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像距离对图像畸变系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慧 汪敏 +2 位作者 徐建亮 刘晓辉 许四祥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5,共5页
基于共线特征点求解图像畸变系数的方法,研究了拍摄物体平面与镜头平面间的不同距离参数对图像畸变系数的影响,并结合实验结果探寻了畸变系数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镜头的畸变系数不仅与焦距有关,成像距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基于共线特征点求解图像畸变系数的方法,研究了拍摄物体平面与镜头平面间的不同距离参数对图像畸变系数的影响,并结合实验结果探寻了畸变系数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镜头的畸变系数不仅与焦距有关,成像距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可忽略。进行了不同距离参数下的畸变系数对相同标准量块图像校正的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畸变系数下校正量块图像的不同高度位置的宽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距离参数下的畸变参数对量块图像进行校正的结果是不同的,且当选用的畸变参数的距离与实际的成像距离相同时,其校正结果的精度最高,量块图像宽度测量的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成像距离 畸变系数 校正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Morlet小波与GA优化多模态核的轴承故障检测算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针对轴承故障检测算法特征分辨性较低、准确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Morlet小波和遗传算法优化的多模态核方法轴承故障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针对原始轴承故障信号提取多个尺度和多个位移条件下的Morlet小波变换特征,然后设计一个多模... 针对轴承故障检测算法特征分辨性较低、准确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Morlet小波和遗传算法优化的多模态核方法轴承故障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针对原始轴承故障信号提取多个尺度和多个位移条件下的Morlet小波变换特征,然后设计一个多模态核方法,包含线性核函数与径向基(RBF)核函数,最后在支持向量机(SVM)训练过程中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多模态核的参数,使用最优化多模态核进行轴承故障检测.在UoCn的智能维护中心数据集上分别测试了滚珠故障、内圈裂纹故障和外圈裂纹故障的检测,并对单一核与多模态核间的错误率与效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获得鲁棒的轴承故障检测特征,且多模态核在GA的优化下能快速收敛,获得最优化结果,通过牺牲少量的时间效率而极大提升了轴承故障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故障检测 Morlet小波变换 多模态核方法 遗传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夹紧台虎钳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满荣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6-148,共3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快速夹紧台虎钳,可大大减少工件的装夹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台虎钳 夹紧装置 快速夹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角倒圆功能在SIEMENS数控铣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满荣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3-155,共3页
在数控铣削加工中,经常会遇到工件轮廓的倒圆或倒角的加工。如果直接使用圆弧或直线指令来编程,将使程序变得复杂。在SIEMENS数控系统当中,提供了3个很好的指令——RND、CHF和CHR指令来完成工件的倒圆和倒角加工,并可以简化编程。
关键词 数控铣床 简化编程 倒角 倒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EMENS 802S/C数控铣床手工编程实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满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77,共3页
以槽轮板为例,介绍配备SIEMENS 802S/C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数控铣床的手工编程方法,重点论述可编程的偏移、附加的可编程旋转和子程序调用等功能。
关键词 数控铣床 G158指令 G259指令 子程序调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铣床手工编程常见错误分析与处理
6
作者 郭满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3-133,148,共2页
在数控铣床上进行手工编程时,学生经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将导致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或零件报废。逐一分析这些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数控铣床 手工编程 常见错误 分析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煤岩壳质组显微组分识别模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培珍 余晨 +1 位作者 薛子邯 张代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27,共8页
为了提高煤岩壳质组显微组分的识别准确率,避免分类器构建中特征提取阶段的人工干预,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煤岩壳质组显微组分类别的自动识别。由于煤岩壳质组样本数有限,采用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分类器对其识别容易产生过拟合,泛... 为了提高煤岩壳质组显微组分的识别准确率,避免分类器构建中特征提取阶段的人工干预,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煤岩壳质组显微组分类别的自动识别。由于煤岩壳质组样本数有限,采用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分类器对其识别容易产生过拟合,泛化能力较差。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煤岩壳质组显微组分识别模型(分类器)。该模型在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通过迁移学习共享预训练网络模型中卷积层和池化层的权值系数,并结合煤岩壳质组显微图像样本,优化网络模型结构和全连接层参数,进而构建适合于煤岩壳质组显微组分识别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由传统神经网络直接构成的深度学习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基于迁移学习的煤岩壳质组识别模型性能和效果均明显提高,尤其是以VGG16作为预训练模型构建的分类器在本文数据集上性能表现最优,其对测试样本识别准确率可达98.10%;由于模型的训练参数减少,模型的训练时间明显缩短,且在较短的训练周期内达到收敛且训练集的识别准确率保持稳定,表明了以VGG16作为预训练模型的分类器在煤岩壳质组识别中具备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壳质组 迁移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口向上的环形腔宽度对弹射载荷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佳肄 胡晓磊 +2 位作者 孙船斌 张学锋 马大为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2-44,94,共4页
