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冶金固废中铟的湿法浸出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申星梅 吴成志 +2 位作者 武杏荣 王平 李辽沙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6,共7页
我国再生铟主要从冶金固废中湿法提取,浸出工艺直接影响着铟回收率。通过对冶金固废中铟湿法浸出技术的介绍,对每种浸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以酸性浸出为主,再辅以其他手段强化,铟浸出率基本达到90%以上。但是,... 我国再生铟主要从冶金固废中湿法提取,浸出工艺直接影响着铟回收率。通过对冶金固废中铟湿法浸出技术的介绍,对每种浸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以酸性浸出为主,再辅以其他手段强化,铟浸出率基本达到90%以上。但是,浸出后伴随铁、锌、钙、镁等组分后续处理存在分离困难等问题,使得纯化提铟工艺存在流程长、工艺复杂、能耗高等缺点。碱性浸出能够使铟等少量两性物质进入溶液,剩余组分保留在浸出渣中,从而简化分离过程。如能采用合适的强化手段破坏含铟晶格结构,为铟的浸出打开通道,则可以实现铟的高效碱性浸出和铟铁分离。因此,该方法可作为短流程、低能耗提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固废 湿法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波复合场下从铟铁酸锌中强化提铟 被引量:1
2
作者 申星梅 彭倩柔 +3 位作者 李乐 朱宗建 曹发斌 武杏荣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1,95,共5页
在超声-微波场作用下,对铟铁酸锌(ZnFe_(2-x)In_(x)O_(4))中铟进行强化碱浸。结果表明,铟不能在ZnFe_(2-x)In_(x)O_(4)八面体晶格中大量固溶,最大固溶量约4.0%(质量分数,对应x=0.088);外场对铟浸出的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叠加超声-微波... 在超声-微波场作用下,对铟铁酸锌(ZnFe_(2-x)In_(x)O_(4))中铟进行强化碱浸。结果表明,铟不能在ZnFe_(2-x)In_(x)O_(4)八面体晶格中大量固溶,最大固溶量约4.0%(质量分数,对应x=0.088);外场对铟浸出的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叠加超声-微波复合场>微波单场>顺序复合场>超声单场;在叠加超声-微波复合场下铟浸出率达56.6%,而超声单场下铟浸出率为30.2%;外场作用下碱浸,将In^(3+)从晶格中释放出来,不会使铁酸锌的八面体晶格坍塌;叠加超声-微波复合场下浸出的In^(3+)较多,样品的晶格常数下降较大,衍射峰强度降低与右移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铁酸锌 复合场 超声 微波 碱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的聚合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申星梅 李辽沙 +2 位作者 武杏荣 王平 罗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4-1110,共7页
通过对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中硅酸胶凝时间、单硅酸聚合反应速率以及凝胶热性能的研究,得出:在pH<4的微酸性条件下,硅酸体系的胶凝时间随镁铝离子共存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铝离子在对硅酸体系的促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镁铝离子共存... 通过对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中硅酸胶凝时间、单硅酸聚合反应速率以及凝胶热性能的研究,得出:在pH<4的微酸性条件下,硅酸体系的胶凝时间随镁铝离子共存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铝离子在对硅酸体系的促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的单硅酸反应速率常数比不含金属离子硅酸体系的有所增大,计算得出MA0.1+0.1硅酸体系的单硅酸平均速率常数为:0k=7.28×10?4,1k=5.62×10?4。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凝胶的晶化转变温度与晶型转变温度,相较于不含金属离子硅酸体系的均有所降低,根据热重曲线计算出MA0.1+0.1硅酸体系水合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0.556 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系 镁铝离子 胶凝时间 聚合 凝胶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CRT荧光粉中稀土的提取工艺与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申星梅 李辽沙 +2 位作者 武杏荣 王平 王莲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98-1505,共8页
以废弃CRT荧光粉为原料,在前期稀盐酸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出从废弃CRT荧光粉中提取稀土的完整工艺路线。结果表明:稀酸预处理后,盐酸酸浸剩余荧光粉固体的最佳浓度为5 mol·L1,最佳反应温度为80℃;酸浸后稀... 以废弃CRT荧光粉为原料,在前期稀盐酸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出从废弃CRT荧光粉中提取稀土的完整工艺路线。结果表明:稀酸预处理后,盐酸酸浸剩余荧光粉固体的最佳浓度为5 mol·L1,最佳反应温度为80℃;酸浸后稀土浸出液净化除杂的p H控制为5.5,DDTC最佳用量比为6:1;稀土净化液经草酸沉淀后煅烧的最佳温度为900℃。从废弃CRT荧光粉中提取到稀土产物Y2O3和Eu2O3的总含量为99.2%,其晶粒由若干片状晶体密实堆积成多面体结构,晶粒之间相互嵌入,呈镶嵌式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CRT荧光粉 稀土 DDTC 浸取 沉淀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制备系列精细化工品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申星梅 李辽沙 +2 位作者 武杏荣 王平 褚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988-3994,共7页
