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sQCA方法的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情感体验影响路径研究
1
作者 谢齐燕 杨钊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104,共15页
在实地旅游成为奢望的情况下,虚拟旅游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圣杯。文章以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使用扎根编码和fsQCA研究方法,探究人机互嵌下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情感体验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过程中生成了由惊奇感... 在实地旅游成为奢望的情况下,虚拟旅游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圣杯。文章以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使用扎根编码和fsQCA研究方法,探究人机互嵌下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情感体验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过程中生成了由惊奇感、愉快感、幸福感、获得感构成的情感体验,本能层、行为层与反思层3个层面存在5个影响因素,即感官真实性、视觉观赏性、虚拟系统操作性、虚拟设备功能性、虚拟情境文化性;(2)单个影响因素并不构成肢体残疾人高情感体验的必要条件,5个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存在互动关系;(3)激发肢体残疾人高情感体验的5条组态呈现差异性,可以划分为3种组态类型,即“本能层推动+行为层支持”型、“本能层推动+反思层吸引”型和“全面协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疾人 虚拟旅游 情感体验 影响路径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陆林 黄剑锋 张宏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4,共6页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中国旅游本科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和创新机制。本文提出了旅游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的"1234"模式,即确立职业经理人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的...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中国旅游本科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和创新机制。本文提出了旅游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的"1234"模式,即确立职业经理人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的理论教学、以实习实训为重点的实践教学和以职业训练为核心的第二课堂的"三驾马车"引领,加强学科基础体系、产学研合作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的支持保障,不断开创人才培养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本科教育 职业经理人 创新 实践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旅游小企业接班机制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尹寿兵 江海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69,共13页
旅游小企业接班机制研究关键在于识别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明晰各因素间的内部运行机理。文章以宏村24家已完成或正经历代际传承的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重要因素... 旅游小企业接班机制研究关键在于识别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明晰各因素间的内部运行机理。文章以宏村24家已完成或正经历代际传承的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重要因素,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构建旅游小企业子女接班行为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旅游小企业接班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接班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接班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决定子女接班意愿,并通过对子女接班意愿间接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研究结论不仅增强了对旅游小企业接班机制的理论解释,而且为推动旅游小企业子女顺利接班提供了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小企业 扎根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子女接班 宏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展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以京津冀与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海洲 陆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4,共9页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协调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协调机制是会展业子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同向发展过程,通过会展业子系统与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业 城市 协调发展 都市圈 京津冀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象驱动的现代园林旅游规划——以合肥市包河公园旅游规划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章锦河 陆林 凌善金 《规划师》 2004年第9期58-61,共4页
包河公园旅游规划将现代园林规划与旅游规划相结合,以“走近宋代园林,感受文化包公”为理念基础,建构省际空间结构、省内空间结构和园内空间结构,打造皖中第一文化主题公园。
关键词 旅游规划 现代园林 包河 合肥市 驱动 形象 空间结构 园林规划 主题公园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规划实践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林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6期6-7,共2页
旅游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对规划区域各层面地理空间长期发展的战略指引、保护、控制和综合平衡。伴随着旅游规划外延的扩大,旅游规划已逐渐涵盖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产业交叉融合以及规划利益相关... 旅游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对规划区域各层面地理空间长期发展的战略指引、保护、控制和综合平衡。伴随着旅游规划外延的扩大,旅游规划已逐渐涵盖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产业交叉融合以及规划利益相关主体的综合考量等多元问题。总结多年科学研究心得和旅游规划实践经验,笔者就旅游规划的实践谈谈几点认识,为了方便叙述,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2013年制定的《肥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例(以下简称《肥西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划 实践经验 产业转型升级 利益相关主体 安徽师范大学 旅游发展 系统工程 地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资源、社会资本对旅游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以宏村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郭强口 尹寿兵 +2 位作者 刘云霞 鄢方卫 江海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47,共12页
