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黑臭河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鉴雯
孙永军
+2 位作者
马江雅
朱四琛
陈傲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52-155,共4页
该研究使用自制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南京的2条黑臭河道的污水水样进行絮凝实验,实验发现PAFC投加量为80 mg/L时的絮凝效果达到最佳,河水1的浊度去除率在单独使用PAFC絮凝时可达到89.7%,使用PAFCCPAM复配絮...
该研究使用自制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南京的2条黑臭河道的污水水样进行絮凝实验,实验发现PAFC投加量为80 mg/L时的絮凝效果达到最佳,河水1的浊度去除率在单独使用PAFC絮凝时可达到89.7%,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时可达到和94.5%,河水2的浊度去除率在单独使用PAFC絮凝时可达到91.0%,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时可达到98.5%;河水1的COD去除率在单独使用PAFC絮凝时可达到75.2%,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时可达到85.4%,河水2的COD去除率在单独使用PAFC絮凝时可达到50.3%,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时可达到55.7%。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后的污水水质明显优于仅用PAFC单独絮凝的污水水质,且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出大量絮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聚丙烯酰胺
黑臭河道
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污染源水的混凝处理及絮体粒径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夏玮
张蕊
+1 位作者
吴根宇
马江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5-193,共9页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聚合氯化铁(PFC)等4种混凝剂处理微污染源水,再分别与助凝剂PAM、活化硅酸(ASI)复配使用,PAM与ASI具有较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通过检测浊度、UV 254、絮体粒径3个指标,得出这4种混凝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2、18、16、8 mg/L;与PAM复配使用时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0.1、0.05、0.2 mg/L;与ASI复配使用时ASI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5、1.5、1.0、1.0 mg/L。另外,自然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会产生腐殖酸,从而污染水质。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PAM)、PAC以及两者复配,通过检测混凝后的UV 254以及絮体粒径指标,得出PAM、PAC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8、100 mg/L,PAM与PAC复配时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8 mg/L,证明复配可在低投加量下有效增强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微污染源水
腐殖酸废水
絮体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聚合壳聚糖基絮凝剂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
14
3
作者
孙永军
任梦娇
+7 位作者
徐炎华
马江雅
张鹏
朱国成
肖雪峰
吴慧芳
尤朝阳
朱成雨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4,共7页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碱性氨基多糖物质,其分子上分布着许多功能性的氨基和羟基,使其能成为潜在的高效絮凝剂。采用紫外光引发壳聚糖(CS)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共聚制备P(CS-AD)絮凝剂,探讨了单体浓度...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碱性氨基多糖物质,其分子上分布着许多功能性的氨基和羟基,使其能成为潜在的高效絮凝剂。采用紫外光引发壳聚糖(CS)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共聚制备P(CS-AD)絮凝剂,探讨了单体浓度、壳聚糖百分比、阳离子度、光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对P(CS-AD)的特性粘度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的优化条件:单体浓度为30%-40%、壳聚糖百分比为10%-20%、阳离子度为30%-40%、光引发剂浓度为0.3%-0.5%、光照时间为120min,优化后的制备的P(CS-AD)的特性粘度最高可达1 865mg/L。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其进行表征。采用模拟硅藻土水样验证其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CS-AD)的絮凝性能显著优于市售聚丙烯酰胺(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絮凝剂
紫外光
接枝共聚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黑臭河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鉴雯
孙永军
马江雅
朱四琛
陈傲文
机构
南京
工业
大学
城市建设
学院
南京
工业
大学
环境科学与
工程
学院
江苏省
工业
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生物膜法水质净化与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52-15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26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95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1835)
文摘
该研究使用自制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南京的2条黑臭河道的污水水样进行絮凝实验,实验发现PAFC投加量为80 mg/L时的絮凝效果达到最佳,河水1的浊度去除率在单独使用PAFC絮凝时可达到89.7%,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时可达到和94.5%,河水2的浊度去除率在单独使用PAFC絮凝时可达到91.0%,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时可达到98.5%;河水1的COD去除率在单独使用PAFC絮凝时可达到75.2%,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时可达到85.4%,河水2的COD去除率在单独使用PAFC絮凝时可达到50.3%,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时可达到55.7%。使用PAFC-CPAM复配絮凝后的污水水质明显优于仅用PAFC单独絮凝的污水水质,且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出大量絮体结构。
关键词
絮凝
聚丙烯酰胺
黑臭河道
絮体
Keywords
flocculation
polyacrylamide
malodorous river
floc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污染源水的混凝处理及絮体粒径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夏玮
张蕊
吴根宇
马江雅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
学院
出处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5-19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8001、51408004)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8A0044)。
文摘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聚合氯化铁(PFC)等4种混凝剂处理微污染源水,再分别与助凝剂PAM、活化硅酸(ASI)复配使用,PAM与ASI具有较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通过检测浊度、UV 254、絮体粒径3个指标,得出这4种混凝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2、18、16、8 mg/L;与PAM复配使用时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0.1、0.05、0.2 mg/L;与ASI复配使用时ASI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5、1.5、1.0、1.0 mg/L。另外,自然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会产生腐殖酸,从而污染水质。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PAM)、PAC以及两者复配,通过检测混凝后的UV 254以及絮体粒径指标,得出PAM、PAC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8、100 mg/L,PAM与PAC复配时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8 mg/L,证明复配可在低投加量下有效增强混凝效果。
关键词
混凝
微污染源水
腐殖酸废水
絮体粒径
Keywords
coagulation
micro-polluted water
humic acid wastewater
floc size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U991.2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聚合壳聚糖基絮凝剂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
14
3
作者
孙永军
任梦娇
徐炎华
马江雅
张鹏
朱国成
肖雪峰
吴慧芳
尤朝阳
朱成雨
机构
南京
工业
大学
城市建设
学院
南京
工业
大学
环境科学与
工程
学院
江苏省
工业
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生物膜法水质净化与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科技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出处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8268
51408215
+4 种基金
51408004
41502331)
住建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4-K7-01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095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591835)~~
文摘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碱性氨基多糖物质,其分子上分布着许多功能性的氨基和羟基,使其能成为潜在的高效絮凝剂。采用紫外光引发壳聚糖(CS)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共聚制备P(CS-AD)絮凝剂,探讨了单体浓度、壳聚糖百分比、阳离子度、光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对P(CS-AD)的特性粘度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的优化条件:单体浓度为30%-40%、壳聚糖百分比为10%-20%、阳离子度为30%-40%、光引发剂浓度为0.3%-0.5%、光照时间为120min,优化后的制备的P(CS-AD)的特性粘度最高可达1 865mg/L。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其进行表征。采用模拟硅藻土水样验证其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CS-AD)的絮凝性能显著优于市售聚丙烯酰胺(PAM)。
关键词
壳聚糖
絮凝剂
紫外光
接枝共聚
絮凝
Keywords
chitosan
flocculant
ultraviolet light
graft copolymerization
flocculation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黑臭河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刘鉴雯
孙永军
马江雅
朱四琛
陈傲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污染源水的混凝处理及絮体粒径研究
夏玮
张蕊
吴根宇
马江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光聚合壳聚糖基絮凝剂及其絮凝性能
孙永军
任梦娇
徐炎华
马江雅
张鹏
朱国成
肖雪峰
吴慧芳
尤朝阳
朱成雨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