管理 情景分析 东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混合污水灌溉对小麦生长及其根际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辉 范东芳 +2 位作者 黄引娣 伍永钢 胡林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6-341,349,共7页
以土柱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不同稀释倍数的农村混合污水(污水∶清水为1∶0,1∶1,0∶1)灌溉小麦,进而研究农村混合污水灌溉(WG)对小麦生长、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含量的高低对小麦生长及根际土壤养... 以土柱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不同稀释倍数的农村混合污水(污水∶清水为1∶0,1∶1,0∶1)灌溉小麦,进而研究农村混合污水灌溉(WG)对小麦生长、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含量的高低对小麦生长及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与清水灌溉(CK)相比,WG处理后:(1)小麦株高、径粗、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CK(P<0.05),小麦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2)小麦根际土壤除有机质含量增加16.42%外,pH、土壤全氮、全钾、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及综合肥力均降低(0.95%~16.79%),且速效钾含量降低较为显著(P<0.05);(3)小麦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4)由Shannon、Ace、Chao、Coverage、Simpson指数及细菌和真菌在genus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可知,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降低,真菌多样性增加。同时,改变了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在genus水平上优势种的相对丰度,但细菌优势种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真菌优势种的种类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示范区农村混合污水灌溉模式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小麦 根际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对巢湖东半湖水体环境变化的驱动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左胜鹏 叶良涛 梅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1,共4页
分析了小尺度气候变化对巢湖水体环境的影响,并揭示了水体营养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年均温度、年日照时数变化稳定,平均值分别为1 176.2 mm,15.96℃和1 906 h,而高温天数(〉35℃)年际变化显著(4-32 d/a)... 分析了小尺度气候变化对巢湖水体环境的影响,并揭示了水体营养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年均温度、年日照时数变化稳定,平均值分别为1 176.2 mm,15.96℃和1 906 h,而高温天数(〉35℃)年际变化显著(4-32 d/a)。调查期间总氮(TN)和总磷(TP)变化动态为开口向下的"凸"型抛物线形式,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Chla)总体呈现为"凹"型曲线,水体总体呈现为中度营养状态。CCA分析发现巢湖区域的年降雨量、年均温度、年高温天数(〉35℃)、年日照时数与湖水中TN,TP,CODMn和Chla呈显著相关性。其中TN,TP,CODMn和年日照时数对水体营养状态影响显著,贡献率分别为69%,45%,36%和27%。因此,可推测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是导致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因子与TN和TP在一定条件下对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东半湖 气候要素 水环境 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昝树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3174-13176,共3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土壤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的前处理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同时,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土壤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的前处理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同时,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提高以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土壤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环境中二苯砷酸污染及其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濛 骆永明 +1 位作者 杨如意 周守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6-287,共12页
化学武器残留的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引起的土壤—水环境砷污染事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土壤—水环境中DPAA的分析方法、污染状况、迁移转化和修复技术等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鉴于DPAA污染问题的严峻性... 化学武器残留的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引起的土壤—水环境砷污染事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土壤—水环境中DPAA的分析方法、污染状况、迁移转化和修复技术等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鉴于DPAA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和污染修复的迫切性,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并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土壤-水环境中DPAA分析方法、来源及污染状况的研究进展,探讨了DPAA吸附/解吸、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阐述了对其污染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修复机理研究;认为建立DPAA污染数据库,开展宏观及微观尺度上DPAA环境行为特征的研究,并系统构建DPAA污染的修复技术方法体系将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促进土壤-水环境中DPAA污染及其修复的深入研究、有效降低DPAA的环境健康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砷酸 土壤—水环境污染 提取检测 吸附/解吸 迁移转化 物化/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溴联苯醚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磊 李晓晓 +1 位作者 陶秀成 万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42,共12页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作为一种高效、添加型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因其具有蒸汽压低、亲脂性强、污染持久和可生物富集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在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和分析PBDEs性质的基础上,...