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学科点简介
1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中共党史学科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研究生 思想体系 学科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 师范大学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心理问题归因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9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作为公办高校教育资源外延性扩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具有其独特性: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经历、特殊的行为方式导致其价值观念功利化、自我权利意识膨胀化、学习兴趣淡化、心理心态失衡化,严重制约着他们成长成... 作为公办高校教育资源外延性扩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具有其独特性: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经历、特殊的行为方式导致其价值观念功利化、自我权利意识膨胀化、学习兴趣淡化、心理心态失衡化,严重制约着他们成长成才。我们必须遵循主体间性律、共情导航律、人性抚慰律、学习涅槃律、学院认同律有针对性的予以辅导,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价值观念功利化 共情 心理疏导 兴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略论 被引量:9
3
作者 彭永东 朱平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5期153-157,75,共6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呈现出重结果幸福轻过程幸福、重物质幸福轻精神幸福和重享受幸福轻创造幸福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研究的目的是纠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偏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大...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呈现出重结果幸福轻过程幸福、重物质幸福轻精神幸福和重享受幸福轻创造幸福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研究的目的是纠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偏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大学生家庭幸福观教育和高校幸福观理论和实践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发现、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大学生 幸福观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24
4
作者 邱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1期37-39,47,共4页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着道德认知的冲突和价值紊乱、道德情感的冷漠和人际疏离、道德意志的弱化和行为失范、道德人格的偏常和人性异化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深层原因在于传统道德约束的真空、道德相对主义的冲击和技术人文价...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着道德认知的冲突和价值紊乱、道德情感的冷漠和人际疏离、道德意志的弱化和行为失范、道德人格的偏常和人性异化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深层原因在于传统道德约束的真空、道德相对主义的冲击和技术人文价值的冲突,据此,从更新教育观念,培养主体意识等四个方面着手,以期实现网络道德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 问题 成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生死观与大学生生命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迎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0,共2页
先秦儒家生死观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给予生命现象以辩证的理解,其敬畏生命、天人合一等思想,跨越了历史时空,闪烁着智慧光芒。先秦儒家生死观,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借鉴,也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价值归属,构筑精神... 先秦儒家生死观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给予生命现象以辩证的理解,其敬畏生命、天人合一等思想,跨越了历史时空,闪烁着智慧光芒。先秦儒家生死观,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借鉴,也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价值归属,构筑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生死观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儒道生死观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迎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5-128,共4页
一直以来,中国的学者对生死观有着独到的见解。先秦儒道生死观中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珍惜生命;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而不朽,死而不亡"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亡... 一直以来,中国的学者对生死观有着独到的见解。先秦儒道生死观中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珍惜生命;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而不朽,死而不亡"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亡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大学生 生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鹜行为理论与大学生择业决策指导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78,共2页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与高校扩招、金融危机、供求失衡等因素相关外,还直接受到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择业决策心理障碍——趋鹜行为形成的诱因作了分析,并给出了拓宽信息沟通渠道、职业生涯设计等行之有效的调适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决策 趋骛行为 职业生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的本质及属性探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俊强 胡坚 《知识产权》 CSSCI 2005年第2期49-51,共3页
知识产权的实质在于智力创造性,其属于私权但对公权有强烈的依存性。知识产权是财产权利,但主要方面也包含有重要的人权属性。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财产权利 人权属性 主要方面 创造性 依存性 公权 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一种社会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10
9
作者 包先康 朱士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7,282,共8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理念形态的公民意识也就是公民行动的先导。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农民的公民意识缺乏,农村社会很难出现公民行动,从而导致农村社会出现了集体行动困境和治理困境。要打破这一困局,必须加强农村社会的公民教育。公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理念形态的公民意识也就是公民行动的先导。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农民的公民意识缺乏,农村社会很难出现公民行动,从而导致农村社会出现了集体行动困境和治理困境。要打破这一困局,必须加强农村社会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有很多途径,其中,由于现代社会政策行动既具有利益的关联性、广泛的参与性,又是一个行动体系、一个现代规则体系,因此在农村广泛地实施社会政策,并广泛调动农民参与到社会政策行动中,是培养农民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农民 公民意识 培养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君子观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0
10
作者 裘士京 孔读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前学界对古来“君子形象”的描述较多抽象与笼统,论文从德、才、学三个角度分别阐释和综合概括出现代人、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君子之义”,力求回答德、才、学的相互关系,即德统率才、学,才的发挥表现德的品位和境界,学使德、才得以... 目前学界对古来“君子形象”的描述较多抽象与笼统,论文从德、才、学三个角度分别阐释和综合概括出现代人、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君子之义”,力求回答德、才、学的相互关系,即德统率才、学,才的发挥表现德的品位和境界,学使德、才得以完美结合;以此回归君子形象的一般形貌,从而充分张扬《论语》君子观的现代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君子观 《论语》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社会稳定的挑战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胜利 孙良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8,共5页
