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下分布式智能反射面辅助安全通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友宏 张彦峨 +4 位作者 张玉峰 董国青 张然 王晔 徐龙珠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0-2868,共9页
针对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SI)下分布式智能反射面(RIS)安全通信问题,该文构建基于基站波束成形、人工噪声(AN)和RISs相移的联合优化问题,并提出相对应优化方法和1维线性搜索的有效算法来求解所构建的非凸优化方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 针对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SI)下分布式智能反射面(RIS)安全通信问题,该文构建基于基站波束成形、人工噪声(AN)和RISs相移的联合优化问题,并提出相对应优化方法和1维线性搜索的有效算法来求解所构建的非凸优化方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随机相位、无AN辅助的安全传输策略,所提方法在非完美CSI场景可取得更高的安全传输速率;在总反射单元数目固定情况下,分布单元数目越多,所提算法优越性越明显;进一步,所提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即本策略能更好地适应信道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物理层安全 分布式 鲁棒性 非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时分形的网络流量认知模型
2
作者 汤萍萍 张晖 +1 位作者 董育宁 董国青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8-271,共14页
为解决传统分形特征在网络流量认知精度和速度上难以兼具的问题,以分形理论为基础提出网络流量空时分离思想并创建空时分形特征,以此设计一种新型的流量认知模型——空时分形模型(SFM)。空时分形观测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然后基于勒让德... 为解决传统分形特征在网络流量认知精度和速度上难以兼具的问题,以分形理论为基础提出网络流量空时分离思想并创建空时分形特征,以此设计一种新型的流量认知模型——空时分形模型(SFM)。空时分形观测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然后基于勒让德变换建立向量再折射到对偶空间形成特征。空时分形的物理含义在于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获得数据突发特征,而传统分形是空时分形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特征融合,空时分形相比传统分形刻画出更多细节特征,以此进行流量认知更为精准。此外,空时分形相比传统分形更易计算,使SFM在增强认知精度的同时提升认知速度。实验数据显示,SFM的认知性能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 认知精度 认知速度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特征复用和廉价操作的高精度光伏玻璃边部缺陷实时检测算法
3
作者 丁绪星 周学顶 +2 位作者 钱强 任悦悦 冯友宏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66-475,共10页
针对现有的缺陷检测算法计算量大、参数量多、检测速度慢、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的高精度光伏玻璃边部缺陷实时检测算法。首先使用新设计的一种基于廉价操作和特征复用的稠密连接模块(New_DBlock(C))替代YOLOv5特... 针对现有的缺陷检测算法计算量大、参数量多、检测速度慢、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的高精度光伏玻璃边部缺陷实时检测算法。首先使用新设计的一种基于廉价操作和特征复用的稠密连接模块(New_DBlock(C))替代YOLOv5特征提取网络的C3模块,减少整个算法的计算量和参数量;其次使用融合了通道注意力机制SE(Squeeze-and-Excitation)的C2f_SE模块替换YOLOv5特征融合网络的C3模块,实现检测速度以及检测精度的提升;最后使用改进的YOLOv8解耦检测头取代YOLOv5的耦合检测头,提升算法的定位精度和分类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mAP@0.5提升了1.0%,mAP@0.5:0.95提升了3.1%,计算量下降了48.1%,参数量下降了56.7%,检测速度提升了18.5%;与其他主流的YOLO和R-CNN系列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同样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检测速度以及较低的计算量和参数量,适合光伏玻璃边部缺陷的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玻璃 缺陷检测 YOLOv5s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标准加入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新艳 李东东 +4 位作者 叶文清 洪涛 华泽丰 秦正波 郑贤锋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11,共9页