为了研究开口向上的环形腔宽度对低温燃气弹射初容室内载荷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结合SST湍流模型、有限速率/涡耗散燃烧模型和域动分层动网格技术,建立密闭空间导弹弹射过程二次燃烧模型。在与实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结合数值... 为了研究开口向上的环形腔宽度对低温燃气弹射初容室内载荷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结合SST湍流模型、有限速率/涡耗散燃烧模型和域动分层动网格技术,建立密闭空间导弹弹射过程二次燃烧模型。在与实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开口向上的环形腔宽度对低温燃气弹射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形腔宽度为110 mm时,弹射载荷变化最平稳,且无明显双峰现象。研究结果为导弹燃气弹射的初容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低温燃气弹射 二次燃烧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腔体零件交接孔热能去毛刺工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温从众 耿艳娟 李苹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3-35,共3页
复杂液压腔体类零件内部交接孔毛刺是影响液压系统性能、可靠性和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常规去毛刺方法无法有效去除该类毛刺。热能去毛刺法以气体为介质,通过高压可燃气体瞬间爆炸将毛刺熔化、氧化,从而有效去除内部交接孔毛刺。在... 复杂液压腔体类零件内部交接孔毛刺是影响液压系统性能、可靠性和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常规去毛刺方法无法有效去除该类毛刺。热能去毛刺法以气体为介质,通过高压可燃气体瞬间爆炸将毛刺熔化、氧化,从而有效去除内部交接孔毛刺。在对热能法原理、特点进行研究后,通过设置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去毛刺试验,结果表明:热能法能够有效去除毛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腔体 内部交接孔 毛刺 热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浆泵填料密封改造为机械密封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现国 龙珍珠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6-148,共3页
针对某渣浆泵原填料密封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GY861Ⅰ型集装式机械密封对其进行改造,并介绍集装式机械密封的优点及渣浆泵密封改造、实施步骤。实际生产运行证实了该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 渣浆泵 填料密封 机械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改进注意力机制的镜质组显微亚组分轻量级网络识别模型
11
作者 王培珍 杨志豪 +3 位作者 汪正才 薛子邯 刘林 张代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51-3459,共9页
为提高煤岩镜质组显微组分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模型性能,减少识别模型训练中的人工干预,以轻量级网络模型ShuffleNet V2作为主干网络,提出一种嵌入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煤岩镜质组显微亚组分识别轻量级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首先针对镜质组样本... 为提高煤岩镜质组显微组分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模型性能,减少识别模型训练中的人工干预,以轻量级网络模型ShuffleNet V2作为主干网络,提出一种嵌入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煤岩镜质组显微亚组分识别轻量级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首先针对镜质组样本数据量较少的问题,采用随机裁剪、旋转、镜像及加噪等方法对初始样本数据进行增强,提高训练模型泛化能力;然后以大型数据集ImageNet上完成预训练的ShuffleNet V2模型为基础,采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微调,即在本文增强的镜质组显微图像训练样本集上将预训练模型中靠近输入的若干层冻结,对靠近输出的网络层权值进行微调,生成深层特征提取层;最后在ShuffleNet V2模型的输出部分嵌入通道注意力机制ECA,并根据煤岩镜质组不同显微亚组分图像具有明显纹理差异的特点对注意力机制进行改进,构建端到端的轻量级网络识别模型,实现对煤岩镜质组7类显微亚组分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煤岩镜质组显微亚组分进行识别,其平均准确率可达97.85%,较之ShuffleNet V2原模型可提升5.71%;与经典的神经网络相比,本文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较少的网络参数和计算量及较快的收敛速度;与其他轻量级网络及嵌入其他注意力机制相比,该网络在保持较少参数量的同时,识别的准确率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 注意力机制 轻量级网络 显微亚组分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针阀体流动特性及喷孔表面质量的挤压研磨技术研究
12
作者 温从众 杨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94,共5页
针阀体流量系数及喷孔表面质量对发动机燃油动力性及排放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挤压研磨工艺参数对喷孔表面质量及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分析了研磨剂中磨料颗粒材质、粒径及浓度对加工效果的影响,随后设计试验研究挤压研磨压力和时间... 针阀体流量系数及喷孔表面质量对发动机燃油动力性及排放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挤压研磨工艺参数对喷孔表面质量及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分析了研磨剂中磨料颗粒材质、粒径及浓度对加工效果的影响,随后设计试验研究挤压研磨压力和时间对加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压力和时间能提高表面质量及流量系数增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阀体 挤压研磨 粗糙度 流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