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被引量:10
1
作者 包先康 朱士群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9,共6页
社会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体系是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社会工作可以为社会治理宏观目标的实现提供行动、政策和理论支撑;微观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嵌入社会微生活而推进社会治理中微观目标的... 社会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体系是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社会工作可以为社会治理宏观目标的实现提供行动、政策和理论支撑;微观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嵌入社会微生活而推进社会治理中微观目标的实现。创新社会治理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治理失灵问题,而造成社会治理失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失灵、社区失灵和志愿失灵。要解决这些失灵问题,需要完善和发展社会工作体系,以宏观社会工作应对政府失灵问题,以微观社会工作应对社区失灵和志愿失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失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的处境化诠释:话语、政策与意识形态
2
作者 包先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40,共9页
治理概念的提出和治理理论的发展,几乎伴随着中国的深度转型。这种机缘巧合,使得治理概念和理论一经提出,就被我国学者不断地从话语层面进行着处境化诠释;同时,为了解决社会深度转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政府迫切需要寻求新理论的指导,于是... 治理概念的提出和治理理论的发展,几乎伴随着中国的深度转型。这种机缘巧合,使得治理概念和理论一经提出,就被我国学者不断地从话语层面进行着处境化诠释;同时,为了解决社会深度转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政府迫切需要寻求新理论的指导,于是,经过中国著名学者在话语层面处境化诠释的治理理论就很自然地嵌入政策实践之中。作为反馈,政策实践又不断处境化地诠释着治理理论。而治理作为一种认同度较高的政治思想也必然会"深深植根于具体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处境中并对处境产生有意义的反馈"。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三大不良心态可能与我国当前治理结构、治理生态的畸形有关。要克服这三大不良心态,我们既要有好的顶层制度设计,来满足国家宏观治理的需要,又要开展深入社会日常生活的"微治理",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微问题"、处理"微事情"和满足"微心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治理 处境化诠释 话语 政策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