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式理论视角下乡村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的乡村性认知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瑞瑞 陆林 +2 位作者 陈劼绮 许艳 李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3-2077,共15页
文章以乡村类世界遗产地宏村为例,引入图式理论,通过扎根理论对携程网的游记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探究乡村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的乡村性认知图式及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者通过具身体验和行为互动2种方式获取世界遗产地乡村性具象图式... 文章以乡村类世界遗产地宏村为例,引入图式理论,通过扎根理论对携程网的游记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探究乡村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的乡村性认知图式及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者通过具身体验和行为互动2种方式获取世界遗产地乡村性具象图式并使其与既有图式产生共振,既有图式深化丰富具象图式,实现图式的跨时空整合;2)文化背景和个体经验形成的既有图式是旅游者形成认知图式的本我基础,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乡土特征及代代积累的传统文化蕴含于个体既有图式中,旅游者的既有图式与乡村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经过预期对比、独特性对比、特征联想和跨时空想象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认知加工;3)乡村性认知图式包括自然生态图式、日常生活图式、文化图式和场所氛围图式4类子图式,自然生态图式为日常生活图式、文化图式提供空间基础,后两者为自然生态图式提供一定外部力量,塑造乡村自然性和人文性特征,文化图式规训乡村日常生活图式,日常生活图式同时也践行和重塑文化图式,三者共同作用于场所氛围图式,形塑乡村性整体认知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类世界遗产地 乡村性认知图式 图式理论 生成机制 安徽宏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动态过程与多情景模拟——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庆阳 程久苗 +1 位作者 程超 吴九兴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9,198,共13页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缓解、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时空动态过程,从景观格局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模型,诊断芜湖市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缓解、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时空动态过程,从景观格局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模型,诊断芜湖市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地利用冲突状况。基于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和最优化地理探测器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动态过程形成机制框架,识别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动态过程及形成机制。结合PLUS模型对芜湖市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结果](1)研究期内,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主要呈现“南高北低,以长江为轴线不断扩展”,其局部变化热点分布集中于城乡交错区以及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交互区。(2)高程、坡度、距道路距离以及距水系距离等因素是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而GDP和人口分布对于土地利用冲突形成的解释力度相对较小。(3)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格局仍将延续前期变化,其中耕地保育和生态保护情景可以有效缓解土地利用冲突的形成,需在管理过程中维护农业、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结论]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呈现不断强化态势,其中社会发展对其影响程度不断深化,未来仍需因地制宜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 最优化地理探测器 多情景模拟 安徽省芜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QCA方法的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情感体验影响路径研究
3
作者 谢齐燕 杨钊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104,共15页
在实地旅游成为奢望的情况下,虚拟旅游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圣杯。文章以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使用扎根编码和fsQCA研究方法,探究人机互嵌下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情感体验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过程中生成了由惊奇感... 在实地旅游成为奢望的情况下,虚拟旅游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圣杯。文章以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使用扎根编码和fsQCA研究方法,探究人机互嵌下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情感体验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过程中生成了由惊奇感、愉快感、幸福感、获得感构成的情感体验,本能层、行为层与反思层3个层面存在5个影响因素,即感官真实性、视觉观赏性、虚拟系统操作性、虚拟设备功能性、虚拟情境文化性;(2)单个影响因素并不构成肢体残疾人高情感体验的必要条件,5个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存在互动关系;(3)激发肢体残疾人高情感体验的5条组态呈现差异性,可以划分为3种组态类型,即“本能层推动+行为层支持”型、“本能层推动+反思层吸引”型和“全面协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疾人 虚拟旅游 情感体验 影响路径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回忆到记忆重述——文学旅游中的集体身份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侯颖 陆林 吴锶梦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9,共16页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好地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助力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了解个人如何接受集体的历史叙事,产生集体身份认同。在与文学作品或作家相关的旅游地,旅游者会回忆起过去阅读的经历,以及关于文学...