政治参与是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出现政治参与的态度冷漠与热忱并存,制度化参与渠道虚置而非制度化参与扩增的问题,这些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政治参与是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出现政治参与的态度冷漠与热忱并存,制度化参与渠道虚置而非制度化参与扩增的问题,这些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合理引导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行为,既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政治参与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文本”诠释学: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理范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启福 胡梅叶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实际上包含了两种不同层面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研究。当代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有突破性进展 ,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研究这一层面 ,突破狭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学研...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实际上包含了两种不同层面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研究。当代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有突破性进展 ,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研究这一层面 ,突破狭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学研究范式 ,建构一种“实践—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诠释学 本体论思维 实践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思维:推进实施“青马工程”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超 李廷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6期34-37,共4页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党中央、团中央运用系统思维思考、探索"培养和发展青年"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产物,系统思维对推进实施"青马工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树...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党中央、团中央运用系统思维思考、探索"培养和发展青年"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产物,系统思维对推进实施"青马工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树立"大教育、大培养"理念,构建分级别、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格局,创新培养教育形式与途径,优化调整培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思维 青马工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现代理性之限——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兴华 吴先伍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3期53-57,共5页
生态伦理以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相处为目的,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主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现象,而其深层原因则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理性的产生,所以,真正的生态伦理就必须从思维方式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关键词 生态伦理 自然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及其与人本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传开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7,共9页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原则 ,又是一种价值取向 ,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人和为了一切人两个方面 ,舍弃任何一个方面 ,都是对以人为本原则的违背。以人为本既与以神为本相对立 ,又与以物为本相区别 ,与以民为本也不尽...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原则 ,又是一种价值取向 ,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人和为了一切人两个方面 ,舍弃任何一个方面 ,都是对以人为本原则的违背。以人为本既与以神为本相对立 ,又与以物为本相区别 ,与以民为本也不尽相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其根本区别于 :前者的根基是社会实践 ,而后者的根基则是理性形而上学。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 ,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区别 社会实践 “以人为本” 原则 根基 价值取向 以物为本 违背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视野下村民代表的权域 被引量:4
16
作者 包先康 朱士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根据村民自治制度的设计,村民会议是村级最高决策形式,但是,在很多地区村民会议难以发挥作用,而村民代表会议正在取代村民会议成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因此,村民代表权力的运作的合法性就成为成为问题的焦点。根... 根据村民自治制度的设计,村民会议是村级最高决策形式,但是,在很多地区村民会议难以发挥作用,而村民代表会议正在取代村民会议成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因此,村民代表权力的运作的合法性就成为成为问题的焦点。根据对村民代表应然权域和实然权域的考察发现,在村庄事务中村民代表的权力运作,既存在着越域,也存在着限域,很多情况下两者并存。要克服上述困境,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公民教育,探索出消解村民代表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合法性困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民代表 村民代表会议 应然权域 实然权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统维护与思想启蒙的悖结——论李贽“童心说”的双重使命及内在困境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振钰 戴兆国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96,共6页
在明末名教桎梏和市民社会的催逼下,李贽为恢复儒学的真精神和探究性命下落,借用佛教"真空"观取代传统儒学的"道器"论,将性善论的"赤子之心"置换为自然之性的"童心",通过"童心说"在... 在明末名教桎梏和市民社会的催逼下,李贽为恢复儒学的真精神和探究性命下落,借用佛教"真空"观取代传统儒学的"道器"论,将性善论的"赤子之心"置换为自然之性的"童心",通过"童心说"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真"的本体论地位,在心学范式下艰难维护儒学道统的同时开启了前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然而,由于在农业文明时代道统维护与思想启蒙的悖结,李贽不仅因其"童心说"而成为儒学"异端",还被由其催生的明清启蒙思潮所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童心说 心学范式 道统 思想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与政治社会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祥兴 程晓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3,90,共5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是中共在根据地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作为国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目标是扫除文盲,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究其本质而言是一场政治社会化的运动。用政治社会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不难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是中共在根据地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作为国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目标是扫除文盲,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究其本质而言是一场政治社会化的运动。用政治社会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不难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中共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结果也达到了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社会教育 政治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三个自信”的辩证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虞满华 张传开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8,共5页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对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高度赞同。"三个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同时又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对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高度赞同。"三个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同时又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萌生的,有着令人信服的现实依据。但自信不等于自满,改革不能患上"疲劳症";自信不等于自负,"中国道路"不能僵化;自信不等于自封,"中国模式"不能与世界主流文明对立。这是我们应有的辩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自信 历史根基 现实维度 辩证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体育和谐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爱民 刘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基础、精髓和主题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引领和决定了当代中国体育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基础、精髓和主题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引领和决定了当代中国体育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科学发展观、在体育道德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构建中华体育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导向 中国体育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