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传播主体的多维对话及其行为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正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8,共8页
新闻生产与传播就是新闻记者代表新闻媒体与社会事实信息之间发生的一场“对话”,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对话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单向报道而言的双向交流方式。在当下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主体间的对话主要分布和建构在新闻传播主体与... 新闻生产与传播就是新闻记者代表新闻媒体与社会事实信息之间发生的一场“对话”,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对话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单向报道而言的双向交流方式。在当下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主体间的对话主要分布和建构在新闻传播主体与事实主体对话、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当事人主体对话、新闻传播主体与文本主体对话、新闻传播主体与受众主体对话、新闻传播主体与智能机器人主体对话等五个层面,并逐渐形成了五个基本格局。在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间的对话主要体现为跨语境对话、跨文化对话、跨时空对话、跨媒介对话、跨文本对话等多种形式与新型形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媒体 新闻传播主体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23
2
作者 袁立庠 刘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4-148,共5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交媒体依赖症"一族,揭示由媒介依赖所带来的碎片化生存以及社交网络中由"拟态的自我"引发的自恋、孤独、虚荣、焦虑等心理健...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交媒体依赖症"一族,揭示由媒介依赖所带来的碎片化生存以及社交网络中由"拟态的自我"引发的自恋、孤独、虚荣、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探求帮助大学生群体寻找健康地利用社交媒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大学生 依赖症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红现象的传播学解读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化来 沈玲玲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8,共4页
早在中国互联网刚刚兴起不久,第一代网红就已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随着网络的多元化发展和社会的开放性演变,网红的发展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网红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与传统意义上的偶像不尽相同,是通过平民造星和自我造星的方式诞生... 早在中国互联网刚刚兴起不久,第一代网红就已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随着网络的多元化发展和社会的开放性演变,网红的发展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网红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与传统意义上的偶像不尽相同,是通过平民造星和自我造星的方式诞生的,这也同时促进了网络草根文化的繁荣。文章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典型传播符号将网红划分为三代进行研究,以期通过传播学视角对网红现象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 符号传播 局部传播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构 被引量:189
4
作者 沈正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双重叠加的作用,其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等方面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以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虽然较强,但在传播正能量和弘扬主旋律方...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双重叠加的作用,其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等方面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以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虽然较强,但在传播正能量和弘扬主旋律方面却先天不足,其引导力和公信力也比传统媒体更为逊色。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构成了新闻舆论的四大生产力要素。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传播力和引导力是方法和手段,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影响力和公信力是目的和效果,是新闻舆论工作的落脚点。这四者之间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舆论传播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舆论 传播力 引导力 影响力 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 被引量:76
5
作者 沈正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4,共7页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来说,这是一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受到原有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四全媒体...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来说,这是一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受到原有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四全媒体"的框架下,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机制亟待创新与建构:全方位、全流程关注与报道社会重大事件,实施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再造与优化,构建"全程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或新闻消费需求,打造"全息媒体";形塑传受一体化、混合型角色,强化大众参与感、体验感与社会责任感,推动"全员媒体";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和效能,实现"全效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全媒体 新型主流媒体 新闻生产与传播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正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8-182,共5页
新媒体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的舆论形态与舆论生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舆论监督的主体呈现出泛化和多元化的新格局,舆论监督的外在资源和内在条件发生了新拓展与新变化,以舆论导向正确为逻辑起点的舆论引导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新... 新媒体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的舆论形态与舆论生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舆论监督的主体呈现出泛化和多元化的新格局,舆论监督的外在资源和内在条件发生了新拓展与新变化,以舆论导向正确为逻辑起点的舆论引导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引擎,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双轮驱动”战略开辟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境界。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的新形态和新生态勾勒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的崭新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中国特色新闻学 舆论 舆论监督 舆论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作品著作权中边界模糊问题的症候、纠偏与调适——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新闻传播条款的修正 被引量:11
7