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好地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助力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了解个人如何接受集体的历史叙事,产生集体身份认同。在与文学作品或作家相关的旅游地,旅游者会回忆起过去阅读的经历,以及关于文学作品的记忆。回忆不仅是对记忆中语义、情境的重新调用,同时也参与当下的认知进程。基于这一认识,该研究通过描述现象学的调查方法,从鲁迅文学旅游中的记忆现象切入,探索旅游的群体凝聚作用。研究发现,文学旅游过程中个体记忆的参与,使旅游者通过回忆丰富自我意识,促成认知开放;此时,传达集体延续性和必要性的集体历史叙事嵌入并推动个体记忆发生重述。记忆重述指的是生动鲜活的文学文本将在回忆中产生的无方向的情绪上升至有方向的、稳定的情感,切身直接的文学仪式将在回忆中开放的身份定位重塑至相互联结的集体之上,最终旅游者由内而外、自下而上地生成集体身份,形成与集体相一致的行动力量。该研究在文学旅游的情境中扩展了对个体记忆机制和功能的认识,为旅游者如何理解并主动接受社会话语提供微观层面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 记忆重述 历史叙事 集体身份 文学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动到身动:旅游地居民生态情感生成及对旅游价值共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群 牛倩倩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81,共18页
生态情感是人地互动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居民生态情感的激发有助于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价值共创。文章以关怀理论为基础,以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为主线,构建了由情动到身动的旅游地居民生态情感生成及对旅游价值共创影响的... 生态情感是人地互动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居民生态情感的激发有助于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价值共创。文章以关怀理论为基础,以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为主线,构建了由情动到身动的旅游地居民生态情感生成及对旅游价值共创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半结构化访谈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安徽省黄山市山岔村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人与人、人与地、人与环境的互动能显著激发居民生态情感,其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互动能激发居民道德生态情感,人与人、人与地、人与环境互动能显著激发居民自然生态情感;2)居民生态情感对旅游价值共创有正向影响,相较于自然生态情感,居民道德生态情感更能激发旅游价值共创意愿和旅游价值共创行为;3)旅游价值共创意愿在居民生态情感对旅游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共创意愿强弱程度直接影响居民旅游价值共创行为。研究揭示了旅游地居民生态情感生成及对旅游价值共创过程影响的复杂性,回答了情动到身动的理论逻辑问题及如何兼顾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现实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生态情感 旅游价值共创 关怀理论 S-O-R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视角下自然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进展和启示
6
作者 殷程强 杨兴柱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9,共16页
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实现福祉的基础,人类与自然间的认知和生产关系构成了自然价值。旅游地自然资源破坏和引致的人类福祉受损本质上是旅游对自然价值的错误利用问题,空间与经济视角下的研究相对成熟,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探索尚显不足。... 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实现福祉的基础,人类与自然间的认知和生产关系构成了自然价值。旅游地自然资源破坏和引致的人类福祉受损本质上是旅游对自然价值的错误利用问题,空间与经济视角下的研究相对成熟,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探索尚显不足。文章基于国内外文献,通过CiteSpace 6.0软件进行主题词与共被引分析,有以下研究发现。1)从时间演进上呈现出2000年以前初步探索、2000—2015年理论拓展、2015年以来共同实现3个阶段。2)从研究内容上总结出3个核心聚类:旅游推动更全面的自然价值认知进而指导科学化的开发和保护;旅游主导高效的经济和全面的非经济自然价值生产;旅游建立人际关系重塑自然价值社会建构影响人类福祉。最后,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本土化研究启示:以中国语境下的人类福祉为目标,旅游融入生活,丰富福祉内涵;旅游传承地方文化,建立价值认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实施高效自然价值经济生产和技术更迭,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旅游重塑社会关系价值,实现全民共享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价值 人类福祉 旅游 进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景区与社区共生空间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廖圣美 王群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7,共10页
旅游景区与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和谐共生成为未来景区与社区发展的目标,共生空间为景区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景区与社区共生空间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类型与特征、问题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景区与社... 旅游景区与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和谐共生成为未来景区与社区发展的目标,共生空间为景区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景区与社区共生空间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类型与特征、问题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景区与社区共生空间是分别由作为共生单元的景区与社区在某种共生模式下形成的空间体系,根据空间分布范围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叠置型、包含型、交叠型和分离型.不同类型共生空间在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类型转变、空间重构、空间融合和空间功能转型等演变过程,产生利益冲突、生活空间受挤压以及生态环境风险增大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未来研究应着重对景区与社区共生空间类型进行分析,识别不同共生空间类型,深度挖掘景区与社区共生空间形成的内在机理,对不同类型共生空间的功能演变趋势和演化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构建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不同共生空间类型特征,旨在为景区与社区空间结构优化及共生发展赋予实践价值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社区 共生空间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
