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植物乳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洪伟 薛正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1-54,共4页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乳酸杆菌中的一种,常存在于发酵的蔬菜和果汁中。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肠道的益生菌群,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作用。研究从市售腌渍蔬菜中分离筛选获得一...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乳酸杆菌中的一种,常存在于发酵的蔬菜和果汁中。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肠道的益生菌群,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作用。研究从市售腌渍蔬菜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植物乳杆菌,以9种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筛选菌株的抑菌谱大小。结果表明,该菌株能较强的抑制大肠杆菌、柠檬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指示菌。此外,研究了菌株对温度的稳定性,p H值的耐受性及其酶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株植物乳杆菌菌株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并且对3种蛋白酶具有很好的敏感性。这为今后深入研究与开发植物乳杆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指示菌 抑菌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分离纯化发酵液中叶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 薛正莲 +2 位作者 胡刘秀 刘杉林 金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04-306,309,共4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在考察洗脱剂种类、洗脱剂配比、上样液流速以及上样量这些单因素对叶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找出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叶...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在考察洗脱剂种类、洗脱剂配比、上样液流速以及上样量这些单因素对叶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找出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叶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流速为1.26mL/min,发酵液上样量为5.29mL,洗脱剂乙醇与氨水之比1.84:1,所提取的叶酸质量为(101.12±0.13)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柱 叶酸 分离 产朊假丝酵母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ZL307固态发酵豆渣产γ-氨基丁酸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庆庆 吕闻闻 +1 位作者 汤文晶 许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0,共5页
对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旨在探寻豆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产成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大米粉、MgSO4、KH2PO4三个因素。通过... 对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旨在探寻豆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产成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大米粉、MgSO4、KH2PO4三个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及回归模型,并经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基质豆渣12.28 g,大米粉为7.72g,(NH4)2SO40.20%,MgSO40.23%,KH2PO40.37%,CaCl20.25%,谷氨酸钠0.45%(均为占固体基质的质量分数),初始含水量60%,初始pH值5.5,温度32℃。在优化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达到0.417mg/g,含量比优化前提高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Γ-氨基丁酸 固态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复合诱变选育那西肽高产菌及其代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薛正莲 秦艳飞 +2 位作者 王洲 赵世光 杨超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2-125,共4页
出发菌株经紫外照射诱变后,再采用激光复合诱变方式进行的筛选,并对其传代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获得稳产高产那西肽产生菌突变株。结果表明紫外照射100 s得到的NXT-U19放瓶效价比出发菌株(546.17μg/mL)提高了44.22%,达到了787.71... 出发菌株经紫外照射诱变后,再采用激光复合诱变方式进行的筛选,并对其传代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获得稳产高产那西肽产生菌突变株。结果表明紫外照射100 s得到的NXT-U19放瓶效价比出发菌株(546.17μg/mL)提高了44.22%,达到了787.71μg/mL。激光-紫外复合诱变后筛选出6株产量较高的菌株,其中以NXT-U19-J2效价最高,比原始菌株提高了65.74%,达到了905.22μg/mL。经传代培养分析,NXT-U19-J2诱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该结果表明,激光复合诱变是获得高产那西肽产生菌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 激光 复合诱变 那西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标仪法测定微孔板发酵液中林可霉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余飞 秦艳飞 +3 位作者 王洲 孙俊峰 张敏 薛正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建立酶标仪法测定微孔板发酵液中林可霉素的含量。方法对酶标仪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并验证此方法的精密度;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酶标仪法与分光光度计法测定25株突变株经48孔板发酵后林可霉素的含量并进行曲线拟合,以验证两种... 目的建立酶标仪法测定微孔板发酵液中林可霉素的含量。方法对酶标仪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并验证此方法的精密度;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酶标仪法与分光光度计法测定25株突变株经48孔板发酵后林可霉素的含量并进行曲线拟合,以验证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确定了在测定林可霉素含量的适宜反应体系中0.02mol/L氯化钯溶液为150μL,盐酸添加浓度为1mol/L,且该方法精密度良好;拟合曲线相关系数R2=0.9551,显示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该实验结果表明酶标仪法能准确、快速地测定微孔板发酵液中林可霉素的含量,为后续高通量选育林可霉素高产菌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测定 分光光度计 酶标仪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层析-酶标仪法测定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敏 薛正莲 +2 位作者 余飞 刘艳 王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62-267,共6页