基体效应是限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发展的技术“短板”。为了降低基体效应,克服复杂基质标样难以获得的技术难点,标准加入法被引入LIBS技术领域。介绍了标准加入法的5种实施方式,指出了标准加入法辅助LIBS技术在环境、考古及矿物、... 基体效应是限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发展的技术“短板”。为了降低基体效应,克服复杂基质标样难以获得的技术难点,标准加入法被引入LIBS技术领域。介绍了标准加入法的5种实施方式,指出了标准加入法辅助LIBS技术在环境、考古及矿物、食品及药材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讨论了在线、数据处理辅助和样品简化标准加入法3种改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其中在线标准加入法可实现样品的自动化制样,提高LIBS技术定量分析的效率;数据处理辅助标准加入法弱化光谱背景干扰、光谱波动和自吸收效应,提高标准加入法辅助LIBS技术的定量分析准确度;样品简化标准加入法克服无法直接检测粉末样品的缺点,在简化样品数量的同时,提高标准加入法辅助LIBS技术的检测效率。基于上述应用进展及其改进方法,指出了标准加入法辅助LIBS技术在液体和粉末样品痕迹检测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标准加入法 基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拼接非球面的头戴显示器的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柏香虎 陈瑾 +1 位作者 于洋 刘雪峰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8,共6页
为了设计出具有更大视场、更高成像质量且结构轻巧的头戴显示器以满足高端场合的需求,采用拼接非球面和折叠光路系统设计了两片式头戴显示器。该光学系统使用两片透镜,包含一个拼接非球面、一个平面和两个球面,4个表面分别镀半透半反膜... 为了设计出具有更大视场、更高成像质量且结构轻巧的头戴显示器以满足高端场合的需求,采用拼接非球面和折叠光路系统设计了两片式头戴显示器。该光学系统使用两片透镜,包含一个拼接非球面、一个平面和两个球面,4个表面分别镀半透半反膜、相位延迟膜、偏振反射膜以及减反膜。先通过像差理论计算出初始结构,然后引入拼接非球面以进一步提高边缘视场的成像质量,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公差分析。结果表明,软件仿真后光学系统的全视场角达到100°,边缘视场在奈奎斯特频率处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3,出瞳直径为8 mm,出瞳距离为14 mm,从眼瞳到像源,系统总长不超过30 mm,两片透镜的总质量仅为21.0 g。采用拼接非球面和折叠光路能明显提升头戴显示器的性能,可为大视场高成像质量头带显示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头戴显示器 折叠光路 拼接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铥原子4f^(13)(^(2)F_(5/2)^(0))6s6p(^(1)P_(1)^(0))(5/2,1)_(7/2)和4f^(13)(^(2)F_(5/2)^(0))6s6p(^(1)P_(1)^(0))(5/2,1)_(5/2)激发态近阈限光电离截面测量
6
作者 张振美 袁紫灵 +6 位作者 王郅诚 华泽丰 姚关心 杨新艳 孙中发 秦正波 郑贤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7,共8页
本文利用了激光烧蚀技术、激光泵浦-探测技术、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技术(REMPI)和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OF-MS)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镧系金属铥原子激发态近阈限光电离截面.实验研究了Tm原子在291.00~293.50 nm波长范围内的REMPI光谱,在... 本文利用了激光烧蚀技术、激光泵浦-探测技术、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技术(REMPI)和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OF-MS)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镧系金属铥原子激发态近阈限光电离截面.实验研究了Tm原子在291.00~293.50 nm波长范围内的REMPI光谱,在电离富余能0.2~1.0 eV内,测量了Tm原子4f^(13)(^(2)F_(5/2)^(0))6s6p(^(1)P_(1)^(0))(5/2,1)_(7/2)和4f^(13)(^(2)F_(5/2)^(0))6s6p(^(1)P_(1)^(0))(5/2,1)_(5/2)激发态的光电离截面,测量值在(3.3±0.2)Mb~(13.9±1.3)Mb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铥原子 光电离截面 泵浦-探测 镧系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微秒时间分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 被引量:23
7