8
作者 洪炜林 苗雨青 +5 位作者 孙方虎 顾纪祥 武传胜 王昊 马思甜 程美华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9,共11页
为评价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揭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以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安徽段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等软件,基于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 为评价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揭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以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安徽段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等软件,基于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地理探测器,研究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并利用PLUS模型模拟预测淮河流域安徽段2030年三种情景下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呈“沿淮河两岸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分别逐渐向较高风险和中等风险区域转移,中等风险区域逐渐扩张,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有所下降;人为干扰度对该地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有很强的解释力,尤其是人为干扰度与高程、降水量和气温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最大;生态保护情景下,低和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大,与其他情景相比,高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小,占比为13.53%。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淮河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格局奠定基础,以期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PLUS模型 淮河流域安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介入下保护地社区自然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证
9
作者 殷程强 杨兴柱 +1 位作者 吕嘉顺 李文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690-5709,共20页
自然价值是认知并解构自然资源与人类福祉关系的核心概念,旅游如何更好生产自然价值是管理体系转型背景下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和社区人类福祉实现的内在诉求。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IPBES理论和自然关系价值理论,构建旅游介入下保护地社... 自然价值是认知并解构自然资源与人类福祉关系的核心概念,旅游如何更好生产自然价值是管理体系转型背景下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和社区人类福祉实现的内在诉求。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IPBES理论和自然关系价值理论,构建旅游介入下保护地社区自然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理论框架,以国家公园候选区黄山周边农业主导型、农旅兼顾型和旅游主导型三种典型保护地社区进行实证。(1)特征分析表明:在农业主导型社区中自然工具价值生产水平较低,关系价值塑造衰减,导致福祉欠缺问题;农旅兼顾型社区中自然工具与关系价值生产较高水平集聚,福祉相对均衡;旅游主导型社区中工具价值生产空间差异显著,且经济关系价值分布悬殊,导致福祉两极分化。(2)机制分析发现:农业为主导的自然价值传统生产方式有助于维持人类福祉所需的基本物质保障和社会关系基础,但生产效率有限,无法满足人类福祉的提升需求。旅游介入应融合传统自然价值利用基础,维持自然状态和社会氛围;通过业态丰富工具价值生产,通过休闲机会强化非经济关系价值塑造,实现人类福祉均衡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价值 人类福祉 旅游 自然保护地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的研究进展与启示
10
作者 杨兴柱 陈学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3-757,共15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日益凸显,如何有效推动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实质是保护与利用关系的不协调、不平衡,其根源在于政策制度上的制约和多元主体在旅游空间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利...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日益凸显,如何有效推动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实质是保护与利用关系的不协调、不平衡,其根源在于政策制度上的制约和多元主体在旅游空间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利益诉求差异,从而引发的各种争端、矛盾或对立现象。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的概念内涵、基础理论、识别与分类、特征分析、发生机制以及适应性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结果表明:1)在概念内涵与基础理论上,研究呈现多学科视角且逐渐关注旅游地保护与利用间的需求冲突;2)在识别与分类上,基于研究区域与研究视角的差异,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类型呈现多样化;3)在特征分析上,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具有利益主体多元化、空间复杂化以及阶段性的特征;4)在发生机制上,研究主要从宏、微观角度判断驱动因子。宏观政策制度与微观主体感知是研究重点;5)在适应性治理上,研究对策主要从促进宏观空间治理与微观主体调控的有机结合,以达到适应性治理的效果。最后,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包括补充与完善社会变革背景下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理论体系、拓展与深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研究内容、加强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研究方法创新、促进多学科融合视角下旅游地保护与利用冲突的综合分析与成果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与利用冲突 旅游地 研究进展 研究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SS教育理念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价值、机制与策略
11
作者 章怡晨 杨成凤 韩会然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33,45,共6页