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作为一种高效、添加型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因其具有蒸汽压低、亲脂性强、污染持久和可生物富集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在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和分析PBDEs性质的基础上,本文以PBDEs使用-环境分布-生物体内的分布-对生物毒性及机理为线索,重点总结了PBDEs在环境和尤其是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并分别从神经系统、甲状腺和肝脏等角度阐述了PBDEs产生毒性效应以及致毒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应逐渐重视十溴联苯醚的环境风险、电子垃圾拆解地PBDEs修复、PBDEs代谢过程以及代谢中间物的毒性等建议,以期为PBDEs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DES 环境分布 生物毒性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铁形态分布特征及磷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文斌 唐皓 +1 位作者 韩超 丁士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5-1156,共12页
通过对太湖藻型湖区、草藻过渡型湖区、草型湖区柱状沉积物进行铁的形态分级分析沉积物中不同提取态磷铁含量,获得不同形态铁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总铁含量藻型湖区31.57mg/g(SD=8.51)>过渡型湖区30.34mg/g(SD=11.97)>... 通过对太湖藻型湖区、草藻过渡型湖区、草型湖区柱状沉积物进行铁的形态分级分析沉积物中不同提取态磷铁含量,获得不同形态铁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总铁含量藻型湖区31.57mg/g(SD=8.51)>过渡型湖区30.34mg/g(SD=11.97)>草型湖区25.25mg/g(SD=4.59),不同湖区沉积物中铁形态的含量依次为可还原(晶型)铁氧化物Fe_(ox2)>碳酸盐铁Fe_(carb)>易还原(无定形)铁氧化物Fe_(ox1)>低活性硅酸铁Feprs>磁铁矿Femag>可吸附性Fe(Ⅱ),Fe_(carb)、Fe_(ox1)、Fe_(ox2),3种铁形态属于高活性铁Fe(III),含量为7.79,6.16,8.18mg/g,分别占总铁含量的28.56%,21.54%,29.53%,表明高活性铁(III)是沉积物中最主要的铁形态;沉积物中各提取态磷含量大小比较为NH_2OH·HCl-P>MgCl_2-P>NaAc-P>Na_2S_2O_4-P>浓HCl-P>(NH_4)_2C_2O_4-P,含量较高的MgCl_2-P(0.067mg/g)、NaAc-P(0.061mg/g)、NH_2OH·HCl-P(0.068mg/g),分别占总提取磷的35.28%、31.97%和22.55%,是沉积物铁分级提取态磷中最主要的形态.磷-铁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进一步从铁形态分级角度证实铁是沉积物內源磷释放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形态分级 藻型湖区 草藻过渡型湖区 草型湖区 相关性分析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杨如意 昝树婷 +1 位作者 唐建军 陈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85-1194,共10页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植物,侵入我国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对其入侵机理已有许多研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进展,从加拿大一枝黄...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植物,侵入我国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对其入侵机理已有许多研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进展,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学特点、入侵地环境的可入侵性、化感效应以及植物与土壤的反馈作用等4个方面综述了其成功入侵的机理,分析和评价了各种机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生物入侵是一个涉及多个营养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入侵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加拿大一枝黄花强大的入侵能力、高度的抗逆性、对本地植物和土传病原菌的化感抑制、入侵地环境的脆弱性以及菌根真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协助在入侵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天敌释放并未使其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入侵机理 化感作用 植物-土壤反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齿苋黄酮超声波提取工艺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波 张晓艳 +3 位作者 黄攀 吕德雅 严帆 刘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6-171,共6页
以野生马齿苋为试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对马齿苋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马齿苋黄酮超声波法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 以野生马齿苋为试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对马齿苋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马齿苋黄酮超声波法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液料比30∶1(ml/g)、提取时间55.40 min、提取温度64.19℃,此条件下马齿苋黄酮理论提取率为1.42%,实际提取率为1.38%。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表明响应面法对马齿苋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黄酮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总氮总磷基准阈值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王健 张靖天 +2 位作者 昝逢宇 席北斗 霍守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2-999,共8页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总氮、总磷负荷很高,当外来污染源得到控制时,底泥中的营养盐会逐渐释放出来,对湖泊水质与生态系统影响很大。为合理削减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沉积物中营养盐向上覆水体释放,研究制定东部浅水湖泊沉...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总氮、总磷负荷很高,当外来污染源得到控制时,底泥中的营养盐会逐渐释放出来,对湖泊水质与生态系统影响很大。为合理削减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沉积物中营养盐向上覆水体释放,研究制定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总氮、总磷基准阈值,分别测定了100个湖泊的89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8个典型湖泊11个柱芯的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含量,分析了沉积物TN、TP浓度剖面分布特征。通过频度分布法对100个湖泊沉积物总氮总磷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通过背景值比较法确定了8个典型湖泊沉积物的TN、TP背景值。结果表明,100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TN浓度范围在479.70~5 573.65 mg·kg-1,TP浓度范围在248.44~1000.33 mg·kg-1,不同湖泊表层沉积物中TN、TP值差异较大。8个典型湖泊沉积物总氮、总磷含量整体上表现出随着深度增加而下降变化趋势,在深层沉积物中含量保持稳定。