作者 沈正赋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一直存在边界模糊不清、需要纠偏与调适的问题,第三次修改草案涉及新闻传播领域的条款,主要集中并反映在视听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时事新闻概念的重新界定和著作权保护、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和署名权以及使用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一直存在边界模糊不清、需要纠偏与调适的问题,第三次修改草案涉及新闻传播领域的条款,主要集中并反映在视听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时事新闻概念的重新界定和著作权保护、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和署名权以及使用权等问题上。此次修改草案对新闻传播条款的修正,是历次修改中幅度力度最大、调整效果最明显的一次纠偏与调适,呈现出对相关问题的界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科学的修正逻辑、调整思路与立法旨归,有助于推动我国著作权法科学化、标准化、合理化和中国化的立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新闻作品 著作权 修改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理念、媒介形态与传受方式的嬗变与创新——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视阈 被引量:7
8
作者 沈正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3,共5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无论是反映在思想意识和认知层面的传播理念,还是体现在物质实体上的媒介形态,以及关涉传播主体地位转换的传受方式,其嬗变的轨迹以及创新发展的举措都是较为清晰和明显的。从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无论是反映在思想意识和认知层面的传播理念,还是体现在物质实体上的媒介形态,以及关涉传播主体地位转换的传受方式,其嬗变的轨迹以及创新发展的举措都是较为清晰和明显的。从新闻宣传到信息传播、从传统媒体到应用平台、从单一到多元、从被动到自主等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体现了新闻传播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遵循了历史的必然性、发展的规律性和价值的导向性等规则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新闻媒体 传播理念 媒介形态 传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构建——以新闻驯化与新闻反驯化关系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沈正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6,共10页
在国际传播策略性叙事中,如果把与“新闻驯化”相一致的传播本土化和与“新闻反驯化”相一致的新闻全球化这一对表面上的矛盾纳入“球土化”的理论视域进行考察,则是可以调和与协商解决的,进而还可以为国际传播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 在国际传播策略性叙事中,如果把与“新闻驯化”相一致的传播本土化和与“新闻反驯化”相一致的新闻全球化这一对表面上的矛盾纳入“球土化”的理论视域进行考察,则是可以调和与协商解决的,进而还可以为国际传播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中国的世界观和可资借鉴的传播方法论。在“球土化”视域下建构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对于中国的主流媒体来说既是风险挑战也是时代机遇。坚守国家宏大叙事的立场,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把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与国家形象建构勾连起来,是新时代中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与发展的观测点、发力点和动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话语 中国叙事体系 新闻驯化 球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价值意蕴——基于文化传播学的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正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奠定了文化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传播观集中体现在文以载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奠定了文化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传播观集中体现在文以载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以化人等与文化媒介、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化的传播与致效等密切相关的三大层面。从文化传播学视角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明的本质特征,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阐明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观 文化传播观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舆论的概念生成、关系图谱与发展态势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正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3,共9页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舆论在自我演进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舆论的输入性传播与影响,逐步呈现出从舆论到中国特色舆论,再到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舆论的变化和发展历程。新时代,舆论载体、舆论宣传、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等舆论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构...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舆论在自我演进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舆论的输入性传播与影响,逐步呈现出从舆论到中国特色舆论,再到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舆论的变化和发展历程。新时代,舆论载体、舆论宣传、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等舆论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舆论的关系图谱和舆论的生态系统,其发展态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传播体系和复杂格局:一个"大舆论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舆论传播的观照系;以舆论引导为主导,协调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之间的有机关系;传统主流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舆论争夺战势必愈演愈烈;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舆论在世界舆论中的地位及其对世界舆论的影响更加彰显和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闻学 舆论 概念 关系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对话:跨文化视野下当代传播学的研究进路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柏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3,共7页
当今社会已进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迫切需要一种文明交流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超越文明对抗论、相对论,构建和而不同、多元互竞的文明对话心态,实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明对话策略,共建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对话格局,实现... 当今社会已进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迫切需要一种文明交流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超越文明对抗论、相对论,构建和而不同、多元互竞的文明对话心态,实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明对话策略,共建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对话格局,实现天下大同、创新发展的文明对话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共享发展的未来愿景及共赢发展的文明价值为当代传播学研究贡献出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和而不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代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 被引量:18
13
作者 沈正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共6页