作者 陆同兴 危启正 +1 位作者 喻其山 何光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本文描述了一台无调场直接检波式0.2微秒高时间分辨率的ESR谱仪的设计与研制。谱仪中采用了零差拍平衡混频、宽带放大、Boxcar平均器信号接收与计算机信号处理。并给出了用XeCL紫外激光光解获得的苯半醌自由基的时间分辨CIDEP谱。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 谱仪 设计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QED理论建立多电子原子的精细结构哈密顿 被引量:26
8
作者 黄时中 王大理 黄万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利用QED理论 ,采用一种类似于代数的方法 ,建立了多电子原子的精细结构哈密顿 ,并将自旋 -其他轨道、自旋 -自旋以及轨道
关键词 QED 多电子原子 精细结构哈密顿 球张量形式 计算 光谱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辅助的全双工中继协作NOMA系统性能分析
9
作者 董国青 杨震 +1 位作者 冯友宏 吕斌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是一种可以增强无线通信网络性能和覆盖范围的新兴技术。提出了一种RIS辅助的下行协作全双工中继非正交多址(NOMA)接入方案。在该方案中,RIS和用户中继协作将基站信号传输给小区边缘用户。为了评估该系统传输的可...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是一种可以增强无线通信网络性能和覆盖范围的新兴技术。提出了一种RIS辅助的下行协作全双工中继非正交多址(NOMA)接入方案。在该方案中,RIS和用户中继协作将基站信号传输给小区边缘用户。为了评估该系统传输的可靠性,首先推导出用户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进一步,在高信噪比条件下对中断概率进行渐近分析,得出用户的分集增益。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揭示随着RIS反射单元数量的增加,近端用户的中断概率显著降低,而远端用户的中断概率先降低后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全双工中继 非正交多址接入 中断概率 分集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静电场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电子、离子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贤锋 杨锐 +3 位作者 唐小闩 季学韩 凤尔银 崔执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从局部热平衡等离子体的一价铝离子速度服从麦克斯韦 玻尔兹曼分布出发 ,导出了电流信号的时间演化函数 ,通过对实验曲线拟合 ,得到激光诱导铝等离子体中一价铝离子的平动温度。实验研究了电流信号强度与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外加静电场 电流信号强度 电子特性 离子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发射光谱测量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与电子密度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陆同兴 赵献章 崔执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本文研究以Ar为缓冲气体,用Nd:YAG激光烧蚀固体表面的等离子体。用光学多道分析仪测量了等离子体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用一组MnI谱线的相对强度计算了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根据MgI和AlI谱线的Stark展宽计算... 本文研究以Ar为缓冲气体,用Nd:YAG激光烧蚀固体表面的等离子体。用光学多道分析仪测量了等离子体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用一组MnI谱线的相对强度计算了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根据MgI和AlI谱线的Stark展宽计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Ni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的时间演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章姗姗 杜传梅 +6 位作者 方霞 冯源 管士诚 张先炎炎 季学韩 凤尔银 崔执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1-915,共5页
本文在350-6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了激光烧蚀Ni等离子体中Ni原子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由发射光谱线的强度和Stark展宽分别计算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并由实验结果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的时间演化特性.