建立纸层析-酶标仪法对微孔板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产量进行测定。对影响纸层析-酶标仪法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建立相应的分光光度法。优化后层析液中显色剂-茚三酮的浓度为8g/L,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与水3者体积比为2∶1∶1;... 建立纸层析-酶标仪法对微孔板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产量进行测定。对影响纸层析-酶标仪法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建立相应的分光光度法。优化后层析液中显色剂-茚三酮的浓度为8g/L,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与水3者体积比为2∶1∶1;洗脱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乙醇与质量浓度为6g/LCuSO4·5H2O的体积比为39∶1;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在1~7g/L之间,吸光度与样品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为98.2485%,重复性RSD为2.6255%。纸层析-酶标仪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微孔板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产量,为后续高通量选育γ-氨基丁酸高产菌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测定 纸层析 酶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标仪法测定γ-氨基丁酸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慧 薛正莲 +2 位作者 周扬 汪冬冬 叶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6-160,共5页
通过诱变所获得的乳酸菌突变株较多,经96孔板发酵后用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法测定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含量效率低、成本高。为快速、高效地测定GABA的含量,基于Berthelot反应,该实验采用酶标仪法测定GABA含量并对影响... 通过诱变所获得的乳酸菌突变株较多,经96孔板发酵后用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法测定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含量效率低、成本高。为快速、高效地测定GABA的含量,基于Berthelot反应,该实验采用酶标仪法测定GABA含量并对影响该方法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在测定GABA的适宜反应体系中0.2 mol/L pH10.0硼酸盐缓冲液为0.75 mL,6%的重蒸苯酚为2.5 mL,有效氯5.2%的NaClO溶液为2 mL时,酶标仪测定可获得较高的GABA含量,同时进行了精密度试验。最后,通过对诱变后的75株突变株经96孔板发酵后,分别使用分光光度计与酶标仪测定发酵液中GABA的含量并进行拟合,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得出2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0.949 3,显示2种测定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实验结果表明酶标仪法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发酵液中GABA的含量,为后续高通量选育GABA乳酸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测定 分光光度计 酶标仪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和氨基酸抗性筛选选育那西肽高产菌株 被引量:8
8
作者 秦艳飞 薛正莲 +2 位作者 项驷文 李恒奎 王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6-589,605,共5页
目的筛选出那西肽高产菌株。方法以活跃链霉菌CB040517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诱变处理,并结合前体复合氨基酸抗性筛选,选育那西肽高产菌。结果通过致死率和正突变率的考察,确定紫外最佳诱变剂量为100s。在分离培养基上层加入氯... 目的筛选出那西肽高产菌株。方法以活跃链霉菌CB040517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诱变处理,并结合前体复合氨基酸抗性筛选,选育那西肽高产菌。结果通过致死率和正突变率的考察,确定紫外最佳诱变剂量为100s。在分离培养基上层加入氯化锂和底层加入复合氨基酸进行正突变株的定向筛选,选育得到那西肽高产菌株UV-19-A12,其摇瓶效价达904.00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72.5%,经过五代斜面传代试验考察,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结论紫外诱变和氨基酸抗性筛选可以获得那西肽高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链霉菌 那西肽 紫外诱变 氨基酸抗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大曲中产酯酶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阳 薛正莲 +1 位作者 黄祖耀 赵梦梦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8期99-102,共4页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底物三丁酸甘油酯,从中、高温大曲中初步筛选到产酯酶细菌15株。以乙酸对硝基苯酯为底物,其中12#菌株表现出最高催化活力其酶活为0.83U/mL;以乙醇、己酸为底物,其中10#菌株表现出最高催化活力其酶活为6.7U/mL。对上...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底物三丁酸甘油酯,从中、高温大曲中初步筛选到产酯酶细菌15株。以乙酸对硝基苯酯为底物,其中12#菌株表现出最高催化活力其酶活为0.83U/mL;以乙醇、己酸为底物,其中10#菌株表现出最高催化活力其酶活为6.7U/mL。对上述两种测定方法中相对酶活较高的菌株恒温振荡培养(36℃、150r/min)72h后取其发酵液离心(12000r/min,4℃)20min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都能产生一定量的酸类、醇类和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中温大曲 高温大曲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10
