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民族责任感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傅敏
陈明龙
-
机构
皖西学院政法系讲师
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26-128,共3页
-
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弘扬民族复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置与时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07jyxm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皖西学院校级青年科研项目“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皖西学院为例”(项目编号:WXSQ0601)的终结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大学生民族责任感的强弱不仅事关其自身素质,更事关国民整体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影响着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局。当前,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着民族责任感严重缺失的状况。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当利用历史的现实教育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责任感教育。而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在教学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现实、贴近本地区历史、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并本着这两个基本原则,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总分式论述法、专题式教学法、个案分析法和个别辅导法。
-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民族责任感
教学
原则
方法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