所调查8个湖泊TN均值为1443.83 mg·kg-1,变化范围为247.45~3719.46 mg·kg-1,各湖泊中TN均值表现为:沱湖〉焦岗湖〉花园湖〉七里湖〉北民湖〉大通湖〉城东湖〉瓦埠湖;TP均值为519.62 mg·kg-1,变化范围为225.41~1944.89 mg·kg-1,各湖泊中TP均值表现为:北民湖〉大通湖〉七里湖〉焦岗湖〉沱湖〉瓦埠湖〉城东湖〉花园湖。不同湖泊沉积物总氮、总磷背景值差异很大。通过对100个湖泊表层沉积物TN、TP的频度分析发现,沉积物营养盐含量上25%点位对应的TP质量浓度398.51mg·kg-1,TN质量浓度为1106.24 mg·kg-1,沉积物营养盐含量下25%点位对应的TP质量浓度664.58 mg·kg-1,TN质量浓度为2916.66 mg·kg-1。通过互相之间的比较分析,推荐采用背景值比较法确定的各湖泊沉积物总氮、总磷背景值均值与频度分步法25%点位对应的总氮值和40%点位对应的总磷值作为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总氮、总磷基准阈值。因此,东部典型湖泊沉积物总氮基准阈值为1106.24~1115.19 mg·kg-1,总磷基准阈值为454.51~459.03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总氮 总磷 沉积物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标记溶磷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及其定殖 被引量:16
14
作者 任嘉红 刘辉 +3 位作者 姜楠 魏玉宏 张冰 王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9,I0001,共7页
【目的】为有效利用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菌株,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及其根部的定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修改的反复冻融转化方法,将穿梭载体p GFP4412质粒转化进入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细胞,对该菌... 【目的】为有效利用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菌株,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及其根部的定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修改的反复冻融转化方法,将穿梭载体p GFP4412质粒转化进入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细胞,对该菌株进行GFP标记,筛选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转化子,对转化子的细胞及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其溶磷能力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以GFP基因标记和抗性标记作为示踪手段,将GFP标记的CHW10B菌株接种到南方红豆杉1年生盆栽实生苗根表面,借助荧光显微镜及稀释涂布技术,对根际土壤中GFP标记菌株进行定期回收检测。【结果】成功获得CHW10B菌株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GFP转化子,该转化子及野生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G-),短杆菌,但二者在LB固体平板上的菌落形态有一定差别。野生菌株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湿润黏稠,为乳白色;而标记菌株CHW10B-GFP2菌落表面为浅棕色,其他一致;标记菌株溶磷能力与野生菌株接近,发酵液上清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639.12和656.57 mg·L-1。GFP标记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大,接种1天根际土壤中CHW10B转化子菌数为6.08×107cfu·g-1,随后细菌数量迅速减少,15天后标记细菌数量开始增多,25~40天菌体数量升高并呈平稳趋势。用荧光显微镜对接种40天后南方红豆杉的根部进行观察,发现在根系表面及其内部有大量发绿色荧光的GFP标记细胞存在。【结论】GFP基因标记的CHW10B菌株在南方红豆杉幼苗根际土壤中具有持久性定殖的能力;另外,该标记菌株能在根表面和内部定殖,具有内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 定殖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荧光假单胞菌的溶磷特性及其对杨树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辉 吴小芹 +1 位作者 任嘉红 陈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从杨树根际筛选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JW-JS1菌株,通过液体发酵试验研究其溶磷特性,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杨树苗木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分别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和碳氮比为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达到580.72... 从杨树根际筛选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JW-JS1菌株,通过液体发酵试验研究其溶磷特性,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杨树苗木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分别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和碳氮比为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达到580.72,708.34和608.97 mg·L-1;该菌株分别在温度为30℃,初始pH 7.0,装液量为1/5和NaCl质量浓度为0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为562.89,594.58,638.62 mg·L-1和527.82 mg·L-1。接种该菌株可显著促进NL-895杨和美洲黑杨苗期的生长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其中,NL-895杨和美洲黑杨的苗高、地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CK增长21.96%,5.04%,57.33%,54.36%和51.66%,1.98%,150.18%,168.49%,植株体内P,K,Ca和Mg含量分别比CK增长25.16%,19.75%,17.12%,10.10%和27.55%,125.53%,55.47%,10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荧光假单胞菌 特性 促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对棉花单宁含量和抗虫相关酶活性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杨世勇 王蒙蒙 谢建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15-1625,共11页
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为诱导子,以常规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源茉莉酸对棉花幼苗单宁和蛋白酶抑制素以及其它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持久性,讨论了棉花抗虫相关物质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0.01、0.1和1.0 ... 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为诱导子,以常规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源茉莉酸对棉花幼苗单宁和蛋白酶抑制素以及其它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持久性,讨论了棉花抗虫相关物质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0.01、0.1和1.0 mmol/L茉莉酸都能在2周内诱导棉花单宁和胰蛋白酶抑制素(Proteinase inhibitors,PIs)含量增加,诱导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对3种浓度茉莉酸的诱导效应进行分析表明,0.1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PIs、PPO、POD和CAT最有效,0.1和1.0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棉花单宁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效,二者的诱导效应均高于0.01 mmol/L。