中国国际传播工作,既要具有融入全球信息传播共建共享机制的大格局与大视野,也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化发展要求相辅相成,同频共振。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的建设性工作需要厘清这样几个基本范畴和发展思路,即中国式现代... 中国国际传播工作,既要具有融入全球信息传播共建共享机制的大格局与大视野,也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化发展要求相辅相成,同频共振。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的建设性工作需要厘清这样几个基本范畴和发展思路,即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本质所在、中国国际传播工作的基本理念与中国化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理念下的中国话语建构必须要考量的前提是,中国话语具有自己的形成规律及其内在规定性、中国要善于与世界开展文化交流和主体间对话,以及中国话语面向国际化建构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出发点。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国际传播理念中,中国叙事体系建构主要体现为:中国叙事在呈现上要与西方叙事保持本来的差异化、中国叙事体系要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进行本土化定位、中国叙事体系要融入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格局进行国际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话语 中国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个体:社交媒体人际传播的中介化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接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9,共10页
人机交流日益成为人际交流的等效形态,“超个体交流”成为人际交流、信息互动的新方式。人机交流逐步脱离具身临场的场景化要求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替代、补偿的中介形式,使得交流越来越依赖中介化机制完成。中介化交往带来的显著改变是交... 人机交流日益成为人际交流的等效形态,“超个体交流”成为人际交流、信息互动的新方式。人机交流逐步脱离具身临场的场景化要求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替代、补偿的中介形式,使得交流越来越依赖中介化机制完成。中介化交往带来的显著改变是交流趋向于“超个体”,这导致具身交流的社会语境不再被纳入交流之中,注意力被拉回到文本内部语境之中,社会语境被文本化过程滤除。人机交流的模式使得社会交往的具身经验被悬置起来,脱离了具身经验的人机交流,反过来又不得不面临新的机器语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中介化交往 人际传播 超级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传播体系建设的公共性逻辑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接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媒体参与农村现代化治理,对于推动农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单向宣传模式下,媒体参与农村现代化治理面临着功能失调、结构失衡、行为失范、方式阙如等一系列困境,这些问题掣肘了媒体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功能... 媒体参与农村现代化治理,对于推动农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单向宣传模式下,媒体参与农村现代化治理面临着功能失调、结构失衡、行为失范、方式阙如等一系列困境,这些问题掣肘了媒体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功能释放。究其根源,传统传播体系是以工具性为核心的功能定位,忽略了农村社会、文化需求和利益诉求。文章认为,以公共性为核心的公共利益发声与公共准则协商机制在满足农民基本需求、防范农村社会风险和促进农村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声机制 协商机制 农村治理 传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国文化传播的理论范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正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7,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众多学科中,文化传播学是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理论领域和建构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众多学科中,文化传播学是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理论领域和建构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文化生产及其传播活动与传播主体、文化价值、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文化传播的生成效果和社会影响等具有密切的勾连。文化传播主体论、文化传播价值论、文化传播方法论、文化传播效果论是阐释和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几个观测点和考察逻辑进路,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国文化传播的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传播主体 文化传播价值 文化传播方法 文化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
1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7月16-18日,由全球修辞学会和国家传播学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首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
关键词 通讯报道 高层论坛 传播学 图片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品牌传播——信息社会语境下价值导向的国家传播 被引量:11
18
作者 舒咏平 沈正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86,324,共11页
我国国家传播范式已由单向度宣传走向双向性传播,而在传播学的视野中"国家"主体则经历了"产品原产国形象"、国家形象到国家品牌的过程。品牌,作为传播主体信誉与接受主体信任的关系符号,具有价值导向性,且已成为信... 我国国家传播范式已由单向度宣传走向双向性传播,而在传播学的视野中"国家"主体则经历了"产品原产国形象"、国家形象到国家品牌的过程。品牌,作为传播主体信誉与接受主体信任的关系符号,具有价值导向性,且已成为信息社会语境下使用频度甚高的概念。由此国家品牌传播乃是信息社会语境下具有鲜明价值导向性的国家传播,其具有以国家正向价值建构为本位,以"双向对称"沟通为原则,国家维度多元主体传播的特点。而国家品牌传播实践领域主要有:国家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国民精神引导、国家品牌的国际传播、国家层面的舆情采集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品牌 国家品牌传播 国家传播 信息社会语境 价值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媒体对中国城乡“信息沟”因子的影响作用——一项基于农村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袁立庠 尚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本文以安徽省农村为主要调查地点,通过走访、调查和数据分析,总结出手机媒体在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及不足,并结合中国农村现实,将影响中国农村"信息沟"扩大或缩小的因子分为信源、信息、技术、受众、系统运行五大类,通过传... 本文以安徽省农村为主要调查地点,通过走访、调查和数据分析,总结出手机媒体在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及不足,并结合中国农村现实,将影响中国农村"信息沟"扩大或缩小的因子分为信源、信息、技术、受众、系统运行五大类,通过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 信息沟 因子 农村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机制与舆情应对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正赋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舆论引导机制与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坚持用事实说话,加强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舆论领袖要坚持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彰显第三方负责任的态度和观点;社会大众要坚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舆论引导机制与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坚持用事实说话,加强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舆论领袖要坚持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彰显第三方负责任的态度和观点;社会大众要坚持理性判断,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不盲从坊间舆论、不轻信网上谣言。在舆情应对协同机制构建上,要健全和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满足大众知情权;明晰和落实舆情应对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协调和推动涉及舆情的多方工作联动、会商,开展综合施策;强化法治意识,开展网络舆情治理,推动“舆情正义”和“社会正义”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舆论引导 舆情应对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