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胡织女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58-59,共2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其所属的文化.对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结合教学实践,从阅读理解的角度,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其所属的文化.对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结合教学实践,从阅读理解的角度,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极其宽泛的文化范畴中,本文仅选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几个视角来分析<大学英语·精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课本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个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语言 文化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多媒体课件中素材的选取原则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亚宾 裴学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前许多自制的多媒体课件都存在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媒体素材的内容选择不当。本文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媒体素材选择的原则、要求及为满足这些要求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选取原则 媒体素材 教学内容 学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现美国商业文化的哈哈镜——试论刘易斯《巴比特》的成就 被引量:5
3
作者 蔡玉辉 宋志俊 《学海》 CSSCI 200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关键词 美国 商业文化 刘易斯 《巴比特》 文学评论 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双语者口译语义加工路径探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雪梅 柴明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非平衡双语者因双语习得背景和双语水平不对称性,更容易在口译语义加工中受到干扰,并出现翻译的不对称现象以及"脱壳"与代码转译并存等现象。现行的口译语义加工理论,如释意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语用模型研究,无法解释... 非平衡双语者因双语习得背景和双语水平不对称性,更容易在口译语义加工中受到干扰,并出现翻译的不对称现象以及"脱壳"与代码转译并存等现象。现行的口译语义加工理论,如释意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语用模型研究,无法解释非平衡双语学员口译语义加工的不对称及并行激活现象。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借鉴:修正层级模型可以解释B语水平欠缺的非平衡双语学员在译入A语和B语时的翻译不对称现象以及双语表征对口译语义加工路径的影响;而联结主义的并行分布加工模型具有并行分布、权重激活、网络互动等特点,可以解释非平衡双语者语义加工的"脱壳"和代码转译的并存现象及不同程度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语义加工路径 非平衡双语者 修正层级模型 并行分布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而不同:哈贝马斯主体间性观照下的法庭辩论模式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荷 张丽萍 詹王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9,共7页
针对当前有关律师辩论的讨论,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观为切入点,从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观点出发,着重对理性辩论模式进行法律语言学建构。根据哈氏对理性交往的参与者应具有的角色关系的阐释,归纳出理性辩论的基本特点,找到... 针对当前有关律师辩论的讨论,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观为切入点,从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观点出发,着重对理性辩论模式进行法律语言学建构。根据哈氏对理性交往的参与者应具有的角色关系的阐释,归纳出理性辩论的基本特点,找到这些特点在话语层面的反映与实现。接着以平等自由的言语角色关系如何在话语中实现为例,对本文的模型进行语料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理性辩论 律师 社会符号观 法庭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 被引量:30
6
作者 孙胜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136,共6页
从剖析我国高校办学的功利性入手,通过对我国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文学功能的探讨,本文提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思想渗透的建议,并试图以实例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文章认为,高校办学不可太过功利性... 从剖析我国高校办学的功利性入手,通过对我国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文学功能的探讨,本文提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思想渗透的建议,并试图以实例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文章认为,高校办学不可太过功利性,英美文学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文学的这种"无用之用",英美文学教师责无旁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人文思想 文学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向性翻译批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昌玲 张德让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8,共6页
本文利用塞尔意向性理论中心灵向世界和世界向心灵的适应性指向作为理论框架,将忠实于意向性分解成忠实于作者意向性和忠实于译者意向性,分别作为内部批评和外部批评的理据,以期改变原文导向和译文导向批评纠缠不清的局面,为诠释忠... 本文利用塞尔意向性理论中心灵向世界和世界向心灵的适应性指向作为理论框架,将忠实于意向性分解成忠实于作者意向性和忠实于译者意向性,分别作为内部批评和外部批评的理据,以期改变原文导向和译文导向批评纠缠不清的局面,为诠释忠实翻译观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适应性指向 忠实 翻译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存现句的生成机制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孝荣 何晓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9-519,共11页