对茉莉酸诱导抗性的持久性进行分析表明,最佳诱导效应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POD活性在JA处理后第1天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PIs和单宁含量分别在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达最大值;JA处理后第1天和第7天的PPO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4天;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的PAL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天;JA处理后第1、7和14天棉花叶片的CAT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茉莉酸可通过增加棉叶单宁和PIs含量、提高棉叶PAL、PPO、POD和CAT活性等增强棉花幼苗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物 诱导防御 害虫防治 植物保护 常规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永敢 赵娟 +3 位作者 张玉洁 吴婷 吴孝兵 郑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64-5574,共11页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和Csp6I对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000个白色克隆子进行了酶切分型,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其分为324个OTUs,并对38个优势OTUs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凤丹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包括alpha、beta、gamma、detla亚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等11类细菌,此外还包含了3个未归类的细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文库中的主要菌群,分别占克隆总数的47.34%和14.36%,其中Pseudomonas sp.、Burkholderia sp.和Arthrobacter sp.为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不仅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还存在丰富的潜在新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根际土壤 细菌 多样性 ARD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灭酶机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程新峰 蒋凯丽 +2 位作者 朱玉钢 杭华 张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51-357,共7页
超声波是一项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各个操作单元,如杀菌、灭酶、果汁脱气等。本文首先概括了超声波钝化食品内源酶的机理,随后分析了影响超声波灭酶效果的因素,最后介绍了超声场下酶失活动力学模型及该技术在食品加... 超声波是一项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各个操作单元,如杀菌、灭酶、果汁脱气等。本文首先概括了超声波钝化食品内源酶的机理,随后分析了影响超声波灭酶效果的因素,最后介绍了超声场下酶失活动力学模型及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望为超声波灭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空化效应 动力学模型 机理 内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胶体对石蒜淀粉糊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帆 周守标 +1 位作者 李宁 邹金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改善石蒜淀粉的加工品质特性,系统研究亲水胶体对石蒜淀粉溶胀能力、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及流变特性的影响。添加亲水胶体后,石蒜淀粉膨胀力均有所下降,除魔芋胶外,混合体系的溶解度均有所提高;亲水胶体有效抑制了淀粉的回生,使冻融... 为改善石蒜淀粉的加工品质特性,系统研究亲水胶体对石蒜淀粉溶胀能力、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及流变特性的影响。添加亲水胶体后,石蒜淀粉膨胀力均有所下降,除魔芋胶外,混合体系的溶解度均有所提高;亲水胶体有效抑制了淀粉的回生,使冻融稳定性增强,其中黄原胶效果较明显。糊化性质表明亲水胶体的加入使峰值时间和成糊温度升高,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降低,提高了石蒜淀粉的热稳定性和冷稳定性。静态流变实验结果表明:Herschel-Bulkley方程能很好拟合稳态流变曲线,加入亲水性胶体后体系仍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除阿拉伯胶外,其他胶体的添加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淀粉凝胶的触变性。动态流变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体系G’均大于G",且呈现出频率依赖性,说明具有典型的弱凝胶特性。加入亲水胶体能保持淀粉体系内部结构稳定,增强其抗剪切性。因此,亲水胶体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石蒜淀粉糊的性质,且与亲水胶体的种类、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胶体 石蒜淀粉 糊化特性 溶胀能力 冻融稳定性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耕年限条件下菜子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艳芳 孟向东 张平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2-328,共7页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是评价湿地生态恢复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和20 a)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相邻仍耕作油菜地和原始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是评价湿地生态恢复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和20 a)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相邻仍耕作油菜地和原始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揭示了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态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退耕5 a时显著升高,而后期变化平缓;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黏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容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土壤pH值缓慢降低。退耕2 a湿地土壤生态特征仍与油菜地相似,退耕2 a后土壤生态特征开始向原始湿地方向演化。退耕20 a期间湿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强烈,而亚表层变化相对平缓。回归分析表明,除土壤pH和氮素含量的回归曲线拟合不显著外,退耕湿地表层土壤黏粒含量、容重、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恢复到原始湿地水平所需时间分别为19、23、31、26、27和22 a,快于亚表层土壤的20、31、51、40、30和2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湖 退耕年限 土壤理化性质 菜子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