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出高炉渣制备系列精细化工品的完整工艺路线。采用硫酸酸解高炉渣的方法,获得产品石膏;制备超细硅酸铝的最佳水渣比为7:1,体系pH控制为4.0,通过加入铝片的方式进行除铁;... 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出高炉渣制备系列精细化工品的完整工艺路线。采用硫酸酸解高炉渣的方法,获得产品石膏;制备超细硅酸铝的最佳水渣比为7:1,体系pH控制为4.0,通过加入铝片的方式进行除铁;制备镁铝尖晶石的最佳尿素质量百分比为65%,最佳除铁方法为向前体溶液中加入5%Na_2S_2O_4。采用高炉渣制备得到的3种产品,其化学成分均符合相关标准。该工艺路线具有流程短、成本低等优点;渣中有价组分得以全部利用,无残渣排放,环境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超细硅酸铝 镁铝尖晶石 石膏 除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固体表面的电化学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涛 申星梅 +3 位作者 武杏荣 曹发斌 王平 李辽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70-2474,2505,共6页
大多数不经处理的无机固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缺陷。解决上述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无机固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在应用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无机固体表面改性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表面活性剂法、偶联剂法、表面接枝法等。各种... 大多数不经处理的无机固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缺陷。解决上述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无机固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在应用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无机固体表面改性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表面活性剂法、偶联剂法、表面接枝法等。各种改性方法均有优劣,在实践中人们致力于寻找更为有效的表面改性方法。电化学改性法因具有反应易于控制、操作连续简单、效果显著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在固体颗粒表面特性和改性技术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其电化学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粉体颗粒、碳纤维以及体材料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电化学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固体颗粒电化学改性技术的未来工作重点和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无机固体材料 表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废弃CRT荧光粉中稀土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莲贞 申星梅 李辽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6-1423,共8页
采用稀盐酸预处理工艺,对预处理前后废弃CRT荧光粉中稀土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为0.8 mol·L-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 h。与未预处理样品相比,预处理样品酸解后得到的浸出液中... 采用稀盐酸预处理工艺,对预处理前后废弃CRT荧光粉中稀土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为0.8 mol·L-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 h。与未预处理样品相比,预处理样品酸解后得到的浸出液中稀土的浸出率由21.18%提高到60.17%,而杂质的浸出率由45.21%减少到10.43%。经沉淀、煅烧后所得稀土产物为Y2O3和Eu2O3,总含量为98.20%。其中,Y2O3含量为90.25%。稀土产物主要为立方晶型的Y2O3,由片状晶体密集堆积而成,片晶之间紧密结合,形成密实的方体结构。稀酸预处理工艺不仅能显著提高废弃CRT荧光粉中稀土提取的效率,实现稀土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而且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消耗,为废弃电子产品的综合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CRT荧光粉 预处理 稀土 浸取 优化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