文章采用语段理论探讨汉语存现句的生成机制。汉语存现句中的动词为非宾格动词以及在词库中进行非宾格化操作的部分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这些动词无施事性外论元,只能描述事件和状态,同时使得句中轻动词短语具有非语段的特性。动词后... 文章采用语段理论探讨汉语存现句的生成机制。汉语存现句中的动词为非宾格动词以及在词库中进行非宾格化操作的部分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这些动词无施事性外论元,只能描述事件和状态,同时使得句中轻动词短语具有非语段的特性。动词后名词短语通过与T的一致关系获得主格格位,通过在词库中选择或者不选择标注话题特征的两种可能,动词前的方位名词短语体现主语和话题的双重属性。通过比较汉语存现句与英语there-存现句,本文发现英语there-存现句中的动词限制更为严格,there只能具有主语属性,这些差别均由词库中词项特征的差异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现句 非宾格 主语 话题 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艾约瑟《辨学启蒙》换例译法研究--兼与严复《名学浅说》对比 被引量:7
9
作者 梅晓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89,共6页
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的译者角色化视角,分析艾约瑟的西学传播者角色对《辨学启蒙》换例译法的影响,透视译者的身份和角色是如何决定译者行为的。与严复同底本译著《名学浅说》的对比显示,艾约瑟翻译旨在传播西学,换用新例时尽力保持对原... 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的译者角色化视角,分析艾约瑟的西学传播者角色对《辨学启蒙》换例译法的影响,透视译者的身份和角色是如何决定译者行为的。与严复同底本译著《名学浅说》的对比显示,艾约瑟翻译旨在传播西学,换用新例时尽力保持对原例的求真度;严复重视译本的思想启蒙作用,新例的务实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角色化 艾约瑟 《辨学启蒙》 换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会通研究:从徐光启到严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德让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7,共4页
会通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特征。明清儒家士大夫从徐光启到严复,通过翻译会通中西,在儒家文化反思、转型与新文化构建中起到关键作用,值得专题研究。明清翻译会通是儒家文化反思和重构的学术方式,传统文化是士大夫会通西学的重要资源,... 会通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特征。明清儒家士大夫从徐光启到严复,通过翻译会通中西,在儒家文化反思、转型与新文化构建中起到关键作用,值得专题研究。明清翻译会通是儒家文化反思和重构的学术方式,传统文化是士大夫会通西学的重要资源,而类比联想则是其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会通 翻译 儒家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行为研究:外语教师发展新途径 被引量:20
11
作者 裴学梅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教师行为研究是国外师资培训中的关键环节,是外语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我国师训借鉴.本文探讨和介绍教师行为研究的功能、形式、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行为研究 教师发展 外语教师 教师培训 教学内容 教学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外省务工人员语言态度、语言使用与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56-163,共8页
本文以广州市外省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语言态度、语言使用和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发现普通话因其广泛的交际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外省务工人员的主要交流工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被调查者的语言能力和身份认同成正相关关系,绝大... 本文以广州市外省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语言态度、语言使用和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发现普通话因其广泛的交际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外省务工人员的主要交流工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被调查者的语言能力和身份认同成正相关关系,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希望能够加强普通话和粤语的学习,表明希望被广州市接纳、获得社会认同的积极心态。外省务工人员的语言再社会化能够加快他们融入新城市的步伐,提高对新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身份认同 外省务工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讽、象征与女性意识——评凯特·肖帮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变故》和《暴风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胜忠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5期95-9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凯特·肖帮著名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变故>和<暴风雨>的细致解读,深入探讨了反讽和象征等表现手法在其小说中的运用,指出张扬女性意识是作者一贯的艺术倾向.
关键词 反讽 象征 女性意识 评凯特·肖帮 短篇小说 《一小时的变故》 《暴风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小说的缘起及其概念之争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胜忠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9,共7页
本文在爬梳史料和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概述目前国内外文学评论界对成长小说的基本观点以及存在的分歧;其次,追溯"成长小说"概念的形成和这一术语的来源;最后,重点梳理历史上关于成长小说概念及内涵的论争,剖析争论的焦点及问题... 本文在爬梳史料和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概述目前国内外文学评论界对成长小说的基本观点以及存在的分歧;其次,追溯"成长小说"概念的形成和这一术语的来源;最后,重点梳理历史上关于成长小说概念及内涵的论争,剖析争论的焦点及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从纷繁的论争中剥离出成长小说的核心内涵与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自我教育 缘起 概念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芙琳》的社会语境与历史隐喻解读 被引量:5