关键词 激光诱导Ni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 时间分辨谱 电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2自由基~2A_1,~2B_1电子态弯曲振动能级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5
13
作者 凤尔银 崔执凤 +1 位作者 赵献章 陈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9-374,共6页
采用大振幅弯曲振动哈密顿,考虑到电子轨道角动量的RennerTeler效应,从理论上计算了自由基NH2A2A1,X2B1电子态弯曲振动及其K型转动能级,计算结果在较大的能量范围内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关键词 大振幅 弯曲振动 R-T效应 NH2 电子态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子原子能量的相对论修正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国秋 黄时中 +2 位作者 李伟艳 陈冠军 王大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330,共8页
以Breit-Pauli哈密顿的球张量形式为基础,借助不可约张量理论,建立了计算多电子原子能量的相对论修正的一种解析理论形式,导出了多电子原子相对论修正项(包括相对论质量修正项、单体和双体达尔文修正项、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项和轨道... 以Breit-Pauli哈密顿的球张量形式为基础,借助不可约张量理论,建立了计算多电子原子能量的相对论修正的一种解析理论形式,导出了多电子原子相对论修正项(包括相对论质量修正项、单体和双体达尔文修正项、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项和轨道-轨道相互作用项)在斯莱特表象中的矩阵元的解析表达式,完成了所有角向积分和自旋求和计算.利用所建立的理论,对类锂体系(1s)2(2p)2P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进行了具体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子原子 Breit-Pauli哈密顿 相对论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He的(e,2e)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矿 杨欢 +1 位作者 吴兴举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3-690,共8页
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为27.6 eV,29.6 eV和34.6 eV,非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符合的较好.验证了低入射能时修正后的BBK模型同样适用于非共面双对称条件... 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为27.6 eV,29.6 eV和34.6 eV,非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符合的较好.验证了低入射能时修正后的BBK模型同样适用于非共面双对称条件下的(e,2e)过程.从碰撞的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影响出射电子角分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面 双对称几何条件 三重微分截面 BBK模型 角分布 索末菲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2分子电子激发态荧光辐射寿命的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东 赵光兴 +2 位作者 凤尔银 季学韩 崔执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实验测定了NO2 分子 5 13~ 5 2 0nm范围内 ~A2 B2 电子激发态 6个不同振转能级激光诱导荧光衰减寿命 ,研究了激发态荧光寿命与气压和激发波长的关系 ,得到了无碰撞衰减寿命和碰撞猝灭系数 ,并对其反常长寿命进...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实验测定了NO2 分子 5 13~ 5 2 0nm范围内 ~A2 B2 电子激发态 6个不同振转能级激光诱导荧光衰减寿命 ,研究了激发态荧光寿命与气压和激发波长的关系 ,得到了无碰撞衰减寿命和碰撞猝灭系数 ,并对其反常长寿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02 二氧化氮 荧光寿命 猝灭速率系数 分子物理 电子激发态 辐射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ZIF纳米酶活性抑制效应的SERS传感策略用于草甘膦痕量检测
17
作者 袁阳涛 米佳佳 +3 位作者 曹雨 郝旭东 吴禹森 石建平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105,共10页
草甘膦残留会对环境和健康构成威胁,但传统检测方法成本高且操作复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虽灵敏度高,却因草甘膦拉曼活性低且与贵金属结合弱,而难以直接检测。因此,提出一种基于Fe沸石咪... 草甘膦残留会对环境和健康构成威胁,但传统检测方法成本高且操作复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虽灵敏度高,却因草甘膦拉曼活性低且与贵金属结合弱,而难以直接检测。因此,提出一种基于Fe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ZIF)纳米酶活性抑制与SERS信号转换的策略,可实现浓度低至0.1μg/mL的草甘膦标准溶液SERS检测。Fe-ZIF纳米酶具有优异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将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氧化成拉曼活性较强的氧化-TMB(oxidized-TMB,oxTMB);而草甘膦可通过其磷酸基团与Fe-ZIF中活性位点的强配位作用,显著抑制纳米酶的催化活性,进而调控oxTMB的生成量,草甘膦浓度越大则oxTMB的量越少,因此通过量化oxTMB的浓度变化,即可反演草甘膦的残留水平。这种检测方法成功规避了草甘膦直接SERS检测的缺陷,为复杂基质中部分拉曼活性低的农药SERS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在环境与食品安全领域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SERS Fe-ZIF纳米酶 酶活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智能反射面的物理层安全通信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友宏 张彦峨 董国青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81-2088,共8页