HPS教育理念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为主要科学教育内容,强调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本文将精神层引入其中,拓展形成HPSS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分析HPSS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融入机制,充分挖掘教材教学资源,提出从情境... HPS教育理念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为主要科学教育内容,强调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本文将精神层引入其中,拓展形成HPSS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分析HPSS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融入机制,充分挖掘教材教学资源,提出从情境搭建、思维培养、责任塑造和价值引领等方面融入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HPSS教育理念 地理教学 科学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路合作的乡村旅游地协同演化路径
12
作者 朱其静 杨效忠 +2 位作者 刘昌琪 李磊 蒋鹏飞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19-3830,共12页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代谢循环为旅游地演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视角。研究通过类比提出旅游地光合作用,来理解一种基于旅游线路合作实现从单体到多个乡村旅游地的协同演化路径,运用中国皖南川藏线旅游业态时空演化和多主体访谈数据的混合...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代谢循环为旅游地演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视角。研究通过类比提出旅游地光合作用,来理解一种基于旅游线路合作实现从单体到多个乡村旅游地的协同演化路径,运用中国皖南川藏线旅游业态时空演化和多主体访谈数据的混合研究验证了假设。皖南川藏线旅游地生长经历了发育、生长、成熟三个阶段,政策和资本是旅游地光合作用最关键的外部因素。旅游地光合作用是一种合作演化思维和生态化空间规划策略,旅游地不是走向衰弱而是处于不断代谢循环中。通过引入旅游地光合作用的隐喻作为类比来描述一种乡村旅游地的协同演化模式,从旅游业态时空变化的供给侧视角,而不是历时性到访人数的需求侧视角,填补了旅游地演化理论的研究空白,为类似的旅游地演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光合作用 乡村旅游地 线路合作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理教学目标百年演进逻辑的多维透视(1904~2025)
13
作者 刘学梅 林心愿 +1 位作者 程礼明 李莹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9-13,共5页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灵魂,其百年嬗变映射着中国地理教育现代化的深层逻辑。本研究基于文本分析与历史比较,梳理百余份地理教案,归纳中国地理教学目标的百年演进逻辑:目标形态从混沌无序到系统规范,表现为名称从分歧走向统一,...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灵魂,其百年嬗变映射着中国地理教育现代化的深层逻辑。本研究基于文本分析与历史比较,梳理百余份地理教案,归纳中国地理教学目标的百年演进逻辑:目标形态从混沌无序到系统规范,表现为名称从分歧走向统一,形式从课时走向单元,维度从分化走向整合;目标内容从粗放描述到精准设计,表现为标准从笼统走向具体,行为从模糊走向清晰,水平从低阶走向高阶;目标价值从工具理性到育人本位,表现为立场从教师走向学生,取向从学科走向素养,决策从经验走向循证;目标地位从教学边缘到教学中心。这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价值观的转向以及中国地理教育已经实现从“依附性改造”到“主体性创造”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教学目标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开创者著名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家郭来喜先生学术思想与贡献 被引量:2
14
作者 保继刚 吴必虎 +3 位作者 陆林 范业正 刘锋 陶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73-1874,共2页
2021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家,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开创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来喜先生在京去世,享年87岁。郭先生1934年7月29日出生于河南上蔡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同年进... 2021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家,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开创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来喜先生在京去世,享年87岁。郭先生1934年7月29日出生于河南上蔡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59年10月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读研究生),担任过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7—1996年兼任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地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 莫斯科大学 资源研究所 副所长 地理系 郭来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贵池区融入“两山一湖”旅游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凤龙 陆林 杨效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区域旅游合作是整合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文章在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客源市场等方面论证了贵池旅游区融入“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可行性,揭示了贵池旅游区与... 区域旅游合作是整合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文章在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客源市场等方面论证了贵池旅游区融入“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可行性,揭示了贵池旅游区与黄山、九华山等“两山一湖”重点景区合作的演化关系,最后提出强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与客源市场共享是贵池区成功融入“两山一湖”旅游区的3种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合作演化 “两山一湖”旅游区 贵池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地理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木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9,共8页
植被是指地球表面生长着的各种植物的总称,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两个方面,又是研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区系又是环境诸成分长期发展的产物.植物是生命的源泉,保护植物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物种的存... 植被是指地球表面生长着的各种植物的总称,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两个方面,又是研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区系又是环境诸成分长期发展的产物.植物是生命的源泉,保护植物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物种的存在是植物长期对该地区的适应、定居和演化的结果.珍稀濒危植物是自然植物资源中的无价之宝,可是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植物正在受到影响而迅速减少,有面临着灭绝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二)