文章以宏村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非参与观察获取资料,从初始资源和社会资本组合的视角,分析旅游小企业在目的地的成长。研究发现:企业经营场所、财务资金、知识技能和资源继承等初始资源,为旅游小企业成长初期奠定基础;... 文章以宏村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非参与观察获取资料,从初始资源和社会资本组合的视角,分析旅游小企业在目的地的成长。研究发现:企业经营场所、财务资金、知识技能和资源继承等初始资源,为旅游小企业成长初期奠定基础;家族网络、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等社会资本在旅游小企业持续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探究发现,宏村旅游小企业主资源获取有3种途径,一是通过先赋和自致得到小企业成长的初始资源,且自致资源可以弥补先赋资源的不足;二是由本地企业主群体内部的亲属互动、邻里互动和外地企业主群体内部的朋友互动构成的同质互动,可以为企业主提供更多高相似性但价值较低的资源,因此需要增加同质互动的数量来丰富资源获取的数量;三是由本地企业主和外地企业主之间的同行互动、本地二代企业主和外地企业主之间的朋友互动构成的异质互动,可以为企业主提供更多非相似性且价值较高的资源,因而需要增进两个企业主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更多异质性资源流动。文章从初始资源和社会资本组合的角度,给予旅游地小企业成长一种合理的解释,以期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主提供一些建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资源 社会资本 旅游小企业 企业成长 宏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路径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强 尹寿兵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4期20-25,共6页
旅游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阶段。长三角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其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初始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经济、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是实... 旅游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阶段。长三角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其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初始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经济、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是实现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价值共创和全面共享的发展路径,并成为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发现旅游一体化是一种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状态,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必将进入一体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各项旅游要素也将重新组合,需要用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一体化 发展历程 路径探索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世博会旅游者空间扩散网络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吕丽 陆林 凌善金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111-119,共9页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长三角16个地级城市为节点,构建了世博会客流向长三角区域空间扩散的网络,并对网络的整体特征和节点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了每个城市的集聚、中转和扩散客流的能力。网络的整体密度是0.2583,整体旅游流互动不明...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长三角16个地级城市为节点,构建了世博会客流向长三角区域空间扩散的网络,并对网络的整体特征和节点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了每个城市的集聚、中转和扩散客流的能力。网络的整体密度是0.2583,整体旅游流互动不明显,网络直径是4,旅游者至多在旅游线路中安排4个旅游城市。上海、苏州、杭州等节点城市在世博会客流空间扩散网络中处于竞争优势,对客流的虹吸效应较强。上海、苏州、杭州的集聚、中转、扩散能力最强,在网络中位于核心;南京、无锡、嘉兴的集聚、中转、扩散客流能力次之,是次级核心节点城市;常州、宁波、绍兴、扬州、镇江等城市是次级边缘节点城市;湖州是孤岛型城市,其余城市为边缘节点城市。受空间距离、旅游地资源、旅游地旅游发展情况等影响,长三角城市在接受世博会客流的空间扩散的效应中呈现一定的差异。从长三角区域整体来说,上海世博会对旅游客流的集聚效应要强于其对周边地区的空间辐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上海世博会 长三角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店员工对大型组织仪式的价值感知研究——以开元酒店集团“技术比武”为例
10
作者 张海洲 卢松 +1 位作者 张宏梅 陆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126,共11页
组织仪式对于组织结构稳固、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学者的足够关注。文章聚焦开元酒店集团大型组织仪式——技术比武,援引组织仪式和行业场域事件的相关研究理论,构建技术比武个体... 组织仪式对于组织结构稳固、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学者的足够关注。文章聚焦开元酒店集团大型组织仪式——技术比武,援引组织仪式和行业场域事件的相关研究理论,构建技术比武个体感知价值测量量表,并对4家开元酒店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显示技术比武仪式的个体感知价值包括工作提升、交流沟通、职业发展、激情乐趣、组织承诺、自我实现和物质利益7个维度;(2)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揭示了各价值维度与总体价值关系;(3)不同子酒店群体对于技术比武的感知价值具有显著差异;(4)个体的年龄、工作年限和职位属性与感知价值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酒店组织文化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启示意义,对与酒店实践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 组织仪式 行业场域事件 开元技术比武 感知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休闲研究综述——基于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Leisure Sciences、Leisure Studies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徐雨晨 张海洲 陆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4-148,共15页
西方国家对休闲的研究已有长达百余年的历史,而中国休闲研究历程至今不过20余年,且对国外休闲相关研究缺乏全面的认识。文章在回溯国外主流休闲概念的前提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05—2018年国外休闲研究领域中3大权威期刊的1... 西方国家对休闲的研究已有长达百余年的历史,而中国休闲研究历程至今不过20余年,且对国外休闲相关研究缺乏全面的认识。文章在回溯国外主流休闲概念的前提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05—2018年国外休闲研究领域中3大权威期刊的1149篇文献为基础,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外休闲研究的理论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发现,国外休闲研究具有研究内容广泛、研究范式和方法综合、基础理论体系完善、研究对象复杂等特征。未来中国休闲研究应注重研究范式和方法的交叉转型和多元融合,加快本土休闲研究的理论支撑体系构建,强调从休闲的人本价值视角展开研究,加强休闲与旅游相互关系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旅游地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关系格局与形成机制——以九华山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清源 陆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9,共15页