智能反射面(IRS)能够实时调整无线传输环境提高通信效率,在后5G和6G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该文研究分布式IRSs安全速率最大化问题:考虑功率和恒模约束以及IRS链路之间的相关性,以最大化安全传输速率为目标,构建基站波束成形和IRSs相移参... 智能反射面(IRS)能够实时调整无线传输环境提高通信效率,在后5G和6G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该文研究分布式IRSs安全速率最大化问题:考虑功率和恒模约束以及IRS链路之间的相关性,以最大化安全传输速率为目标,构建基站波束成形和IRSs相移参数联合优化问题。采用分式规划和流形优化算法求解构建的非凸优化方程。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算法,该文算法具有较高处理效率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也进一步表明分布式部署IRS比集中部署安全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通信 智能反射面 分布式 相关性 非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Retina:基于SAM的双模态视网膜图像动静脉分割
19
作者 许恒宇 陈坤 +2 位作者 徐琳 孙明斋 陆洲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3-133,共11页
动脉与静脉在RGB视网膜成像中形态高度相似,且其本身结构兼具细微性和复杂性,导致现阶段多数视网膜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动静脉分割模型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提高动静脉分割的准确性,同时降低训练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SAM(Segment Anything M... 动脉与静脉在RGB视网膜成像中形态高度相似,且其本身结构兼具细微性和复杂性,导致现阶段多数视网膜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动静脉分割模型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提高动静脉分割的准确性,同时降低训练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的视网膜分割模型——SAM-Retina。SAM-Retina采用特征融合器-适配型图像编码器-掩码解码器架构,使用同时包含RGB图像以及570 nm和610 nm单波长图像的结构-功能双模态视网膜图像代替原有的单模态(RGB)图像作为输入,利用特征融合器融合这3种图像的特征;通过在视觉转换器中插入Adapter模块并对其加以更新,保留图像编码器在大规模自然图像数据集上的预训练参数;使用静态提示嵌入代替提示编码器,去除原有SAM分割流程中的提示输入过程和提示编码过程。实验阶段将模型在DualModal2019和HRF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评估,并与U-Net,CRU-Net和TW-GAN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对比模型,SAM-Retina在各项评估指标上效果更好,尤其是双模态图像的引入,使得在无需扩大模型规模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分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态视网膜图像 动静脉分割 图像编码器 视觉转换器 静态提示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多次反射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系统的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观测和来源解析
20
作者 罗振璇 刘建国 +6 位作者 徐亮 孙永丰 吴昊天 徐睆垚 花谷彪 陈威 徐家求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20-3034,共15页
为掌握典型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污染特征,助推VOCs排放精细化管控,助力区域空气质量改善,选取苏北中心城市——徐州市贾汪区作为研究区域,使用环境光学监测方法开展了典型工业园... 为掌握典型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污染特征,助推VOCs排放精细化管控,助力区域空气质量改善,选取苏北中心城市——徐州市贾汪区作为研究区域,使用环境光学监测方法开展了典型工业园区大气VOCs观测和来源解析.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怀特式多次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系统,于24年1月底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工业园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研究了VOCs污染水平、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筛选出优控物种,并进行了VOCs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贾汪工业园区大气VOCs的平均浓度为1.23 mg·m^(-3),芳香烃和烯烃是浓度最高的2个组分,合计贡献了70.7%;VOCs的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分别为5.76 mg·m^(-3)和1.73 mg·m^(-3),烯烃、芳香烃和含氧VOCs是臭氧生成潜势较大的组分,合计贡献了97.9%.其中,甲苯、二甲苯、乙苯和1-庚烯等苯系物和烯烃具有较高的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率,是防控区域大气二次污染的优控VOCs物种.主成分分析源解析表明,观测期间贾汪工业园区大气VOCs最主要的来源是印刷、包装、医药、树脂和塑料以及有机化工等工业排放,其次是机动车尾气和溶剂挥发.进一步使用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分析表明徐州1月底发生的大气污染事件,受多方向污染传输和污染回流的影响,其中来自上海和江苏南部的PM_(2.5)区域传输浓度最高,对此次大气污染影响最大,而不利气象条件引起的污染物回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该研究实现了工业园区多组分VOCs的实时在线测量,为今后对工业园区VOCs的来源判断提供了一种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怀特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环境监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