作者 陈阿娜 汤斌 刘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144,213,共4页
对产纤维素酶菌株Rhizopus sp.TY1原生质体进行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以期获得高产菌株。以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为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时间3h;以致死率和正突变率为指标,确定最佳N+离子注入剂量为2.0×1015ions/cm2、最佳紫外... 对产纤维素酶菌株Rhizopus sp.TY1原生质体进行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以期获得高产菌株。以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为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时间3h;以致死率和正突变率为指标,确定最佳N+离子注入剂量为2.0×1015ions/cm2、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90s。实验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Rhizopus sp.TY1.2,液态发酵终点时滤纸酶活力(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分别达到5.1、20.9U/mL,与出发菌株相比,FPA和CMC分别提高了75.9%和175.0%。传代实验结果显示Rhizopus sp.TY1.2产纤维素酶性能稳定,该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所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原生质体 N+离子注入 紫外 复合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氏链霉菌产硫酸新霉素高通量选育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余飞 孙俊峰 +3 位作者 刘鹏飞 刘艳 王洲 薛正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167,177,共7页
建立基于多孔板发酵及酶标仪检测的高通量选育模型,提高诱变后硫酸新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效率。对影响酶标仪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1.0×10^(-4)mol/L曲利本蓝的添加量(μL/m L)进行优化,并建立相应的分光光度法,对适用高通量筛选模型... 建立基于多孔板发酵及酶标仪检测的高通量选育模型,提高诱变后硫酸新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效率。对影响酶标仪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1.0×10^(-4)mol/L曲利本蓝的添加量(μL/m L)进行优化,并建立相应的分光光度法,对适用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微孔板进行选择,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曲利本蓝的添加量为500μL/m L,硫酸新霉素在1.284~10.272 U/m L,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8),平均回收率为98.468 4%,重复性RSD为3.270 0%;24孔板适用于高通量筛选模型,优化后发酵条件:转速、装液量和接种量分别为220 r/min、2 m L和8%,在此基础上,实际发酵效价达到(6 825±77)U/m L,较原发酵条件提高了27.40%。基于多孔板发酵及酶标仪检测建立高通量选育模型,能够达到诱变后快速筛选硫酸新霉素高产菌株的目的,也为后续高通量选育其他抗生素高产菌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链霉菌 硫酸新霉素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转速控制对粪肠乳酸球菌合成γ-氨基丁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敏 薛正莲 +2 位作者 余飞 刘艳 王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25,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粪肠乳酸球菌合成γ-氨基丁酸(GABA)的产量,在250mL摇瓶水平上考察了转速(0和100r/min)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转速下发酵曲线和动力学参数,提出两阶段转速调控策略,并对影响此调控策略的发酵条件(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粪肠乳酸球菌合成γ-氨基丁酸(GABA)的产量,在250mL摇瓶水平上考察了转速(0和100r/min)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转速下发酵曲线和动力学参数,提出两阶段转速调控策略,并对影响此调控策略的发酵条件(阶段时间、装液量及转速)进行正交优化。72h、0r/min产量最高,稳定期、100r/min生物量最高。优化后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mL,在发酵前期(0~12h)控制转速150r/min,发酵后期(12~72h)控制转速0r/min;在此基础上,GABA产量达到(6.713±0.135)g/L,比优化前(0和100r/min)分别提高了12.2%与60.1%。两阶段转速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粪肠乳酸球菌合成GABA的能力,对GABA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乳酸球菌 Γ-氨基丁酸 发酵动力学 转速分段控制策略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链霉菌遗传操作体系的优化与应用
13
作者 孙俊峰 王珊 +3 位作者 刘鹏飞 薛正莲 王洲 刘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费氏链霉菌的遗传操作体系,并通过分子改造得到新霉素效价提高的重组菌株,为后续获得新霉素高产菌株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费氏链霉菌最适产孢培养基和抗性筛选标记,对接合转移体系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获得过表达neo... 目的建立并优化费氏链霉菌的遗传操作体系,并通过分子改造得到新霉素效价提高的重组菌株,为后续获得新霉素高产菌株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费氏链霉菌最适产孢培养基和抗性筛选标记,对接合转移体系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获得过表达neoC基因的重组菌株,以进一步研究neoC基因对新霉素效价的影响。结果费氏链霉菌接合转移最适培养基为A75培养基,孢子最适处理条件为50℃热激10min,37℃预培养4h,最适供受比为10:1,安普霉素最适添加时间为15h,优化后接合转移频率提高了7.69倍,并得到了一株新霉素效价提高了22.29%的neoC基因过表达菌株SF-neoC。结论成功建立并优化了费氏链霉菌的遗传操作体系,为后续基于费氏链霉菌分子改造的其它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链霉菌 接合转移 遗传操作 新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