17
作者 钱士心 吴国芳 陈仁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本文首次报道安徽地理分布新记录属4个,新记录种(包括变种)16个.这些植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安徽省的植物区系成份、资源植物而且对植物分布区的进一步研究和正在编写中的《安徽植物志》提供新信息. 1.竹叶胡椒(Piper bambusaefolium Tse... 本文首次报道安徽地理分布新记录属4个,新记录种(包括变种)16个.这些植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安徽省的植物区系成份、资源植物而且对植物分布区的进一步研究和正在编写中的《安徽植物志》提供新信息. 1.竹叶胡椒(Piper bambusaefolium Tseng)胡椒科胡椒属. 中国特有种.发现于祁门县之查湾、李家、龙潭寺、攀援于海拔320~830米的树干或岩石上,钱士心、陈仁钧10257号,1989.10.24.本属分布热带.本种分布于川、黔、鄂、赣;从我国西南经中部到东南部地区,祁门为本种分布的最北界.本种和属为安徽地理分布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植物 地理分布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旅游小企业接班机制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尹寿兵 江海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69,共13页
旅游小企业接班机制研究关键在于识别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明晰各因素间的内部运行机理。文章以宏村24家已完成或正经历代际传承的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重要因素... 旅游小企业接班机制研究关键在于识别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明晰各因素间的内部运行机理。文章以宏村24家已完成或正经历代际传承的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重要因素,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构建旅游小企业子女接班行为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旅游小企业接班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接班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接班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决定子女接班意愿,并通过对子女接班意愿间接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研究结论不仅增强了对旅游小企业接班机制的理论解释,而且为推动旅游小企业子女顺利接班提供了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小企业 扎根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子女接班 宏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分异研究--以安徽境内大别山区12个贫困县(市)为例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群 杨万明 +1 位作者 朱跃 杨兴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0-1038,共9页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2008—2017年安徽境内大别山区12个贫困县(市)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过程,采用障碍度模型揭示恢复力影响因素和特征。研究表明:(1)时序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中低阶...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2008—2017年安徽境内大别山区12个贫困县(市)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过程,采用障碍度模型揭示恢复力影响因素和特征。研究表明:(1)时序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中低阶段。其中,社会子系统恢复力整体微升,局部年份有突变;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发展逐年提高;生态子系统恢复力"上升-下降-上升"反复波动,整体呈下降趋势;(2)空间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上呈"极低-较低-中等"递进发展,各县(市)由分化到趋同,中部最快,南北均衡并进。其中,社会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关联性相对较弱,部分相邻区域阶段一致,总体北部快于南部;经济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关联性较强,连片提升,进度相似,总体南部快于北部;生态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关联性居中,部分区域短时间内步调一致,总体南慢北快。(3)旅游发展、人地关系、生态环境是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县(市)越临近,影响因素相似度越高,但随地势复杂性增加,相似度由北至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安徽大别山区12个贫困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迪士尼国内旅游流地理分布与流动特征 被引量:31
20
作者 查晓莉 徐雨晨 +1 位作者 陆林 赵海溶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73,共16页
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作为都市旅游发展新要素,具有强烈旅游辐射效应。从旅游者视角研究上海迪士尼旅游流空间分布与流动对于主题公园类旅游者空间行为及流动提供理论认识,对合理有效地组织城市内部和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开发提... 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作为都市旅游发展新要素,具有强烈旅游辐射效应。从旅游者视角研究上海迪士尼旅游流空间分布与流动对于主题公园类旅游者空间行为及流动提供理论认识,对合理有效地组织城市内部和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开发提供实践借鉴。文章基于实地调研获得旅游活动空间数据,研究上海迪士尼旅游者在上海市、长三角区域和全国不同尺度目的地内的空间分布形态和旅游流流动特征。研究表明:(1)上海迪士尼国内旅游者在沪内有向高禀赋旅游景区集聚趋势,沪内旅游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2)旅游者在长三角区域内较多活跃于江浙省份的热门旅游城市,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嘉兴核心旅游城市间进行旅游客流的集聚和扩散。(3)旅游者在全国范围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性,旅游流集散有明显的'东部指向性'和'大中城市指向性'特征。热点区主要位于长三角区域,旅游者在沪外的目的地选择呈现明显的'近沪性'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空间分布 空间流动 空间结构 上海迪士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