15
作者 韦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8,共9页
表面以描写一个孤独少女渴望借助爱情逃离家庭为叙事框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实则不仅影射了近代爱尔兰移民潮,更揭露了其导致的白皮肤性奴这一异常社会现象,以及当时的爱尔兰人对女性纯洁的广泛焦虑感和道德恐慌... 表面以描写一个孤独少女渴望借助爱情逃离家庭为叙事框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实则不仅影射了近代爱尔兰移民潮,更揭露了其导致的白皮肤性奴这一异常社会现象,以及当时的爱尔兰人对女性纯洁的广泛焦虑感和道德恐慌。小说以独特的反讽话语策略与社会语境和历史隐喻关联为基质,揭示了日常家庭伦理矛盾与冲突背后隐含的核心政治、经济及宗教等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芙琳 “背叛” 道德焦虑 恐慌 白皮肤性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记忆表征视域下的“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雪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简称"脱离")是巴黎释意派口译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口译研究争论的焦点。双语记忆表征研究将双语水平、语言习得背景与翻译加工路径的选择联系起来,为研究"脱离"的本质、实现&qu...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简称"脱离")是巴黎释意派口译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口译研究争论的焦点。双语记忆表征研究将双语水平、语言习得背景与翻译加工路径的选择联系起来,为研究"脱离"的本质、实现"脱离"的差异性以及如何实现"脱离"提供了新思路。首先,"脱离"的本质是以概念为中介的加工路径,其实现受译员的记忆表征结构制约,"代码转译"的本质是以双语词汇通达为主的加工路径。其次,双语记忆表征模型可以解释"脱离"和"代码转译"的并存现象以及不同双语类型译员实现"脱离"的程度差异,是对"口译三角模型"的有益补充。最后,从双语记忆表征视域对实现"脱离"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恰当的语言进修来优化学员双语记忆表征结构,同时培养学员有意识地、灵活选择加工路径的技能意识,是实现"脱离"的有效手段,也应成为中国口译教学本科阶段和硕士初级阶段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双语记忆表征 以概念为中介 加工路径 口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译论中“文质之争”的探本与祛魅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静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1,共6页
传统译论中的"文质之争"看似翻译方法论之争,实则为古代文论中的"文道之辩"在译学范畴内的延伸和体现,且一度成为译学史上持续几百年之久的核心话题。近现代以来,"文质观"在译学研究中逐渐"失语&quo... 传统译论中的"文质之争"看似翻译方法论之争,实则为古代文论中的"文道之辩"在译学范畴内的延伸和体现,且一度成为译学史上持续几百年之久的核心话题。近现代以来,"文质观"在译学研究中逐渐"失语",并被西方"直译意译"的理论范式所遮蔽和替换。随着新时期中国翻译学科的建设发展,有必要对传统译学理念及其价值进行探本溯源和内涵厘清,以促进本土译论体系的重构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之争” “文道之辩” 直译 意译 传统译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去的家园——玛格丽特·劳伦斯《潜水鸟》赏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谢娅莉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以不同种族、文化的冲突、沟通和融合为主题.在其小说<潜水鸟>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在主流文化社会边缘挣扎的一位印地安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重视&qu...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以不同种族、文化的冲突、沟通和融合为主题.在其小说<潜水鸟>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在主流文化社会边缘挣扎的一位印地安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重视"多元文化"的理念.本文拟从叙事视角、性格塑造、象征意蕴几方面简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鸟》 皮格特·坦纳瑞 第一人称视角 性格刻画 象征意蕴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主属宾句的最简句法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孝荣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6,30,共8页
先前的动词短语内部移位说、轻动词允准说以及话题结构基础生成说均无法对领主属宾句做出合理的分析.本文将领主属宾句分析为句首名词短语为话题的存现结构,并采用语段理论对这一句式的生成过程进行分析.句首名词短语的起始位置为轻动... 先前的动词短语内部移位说、轻动词允准说以及话题结构基础生成说均无法对领主属宾句做出合理的分析.本文将领主属宾句分析为句首名词短语为话题的存现结构,并采用语段理论对这一句式的生成过程进行分析.句首名词短语的起始位置为轻动词短语vP的指定语,承担表达处所的句法功能,因此句中的vP不是语段.句末名词短语与T形成一致关系,获得主格格位,句首名词短语不会对此一致操作形成阻隔.汉语中T的EPP特征取值决定了主语位置可以为空,从而允准句末名词短语的移位.领主属宾句中的话题通过句首名词短语移位至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的方式生成,而非基础生成.本文提出的分析法同样适用于悬垂话题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主属宾 存现结构 生成语法 轻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捷克到法国:米兰·昆德拉的文化身份建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解华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4期167-171,188,共6页
自1968年昆德拉的长篇处女作《玩笑》在法国出版始,西方批评界就对其来自东欧的"捷克身份"尤为关注,其小说亦成为冷战背景下政治意识形态批评的工具。1975年昆德拉离开祖国捷克流亡法国,面对西方世界对其作品和身份的双重误读... 自1968年昆德拉的长篇处女作《玩笑》在法国出版始,西方批评界就对其来自东欧的"捷克身份"尤为关注,其小说亦成为冷战背景下政治意识形态批评的工具。1975年昆德拉离开祖国捷克流亡法国,面对西方世界对其作品和身份的双重误读,昆德拉一方面积极与法国主流报刊杂志开展合作,反抗意识形态误读;另一方面改变写作策略,不断探索新的题材、风格、语言,努力改变流亡作家的边缘文化身份,积极融入新的文化圈,为自我构建新的合法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文化身份建构 反抗误读 目标读者 法国周期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