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关系是洞悉旅游地社会空间发展演化本质的重要依据,宗教旅游地利益主体多维,为辨析复杂社会空间关系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场域。文章以九华山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梳理关联概念构建分析框架,采取定量结合质性的研究方法,... 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关系是洞悉旅游地社会空间发展演化本质的重要依据,宗教旅游地利益主体多维,为辨析复杂社会空间关系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场域。文章以九华山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梳理关联概念构建分析框架,采取定量结合质性的研究方法,对宗教旅游地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关系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的外在结构和利益诉求-认知权力的内在成因共同构成了权力-利益关系的分析框架;利益诉求和认知权力分别可以从经济诉求、社会诉求、环境诉求和等级地位、过程参与、资源条件等维度进行测度;九华山利益相关者形成了三元的权力-利益关系格局,僧侣是宗教旅游地社会空间的关键力量之一;权力-利益关系是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社会空间演化相互促进,主体力量间存在显著的嵌套性和交叉性。此外,文章还对宗教旅游地社会空间属性关系,以及商业化和空间正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利益相关者 权力-利益关系 宗教旅游地 九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小企业成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宏村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强 尹寿兵 +1 位作者 刘云霞 刘红婷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9-769,共11页
借鉴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企业成长的概念,以宏村为案例地,采用深度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旅游小企业成长的量和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宏村旅游小企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总体上是量的增长和质的改善不断优化的过程... 借鉴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企业成长的概念,以宏村为案例地,采用深度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旅游小企业成长的量和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宏村旅游小企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总体上是量的增长和质的改善不断优化的过程,实现了其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成长。2)旅游市场环境、景区管理体制、企业家精神、地方传统文化、企业成长战略和企业竞合互动共同促进了宏村旅游小企业的创办和成长。宏村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旅游需求的提升,旅游公司和地方政府对景区的管理和建设,本地企业主的始创和模仿创新精神,外地企业主的个人特质和改革创新精神,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旅游小企业成长;传统的徽商文化、宗族文化和邻里文化等是旅游小企业成长的社会文化支撑,并强化了旅游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模仿创新、连锁扩张和抱团发展等企业成长战略,促进了旅游小企业的一体化、多元化和联合成长。同时,低层次的产品同质竞争促进了旅游小企业更高层次的质的成长,多群体旅游小企业主之间的合作交流,强化了企业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极大地推动着旅游小企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小企业 企业成长 旅游市场环境 企业成长战略 宏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主题公园市场空间结构及旅游者空间行为差异——以上海迪士尼和芜湖方特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海溶 陆林 +1 位作者 查晓莉 许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以上海迪士尼和芜湖方特为研究对象,依托实地问卷调研数据,采用Arc GIS、空间使用曲线、地理集中度等相关统计分析法研究两个不同等级主题公园的市场空间结构及游客空间行为模式差异。结果表明:上海迪士尼游客空间使用曲线是Maxwell-Bol... 以上海迪士尼和芜湖方特为研究对象,依托实地问卷调研数据,采用Arc GIS、空间使用曲线、地理集中度等相关统计分析法研究两个不同等级主题公园的市场空间结构及游客空间行为模式差异。结果表明:上海迪士尼游客空间使用曲线是Maxwell-Boltzman曲线和基本型曲线的组合,吸引力范围主要集中在1 500 km内;芜湖方特游客空间使用曲线基本符合基本型曲线,吸引力范围主要集中在200 km内,上海迪士尼市场空间范围远大于芜湖方特;芜湖方特客源集中度显著高于上海迪士尼,且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上海迪士尼和芜湖方特游客均以单目的地为主要空间行为模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孤岛化"现象,但芜湖方特游客的单目的地行为模式比例高于上海迪士尼游客,旅行链行为模式比例低于上海迪士尼游客,且不同游客空间行为模式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公园 市场空间结构 空间行为 上海迪士尼 芜湖方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骥伏枥:中国老年“房车游牧族”群体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斌 杨钊 +1 位作者 刘永婷 刘世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98,共13页
中国老年旅游人数快速增长,部分老年人开始选择房车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既有家的安全,又保证了探索的自由,中国老年"房车游牧族"群体日益增多,但目前针对该群体的研究在国内鲜有见者。文章基于旅行生涯梯度、积极老龄化等相关... 中国老年旅游人数快速增长,部分老年人开始选择房车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既有家的安全,又保证了探索的自由,中国老年"房车游牧族"群体日益增多,但目前针对该群体的研究在国内鲜有见者。文章基于旅行生涯梯度、积极老龄化等相关理论基础,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从核心发生层面、主观驱动力层面和客观吸引力层面探讨中国老年"房车游牧族"群体的形成机制。通过既定内容的定性分析程序对案例的视频采访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老年人房车旅行逐渐从"出游方式"变为"旅行生活",老年参与群体则从"房车用户"变为"房车游牧族",房车旅行表达了老年人安全探索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是催生老年人房车旅行的内在动力,并受到个体因素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影响,而完成高阶探索、保持旅行效果和对时间的焦虑等又促使中国老年人将房车旅行进一步付诸为持续且变化的"房车游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房车旅行 游牧族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